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孫鳳武:“回到馬克思”新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歷史定位和框架調整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要:在“回到馬克思”的過程中,應當看到馬克思做為普通人的一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屬于變革型的社會思想理論。在當代歷史條件下,有必要調整馬克思主義的敘述框架,以真正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

  關鍵詞:普通人 基本原理 變革型 敘述框架

  

  在二十世紀的社會思想理論歷程中,“回到馬克思”的活動,主要有兩次。一次是在二三十年代,由被后人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的一些學者所掀起的思想理論浪潮。這一浪潮的背景是,第二國際的那些社會黨、社會民主黨所信奉的馬克思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在戰(zhàn)爭(一戰(zhàn))中陷入困境,黨的領導集團所采取的和平主義與護國主義,造成了第二國際在組織上的瓦解。而以列寧為旗幟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左派——信奉共產(chǎn)主義的布爾什維克,在戰(zhàn)爭中成功地領導了武裝起義,建立了社會主義政權,并隨后建立了新的馬克思主義國際組織——第三國際。但是,信奉列寧暴力革命論的一些共產(chǎn)主義政黨當時所領導的起義,如德國、匈牙利、意大利等國的起義,卻遭到了失敗。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既不滿意第二國際的馬克思主義,又對第三國際的馬克思主義持懷疑態(tài)度的馬克思主義者如葛蘭西(意大利)、科爾施(德國)、盧卡奇(匈牙利)等共產(chǎn)黨人,力圖對馬克思主義做出新的解釋。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批判功能,對馬克思主義兩大派很少談論的關于人的本性、人性的異化和無產(chǎn)階級思想意識形態(tài)的地位與意義等問題,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而在1932年發(fā)表了馬克思在1844年寫的《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即巴黎手稿)后,又出現(xiàn)了法蘭克福學派等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新學派,從而開啟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先河。不過,這一次“回到馬克思”的活動,影響十分有限。對于正處于革命戰(zhàn)爭時期而又把列寧主義視為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來說,幾乎沒有發(fā)生什么影響。另一次是在八九十年代,由一些“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和贊成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批判功能的學者所掀起的思想理論浪潮。這一浪潮的背景是,在社會主義國家普遍進行的帶有革命性質的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種種疑問和責難,有人問道:“我們要同哪一種馬克思主義打交道”?[1]p50后來又發(fā)生了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解散,蘇聯(lián)解體,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向資本主義“和平演變”這種令世界震驚的重大事件。在這些國家里,馬克思主義連同它的強有力的一支——列寧主義一起,從居統(tǒng)治地位的寶座上被拉下來,打入冷宮。世界政治格局大變,世界輿論一片嘩然,在西方一些政要和學者那里,馬克思主義似乎已經(jīng)“崩潰”或“終結”了。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和原蘇聯(lián)、東歐一些仍然堅信馬克思主義或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批判功能懷有濃厚興趣的學者,如一向認為“人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占有中心地位”的沙夫(波蘭)和以批判當代資本主義為己任的解構主義哲學家德里達(法國)等人,公開指明,馬克思主義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要求回到“原生態(tài)的馬克思主義”。人們不難看到,在這一過程中,馬克思關于人、人性、人的解放的思想被突顯出來。由于這一時期的中國正值粉碎了“四人幫”,進行著空前規(guī)模的改革開放,而做為執(zhí)政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仍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并正在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這就不能不使中國的理論界對“回到馬克思”的活動,予以積極的回應。

  本來,在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的討論中,理論界已開始進行理論上的撥亂反正,初步恢復了馬克思主義的本來面目。但是,隨著討論的深入,特別是隨著國內外出現(xiàn)的重大變故和重大發(fā)展,人們愈來愈認識到,流行了幾十年的對馬克思主義的既有敘述,包括寫進教科書的那些原理,許多已落后于時代了,有些甚至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本意和馬克思的原意。這樣,在應對“回到馬克思”這一重大的歷史課題時,就不能不面臨種種經(jīng)濟的、政治的、文化的乃至心理的復雜情境。這就是說,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不但要進一步正本清源,而且要大膽創(chuàng)新。這里的正本清源,不是梳理出若干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條,要人們到處套用,更不是重塑在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陷入低潮時遭到貶損的馬克思的“圣人”形象,重建個人崇拜。這里的大膽創(chuàng)新,不是輕率地否定馬克思的既有理論去標新立異,更不是把馬克思主義“西化”成某種時髦的新教條!盎氐今R克思”可以被視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到一系列重要的哲學方法論原則。研究和運用這些原則,對于搞好這一工程,是有重要意義的。

  

  (一)做為普通人的一面

  

  要“回到馬克思”,就不能不回到一個真實的馬克思本人。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和他的“第二個我”[2]p569恩格斯,特別是馬克思本人的思想、觀點、理論、情感、意志的體現(xiàn)。因此,人們在評論馬克思主義時,不管贊成、反對與否,都總要對馬克思本人做出評價來。

  在歐洲人中流行著“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諺語,它反映了對個人的主體性和判斷權利的確認。但是,任何人同任何事物一樣,都有其固有的客觀屬性,從其言論和行動中即可表現(xiàn)出來。而對一個人的評價,也大體上有相對確定的客觀標準。對于現(xiàn)代中國人,特別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來說,馬克思是無與倫比的偉大思想家、革命家和導師,是在一切方面都值得學習的光輝榜樣。中共在解放前,曾把馬克思的生日五月五日定為學習節(jié),就是這種理念的體現(xiàn)。這種理念,在批判了對斯大林和毛澤東的個人崇拜之后,仍無大改變。對馬克思給予高度評價,是符合客觀實際的。這一點,即使在馬克思的敵人中,也在相當程度上和相當范圍內得到了認同。例如巴枯寧在與馬克思決裂并激烈攻擊馬克思時,也不得不承認:“馬克思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此外,他還是一個淵博的學者。他是一個有根底的國民經(jīng)濟學家!薄榜R克思熱情地忠實于無產(chǎn)階級事業(yè),┄┄他把自己的一生完全獻給了這個事業(yè)。”[3]p232直到現(xiàn)在,世界人民還是承認他在人類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的,以致幾年前英國一家新聞機構在進行對前一千年最有影響的世界名人排隊的民意測驗中,馬克思占據(jù)了第一位!對馬克思做為杰出人物這一面,人們大體上已熟知了,但對其做為普通人這一面,人們往往知之甚少。而不了解后一面,就不能真正了解馬克思,就難以正確地、全面地掌握馬克思的學說。

