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印章是大寶貝
發(fā)布時間:2018-06-27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1981年2月24日,春寒料峭,小風(fēng)颼颼地吹來,寒氣能把人的骨頭都給浸透。江蘇省邗(hán)江縣甘泉公社老山大隊女社員陶秀華像往常一樣,跟著其他社員在工地上扒土修路。時間不早了,她正要歇一歇氣,突然發(fā)現(xiàn)剛剛墊過的泥土路上有個小東西閃閃發(fā)光,又黃又亮。“哇,能有這么好的運氣?撿到金子啦!”陶秀華趕緊把東西撿起來,裝進兜里。
收工后,她在渠邊洗凈小東西上的泥土,原來這是一枚印章,上面刻著什么字?陶秀華就是一個普通農(nóng)婦,她不能認全印章上的字。于是,她帶著印章趕回家中。
也巧,陶秀華的丈夫曾在考古隊當(dāng)過民工,他覺得這枚印章不同尋常,應(yīng)該上交有關(guān)部門。可是,他們出不去屋了。村民們聞知陶秀華撿到了黃金,蜂擁至她家門前,將房子圍得水泄不通。最后警察聞訊,出動警車,才將夫妻二人送到了南京博物院。
博物院專家對印章進行鑒定后,便再也無法抑制住激動的心情了,這枚小印章是一件大寶貝!只見純金印章上陰刻著篆書“廣陵王璽”四個字。隨后,陶秀華夫婦將這枚金印捐給了國家。
陶秀華為什么會在修路工地上撿到寶貝?原來,一年前甘泉考古隊曾在甘泉對一座漢墓進行發(fā)掘,考古隊發(fā)現(xiàn)這座被盜過的古墓內(nèi)堆滿了碎磚破瓦,他們便將這些東西清理出來,堆在了工地旁。第二年,社員們在這里修路,于是,取土鋪路的陶秀華就意外撿到了寶物。
這枚東漢廣陵王金印,由高純度黃金澆鑄而成,精巧玲瓏,印面只有2.3厘米見方,印臺上伏著一只小龜,高有2厘米,龜身上鏨著六角形龜背紋和圈形魚子紋。這枚金印的主人正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第九個兒子廣陵王劉荊。
“稀世珍品!”凡是見過此印的行家,無不贊嘆。這枚只有100多克重的金印,在中華文明史上竟有極重要的價值。金印的主人劉荊,原本是山陽王,他有才能,但生性刻薄。光武帝去世后,劉荊假冒東海王劉強的舅舅郭況,寫信給劉強煽動叛亂,結(jié)果被劉強告發(fā)。漢明帝劉慶念及劉荊是自己的同母兄弟,便沒有嚴(yán)懲他?墒莿⑶G依舊不老實,又想謀反,不料走漏了風(fēng)聲,因此他被改封為廣陵王,這枚印璽就是他的封印。后來劉荊又蠢蠢欲動,被人告發(fā)后畏罪自殺。
雖然歷史上劉荊一向不老實,總是耍陰謀,但他留下的金印,在相隔1900年歲月之后,卻為人們解開了歷史之大謎。為什么如此說呢?因為廣陵王璽的發(fā)現(xiàn),在日本引起的震動超過了中國,日本人驚呼:有了這枚金印,就解開了一樁歷史謎案。這該從何說起呢?
這就要從1784年2月23日說起了。這天,在日本福岡東郊志賀島上,一個名叫甚兵衛(wèi)的農(nóng)民,在野外干活時,發(fā)現(xiàn)了一枚方形金印。他細細一看,上面綴著蛇鈕,印面上陰刻著“漢委奴國王”五個字。這枚金印引起了日本學(xué)者的關(guān)注,他們認為,根據(jù)中國的史料記載,漢朝分封周邊國家全都是金印,而且很有講究,封南面的諸王用蛇鈕,北方的用羊鈕,西北的用駝鈕,都是與當(dāng)?shù)氐奈锂a(chǎn)有關(guān),而漢朝內(nèi)部劉姓諸王則用龜鈕。
日本學(xué)者猜測甚兵衛(wèi)撿到的金印,可能是古代倭奴國向大漢朝賀時,漢光武帝賜予倭國的印綬。印章上的“委奴國”就是歷史上的倭奴國。
可是,也有人對此持有異議,他們認為這可能只是一枚私印,并非漢朝所賜,而是倭奴國王私自鑄造的。更有人提出,這就是甚兵衛(wèi)和某些學(xué)者合伙編織的騙局,是一枚假印。于是,兩百年來,人們對這枚金印一直爭論不休。
廣陵王璽出現(xiàn)后,印證了“漢委奴國王”金印確實是漢朝所賜這一觀點。因為這兩枚金印尺寸、重量、花紋、雕法和字體如出一轍,而且全是光武帝時期的印章。甚至有學(xué)者認為,這兩枚印章出自同一個工匠之手。按照通行解釋,“委”和“倭”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當(dāng)年,一定是委奴這個小國的使節(jié)跋山涉水,遠行到中國,出使東漢,向朝廷進貢,才得到紫授金印的賞賜。
那個時期,日本處于原始社會晚期,使用石器工具種地,沒有文字,九州島上有百余部落互相爭霸。而漢朝是被周邊國家敬畏的“天朝上國”,能得到漢朝授予的金印,就等于得到了漢朝的承認和支持,于是,“委奴國王”便可以此號令其他部落,稱霸九州了。
現(xiàn)在,“廣陵王璽”金印,是南京博物院十件國寶級藏品之一。
想了解更多的歷史和寶物,請繼續(xù)關(guān)注精彩不斷的“國寶背后的故事”。
。ㄘ(zé)任編輯 張仁斌)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