淺談對古典詩詞歌曲的認識
發(fā)布時間:2018-07-01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要:在接受小學到中學的教育過程中,我們都是朗誦詩詞,從未演唱古代的詩詞。經(jīng)過學習《中國古典詩詞演唱藝術鑒賞》這門知識,我重新對我國的古典詩詞有了認識。以下是以宋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為例,談談本人對古典詩詞的認識。
關鍵詞:《水調(diào)歌頭》;詞;認識;吟唱
一、對古詞的一般認識
詞,全名叫“曲子詞”,這是大白話:為曲子而創(chuàng)作的歌詞。曲子詞,原是配合一種全新的音樂——“燕樂”歌唱的!把唷蓖ā把纭,燕樂即酒宴間流行的助興音樂。唐宋以來,因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人們安居樂業(yè),娛樂成為一種精神文化享受。到了宋代,賞曲聽歌已成為都市人們的一種休閑方式,其性質(zhì)相當于現(xiàn)代人去KTV唱歌!貪圖享受,人所難免,興發(fā)情動,形諸歌詠!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
二、對《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認識
1、詞句: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賞析: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詞人運用形象描繪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反襯自己遣世獨立的意緒和往昔的神話傳說融合一處,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北,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寧九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這首《水調(diào)歌頭》。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他以開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為了權且避開汴京政爭的漩渦。熙寧七年調(diào)知密州,雖說出于自愿,實質(zhì)上仍是處于外放冷遇的地位。盡管當時“面貌加豐”,頗有一些曠達表現(xiàn),也難以遮掩深藏內(nèi)心的郁憤。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的升華與總結!按笞怼鼻矐咽侵,“兼懷子由”是輔。對于一貫秉持“尊主澤民”節(jié)操的作者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的國勢來說,畢竟屬于次要的倫理負荷。此點在題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上片望月,既懷逸興壯思,高接混茫,而又腳踏實地,自具雅量高致。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碧K軾把青天當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問,顯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懊髟聨讜r有?”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想是在驚嘆造化的巧妙。讀者從中可以感到詩人對明月的贊美與向往。
接下來兩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把對于明月的贊美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從明月誕生的時候起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許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宮里今晚是一個什么日子。詩人想象那一定是一個好日子,所以月才這樣圓、這樣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著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彼氤孙L飛向月宮,又怕那里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這幾句明寫月宮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潔,把那種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寫了出來。
但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捌鹞枧逵啊,是與自己的清影為伴,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 “高處不勝寒”并非作者不愿歸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才是根本之所在。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碼還可以與自己清影為伴。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從“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轉折開闔中,展示了蘇軾情感的波瀾起伏。他終于從幻覺回到現(xiàn)實,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糾葛中,入世思想最終占了上風!昂嗡圃谌碎g”是毫無疑問的肯定,雄健的筆力顯示了情感的強烈。
接著,詩人把筆鋒一轉,說出了一番寬慰的話來為明月開開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固然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她有被烏云遮住的時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詞人畢竟是曠達的,他隨即想到月亮也是無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憂傷呢?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從語氣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問;從結構上,又是推開一層,從人、月對立過渡到人、月融合。為月亮開脫,實質(zhì)上還是為了強調(diào)對人事的達觀,同時寄托對未來的希望。因為,月有圓時,人也有相聚之時。很有哲理意味。
詞的最后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肮矉染辍本褪枪裁髟碌囊馑迹 “但愿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于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這兩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現(xiàn)了作者處理時間、空間以及人生這樣一些重大問題所持的態(tài)度,充分顯示出詞人精神境界的豐富博大?梢哉f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之夜對一切經(jīng)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由此,我們深深體會到,中國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學史上一株絢麗的奇葩,數(shù)千年來,它以簡練的語言、高遠的意境、豐富的內(nèi)涵,傳達著中國特有的文化底蘊。從音樂創(chuàng)作上講,古典詩詞激發(fā)了無數(shù)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由此寫下了經(jīng)久不衰的作品。這些具有中國古典韻味的藝術歌曲至今仍是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領域的精品之作。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作曲家受前人啟發(fā)將目光投向了古典文學的歌曲創(chuàng)作,那些傳頌千年的古詩詞成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生涯中不竭的源泉。我們相信,如《水調(diào)歌頭》一樣,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將隨著國家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在中國音樂文化史上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水調(diào)歌頭》介紹
[2]張晶1,陶文鵬2,《中國古典詩詞的神秘之美》 (1.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北京100024;2.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北京100732);
[3]何瑞澄,《關于古典詩詞的吟唱》;
[4]《宋詞》;
[5]《蘇軾·水調(diào)歌頭》賞析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