  馬克思出生在一個較為富裕而又文明的家庭,自幼便受到了基督教新教所宣揚的理性、行善和自我犧牲精神的熏陶,受到了法國大革命帶給萊茵地區(qū)的民主、自由、博愛、人權精神的影響。他之天資聰明和做為唯一存活下來的男孩所受父母的偏愛、呵護、教誨,他之剛剛步入青年時代就實現(xiàn)了成功的戀愛,對于形成他的自強、自信的品格,培養(yǎng)他對受難者的同情心,以及對美好生活、崇高事業(yè)的熱切追求與成就感,起到了最初的推動作用。他在柏林大學學習法律時,對哲學和歷史發(fā)生了濃厚興趣,并參加了激進的青年黑格爾派。他在《萊茵報》工作期間,接觸到了大量的“物質利益”問題,深切地體會到了勞動群眾的疾苦。他在剛剛出版的費爾巴哈《基督教的本質》一書的啟示下,迅速脫離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而轉向了唯物主義。馬克思之勤奮好學和積極進取,使他對所受到的各種思想理論的影響,都采取了批判態(tài)度。當他在巴黎和布魯塞爾認真研究了各種社會主義學說和掌握了一定的政治經(jīng)濟學知識后,便迅速越過了費爾把哈的人本學的唯物主義,并與恩格斯一起創(chuàng)立了嶄新的世界觀——歷史唯物主義(唯物史觀)。在他們隨后發(fā)表的《共產(chǎn)黨宣言》中,正式宣告了科學的、革命的社會主義學說的誕生。在1848年歐洲革命中,馬克思滿懷青年人特有的激情返回德國參加了實際斗爭,期望并促使革命取得勝利。然而,這場革命卻無可挽回地失敗了。在倫敦流亡期間,如社會主義史學家梅林說的那樣,馬克思“退到書房”(大英博物館),集中精力研究英國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并繼續(xù)關注歐美各國政治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但工人運動的消沉,畢竟使他感到孤獨和寂寞。特別是他同昔日的戰(zhàn)友、冒險主義者維利希、沙佩爾的決裂,使他在倫敦的朋友極少,而在他的祖國德國,用他當時的話來說,“拉薩爾是唯一還敢于和倫敦通信的人。”[4]p278有一次他埋怨住在曼徹斯特經(jīng)商的恩格斯說:“我的一些嫉妒,你已經(jīng)習慣了,實際上使我生氣的是,我們現(xiàn)在不能同生活,同工作,同談笑,而你的那些‘受保護者’卻能很方便地同你在一起!保郏矗輕314馬克思的好友和學生李卜克內西曾記述過他們這些流亡者的一次惡作。核婉R克思在晚間酒后曾蓄意打碎了倫敦一條街道的四、五盞路燈,警察趕來時,他們迅速逃離,消失在黑暗中。[5]p117-118

  在五十至七十年代,盡管有恩格斯的經(jīng)常、大量、慷慨的幫助,馬克思一家仍然常常陷入貧困之中,并受疾病的折磨。馬克思有一次苦惱地說:“沒有家的人真是幸福!保4]p371不久又說:“對于有志于社會事業(yè)的人來說,最愚蠢的事沒過于結婚!保6]p274他和妻子燕妮都不善料理家務,家庭開支常常出現(xiàn)虧空,當?shù)弥嗄莸牟富剂瞬恢沃Y時,他告訴恩格斯:“如果這頭牲畜現(xiàn)在死了,那么我們就可以擺脫困境。”[4]p29不久這位伯父果然死了,馬克思說這“真是一件大好事”[4]p436,因為燕妮得了100英鎊的遺產(chǎn)。有一次,馬克思還“做起‘股票’投機來”,并高興地告訴恩格斯,說他“賺了四百多英鎊”。[2]p662他對正在替他為《紐約每日論壇報》寫稿的恩格斯說:“重要的不在于文章寫得深刻,而在于寫得長”[6]p463,因為寫得長了,稿費也就多了。由于物質生活上的困難,馬克思對于二女兒勞拉的婚事頗為操心,他告訴恩格斯:“今天我用法文寫了一封長信給拉法格,告訴他,在把這件事繼續(xù)下去并得到徹底解決之前,我必須得到他的家庭關于他的物質情況的明確報告!保郏罚輕254在他得知拉法格的父親邀請他的三個女兒同去波爾多后,寫信給恩格斯說,讓拉法格支付旅費“是不體面的”[7]p324,并再次求助于恩格斯。馬克思在給他的朋友庫格曼的信中又講了這樣的話:“為了孩子總要維持一定的體面”。[8]p526

馬克思的強烈的自尊心,倔強的性格,“男子漢”的氣概,以及容易激動和急躁的弱點,使他有時不能全面、客觀、冷靜地評價和對待人,以致影響到了他的人際關系。在1865年的《自白》中,馬克思認為“一般人”的優(yōu)點是“純樸”,“男人”的優(yōu)點是“剛強”,而“女人”的優(yōu)點則是“柔弱”。[7]p588恩格斯曾稱贊馬克思的大度,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過一個私敵”。[9]p576但馬克思自己卻在得知出版商奧·維德干拒絕出版他的書后憤怒地說:“奧·維德干是我的私敵。”[2]p101馬克思曾坦率地說自己“生來就缺乏耐性”[10]p312,有時因為“懷有十分厭惡的心情”,而對人“所作的評價不完全公正”。[2]p623人們知道,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理論上,做為社會主義大師的馬克思,都遠遠高于拉薩爾和巴枯寧這兩位社會主義者,但他同二人的私人關系后來達到不可調和的敵對程度,不能不說同他個性上的弱點有一定的關系。他曾贊揚拉薩爾“充滿活力和智力,有毅力,有志氣”[7]p425,把德國工人運動從十五年的沉睡中喚醒。[11]p370當然,他批評拉薩爾有“可笑的虛榮心”,是“庸俗的猶太人”,特別是批評拉薩爾鼓吹“依靠國家?guī)椭⒐と撕献魃纭钡亩窢幉呗,是有根?jù)、有道理的。但馬克思對拉薩爾的挖苦和嘲弄,是摻雜著個人情緒的。如在他請拉薩爾幫助聯(lián)系出版商以在德國出版“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一書時,曾表示感激拉薩爾,但不久聽說推遲出版時,便向恩格斯表示了怨恨:“這個該死的沽名釣譽的苯蛋故意加以扣壓,┄┅小猶太的這一著我是不會忘記的!保郏叮輕423馬克思因家庭生活困難而向富有的拉薩爾借了債,拉薩爾要求恩格斯給予擔保,并在后來做了討債的暗示,這深深刺傷了馬克思的自尊心。兩人在1862年斷絕了關系。對于巴枯寧,馬克思曾贊揚他“是進步的世界主義的最純粹而慷慨的代表之一”[12]p329,后來又說:“我很喜歡他,而且比過去更喜歡!保郏罚輕17當然,馬克思對巴枯寧的無政府主義做了有說服力的、深刻的批判,(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而在得知巴枯寧進行分裂國際工人協(xié)會的活動時,便產(chǎn)生了憎惡的心情,連燕妮也十分討厭這個“俄國佬”。恩格斯看出了馬克思的這種情緒,曾勸說道:“如果你激烈反對這個俄國人的陰謀,那你就會無益地刺激工人(特別是瑞士工人)中數(shù)量極多的思想庸人,并損害國際!保郏福輕221意在使馬克思對巴枯寧的批判,不致因個人情緒而出現(xiàn)偏頗。然而,馬克思和巴枯寧終于徹底決裂了。(關于馬克思主義反對拉薩爾主義和巴枯寧主義的斗爭,筆者已另有專文論述)

