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fā)生原因與護理措施
發(fā)布時間:2018-06-24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3--02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老年人群高發(fā)病癥[1]。低血糖反應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發(fā)病時無明顯的癥狀,若低血糖反應未得到及時的干預,將引發(fā)心絞痛、心肌梗死等一系列急性病癥,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2-3]。因此,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要及時的加以干預治療,并加強護理,有助于患者預后的恢復。本研究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發(fā)生原因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80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應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齡63-84歲,平均年齡(71.59±2.19)歲;病程2-18年,平均病程(8.57±1.13)年。對照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65-85歲,平均年齡(70.88±2.54)歲;病程2-20年,平均病程(9.01±1.0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遵循醫(yī)囑按時服藥、監(jiān)測血糖,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適量運動,飲食中需注意食物的選擇,減少低血糖反應的發(fā)生率。觀察組則在分析患者發(fā)生低血糖反應的原因后采用針對性護理,對40例患者進行調查,分析低血糖反應發(fā)生的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①注射胰島素時劑量過大,或將長效胰島素與速效胰島素混淆,導致注射時間有誤;②患者在注射完胰島素后沒有及時進食,引發(fā)低血糖;③清晨空腹鍛煉引發(fā)的低血糖反應。針對以上原因,對患者展開針對性護理,措施如下:①由于老年患者記憶力及視力下降,在注射胰島素時易記錯時間,或記錯藥物種類。因此,護理人員對老年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時,要反復強調胰島素使用的時間、不同胰島素使用的方法,并幫助老年患者標清不同藥效胰島素的注射時間,避免患者注射出錯;②大部分老年患者有晨練的習慣,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強調運動前進食的重要性,在運動時隨身攜帶病歷卡、糖果或餅干等,若在運動過程中發(fā)生低血糖,有助于他人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急救;③對于老年患者而言,低血糖反應發(fā)生率較高,發(fā)病前無明顯特征,病情嚴重的患者可產生昏迷,這些癥狀會使老年患者的心理產生恐懼、害怕、焦慮等不良情緒,無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因此,護理人員實施護理時要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同時向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還需叮囑家屬主動關心患者,減少患者獨居的幾率,以避免危險的發(fā)生。在飲食方面必須要定時定量進餐,若患者食欲不佳,飲食量較少,要注意減少降糖藥物及胰島素的攝入量,避免過多的藥物攝入造成身體的損傷。④由于老年患者健康保健意識較差,若長期的服藥而不及時的監(jiān)測血糖,則無法根據血糖的變化調整用藥的劑量。因此,護理人員需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血糖監(jiān)測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家中應備有血糖儀,以便及時監(jiān)測血糖。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患者離院時進行填寫,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75.00%,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糖尿病是內分泌科常見疾病,屬慢性疾病,目前臨床上暫無藥物可治愈[4]。低血糖反應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對患者危害較大,嚴重的低血糖反應可對患者心血管及神經中樞造成不可逆的損傷[5]。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機體各功能水平均處于下降趨勢,在進行藥物治療時不能準確的服用,或過量服用,均會造成低血糖反應的發(fā)生[6]。因此,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發(fā)病的原因展開針對性護理,反復囑咐患者降糖藥物服用的劑量及時間,注射胰島素時需注意胰島素的種類,避免錯誤的注射胰島素;同時,告知患者按時監(jiān)測血糖的重要性,對掌握自身病情的變化具有重要的作用[7]。此外,護理人員還要叮囑家屬患者飲食及運動的注意事項,患者在運動前需適當的飲食,且飲食需定時定量,避免低血糖造成的頭暈等不良現象的發(fā)生[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表明在分析患者低血糖反應的原因后采用針對性護理,可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同時降低低血糖反應的發(fā)生率。在整個病因分析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向患者普及了疾病的相關知識,有助于患者在發(fā)病時及時采取自救措施,進而減少低血糖反應對自身造成的傷害。
綜上所述,在充分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發(fā)生原因后采用針對性護理,可有效降低疾病的發(fā)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在臨床應用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張衛(wèi)娟,王嘯瀾.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知識認知水平及昏迷的相關因素[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6,18(06):922-924.
徐景華.不同喂養(yǎng)方式對糖尿病母親新生兒血糖與膽紅素血癥的影響[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24(05):532-534.
劉建麗,宋鵬,劉小娜,等.醫(yī)學營養(yǎng)干預對改善1型糖尿病患兒血糖波動和降低低血糖癥的效果[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45(01):91-94.
程菊,朱新萍,朱棗蘭.個體化健康教育對新疆維吾爾族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發(fā)生率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08):1076-1078.
楊存美,馬燕蘭,亢君,等.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發(fā)生時間段的調查及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03):303-307.
張雅梅,楊偉.糖尿病患者應用醫(yī)護一體化模式對其心理狀態(tài)及血糖水平控制的效果觀察[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5,17(11):2039-2040.
劉春燕,吳克明,王劍波,等.家屬參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15,14(06):459-461.
文麗娜,吳娟,田璟.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的降糖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2015,10(07):1077-1079.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