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布拉德利·A·塞耶:美國對抗中國的幾種可能選擇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美]布拉德利·A·塞耶著,李冬梅摘譯

  

  英刊《比較戰(zhàn)略》2005年第1卷刊登了布拉德利·A·塞耶題為《對抗中國:對美國所面臨的選擇所作的評價》的文章。布拉德利·A·塞耶為西南密蘇里州立大學國防與戰(zhàn)略學系副教授,并一直擔任蘭德公司的顧問以及哈佛大學貝爾?萍佳芯恐行牡难芯繂T。在該文中,他從確保美國霸主地位以及阻礙中國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建議美國政府對中國采取對抗戰(zhàn)略,并對這一戰(zhàn)略可能包括的幾種政策選擇進行了分析。

  作者的這一觀點應引起我們,尤其是相關決策人員的警惕。現(xiàn)將文章主要內容介紹如下。

  

  一、引言

  

  在將來,中美關系的未來將成為美國外交政策最重要的方面。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xù)下去,那么在下一個時代,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國際政治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中國將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和大大增強了的軍事實力。中國實力的增長也可能造成中美關系之間激烈的安全競爭:雙方都把對方視為自己的主要對手。美國將把中國視為對自己在國際政治中的主導地位的一種威脅,而中國將把美國視為自己獲得霸權的主要阻礙。因此,美國極有可能與中國進行一場新的冷戰(zhàn),因而現(xiàn)在對美國來說,至關重要的是對它應該如何對中國實力的增長進行評估作出反應。美國面臨著一個根本的選擇:接納還是對抗中國?美國選擇何種政策將對自己的安全和世界霸權地位產生深刻的影響。我認為,為了維護自己在國際政治中的地位,美國應該對中國采取對抗政策。

  如果布什政府對中國采取了一些對抗政策,那么這些政策的相對成本和收益是什么?所有的分析都作出了種種假設,重要的是要清楚知道這些假設是什么。第一個假設是布什政府不會改變自己的大戰(zhàn)略,即美國將努力維護自己作為國際政治中霸權大國的地位,并且實現(xiàn)自己在東亞的目標。第二個假設是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將維持目前的趨勢。正是由于這種增長率,中國才會對美國在世界政治中的主導地位構成一種威脅。第三個假設是中國的領導人意欲挑戰(zhàn)美國的霸權地位。第四個假設是接納中國的種種企圖將會失敗,這不僅是因為中美之間存在著重要的文化、經濟和政治差異這一最直接的原因,而且也因為美國懷有維護自己主導地位的堅定欲望,而中國也有著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的主導國家的同樣強烈的欲望這一最根本的原因。因此,要遏制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維護美國在國際政治中的主導地位,對美國而言,對抗政策將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之所以對此進行研究,原因有三個:第一,雖然大多數(shù)分析家希望中美之間的對抗可以避免,但把美國的外交政策建立在現(xiàn)實和可能的結果上而不是希望上,這一點十分重要。因此,分析對抗政策為美國帶來的機會和風險,以便盡可能準確地對它們進行評估,這是一項很有價值的工作。第二,本文旨在解決學術和政策著述中存在的一個重大差距。有許多研究強調與中國和解的好處,但是卻很少研究對抗政策。

  而這種研究是學者們可以為政府或更廣泛的與外交政策相關的群體所提供的一項有價值的服務。第三,由于中國在21世紀實力的增長,對美國公眾來說,沒有比這更大的外交政策問題了。美國公眾必須意識到這種增長將讓美國付出的主要代價和承擔的風險。

  哪一種政策或哪些政策的聯(lián)合會最有效地延緩或遏制中國實力的增長,同時又把兩個大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的風險減少到最低程度呢?對抗政策的范圍包括從那些幾乎不會導致與中國發(fā)生沖突風險的謹慎措施到那些確保與這個正在崛起的大國進行秘密或公開沖突的手段。作用相對不大的措施包括美國通過外交來孤立中國的努力和通過貿易制裁來阻止中國經濟增長的嘗試。比較有力的措施包括通過在南亞和東南亞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聯(lián)盟網絡來遏制中國,即通過與印度和東盟十國結盟同時又維持與日本和韓國的盟友關系來創(chuàng)立一個亞洲的北約組織。