  人做為一個具有豐富社會屬性的有機體,必然如一位日本學者所說的那樣是“一個矛盾體”。[13]p35人做為具體的、完整的“這一個”,其長處或優(yōu)點,與其短處或缺點,是辯證地統(tǒng)一在一起的。由是,任何杰出人物,即使象馬克思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杰出人物,總是具有做為普通人的一面,具有普通人的弱點或缺點的。誠然,進步人類為了宣傳和實踐杰出人物的思想理論,不能不突出其長處或優(yōu)點,但只有了解到其短處或缺點,才會使這些長處、優(yōu)點顯得生動、鮮明、可信,才是對其的全面了解,才能以在深層次上把握其思想理論。反之,如果陷入個人崇拜,把象馬克思這樣的偉人神化起來,那就不但背離了客觀實際,而且會將其思想理論僵化起來,一旦偉人從神壇上走下來時,就會出現(xiàn)對其科學理論的“信仰危機”。歷史和現(xiàn)實的經(jīng)驗教訓,已經(jīng)證明了這一點。

  

 。ǘ┘磁d語言、具體論斷和基本原理

  

  在馬克思的書籍、文章、通信、筆記等浩繁文獻(中國已擬出版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七十卷本)中,如何在解讀時把即興語言、具體論斷和基本原理區(qū)分開來,是在“回到馬克思”的過程中,必然要碰到的一個問題。只有其中的基本原理,才是馬克思主義的真諦。當然,這基本原理本身,也具有某種不確定性或可變性。

  馬克思是一位公認的嚴肅認真的學者,他曾說:“要是隔一個月重看自己所寫的一些東西,就會感到不滿足,于是又得全部改寫。”[2]p617但做為一個密切關注現(xiàn)實的革命家,他不能不隨時隨地地針對一些偶然事件發(fā)表帶有即興語言性質的感想;
做為一個學者,也會在手稿中寫下帶有即興語言性質的字句。而即興語言是難免出現(xiàn)差錯的。他在五十年代是美國《紐約每日論壇報》的固定撰稿人,由于在短暫的時間中頻繁地寫文章,曾經(jīng)出了差錯,而造成如馬克思說的那樣,“在某種程度上使我和‘論壇報’出丑”的過失。[6]p198他說自己“對名稱記憶很差”,有次就把“日本”誤為“爪哇”。[2]p223.220對于科倫共產(chǎn)黨人之被捕,馬克思在一封信中認為,是維利希、沙佩爾等人告密的結果,但事實并非如此,后來恩格斯對此做了糾正。[10]p580.593在寫作《資本論》第四卷(即剩余價值理論)時,馬克思在對“費用價格”這一術語的使用上,出現(xiàn)了三種根本不同的含義,即c+v+m(第一冊),c+v+平均利潤(第二冊),c+v(第三冊),而這在同一卷書中,是不應當?shù)。但做為未加工的手稿,又是可以理解的?/p>

  馬克思在對社會經(jīng)濟政治問題和一些事變的判斷上,比同時代的思想理論家們要高明些,用恩格斯的說法就是:“馬克思比我們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遠些,觀察得多些和快些!保郏保矗輕336但社會生活的復雜性和多變性,以及馬克思占有的信息資源的有限性,使他難免做出某些不當?shù)慕Y論來。他在1852年認為路易·波拿巴即將發(fā)動戰(zhàn)爭,“早幾個月或遲幾個月,戰(zhàn)爭是不可避免的”。[4]p7這一予言,沒能實現(xiàn)。他在1858年曾嘲笑“高等政客(例如論壇報的普爾斯基先生)胡扯什么在意大利可能發(fā)生以奧地利為一方和以波拿巴、皮蒙特為另一方的戰(zhàn)爭!保郏叮輕354但意大利戰(zhàn)爭,在次年就爆發(fā)了。在工人階級政黨對待意大利戰(zhàn)爭的態(tài)度上,馬克思同拉薩爾之間發(fā)生過一場有名的爭論,不管后人對此如何評說,但有一點是需要指出的,即馬克思曾就戰(zhàn)爭的結局說過:“完全出乎我的意料”。[6]p435馬克思在1862年的《中國記事》中,一改他在1853年的觀點,把太平天國運動說得一無是處[15]p545-548,而這是不符合實際的。馬克思在1869年對德國面臨的統(tǒng)一問題,做了這樣的判斷:“德國的統(tǒng)一實際上不存在。只有通過德國革命消滅掉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都始終是俄國人的仆從的普魯士王朝,才能實現(xiàn)德國的統(tǒng)一!保郏福輕597而在事實上,德國的統(tǒng)一,正是通過普魯士王朝依靠武力自上而下地實現(xiàn)的。當然,具有高度自我批評精神和強烈責任感的馬克思,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或認為自己錯了,就勇于改正。例如他在給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說過:“我長期以來就認為可能借英國工人階級運動的高漲來推翻愛爾蘭的制度;
我在《紐約論壇報》上總是維護這種觀點。但是我更深入地研究了這個問題以后,現(xiàn)在又得出了相反的結論!保郏福輕398不久,他就明確肯定:“不是在英國,而只有在愛爾蘭才能給英國統(tǒng)治階級以決定性打擊!保郏福輕654有些不當?shù)木唧w論斷,是在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后,由后來的馬克思主義者糾正的。例如,人們熟知的關于“至少是各文明國家的聯(lián)合行動,是無產(chǎn)階級獲得解放的首要條件之一”[16]p270的結論,就是由列寧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前夕糾正的。因為在馬克思、恩格斯的時代,工人階級還不具備獲得解放的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即使“聯(lián)合行動”也不可能奪取和掌握政權。而在二十世紀初葉,由于各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不平衡,無產(chǎn)階級革命只能在資本主義戰(zhàn)線上最薄弱環(huán)節(jié)取得勝利。對此,不應象流行說法那樣,似乎馬克思、恩格斯的結論“在當時是正確的”,只是后來變得過時了。

