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多樣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6-21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第三小學
【摘 要】班級授課制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但較難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要。因此,在班級授課制不變的情況下,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要,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多元化的評價,調動所有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yè),使全體學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關鍵詞】學習需求 多媒體 小組活動 個別輔導 教學評價
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致力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使所有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即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實踐能力都得到切實發(fā)展,特別要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遵循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多元化的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既使集體共同提高,又使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各取所需,充分發(fā)展。
一、了解學生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接手一個班級,教師不光要了解班內有多少學生,男生有多少,女生有多少,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基礎如何(最近發(fā)展區(qū)在哪),以及其興趣、愛好、習慣、個性、氣質,還要了解這個班級(年齡段的)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如學生的注意有意性的發(fā)展程度、注意力集中時間、思維發(fā)展的主要特點、記憶力、想象力,以及手指肌肉發(fā)育狀況的特點、學習需要等。
比如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每節(jié)課約15分鐘,中高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為20—25分鐘 。這就要求教師安排教學內容時,將重點前移,在課內的黃金時間完成教學;或適當安排活動使學生勞逸結合,延長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低中年級學生(個別高年級學生)手指肌肉發(fā)育不完全或較緩慢,書寫較困難,作業(yè)量自然要少一些,做到作業(yè)布置少而精。低中年級學生思維以直觀性為主,教師上課時應盡量設置形象性的活動,先讓學生經歷直觀展示,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再逐步抽象出概念的過程,便于學生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
又如男同學善于推理,善于邏輯思維,女同學善于言語表達,擅長于學習語言文字;多血質的學生活動積極,但思考問題不深入,黏液質的學生發(fā)言不主動,但思維嚴密;學困生有的缺乏自信,有的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學習新知識較費時間……只有了解了這些情況,方可對癥下藥,幫助轉化。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整合教學資源,進行彈性分層教學
根據本班實際和兒童心理特征,教師盡可能地利用各種教學媒體,整合教學內容,適當加大課堂容量又有所側重?茖W組合,使教學內容豐富而不繁雜,課件美觀而不花哨,使抽象的內容直觀化,瑣碎的內容條理化,繁雜的內容簡約化,枯燥的內容趣味化,靜態(tài)的內容動態(tài)化。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現場設計功能、互動功能、現場演示、記憶重播等功能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擴大學生參與面。如可用電子白板的分欄功能一次同步出現兩個界面,非常便于分層教學,打破了以往分特長班、優(yōu)秀班的貼標簽式分層教學形式,利用這一功能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自然的分層,活用了復式教學的教學方法,實現彈性分層教學。
所謂彈性分層教學,是指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目標、重點難點問題、練習題進行分層預設,在實施教學時根據教學現場的實際情況,及時捕捉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二次備課,靈活處理學生學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并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方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A層學生只要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學會基本方法;B層學生在熟悉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C層學生要求在B層的基礎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有良好的素質。這樣,每位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跳一跳,摘到桃”,以成功來激勵自己,發(fā)揮求知的內驅力,實現自己的小目標。
第二,課堂提問分層實施。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思考題,在一定教學情境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遵循先后進生再中間生最后優(yōu)秀生的次序,如果出現錯誤可以讓他們依次糾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第三,設計彈性練習題。教師在教學中設計練習題、必做題、選做題、提高題。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先做相關練習題,再做必做題,嘗試做選做題,挑戰(zhàn)提高題。教師給每位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挑戰(zhàn)自己,逐級提高。
三、組織小組活動,讓小群體內差異互補,共同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差異,組織學生進行科學分組,合理分工,有序合作,取得教學實效。如果教學內容可以明確進行分層教學,可進行同質分組;如果屬于綜合性學習,則適合進行異質分組。異質分組,要盡量做到動靜結合,性格互補,性別搭配,選好和培養(yǎng)好小組長。對組內成員進行分工,定期輪換職責,使不同學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鍛煉。不同年級、不同班額的班級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組。低年級和大班額最好采用同桌兩人小組或四人小組。每次小組活動一定要做到四個明確:明確合作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要求。小組活動時,教師既要融入其中,進行討論,參與活動,又要掌控全局,及時在討論思路、方法等方面進行指導,還要組織好匯報、展示、交流。若小組較多,可將課程內容分成若干小任務,發(fā)放問題單,分解學習任務。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可與學生約定,合作積極、認真、效果顯著者優(yōu)先展示。教師要及時給予科學評價,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既要評價合作的結果,還要評價合作的過程、組員的表現、合作的積極性和深度等。
四、用多種方式進行個別輔導
教師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較難照顧到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進行課外個別輔導是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習需要的重要渠道。
首先,建立后進生學習檔案,結成“兵教兵”一幫一互助小組,讓中間生或優(yōu)秀生輔導后進學生;顒觿傞_始,一般要固定幫教地點、時間、內容、幫教方法、檢測方法、獎懲方法等。幫教內容以基本計算、法則、公式、識字、背誦、句式轉換等基礎知識為主;幫教方式可以是書面的作業(yè),也可以是口頭問答;對幫教情況一周檢測一次,并記錄在后進生檔案里;教師平時要對幫教對子進行思想動員和教育,多鼓勵,少批評;中期組織一次表彰獎勵活動,激勵互助組再接再厲。
其次,小組長面批作業(yè)。小組長先對本組的作業(yè)進行面批,及時指出作業(yè)中的錯誤,對不會的組員及時輔導。教師在二次批閱時,用批語肯定小組長的工作,指出努力方向,教給小組長輔導后進生的方法。作業(yè)中的評語有時為中間生點撥方法,有時引導優(yōu)秀學生一題多解,尋求最優(yōu)方案。
再次,家長和子女結成親子互助組。家長給孩子進行家庭作業(yè)輔導,孩子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五、教學評價多元化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用豐富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用印章來為學生的學習過程留下記憶,開展學生自評、學生之間互評,在作業(yè)評價中體現人文化與多樣化,書面評價注意對學生的解題思路、學習狀態(tài)、存在問題進行適當點評,家長參與作業(yè)評價,使用成長記錄袋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過程等評價方式很好地調動了學生作業(yè)的積極性。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探究學習內容,同時也使他們的心理機能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教師也能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學生本人、同學、家長和教師共同參與評價,將評價過程變成一種民主參與和交往的過程。學生在接受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時進行對照和比較,既看到優(yōu)點也看到不足,激發(fā)了學生內在的潛能,提高了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起到了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作用。
綜上所述,班級授課制下的課堂教學,要想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習需要,除了不斷提高教師素質和開發(fā)新課程外,還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了解每位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設定層次目標和練習題,根據教情、學情和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策略,追求教學方式多樣化,又有所優(yōu)化,實施彈性分層教學,及時進行個別輔導,進行多元化的評價,更好地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讓每位學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