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齊勇:游神淡泊,沖和閑靜
發(fā)布時間:2020-06-13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本書乃國學大師錢賓四先生的隨筆集。1948年,作者回到家鄉(xiāng)太湖之濱,靜觀時變,日與閑云野鷗、風帆浪濤作伴,在湖山勝景中閑思遐想,以四個月時間,將平素心得凝結(jié)成此三十篇文字,集為一卷。作者有深厚的學養(yǎng),偶得忙里偷閑的機緣,遂應(yīng)哲學家謝幼偉先生之約,曠觀中西,縱論古今,以平實的語言和暢達的筆觸,表達豐富的哲思與深邃的睿智。本書每篇文章不過兩三千言,娓娓道來,卻字字珠璣。每篇文章看似互不連貫,卻渾成一體,自有內(nèi)在的理路和一以貫之之道。
請不要小看這薄薄的九萬字的小冊子。倘若我們要有所得,則請"把自己的心情放閑些",從容不迫,一天讀一、二篇或二、三篇,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個中三味,庶幾能體會一二,F(xiàn)代人太忙碌了,倉卒匆忙于商場官場,或課堂工地上,或文山會海間,或奔競,或計算,或斗法,或酬酢,各種俗務(wù)瑣事占滿了我們的時間,各種信息知識塞死了我們的頭腦。
宋儒程顥有詩云:"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今人已沒有這種閑情逸致了。我們的身體累了,需要放松,心情累了,也需要放松。中國儒釋道三教都講"虛靜""無為""空靈",其實不是叫你不干事,不是叫你不想問題,恰恰是讓你在繁忙之中稍事休息,暫時地"空"掉對外在事物的執(zhí)著與攀援,調(diào)整心態(tài),給予"思想"以時間與空間,F(xiàn)代社會猶如飛速運轉(zhuǎn)的大機器,我們都被綁在上面,沒有了自性,也沒有了閑暇,尤其是思想的閑暇。所謂"靜觀""空""無"之類,是讓我們從忙碌的事務(wù)中超拔出來,沉潛安靜地想一想問題,以超然的心態(tài),退而省思,擺脫利祿計較和俗世牽累,松馳身心,凈化靈魂,陶養(yǎng)性情。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又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莊子說:"嗜欲深者,其天機淺。"本書作者發(fā)揮道:"古代人似乎還了解空屋的用處,他們老不喜歡讓外面東西隨便塞進去。他常要打疊得屋宇清潔,好自由起坐。他常要使自己心上空蕩蕩不放一物,至少像你有時的一個禮拜六的下午一般。憧憬太古,回向自然,這是人類初脫草昧,文化曙光初啟時,在他們心靈深處最易發(fā)出的一段光輝。"(P20)又說:"物質(zhì)的人生,職業(yè)的人生,是各別的。一面把相互間的人生關(guān)系拉緊,一面又把相互間的人生關(guān)系隔絕。若使你能把千斤擔子一齊放下,把心頭一切剌激積累,打掃得一干二凈,驟然間感到空蕩蕩的,那時你的心開始從外面解放了,但同時也開始和外面融洽了。內(nèi)外彼此凝成一片,更沒有分別了。你那時的心境,雖是最剎那的,但又是最永恒的。"(P21)在佛教看來,剎那即是永恒。
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了,世界的網(wǎng)線拉緊了,物質(zhì)生活、職業(yè)生活愈趨分化,社會愈復(fù)雜,個人生活愈多受外面的剌激和捆縛,人與人、心與心之間愈顯隔漠,層層心防,身心交瘁。權(quán)力、金錢、財貨、美色,一旦某人陷溺于彼,功利心太急迫,注意力太集中,情緒太緊張,表現(xiàn)欲太旺,排它性太強,必然窒塞、遮蔽了知慧天機,無論多聰明的人,都會變成低智熵的愚笨者。作者告訴我們,解脫的路徑和不二法門是:不妨去讀幾篇《莊子》,或禪宗公案,或宋明理學家的語錄,放松些,散淡些,把心靈的窗戶敞開,通風透氣,使心態(tài)安和,精神平靜,一切放下,學會悠閑、恬淡與寧靜,到達一種大自在的境界。
人生有種種的意義與價值,有種種的境界。作者把人生分別為物質(zhì)的與精神的。在精神人生中,又分別為藝術(shù)的、科學的、文學的、宗教的與道德的。食色性也。物質(zhì)生活,衣食住行,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此即人之最基礎(chǔ)的需要。但人之所以為人,在于他有超乎肉體之外的生活,有不同于禽獸的層層生命之境。"若使其人終身囿于物質(zhì)生活中,沒有啟示透發(fā)其愛美的求知的內(nèi)心深處,一種無底止的向前追求,則實是人生一最大缺陷而無可補償。人生只有在心靈中進展,絕不僅在物質(zhì)上涂飾。"(P82)作者認為,藝術(shù)與科學是由人之愛美與求知的心靈所發(fā)掘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的人生與藝術(shù)的境界,可以鼓舞你的精神,誘導(dǎo)你的心靈,提升你的審美,健全你的個性與人格?茖W的人生,在真理探求的無窮的過程中達到忘我的境界?茖W家有豐富的個性與人格,但科學家在真理發(fā)現(xiàn)上又要超越這些個性與人格。文學的人生,即透過欣賞作品直接領(lǐng)悟真切的情感的生命與生活。情與愛,苦與樂,生與死,悲歡離合,成功失敗,作品直接呈露了也代作者與讀者渲泄了某種生命感悟,而上乘的文學作品,則透顯了作者的個性、人格、智慧、幽默、美感,寄寓了理想追求。故中國人總是崇拜陶潛與杜甫。在西方,宗教與科學貌異神近,科學追求與宗教信仰有不解之緣。宗教之境又是文學人生的升華。人也是宗教的動物,人的生活總需要某種信念、信仰的支撐,總有某種超乎于世俗關(guān)懷之上的終極關(guān)懷。作者指出:"性善論也只是一種宗教,也只是一種信仰。性善的進展,也還是其深無底。性善論到底仍還是天地間一篇大好文章,還是一首詩,極感動,極深刻,人生一切可歌可泣,悲歡離合,盡在性善一觀念中消融平靜。"(P84)