  馬克思主義同歷史上所有起過重大作用的社會思想理論一樣,都有其特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并以此對時代的重大問題做出原則性地回答,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按照恩格斯的說法,馬克思的兩個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是,一為唯物主義歷史觀,一為剩余價值學說。前者指明,“一切歷史現(xiàn)象都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說明,而每一歷史時期的觀念和思想也同樣可以極其簡單地由這一時期的生活的經(jīng)濟條件以及由這些條件決定的社會關系和政治關系來說明。”[17]p122-123后者指明,工人“不僅再生產(chǎn)著他那由資本家付酬的勞動力的價值,而且還額外地生產(chǎn)剩余價值”,這個剩余價值被整個資本家階級剝削去了。[17]p125由這兩者又引伸出科學的和革命的社會主義的重要原理:“過去的全部歷史都是在階級對抗和階級斗爭中發(fā)展的”,現(xiàn)時代“歷史的領導權已經(jīng)轉到無產(chǎn)階級手中”,通過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來“有計劃地組織全部生產(chǎn)”,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17]p123.124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jīng)指出:這些“基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xiàn)在還是完全正確的,個別地方本來可以做某些修改。”[16]p238那種認為基本原理只能無條件信奉,而不能改動的觀點,是不符合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本意的。事實上,對于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人們公認馬克思在1859年發(fā)表的《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序言的那段表述是經(jīng)典的,但它只是突出了“物質生活的生產(chǎn)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的過程”[18]p82,即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一個方面,而沒有講到上層建筑對經(jīng)濟基礎的反作用這另一個方面。恩格斯晚年注意到了這一點,多次論及這種“反作用”,以及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諸多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并且坦率地承認:“青年們有時過分看重經(jīng)濟方面,這有一部分是馬克思和我應當負責的!保郏保梗輕479后來的馬克思主義者對這種“交互作用”也做過許多發(fā)揮。值得一提的是,相當一些社會學家曾把歷史唯物主義歪曲為“經(jīng)濟唯物主義”并加以攻擊。被中外一些學者推崇備至的德國社會學家M·韋伯就在1904年參與過這種攻擊。他在否定《共產(chǎn)黨宣言》時聲稱:“作為‘世界觀’或作為歷史現(xiàn)實因果關系解釋基點的所謂‘唯物主義歷史觀’是應該予以斷然拒絕的。”[20]p19這種攻擊,暴露了這些學者在治學上的淺薄的一面或故意貶低馬克思主義的圖謀。對于剩余價值學說,馬克思在1859年正式提出時,尚未做出解釋。從1857-1858年的手稿中可以看到,他當時還在使用“勞動的價值”、“工人的價值”等不確切的概念。[21]p274.285甚至在作為《資本論》的手稿即1861-1863年手稿中,馬克思在使用“勞動力的價值”這一科學概念時,還偶爾使用“勞動的價值”這種不確切的概念。[22]p99直到1867年正式出版《資本論》第一卷時,馬克思才對剩余價值的生產(chǎn)過程做了公認的、具有說服力的權威闡述。即使如此,馬克思仍在注意改進自己的論述。他在晚年注意到:資本家被“┅┅迫使進行剩余價值生產(chǎn)”。[17]P401后來的馬克思主義者,特別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對于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在生產(chǎn)剩余價值中的作用,更進行了并繼續(xù)進行著深入地研究。對于科學的和革命的社會主義學說,恩格斯在世時就曾將《共產(chǎn)黨宣言》中說的“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修改為“確切地說,這是指有文字記載的歷史”。[16]p251他還將《共產(chǎn)黨宣言》中說的“只有用暴力”的觀點,改變?yōu)椤翱梢栽O想,在人民代議機關把一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數(shù)人民的支持就能夠按照憲法隨意辦事的國家里,舊社會可以和平地長入新社會”這種更為科學的觀點。[23]p273后來的馬克思主義者,在階級斗爭,無產(chǎn)階級專政,建設社會主義等重大問題上,都有許多新的創(chuàng)造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理論。這一理論甚至使馬克思、恩格斯畢生堅持的“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chǎn)資料,商品生產(chǎn)將被消除”[9]p441這一基本原理,轉化為非基本原理了。

  可見,即使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具有某種不確定性或可變性。所謂的“基本”,與“本質”、“主要”是近意詞,在這里可以通用。而按黑格爾的說法,應把“同一內容時而看作是本質的,時而看作是非本質的”[24]p9,“有時從它的這一規(guī)定,有時又從它的另一規(guī)定去加以說明”。[25]p221按照現(xiàn)代解釋學的理論,“解釋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再創(chuàng)造”,“理解就是對本來事物的重建”。[26]p174.246而人們進行“再創(chuàng)造”、“重建”的基點,便是實踐的需要。由是,人們對“基本”、“非基本”的解釋,是可以和必然依據(jù)條件的變化,而“再創(chuàng)造”、“重建”的。不能設想開列出一個單子,把某些原理定為基本原理,做為不可變易的教條,要人們永遠堅信不移,把另一些原理定為非基本原理,可以因地制宜地加以改變。歷史和現(xiàn)實都已表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不但在其表述上可以或應當不斷完善,而且在其地位上也可以或應當予以改變,即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非基本原理,非此便難以真正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ㄈ┮环N變革型的社會思想理論

  

  “回到馬克思”之后就會看到,馬克思主義在諸多社會思想理論中,屬于變革型,并具有高程度的真理性。但它同任何其它科學理論一樣,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而這又是與真理本身的特性直接相關的。

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的復雜性,特別是各個階級、集團、群體利益的多樣性,使社會思想理論也呈現(xiàn)著復雜性、多樣性。從社會功能的視角上觀察,大體上可劃分為兩類,一是屬于承認、適應、維護現(xiàn)存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的,一是屬于否定、反對、破壞現(xiàn)存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的。前者可稱為保守型的社會思想理論,后者可稱為變革型的社會思想理論。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是時代的一面鏡子,都以前代文化遺產(chǎn)為淵源。只要是經(jīng)過認真研究,深思熟慮而得出的結論,便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真理性,這正是盡管各種社會思想理論之間經(jīng)常進行激烈的爭論,卻仍能找到共同點,以致相互影響、滲透的原因所在。保守型的社會思想理論中的優(yōu)秀者,其社會功能是有利于保存和鞏固既得的人類文明成果,而變革型的社會思想理論中的優(yōu)秀者,其社會功能則是有利于發(fā)展和提升既得的人類文明成果。當然,這種劃分具有明顯的相對性,(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它同其它劃分方法一樣,是為人們從特定視角上歸納復雜多樣的社會思想理論提供一種方法.沒有純粹的保守型,也沒有純粹的變革型.歷史發(fā)展到了十九世紀中葉,在當時世界的先進部分——歐洲和北美,在已流行和新出現(xiàn)的豐富多彩的社會思想理論中,從康德到黑格爾的德國唯心主義,從孔德到斯賓塞的英法實證主義,從亞當·斯密到李嘉圖的英國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和凱里、巴師夏、洛貝爾圖斯的新政治經(jīng)濟學,以及從洛克、邊沁到約翰·穆勒的英國功利主義、自由主義,大體說來,都是為保持和建立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而圣西門、付立葉、歐文、普魯東、布朗基的空想或盲動的社會主義,卡貝、魏特林的空想或盲動的共產(chǎn)主義,以及馬克思、恩格斯的歷史唯物主義、剩余價值學說和科學的、革命的社會主義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大體說來,都是為改變和推翻資本主義制度服務的。與此相應的是,一般說來,前者代表的是已經(jīng)取得或即將取得政治統(tǒng)治的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后者代表的是被統(tǒng)治的無產(chǎn)階級的利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對人類文明成果做出高于其它社會思想理論的貢獻,是因為一方面,馬克思和恩格斯,具有對工人群眾的深厚感情,站在了社會現(xiàn)實中的發(fā)展、前進的方面,透過“穩(wěn)定”的背后,看到了對立和斗爭,這就比保守型的社會思想理論,對社會現(xiàn)實的本質揭示得深刻些。另一方面,馬克思和恩格斯衛(wèi)具有淵博的學識,又進行了巨大的理論研究工作,這就比單純出于同情工人群眾或激憤于不合理社會現(xiàn)實的其它變革型社會思想理論來得正確些和科學些。馬克思主義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在歐美世界中名聲大振,成為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主要旗幟,并深深影響了其它社會思想理論。馬克思主義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在一些國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的一支列寧主義——共產(chǎn)主義及其政黨,在俄國和中國的革命、建設中,取得了不容否定的業(yè)績。其中的另一支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及其政黨,在瑞典等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上,在揭露和批判現(xiàn)代資本主義的種種矛盾和問題上,在論述建立和建設人類未來美好生活上,仍表現(xiàn)出相當?shù)纳。馬克思的那部閃耀著唯物辯證法光輝的經(jīng)濟學巨著《資本論》,雖然具有不可避免的時代局限性,但它甚至比當代一些重要學派的代表著作,在論述深度、邏輯結構、可接受性等方面,要高明得多。事實上,當代的某些名著,特別是某些哲學名著,雖然在某一點上顯得深刻,閃耀出令人眩目的思想火花,給人以啟迪,以致形成了新學派。但其論斷之不加論證,語言文字之晦澀,邏輯結構之破碎,東拉西扯式的跳躍,想哪說哪式的自言自語,貴族式的自聽自信自賞,連本民族中圈內的專業(yè)學者都要硬著頭皮去猜測式地“解讀”,而非專業(yè)的眾多知識分子則不知所云。