  此外,美國可以通過秘密鼓勵西藏和新疆少數(shù)民族的民族分裂主義運動努力從內部削弱中國。

  其他形式的秘密行動包括支持中國內部的民主化運動和其他的宗教、社會和政治團體來加強共產主義政權內部的反對派。美國可以采取的最積極的步驟包括增加自己在西太平洋的進攻性軍事力量以及對中國進行威脅和發(fā)動實際戰(zhàn)爭。所有這些政策都會給美國帶來大量的風險,而且顯而易見,政策越具對抗性,就將招致越大的危險。

  

  二、對關鍵產業(yè)的制裁

  

  只有那些必不可少的國家參與進來并且它們以中國的關鍵產業(yè)為目標時,以經濟制裁來延緩中國經濟增長的政策才會奏效。由于中國經濟的內在實力以及外國供應商向中國提供其經濟所需之物的意愿,所以,中國的經濟并不是特別容易受到制裁的攻擊。因此,制裁不會成為一種延緩中國經濟增長的有效機制。但是,中國最重要的進口產品是石油和信息技術。這兩種產品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來說十分重要,因而可以成為制裁的目標以阻礙中國經濟的增長。

  1.石油制裁

  由于急劇的經濟增長,中國日益依賴石油進口。中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可能并不足以滿足預期的需求。大慶油田和勝利油田都是成熟的油田,而為了彌補它們預期的產量下降,中國正在尋找替代性的來源來促進石油生產的增長。

  為此,中國希望新疆的石油產量到2008年能夠達到每天100萬桶,同時也正在進行廣泛的近海勘探以促進國內的石油生產。為保證石油供應,中國也已經轉向國外的供應。中國的一家國有石油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伊拉克、伊朗、哈薩克斯坦、秘魯、蘇丹和委內瑞拉已經獲得了石油開采權。另一家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已經與印度尼西亞達成了一項協(xié)議,并且正在設法與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達成協(xié)議。最重要的步驟是中國通過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公司獲得了在哈薩克斯坦的石油開采權。

  俄羅斯也是中國的另一個石油來源。中國與俄羅斯石油巨頭尤科斯的石油管道計劃在2003年被取消之后,另一個比較可靠的管道計劃每天將把100萬桶的石油從西伯利亞輸送到太平洋港口納霍德卡,然后通過油輪運往中國和諸如日本這樣的其他市場。中國也試圖建立戰(zhàn)略石油儲備來防止市場振蕩和短期供應不足。

  就中國本國的能源供應來說,對石油進口或技術進行制裁不會嚴重影響中國的經濟,這是因為相對于其他電力來源,石油發(fā)電正在下降,而且中國經濟在這一方面的需求相對較少。

  此外,由于中國煤電和水電的內部供應以及中國具備的開發(fā)已知技術的能力,其他的電力生產技術來源制裁也不會嚴重地阻礙中國經濟的增長。

  2.信息技術制裁

  中國的信息技術產業(yè)正在快速增長,有潛力趕上或超過美國。中國的領導人對信息技術的投入相當大,意在保證中國成為該領域的世界領先者。盡管信息時代給中國政府帶來了種種風險,并且中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些風險,但中國還是有雄心成為軟件和硬件大國。為了阻止中國信息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美國已經努力阻止芯片生產商或軟件設計商遷入中國,并且試圖阻止它們向中國信息技術公司的技術轉讓。

  "瓦圣納協(xié)議"(Wassenaar Agreement )禁止向中國出售敏感技術,而且美國對臺灣和大陸之間日益增加的跨海峽貿易保持著警惕。在美國的壓力下,世界上最大的兩家芯片代工制造商臺灣半導體制造公司和聯(lián)華電子公司答應,它們將仍然留在臺灣,而只把陳舊的生產線移往大陸。

