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核心素養(yǎng),做好體育“差生”轉化工作
發(fā)布時間:2018-07-01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 要:本文是筆者根據(jù)十幾年體育教學經(jīng)驗以及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理解,提出了體育“差生”轉化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體育教學;差生轉化
新課程標準(2017版)已經(jīng)發(fā)布,核心素養(yǎng)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話題。
“怎樣才能按照新課標要求教好體育”“新課標要求下最好的教學方法是什么?”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體育的核心素養(yǎng)”以及“怎樣在現(xiàn)行的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等成為教師們深度討論的話題。
而體育學科和其他學科一樣存在著成績好和成績差的學生。體育成績好的學生,能完成各項運動技能、體能考核指標和任務,而體育差的學生,由于體質(zhì)弱、身體超標,或者因為協(xié)調(diào)性差等原因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如何正確轉化體育“差生”,筆者根據(jù)自己對新課程標準學習的理解以及近年來的實踐探索,對體育“差生”的轉化工作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 體育“差生”存在的原因
一是由于體質(zhì)弱身體單薄、體弱多病,或者身體過度肥胖。
二是原來的體育基礎差。
三是沒有特長且對體育項目不感興趣或有恐懼感。
四是由于四肢力量不協(xié)調(diào)等原因,導致體育成績較低。
五是由于家庭過于嬌生慣養(yǎng)導致缺乏毅力,怕苦怕累。
六是由于家庭原因?qū)е聦W生性格過于內(nèi)向,不善交流與合作缺乏自信。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體育“差生”的形成原因和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重視體育“差生”、轉變體育“差生”已經(jīng)成為我們體育教師不可推卸的重要的責任。
二、 轉化體育“差生”的實踐與思考
1. 教育要“大雪無痕”,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隱私”,進行正面引導。
體育教師要對任教班級的每一名學生有著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充分了解每一名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和心理狀態(tài)。
所以,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關心這些特殊的體育學生,及時了解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及心理變化,特別是要對體育“差生”的隱私既要照顧又要“視而不見”,關心、鼓勵于無痕之處,既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關懷,又讓他們感受到充分的尊重。
體育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針對他們不同的興趣、能力、氣質(zhì)、性格、身體素質(zhì)等特點,結合所在班的班主任的情況介紹,進行激勵教育措施設計。要多鼓勵表揚,從肯定現(xiàn)有的成績?nèi)胧郑龑麄兛朔щy。
2. 教學要“抓鐵有痕”,降低難度,加大強度,分層激勵。
由于上述體育“差生”形成的原因不同,導致他們在學習一些基本動作時把握程度差異也比較大。
所以對體育“差生”必須加強區(qū)別對待,對他們的教學要求必須適當,降低難度,加大強度,從實際出發(fā)。
在教學設計及實際教學中要注意針對這些學生進行特殊要求:或適當降低難度,或放慢速度要求等等,讓他們在進行動作學習或練習時能感受到獲得的喜悅感。
對此,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充分備學生,了解所要掌握的動作對學生的難度有多大,提出合理的練習的重量、高度、遠度以及完成動作的標準。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組教學,合理分組,科學搭配,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練習機會,在分組教學時應盡量把他們分開,一幫一,一帶一,提高幫扶的針對性。
這樣既提高了其他學生的水平,同時也有利他們,增強完成動作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她)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另外要注意說話的藝術性,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指導要“抓點促面”,因材施教,共同提高。
基于體育“差生”的形成原因,教師要逐一分析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及其差異制定個別輔導方案,有針對性幫助他們提高。
同時,一定要真正從實際出發(fā),不能千篇一律。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觀察,善于掌控,及時發(fā)現(xiàn)不同學生在同一階段的不同表現(xiàn),及時尋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比如在挺身式跳遠教學中,有的同學以挺肚子代替挺身,還有的同學落地時身體向前栽或向后坐。問題一旦找準,即刻提出糾正辦法,使其盡快掌握技術。
另外,在指導這些體育特殊生提升時,動作要柔軟,語言要柔性,態(tài)度要親切,指示要耐心,方法要多樣。
還要發(fā)揮同學之間的互助作用,共同進步。
總之,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我們體育教學中要以“以人為本”為主線,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
所以,體育教師一定面向全體,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充分重視體育“差生”的轉化,讓每一個學生在體育訓練中享受體育,健康成長,同時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從而達到提高全民族體育素質(zhì)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高中體育課程標準[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趙敏,山東省聊城市,山東省聊城第二中學。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