  然而,正象保守型的社會思想理論因為著眼于社會的靜止、穩(wěn)定的方面,而易出現(xiàn)僵化呆滯,在社會激烈變動時,逆時代潮流而動一樣,變革型的社會思想理論因為著眼于社會的運動、發(fā)展的方面,而易出現(xiàn)過度超前,在社會相對平穩(wěn)時,冒然前進,急于革命。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行程表明,馬克思主義者之常常陷入對社會革命急于求成或“拔苗助長”的境地,不是偶然的。馬克思和恩格斯通常是以革命家的眼光看待所發(fā)生的各種事變的,以致期望革命迅速取得勝利。在1848年革命失敗后流亡到倫敦的初期,他們曾相信自己所辦的《新萊茵報·政治經(jīng)濟評論》只要出版兩三期,“世界大火就燃燒起來”[10]p538,還一度要求“不斷革命”。[16]p479在五十年代,馬克思闡述歐亞各國政治經(jīng)濟形勢時,也多次表示相信革命會迅猛發(fā)展。在1853年得知中國發(fā)生了太平天國運動時,馬克思預言:“中國革命將把火星拋到現(xiàn)代工業(yè)體系的即將爆炸的地雷上!保郏保玻軵114在1857年得知法國經(jīng)濟出現(xiàn)了嚴重困難時,馬克思預言:“動產(chǎn)信用公司的進展和波拿巴的整個財政情況表明,革命臨近了。”[6]p145歷史表明,四五十年代馬克思的這些預言,都落空了!六十年代后期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盡管是博大精深的科學巨著,但馬克思預言“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敲響了”[18]p267,就顯得過早了。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仍然把革命形勢估計得過于樂觀,曾幾次預言德國無產(chǎn)階級政黨會很快掌權,甚至說過:“在1898年左右我黨就能取得政權”。[23]p283在恩格斯去世后的幾十年間,象列寧、毛澤東這樣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建立了豐功偉績的同時,也都多次陷入了急躁冒進的誤區(qū)。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后,曾一心一意推進世界革命。在1919年匈牙利爆發(fā)革命時,認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一月比一月地接近了!保郏玻罚軵857他要求將無產(chǎn)階級專政由一國的專政轉變?yōu)椤皣H的專政”[28]p274,終于導致了紅軍兵敗華沙城下的不利后果。至于毛澤東在“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中所犯的嚴重左傾錯誤及其對社會文明所帶來的災難,更為世人所知。對此,鄧小平在總結黨的經(jīng)驗教訓時,說出了這樣的至理名言:“我們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保郏玻梗輕139這種急性病,除了其它原因之外,與共產(chǎn)黨人所信奉的馬克思主義是屬于變革型的社會思想理論有關。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做為變革型的社會思想理論,既具有高程度上的真理性,又具有某種局限性,這種看似矛盾的現(xiàn)象,是與真理的屬性直接相關的。當年黑格爾在解決康德疑難時對于真理問題的闡述,至今仍會對人們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康德關于自在之物與現(xiàn)象的劃界,挑明了長期以來一個模糊不清的問題:主體何以能認識客體?但他只是提出了問題,卻沒能回答問題,以致認為主體對客體的認識只能停留在現(xiàn)象上,而無法認識隱藏在現(xiàn)象背后的自在之物,這就導致了后人稱謂的不可知論?档略谶@里割裂了現(xiàn)象與自在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實質上是割裂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聯(lián)系。黑格爾是從主體與客體的聯(lián)系上來著手解決康德疑難的,他將主體與客體統(tǒng)一起來,認為客體是主體的客體,而“一切問題的關鍵在于:不僅把真實的東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為實體,而且同樣理解和表述為主體”。[30]p10他看到了這種統(tǒng)一是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主體總要“對客體施加暴力”。[24]p468因為“人的努力,一般說來,總是趨向于認識世界,同化并控制世界,好象是在于將世界的實在加以陶鑄鍛煉,換言之,加以理想化,使之符合自己的目的!保郏玻担輕122這種“暴力”和“人的努力”,必然使客體打上主體的印跡。由是,人們便從客體和主體兩個方面看到了真理所具有的相對性。用黑格爾的說法,就是“一種真理同時又是不真的真理!保郏常保輕24做為真理表述形式的任何正確判斷,“總是片面的,就其只是片面的而言,它就是不真的”,只有無窮個正確判斷的總和,才能構成真理,“真理就是全體”。[25]p56后來,馬克思從批判黑格爾法哲學開始,對整個黑格爾哲學進行了批判,剔除和拋棄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拯救和繼承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論》和《自然辯證法》中,對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的辯證關系,做出了比黑格爾哲學更為明確、更為深刻的論述。在二十世紀初的“物理學危機”中,愛因斯坦先后創(chuàng)立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他在提出狹義相對論時所做的“理想實驗”揭示,在與光速接近的高速運動中,運動客體在觀測主體看來,長度縮短(尺縮)和時間變慢(鐘慢)的測量效應發(fā)生了?梢姡粶y物體的時空,對于觀測者來說,具有某種依賴性。他在提出廣義相對論時所闡述的等效原理表明,時空的性質,不但取決于物質的運動,而且取決于物質的分布!坝捎谖镔|的慣性質量同引力質量相等”[32]p115,一個具有某種加速度的非慣性系,就會等效于含有均勻引力場的慣性系,只是觀測主體設定了不同的時空坐標而已。這就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法論原則:人的認識環(huán)境、認識條件不同,主體與客體的聯(lián)系方式不同,亦即主體觀察客體時所設定的參考系不同,做為對象的客體,對于做為觀察者的主體來說,就會顯示出不同的性質來。這種方法論表明:真理的相對性,既來源于客體的無窮無盡的屬性和關系,又來源于主體本身的意向性和心理結構的復雜性、多變性,更來源于主客體之間的交互作用與多種多樣的聯(lián)系,F(xiàn)代語言哲學指明了任何理論都免不了語言的“糾纏”,并同一定的語境相聯(lián)系。按照羅素的同構理論和信念理論,任何語言,雖可與客觀對象“同構”,與主觀“信念”符合,但不可能做到完滿的表達。按照摩爾和維特根斯坦的語境說,同一句話,不但由不同的人說出來會有不同的意義(黑格爾當年講到了這一點),而且在不同的語境中,對人們會顯出不同的意義。在現(xiàn)代科學哲學中,從邏輯實證主義的“證實原則”,到批判理性主義者波普爾的“證偽主義”,再到歷史主義學派庫恩的科學“范式”革命和拉卡托斯的“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都表明了任何科學理論——真理,都具有不完全性和“缺欠”。可以說,當代思想理論界,對此已取得了共識。由此可以認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任何科學理論一樣,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具有絕對普適性、萬無一失的絕對真理。這里值得指出的是,漢語所譯過來的“主義”,含有虔誠之義。在英語中,馬克思主義Marxism和唯物主義Materialism的字尾都是ism,而天主教Catholicism和猶太教Judaism的字尾也都是ism,可見這里的ism,既可譯為“主義”,又可譯為“教”。在俄語中,馬克思主義марксизм和唯物主義материализм的字尾都是изм,而天主教κатолицизм和猶太教иудаизм的字尾也都是изм,可見這里的изм,既可譯為“主義”,也可譯為“教”。為了防止和避免把馬克思主義宗教化、教義化,許多原來信奉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黨、社會民主黨,盡管仍從馬克思主義中汲取精神資源,但從二十世紀上半葉起,不再使用馬克思主義的稱謂,而只稱“馬克思思想”、“馬克思理論”、“馬克思學說”了。一些原來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共產(chǎn)黨、工人黨,盡管仍從馬克思主義中汲取精神資源,但從二十世紀下半葉起,也不再使用馬克思主義的稱謂,也開始稱“馬克思思想”、“馬克思理論”、“馬克思學說”了。這種稱謂的變化,是耐人尋味的。