  在石油或信息技術產業(yè)進行的制裁不大可能成為一種延緩中國經濟增長的有效機制。諸如加緊經濟制裁這樣的謹慎措施是必要但不是充分的步驟,因為企業(yè)有能力通過灰色和黑色市場找到替代的供應來源。事實上,如果我們思考一下經濟制裁的歷史,我們就會立即看到,經濟制裁曾經被普遍地違反,而且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例如針對南非的制裁,它們阻礙了但沒有阻止南非獲得核武器。

  顯然,中國擁有廣袤、容易出入的邊境地區(qū),大約有300個機場和18個大港口。事實上,美國不可能阻止被禁商品進入中國。然而,在石油勘探和一些石油開采以及再加工設備方面,中國依賴西方的公司。因此,禁運特定的技術或設備是可能的。盡管如此,這樣一些有限的制裁可能只會略微影響中國的石油勘探和生產設施。

  此外,切斷中亞或俄羅斯輸往中國的石油管道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影響。這可能會阻礙中國經濟的發(fā)展。

  至于信息技術產業(yè),美國一直時刻警惕著,不讓芯片制造商把設施轉移到中國。但是同樣的,就中國領導人對繼續(xù)發(fā)展自己日益壯大的信息技術產業(yè)的關注而言,要成功地延緩中國的信息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將會很困難。美國應該對本國的公司施加更大的壓力,尤其是不鼓勵對中國信息技術公司進行投資或建設生產設施。

  美國也應該與印度、馬來西亞和臺灣的政府合作,共同阻止本國的信息技術產業(yè)與中國的公司進行合作。目標不會是徹底地阻止投資或貿易,而是將其引導成"比較安全"的投資或貿易,例如使用比較陳舊的技術和禁止關鍵技術的交易。

  總之,要延緩中國經濟的增長,制裁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僅僅是一個組成部分而已。制裁最多會略微延緩卻不能阻止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中國政府已經明確地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當作一個關鍵目標,單是這一事實就足以保證中國的信息技術產業(yè)會持續(xù)地發(fā)展和迅速地趕上印度和美國。

  

  三、聯(lián)盟

  

  聯(lián)盟可以在美國對抗中國的任何努力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美國在亞洲可以建立的聯(lián)盟體系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美國應該完成它現(xiàn)在正在做的事情:加強與亞洲的重要國家和地區(qū)——例如日本、韓國和臺灣——之間的雙邊聯(lián)盟關系,并且與印度、俄羅斯和越南發(fā)展新的雙邊關系。第二,美國應該考慮建立一個亞洲的北約——即亞洲條約組織(Asian Treaty Organization )來包圍中國。當然,締結聯(lián)盟關系并非沒有成本。對美國來說,聯(lián)盟可能成為麻煩或困難的根源,也可能成為一種資產。然而,對美國來說,在對抗中國的努力中,聯(lián)盟提供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優(yōu)勢?赡艿穆(lián)盟伙伴——印度、俄羅斯、臺灣和越南——會有效地增強美國的力量。

  1.雙邊聯(lián)盟

  盟友為美國在對抗中國時所提供的首要優(yōu)勢體現(xiàn)在情報收集和軍事基地方面。除現(xiàn)在在韓國和日本的設施外,在印度、俄羅斯、臺灣或越南的新情報設施對于收集信號情報(signals intelligence)和監(jiān)視中國的核生產與試驗設備以及核力量和常規(guī)軍隊來說將是十分重要的。第二個優(yōu)勢是美國在該地區(qū)的潛在盟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具有重要意義。即使沒有美國的存在,日本、印度和俄羅斯現(xiàn)在也能夠與中國的實力相抗衡。當加上美國的軍事力量時,它們將形成一個四大國聯(lián)盟,或許再加上韓國和越南的幫助,那么在軍事實力上將獲得遠遠超過中國的優(yōu)勢。