作者認為,人生總是文學的,也可是宗教的,但又該是道德的。"其實道德也依然是宗教的,文學的,而且也可說是一種極真摯的宗教,極浪漫的文學。道德人生,以及宗教人生,文學人生,在此真摯浪漫的感情噴薄外放處,同樣如藝術(shù)人生、科學人生般,你將無往而不見其成功,無往而不得其歡樂。"(P85)人生的這幾種境界和價值是相互穿透的,但在作者看來,道德的境界是最高的境界,道德的人格是最高的人格?鬃印⑨屽、耶穌,這些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格,無不繼續(xù)復(fù)活、新生、擴大、發(fā)展。"一切宗教人格之擴大,莫非由其道德人格之擴大。中國人崇拜道德人格,尤勝于崇拜宗教人格。崇拜圣人,尤勝于崇拜教主,其理由即在此。"(P90)人文歷史上的一切藝術(shù)、文學、宗教、道德之最高成就,都是一種內(nèi)心自由的表現(xiàn),是一種融通人我之情,然后向外伸展之無上自由。
作者指出:"東方人以道德人生為首座,而西方人則以宗教人生為首座。西方人的長處,在能忘卻自我而投入外面的事象中,作一種純客觀的追求……中國人的主要精神,則在能親切把捉自我,而即以自我直接與外界事物相融凝……若說中國人是超乎象外,得其環(huán)中,則西方人可說是超其環(huán)中,得乎象外了。西方人最高希望應(yīng)說能活在上帝心中,而中國人可說是只望活在別人心中。"(P90)作者說這是中西人生論上一向內(nèi)一向外的區(qū)別或偏倚。
我對作者關(guān)于"神"與"圣"的比較頗感興趣。我認為,"神"與"圣"的旁落或消解,是當今人類文化面臨的最大問題,此與生態(tài)環(huán)保、社群倫理、人心安頓不無關(guān)聯(lián)。其救治之道,是要借助人類各文明、各宗教的精神資源,并予以重釋重建。西方基督教肯定的是一元外在超越絕對的上帝,此不僅如作者所說,由創(chuàng)世說使尚神論者關(guān)注人類以外的世界與萬物,逼出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也不僅如韋伯所說,由加爾文教徒非理性的求得救贖的心態(tài),反逼出了理性化的資本主義精神,我認為更其值得珍視的,是這種外在超越與內(nèi)在道德理性的關(guān)系。按康德的理解,人屬于經(jīng)驗(感覺)的與超驗(理智)的兩個世界。當人的意欲擺脫經(jīng)驗的因果關(guān)系而接受超驗的原因的影響時,他就從經(jīng)驗世界皈依了理智世界,他的道德情感感受到神圣的力量,上帝被想象為神圣規(guī)律的立法者。但康德反對消極地等待上帝的救贖與恩寵,在肯定神圣的宗教情感和信仰對道德實踐的推動作用時,更加肯定人的道德努力。在康德的自由意志、絕對命令、道德設(shè)準等一系列解說中,仍然是道德理性第一,宗教信仰第二。
按錢穆的理解,中國人是"崇圣"的而不是"尚神"的。雖然中國思想中有一種"泛神論",物物之中,木石瓦礫之中皆有神性,且中國民俗中確有不少民間信仰的不同的"神",但與西方大傳統(tǒng)的一元超絕至上神相比,中國大傳統(tǒng)則是圣人崇拜。神國在天上,圣世在地下。神國在外,圣世在己。中國思想沒有天國人間、經(jīng)驗超驗的二分法。中國的儒釋道三教皆認為人人都有成圣人,成真人,成至人,成佛陀的可能。圣世就在世間,就在現(xiàn)世。"東方的神秘主義特別在其觀心法,使己心沉潛而直達于絕對之域,把小我的心象泯失去了,好讓宇宙萬有平等入己心中來。西方神秘主義則不同,他們要把全能無限的神作為對象,舍棄自己人格,而求神惠降臨,攝己歸神,進入于無限,此乃雙方之不同。因此東方神秘主義不過擴大了一己的心靈,泯棄小我,而仍在此人世界之內(nèi)。西方神秘主義則轉(zhuǎn)入到整個世界以外之另一界。換言之,東方神秘主義乃是依于自力而完成其為一圣者,西方神秘主義,則是依于外力而獲得了神性。"(P64)
本書中頗多二元對比的論說,有若干中西比較的方法與結(jié)論,在今天則需要修改了。但貫穿本書始終的精神,特別是對于人文學科與人文精神的提揚,對于中國典籍與思想的理解,則不僅沒有過時,而且很有針對性。作者推崇古人的敏感,我很推崇作者的敏感,此即為嗜欲淺者的天機畢露。作者早在50年前就自覺地反思"現(xiàn)代性"的問題,自覺地討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關(guān)系和現(xiàn)代性的多維性問題,檢討"進步""進化"的觀念,今天讀起來,仍覺得啟發(fā)良多。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