  

 。ㄋ模┰谡{整敘述框架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

  

  “回到馬克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正確地面對現(xiàn)實,即科學地解釋現(xiàn)實和合理地改變現(xiàn)實。因而,這里的"回到",就應當是"超越".這就要認真研究和把握現(xiàn)時代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鑒于馬克思主義是在機器大工業(yè)已經(jīng)在歐美先進國家發(fā)展起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已經(jīng)暴露,資產(chǎn)階級殘酷壓榨無產(chǎn)階級,階級斗爭尖銳化,革命斗爭乃至革命戰(zhàn)爭不斷發(fā)生,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也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的時代背景下產(chǎn)生的,它又屬于變革型的社會思想理論,這樣,它同現(xiàn)時代的理論需求之間,必然存在著某種距離,從而需要調整馬克思主義既有的敘述框架。在調整敘述框架的過程中,既要深入挖掘它所固有的理論資源,更要從現(xiàn)時代的其它學派中汲取思想營養(yǎng),改進思維方式,以在不同學派之間的互補中求取發(fā)展。

歷史發(fā)展到了二十世紀下半葉,做為經(jīng)濟全球化“領軍人”的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科學技術蓬勃發(fā)展,乃至掀起了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促使物質財富的迅速增長和思維方式的某種變化。與此同時,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和法制進程加快了,文化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一些最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已進入所謂后工業(yè)社會或信息社會,出現(xiàn)了被稱為“知識經(jīng)濟”或“新經(jīng)濟”的肇端。在這種情況下,資本主義國家內部階級關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隨著工資待遇的增加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以工人階級為代表的廣大勞動群眾的生活質量大為改善,以致當今歐盟和美國都把貧困線定在個人年收入為九千或九千多美元以下,美國三千萬貧困者中的近四分之三有家用汽車。隨著普選權和其它政治權利的實現(xiàn),工人階級和其它勞動群眾的政治地位大為提高。所謂“白領”工人的出現(xiàn)和增多,公司股權的分散化,更使階級界限變得模糊了。資產(chǎn)階級也發(fā)生了變化,那種只顧眼前私利而不顧社會公德,只要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就敢犯任何罪行以致冒殺頭危險的資產(chǎn)者大大減少了,而當年資本家那種“對社會需求永遠是一個未知數(shù)”[14]p214的時代,(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也過去了。無疑,現(xiàn)時代整個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凸顯出來,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同馬克思、恩格斯的時代相比,是大大緩和了。國家政權和法律之擔負廣泛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教育的職能,也鮮明地表現(xiàn)了出來。事實表明,無論在經(jīng)濟領域和社會領域,還是在政治領域和文化領域,社會主義因素都在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內部增長著.在國際關系中,資本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沒有發(fā)生,其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只在小規(guī)模范圍內發(fā)生過。而自冷戰(zhàn)結束以來,全球共同利益凸顯出來,國與國之間的和平與合作、各國經(jīng)濟和社會事業(yè)的發(fā)展,成為現(xiàn)時代的主要潮流。聯(lián)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各國發(fā)展中的作用之日益增強,就是這一時代特征的表現(xiàn)。在此期間,二十世紀上半葉才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在經(jīng)濟領域中實行的是純粹或比較純粹的公有制,高度集中或比較集中的計劃經(jīng)濟,加之執(zhí)政黨缺乏經(jīng)驗,又屢犯錯誤,使其在與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競爭中處于弱勢或劣勢。于是,改革一時成了各社會主義國家的主題。遺憾的是,蘇聯(lián)等多數(shù)社會主義國家在改革中遭到了失敗。而中國共產(chǎn)黨人則審時度勢,認真研究了時代的變化,深入研究了國情,并以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既有理論。中國共產(chǎn)黨人實行了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方針,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同時,采取了諸多行之有效而又不符合某些馬克思主義原有結論的重大措施,放棄了一些曾被視為不可改變的經(jīng)典條文。人們記起了當年毛澤東說過的一句生動而富有哲理的名言:“我們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不是為著好看,也不是因為它有什么神秘,只是因為它是領導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走向勝利的科學。”[33]p778的確,五四運動時期的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人,之所以在諸多思潮、學派中,相信和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就是因為它所闡述的唯物史觀,階級斗爭和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理論,對于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救亡圖存,民主自由,民生幸福派上了大用場。今天時代變了,如何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能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恰當回答國際和國內各種重大現(xiàn)實問題,成了執(zhí)政黨的一項帶根本性的任務。鄧小平理論就是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創(chuàng)立起來的。在一定視角上可以這樣說,鄧小平理論就是對經(jīng)典的馬克思主義敘述框架的一次大調整,而這一過程,還必然地會繼續(xù)下去。當然,在這種調整過程中,既要看到一些既有的敘述在解釋重大的社會問題上已經(jīng)乏力乃至失效,如果硬要人們去“堅持”和“篤信”(一本流行頗廣的教材所言),是不妥當?shù)。又要看到現(xiàn)時代仍然充滿著社會矛盾和斗爭,世界并不太平,國際關系中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恐怖主義、民族沖突、宗教狂熱和經(jīng)濟不平等諸現(xiàn)象,國內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貧富差距拉大,腐敗現(xiàn)象蔓延,官僚主義嚴重諸現(xiàn)象,雖然不能簡單地象過去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那樣用馬克思主義的某個觀點如階級觀點來解釋,但做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唯物史觀卻具有原則上的解釋力,比之例如用文化或文明的沖突來解釋國際上存在的對立和斗爭的理論要深刻得多,而即使是已在相當程度上被邊緣化了的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論,面對國際與國內的某些重大問題,也還具有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上的解釋力。