  2.多邊聯(lián)盟:亞洲的北約組織

  美國應該重視建立一個亞洲的北約組織:亞洲條約組織(ATO )。就像北約竭盡全力去對付蘇聯(lián)那樣,"亞約"的優(yōu)勢可能在于將針對中國的努力統(tǒng)一并集中起來:集中聯(lián)盟的軍事力量、收集情報和共享情報數(shù)據,并監(jiān)視和控制對中國的技術轉讓。"亞約"可以利用美國及其盟友的軍事力量來阻止中國針對印度和俄羅斯或者在南中國海的擴張主義,也可以為美國軍隊和情報界提供基地來監(jiān)視中國內部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發(fā)展。這些基地也可以使美國能夠部署更靠近中國的飛機和導彈,從而使中國的防衛(wèi)任務變得更加困難。

  雖然雙邊聯(lián)盟關系可以使美國建立各種基地,但是亞約的優(yōu)勢可能在于,第一,它會對中國的擴張主義構成一個更大的威懾,因為中國將會明白任何一場戰(zhàn)爭都將涉及亞約的所有成員。第二,聯(lián)盟網絡是制度化的,因此聯(lián)盟將覆蓋東亞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qū),使亞洲人更容易接受聯(lián)盟和減少中國對其進行輿論指責的效力。第三,在美國的指導下,每一個成員國的軍事都會變得更加專業(yè)化。第四,雖然其直接目標是中國,但是"亞約"也可以處理南亞或東南亞地區(qū)的其他安全問題。

  3.臺灣:為什么必須阻止統(tǒng)一?

  美國應該努力保證臺灣不會與大陸統(tǒng)一,因為臺灣經濟實力很強,而且是微處理器和計算機軟件的主要制造商。統(tǒng)一將會大大地促進大陸的經濟。事實上,臺灣將幾乎使大陸的經濟實力增加一倍。因此,就臺灣的經濟實力來說,美國應該繼續(xù)公開接受"一個中國"的政策,同時堅持不懈地努力維持實際上是"兩個中國"政策的東西,以保證大陸和臺灣不會統(tǒng)一。顯然,在臺灣的未來上與中國發(fā)生沖突會有相當大的風險。但是,繼香港和菲律賓的信號情報站關閉之后,臺灣的情報設施對于監(jiān)視中國的衛(wèi)星通訊、衛(wèi)星發(fā)射、彈道導彈試驗以及監(jiān)視中國情報衛(wèi)星和國內無線通訊設施發(fā)送的任務數(shù)據來說尤為重要。然而,要確保臺灣的獨立,美國應該繼續(xù)向臺灣轉讓先進的武器。

  

  四、維持軍事上的優(yōu)勢

  (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大國,而且在未來的20年里至少會仍然如此。它必須努力維持在常規(guī)武器和核武器上的軍事優(yōu)勢,而且同樣重要的是,它也必須愿意以戰(zhàn)爭來威脅中國,以便阻止中國的進攻和保護美國的霸權、利益和對其盟友的承諾——不管這些承諾是公開的,例如對韓國,還是默許的,例如對臺灣。必須聲明的是,這種政策對美國來說意味著包括核沖突在內的大量風險,而且這些風險不應該被低估。美國政府和美國人民必須思考維持住霸主地位是否能抵消使用武力對抗中國而招致的風險,包括核戰(zhàn)爭的風險。如果它決定維持霸主的地位,那么美國的軍事力量就是可以用來對抗中國的最有效的機制。作為占主導地位的軍事大國,而且得到其盟友的支持,美國對中國的武力威脅將會使中國的領導人舉步維艱。

  第一,為了保證上述這一點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美國首先必須繼續(xù)維持自己在常規(guī)武器上的優(yōu)勢,以應對中國不斷對其常規(guī)軍隊結構進行現(xiàn)代化的努力。盡管中國的軍事力量得到了改進,但美國軍隊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常規(guī)軍,而且毫無疑問能夠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擊敗中國海軍和空軍。不過,美國必須繼續(xù)在技術上維持自己的戰(zhàn)斗效力以及對其他軍隊尤其是中國軍隊的領先地位,而且必須加強自己的投送能力。

  第二,由于中國增加并使自己的核武庫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美國必須努力維持自己對中國的核優(yōu)勢。中國的核武庫雖然規(guī)模很小,但卻正在擴大,而且除美國外,還必須解決多重威脅,例如印度和俄羅斯。雖然如此,但是只有在美國部署了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之后,美國才會取得更大的優(yōu)勢。美國不能不思進取,華盛頓必須對自己的核力量加以現(xiàn)代化和改進,從而使美國能夠維持對中國的優(yōu)勢。

  第三,美國必須建立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這36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6年第3期不僅是為保護美國人免受中國有限的核攻擊,而且是為增強美國在危機中壓制中國的能力。

  中國之所以對美國彈道導彈防御系統(tǒng)表示擔憂,是因為這一系統(tǒng)阻止了中國對美國的核威懾。

  中國也擔憂這樣一套系統(tǒng)會如何影響臺灣。臺灣的導彈防御可能會阻礙中國在危機中強制臺灣和在戰(zhàn)爭中攻擊臺灣的設施與軍事基地的能力。這可能會鼓勵臺灣領導人并增強其獨立情緒,保證臺灣和大陸之間的分裂,進而促進美國的利益。

  

  五、結論

  

  由于美國在冷戰(zhàn)中擊敗了蘇聯(lián),所以美國人可能認為超級大國之間的競爭已經成為過去。

  如果他們相信這一點,那么他們就錯了。國際政治永無停息。爭奪霸權的斗爭自古就有,而且永無終止。在雅典和斯巴達建立之后不久,爭奪霸權的斗爭就已經開始,而且將會持續(xù)到未來。最新的參與者是中國和美國。中國的相對實力正在上升,而美國的相對實力正在下降。美國必須認識到這一威脅。它必須有決心與中國進行對抗,也必須勇敢地在競爭中贏得勝利。同樣重要的是,美國的領導人有責任使美國人民對這一競爭作好準備。

  假如美國想維持霸權并且愿意承擔相當大的風險,包括與中國進行核戰(zhàn)爭的風險,那么它有多種選擇來解決中國對自己霸權所構成的威脅。我們幾乎沒有理由相信對信息技術產業(yè)的制裁或支持新疆和西藏的獨立運動分別會成功地延緩中國經濟的增長和破壞中國的穩(wěn)定。然而,盡管非常有可能會失敗,但美國應該阻止對中國的技術轉讓并援助新疆與西藏的獨立運動。

  下列政策有比較合理的成功機會。首先,美國必須使臺灣能夠保護自己免遭中國的軍事強制。但是,美國也必須認識到在將來的某個時候,美國必須愿意以那些愿意努力創(chuàng)立一個獨立的臺灣共和國的本土臺灣人來取代支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國民黨。這將成為一個中國觀念的終結。到那時,美國必須愿意直接幫助臺灣擊敗大陸的入侵。其次,美國應該維持與中國周圍的大國之間堅定的聯(lián)盟關系,有可能的話就建立一個亞洲條約組織。盟友將會增加美國的實力,并提供所需的情報和軍事基地。最后,美國應該維護一種先進的軍事實力和軍事優(yōu)勢,以便預先阻止中國崛起成為美國的一個軍事對手。

  雖然所有這些政策都包含風險并且有不同的效力,但是為了最大可能地保護美國的霸權及其在東亞的利益,美國應該實施其中的每一項政策。與中國的對抗很可能隨著美國與中國實力對比的此消彼長而產生。時間對美國不利,因此這些政策越早提出,它們成功的機會就越大。當然,事實可能是這些政策不會阻止中國的崛起,而美國政府應該有一個清楚的基準來說明這些政策是否充分有效。如果無效,那么美國就應該在與中國進行對抗時考慮采取更嚴厲的措施。美國現(xiàn)在就應該計劃這些更嚴厲的措施。盡管這些措施可能令人不快,而且肯定有人希望避免這些措施,但它們事實上可能是保護美國在世界政治中的主導地位所必不可少的措施。

  

  [李冬梅: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來源:《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6年第3期

相關熱詞搜索:幾種 美國 中國 對抗 選擇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