  在調整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敘述框架時,應深入挖掘那些被人們長期忽視了的一些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資源。馬克思主義雖然屬于變革型的社會思想理論,但做為一種具有高程度真理性的科學理論,必然要反映出社會的穩(wěn)定、保守的方面,以及諸方面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當然,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辯證哲學”中,指明了“所有一切事物的暫時性”,闡述了矛盾雙方的對立性、斗爭性在事物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他們著力揭露了資本主義經(jīng)濟制度的固有矛盾,及資本家對工人進行剝削的事實。他們終生強調階級社會中的一個重要群體——階級,以及階級之間的關系,在階級關系中又強調的是對立、斗爭的方面,強調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只有革命才能使最后一個被壓迫階級——無產(chǎn)階級獲得解放。但他們并未象后來一些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那樣認為發(fā)展就是對立面的斗爭,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并未否定矛盾雙方的同一性、統(tǒng)一性在事物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他們也沒有把資本家看成是在生產(chǎn)中只起消極作用的人。他們不否認階級社會中的那些不屬于階級關系的社會關系的存在,并不否認一般人性的存在,更不否認民主、自由、博愛、人權的重要社會價值。他們也沒有把階級關系簡單化,沒有把革命當成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唯一手段。歷史事實是:馬克思在批判普魯東的形而上學方法論時說過:“對立面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互相均衡,互相中和,互相抵消的!薄皟蓚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爭以及融合成一個新范疇,這就是辯證法的實質!保郏保叮輕107.111。后來恩格斯又特別指出,唯物辯證法是承認事物存在著保守方面這一客觀事實的。[19]p213馬克思在創(chuàng)立了剩余價值學說后曾鄭重指出:資本家是“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必要的職能執(zhí)行者”。[17]p401關于人性問題,馬克思曾明確地肯定了做為類的普遍性的人性的存在:“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34]p96馬克思和恩格斯還指出:“對于各個個人來說,出發(fā)點總是他們自己!薄鞍A級利益在內的各種共同利益在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是由作為‘私人’的個人造成的!保郏常担輕86.276“單個人并不‘總是’以他所屬的階級為轉移”[16]p183,有時會出現(xiàn)“某一階級的思想家反對本階級的斗爭”,[35]p191甚至“共產(chǎn)主義的意識┅┅也可能在其它階級中形成”。[35]p78在《共產(chǎn)黨宣言》中,他們把“工人革命的第一步”確定為:“使無產(chǎn)階級上升為統(tǒng)治階級,爭得民主。”并指出在未來社會中,“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保郏保叮輕272.273到了五十年代,馬克思在“英國資產(chǎn)階級”一文中說過:“如果資產(chǎn)階級從貴族階級手里奪得一點權力,人們自然就會問,它怎樣運用它新取得的影響呢?這個問題不應當從階級觀點而應當從廣泛的人文主義(引者按:hutanism即人道主義)立場來加以考察。”[36]p685這段話,被《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第二版的編輯們說成是《紐約每日論壇報》在發(fā)表該文時做了篡改。但他們并沒有拿出任何證據(jù),只是猜測為“可能”。在六十年代,馬克思又談到“努力做到使私人關系間應該遵循的那種簡單的道德和正義的準則,成為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中的至高無上的準則!保郏保福輕135并幾次談到了人權的重要價值。[37]p16.85在七十年代,恩格斯還特別指出,在道德標準上,各階級之間“有許多共同之處”。[9]p133做為工人階級代言人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把工人階級視為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共產(chǎn)主義社會的革命力量,但他們并沒有把“大公無私”、“徹底革命”這類理想化的品格做為該階級的階級性。他們在揭露資產(chǎn)階級中的道德敗壞的種種表現(xiàn)時,也談到了工人階級中的一些道德墮落的事實。他們在六十年代還批評了當時英國“工人階級的革命精神幾乎完全喪失,并且宣布自己完全容忍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2]p334他們不但肯定了資產(chǎn)階級在歷史上曾起過革命的作用,就是對于已變得反動的資產(chǎn)階級,也未完全否定其在一定條件下的革命作用,甚至還說過鎮(zhèn)壓了1848年革命的各國資產(chǎn)階級反動派后來竟成了“革命的遺囑執(zhí)行人”。[38]p462馬克思還對在六十年代再次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的資產(chǎn)階級政治家林肯表示祝賀,并稱他是“工人階級忠誠的兒子”。[37]p21他們還多次論述過在社會斗爭中,各階級之間關系的復雜性。他們指出,資產(chǎn)階級正是依賴工人階級的支持才推翻了地主貴族的反動統(tǒng)治的,甚至認為:“沒有工人階級的幫助,資產(chǎn)階級永遠不能取得對國家的完全的社會統(tǒng)治和政治統(tǒng)治!保郏常梗輕226他們還揭示了在五十年代初,由于路易·波拿巴的挑唆,“法國農(nóng)民陷入了同產(chǎn)業(yè)工人階級相對立的極其不幸的境地!保郏梗輕453在五十年代末的意大利戰(zhàn)爭中,奧地利侵略軍曾占領了倫巴第,令人驚奇的是,當?shù)刭F族反抗了這種侵略,而當?shù)剞r(nóng)民卻歡迎了這種侵略,因為侵略者只向貴族征稅,而農(nóng)民是憎恨貴族的。[38]p388做為革命家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并不認為階級斗爭總是激烈的,可以不問時間、地點和條件地到處發(fā)動革命。他們在1848年革命失敗后,曾同共產(chǎn)主義者聯(lián)盟內部的維利!撑鍫柮半U主義集團做過斗爭。他們固然看到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是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但恩格斯在晚年還是告誡德國工人階級政黨不要受反動派的挑動,輕率舉行武裝起義。他甚至認為:“現(xiàn)在遵守法律是對社會民主黨的變革有利的。”[23]p610

在調整馬克思主義的敘述框架的過程中可以和應當利用的一項更為重要的資源,就是現(xiàn)代西方一些承認、適應、維護現(xiàn)存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而又具有較高科學價值的社會思想理論,以及其它一些著力批判現(xiàn)存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中的弊病而又具有一定科學價值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如法蘭克福學派等)和非馬克思主義社會思想理論(如所謂后現(xiàn)代主義)。誠然,這些社會思想理論具有明顯的社會歷史局限性乃至階級局限性,但其中的真知灼見,卻在相當程度上正確地反映了當代的社會真實面貌,和正確地回答了當代社會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其中一些學派的理論,是與當年馬克思、恩格斯所無法預見到的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新發(fā)展和現(xiàn)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直接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新發(fā)展中,繼二十世紀前三十年先后創(chuàng)立了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后,四十年代后期創(chuàng)立的系統(tǒng)論、控制論和信息論,即被科學泰斗錢學森統(tǒng)稱的"系統(tǒng)科學",占有突出的地位.而六十年代后期出現(xiàn)的普利高津的耗散結構理論,哈肯的協(xié)同學和托姆的突變論,即被科學界廣泛稱謂的"新三論",更對人們的思維方式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種推動作用,集中體現(xiàn)在人們對事物的存在與發(fā)展過程中的非線性和復雜性,以及概率性、偶然性、多元性的重視上,而這是與十九世紀之過分重視線性和簡單性,以及確定性、必然性、一元性,是有所不同的.馬克思和恩格斯雖然站到了十九世紀思維方式的高點上,掌握了辯證思維,但他們畢竟不能脫離自己的時代,不能完全擺脫思維方式上的局限性.二十世紀的科學理論,特別是其中優(yōu)秀的社會思想理論,面對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新發(fā)展和新變化,在闡述、回答諸如經(jīng)濟發(fā)展、政治民主、文化教育、科學技術以及戰(zhàn)爭災難、貧富差別、人口爆炸、生態(tài)失衡等問題時,提出了有重要價值的見解和對策。在哲學領域中,就有對人性、人的主體性的進一步弘揚和對主體心理結構——知、情、意的多視角分析(人本主義諸學派)等,有對知識增長和科學進步的規(guī)律問題的進一步研究和對與非線性科學(分形理論、混沌理論等)直接相關的多值邏輯、模糊邏輯的深入探索(科學主義諸學派)等。在經(jīng)濟學中,就有新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綜合派關于計劃與市場關系的理論,闡述激勵機制的X、Y、Z理論,揭示政府在與市場關系中會出現(xiàn)“尋租”現(xiàn)象的布坎南原理,指明效率與公平關系中的悖論的阿羅不可能定理,強調交易成本的科斯定理等。在政治學、法律學、倫理學等領域中,就有建立良性政治運作程序的政治生態(tài)理論,強調“應當”的新自然法學,強調“現(xiàn)實”的新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強調“社會”的社會學法學,抵制個人主義泛濫的羅爾斯的正義論和麥金泰爾的社群主義等。這些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思想理論在當今中國的廣泛傳播,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從總體上說,其效果是積極的。其中經(jīng)濟學理論及與其相關的政策在改革開放中的運用,法學理論及與其相關的規(guī)范、術語在制定和實施法律中的運用,尤為引人注目。正確地引進、吸納和借鑒這些理論,不但有利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和諧社會,而且有利于在互補中調整馬克思主義的敘述框架。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創(chuàng)立的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粒子及其運動規(guī)律的科學,是整個二十世紀最熱門的物理學,具有與愛因斯坦相對論同等重要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意義。其中被認為是正統(tǒng)學派的哥本哈根學派的海森堡提出的“測不準(不確定)原理”揭示了,一些微觀客體在測量過程中出現(xiàn)了相悖性,如微觀粒子的位置與動量就不能同時準確地測定,粒子的位置測定得越精確,粒子的動量測定得就越不準確。在對這一“測不準(不確定)原理”進行理論提升時,哥本哈根學派的首領波爾提出了一個與牛頓線性因果觀迥異的“互補(并協(xié))原理”。在波爾看來,用經(jīng)典物理學的概念(宏觀)來描述原子(微觀)現(xiàn)象,(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不可能具有所要求那樣的完備性;
在微觀領域中,在運用一部分經(jīng)典概念的同時,會排斥另一部分經(jīng)典概念,但這些被排斥的概念,卻是在另外條件下說明物理現(xiàn)象時所不可缺少的?梢,這些經(jīng)典概念之間并非絕不相容,而能互相補充。維也納學派哲學家石里克在談到海森堡的矩陣力學和薛定諤的波動力學兩大學派時說:“海森堡的理論與薛定諤的理論盡管在形式上完全不同,在物理學上是完全一致的!保郏矗埃輕55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在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問題上與哥本哈根學派爭論長達三十年的愛因斯坦,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卻與對手有一致之處。他曾指出:“對應于同樣經(jīng)驗材料的復合,可以有幾種理論,它們彼此很不相同。但是從那些由理論得出的能夠加以檢驗的推論來看,這些理論可以是非常一致的!保郏常玻輕115中國當代最有成就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在晚年熱心于挖掘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的優(yōu)秀遺產(chǎn)。他在“文化自覺”中反復倡導的“和而不同”、“美美與共”,是與現(xiàn)代物理學大師波爾的“互補”和愛因斯坦的“幾種理論”之說,具有內在一致性的。

  對于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來說,在調整馬克思主義的敘述框架中,以開放的心態(tài),敢于并善于兼容并包,從非馬克思主義乃至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思想理論中,汲取營養(yǎng),是符合馬克思主義所固有的本性的。人們知道,在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立的初期,馬克思主義者強調它的特異性,它與其它社會思想理論的對立性是正常的,這是任何新思潮在剛剛產(chǎn)生時在所難免的,甚至是必要的。但是后來的眾多馬克思主義者往往把這種強調僵化起來,似乎馬克思主義與其它社會思想理論“完全不同”,兩者之間只是排斥、斗爭的關系,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的后果。今天,馬克思主義者如果以絕對真理的占有者的面目出現(xiàn),居高臨下地對待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思想理論,或是只在那里“批判地借鑒”,要求“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或是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做“過度解釋”,千方百計地從中發(fā)現(xiàn)“微言大意”,把現(xiàn)代一切新的優(yōu)秀思想成果都說成是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早已有之的”,或是把公認的、流行于西方的某些科學理論簡單地貼上“馬克思主義”的標簽,以致把馬克思主義西化成時髦的新教條,都是有害于馬克思主義所應當彰顯的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會導致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必期望在沒有國家政權范導的情況下,世界上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會越來越多或由馬克思主義來一統(tǒng)天下。在未來世界的社會思想領域中,最有可能出現(xiàn)的態(tài)勢是,信奉各種具有科學真理性的派別的主體,在各自既有的理論基地上,通過與其它派別的對話、交往、批評、斗爭,取長補短,在本土化與現(xiàn)代化相結合的過程中,走向世界,共同匯成真理的海洋,以致形成在一個時段中相對穩(wěn)定的、通用的話語、“范式”、“研究綱領”或概念體系?梢韵胍,在這個浩瀚無邊的真理海洋中,馬克思主義將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能以提供最有分量的成果,做出最為重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郏保葜袊鐣茖W院·國外社會科學動態(tài)(J)、北京、1987、12、50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郏常莅涂輰帯の液婉R克思的私人關系(巴枯寧言論)(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78

 。郏矗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郏担堇畈房藘任鳌の揖把龅娜耍ǎ停、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郏叮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郏罚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郏福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郏梗蓠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郏保埃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郏保玻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郏保常荻嗪x·人性的迷宮(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1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郏保担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郏保叮蓠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郏保罚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郏保福蓠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0]馬克斯·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2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郏玻玻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郏玻矗莺诟駹枴み壿媽W(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6

 。郏玻担莺诟駹枴ば∵壿嫞ǎ停、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郏玻叮葙み_默爾·真理與方法(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郏玻罚萘袑庍x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8]列寧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郏玻梗萼囆∑轿倪x(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0]黑格爾·精神現(xiàn)象學(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31]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1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

 。郏常玻輴垡蛩固刮募ǖ冢本恚ǎ停、北京:商務印書館,1977

 。郏常常菝珴蓶|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郏常矗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郏常担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郏常叮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郏常罚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郏常福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郏常梗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0]石里克·自然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附:英譯標題、摘要和關鍵詞

  On the Methodology in "Back to Marx"

  (Hulunbeier College of the CPC , Inner-Mongolia,Zhalantun 162650 ,China)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Back to Marx", we should consider Marx as an ordinary man.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rxism belong to transform type ones.In modern times, it"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o adjust the relating way of Marxism theories for making theoretical innovations.

  Key words:ordianry man;basic theories;transform type;relating way

相關熱詞搜索:馬克思 新論 框架 馬克思主義理論 定位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