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傅國涌:“我們貢獻這個大學于宇宙的精神”

發(fā)布時間:2020-05-25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1948年12月22日,國民黨政府教育部正式任命傅斯年為臺灣大學校長(實際上這個決定11月就已作出)。1949年1月20日,傅斯年就任臺灣大學校長。假如沒有傅斯年,臺灣大學在那樣動蕩的時局中,想要在短時間中迅速崛起、發(fā)揚光大,奠定一個現(xiàn)代大學的基礎(chǔ),確是難以想象的。

  

  一

  

  臺灣大學最初是日本殖民地時代建立的,所以臺大將1945年光復之日算作校慶之期。到傅斯年接手時才迎來了第四次校慶。他之所以能把臺大辦成孤島上的北大,這不僅取決于他的干才,取決于他大刀闊斧的勇氣與銳氣,更主要是他的辦學理念,他完全繼承了北大的傳統(tǒng),純粹為辦大學而辦大學,在相當程度了保持了大學的獨立性和學術(shù)的尊嚴,比如拒絕三民主義進學校等。

  4月20日,傅斯年上任未久,就在《臺灣大學?钒l(fā)表的《國立臺灣大學三十七年度第一次校務會議校長報告》中明確提出:“第一流的大學,不能徒然是一個教育機關(guān),必須有他的重要學術(shù)貢獻,但是,也沒有一個第一流的大學,把他的教育忽略了的”,他提議通過一年半時間,改進各種通習科目,“務使來校的學生,一進大門來,便得到第一流的教授教他們的普通課,教課之需要實習者,得到充分的實習機會,有富于教本參考書的閱覽室可用,有優(yōu)良的助教改他們的卷子,國文和外國文的程度,一年之內(nèi)頓然改觀!盵1] 同時他也表示,“不是我要把一個大學辦成一個專是教書的大學。一個專是教書的大學,不會把書教得很好,因為學術(shù)水準低,自然不會把書教得深入淺出。所以在進行本校的教育建設上,也應該時時不忘學術(shù)的標準!彼f這些都是“卑之無甚高論”,“但在目前大局不定、社會動蕩之下,不特‘高調(diào)’無從談起,即此‘低調(diào)’,若努力擔負起來,也是極其吃力的!烤勾缶峙c環(huán)境能允許我們做到幾成,總在未知之數(shù)”,但以他那種“雖千萬人,吾往亦”的精神力量,他只會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做去。[2]

  什么是大學?近代意義上的大學在傅斯年心中是很清晰的,他說:“大學是個教授集團,不是一個衙門,照大學法,校長雖然權(quán)力甚大,然我為學校之前途計,決不能有極權(quán)主義的作風!盵3]他深知,“一個大學必須大家要辦好,才能辦好,便可以辦的好,決不是校長要辦好的。我所謂大家這包括全校教職員、學生、工友在內(nèi)!盵4]

  當然,“大學的主體當然在教授,為教育、為學術(shù)的研究,這都是當然的。假如教授受行政人的干預太多了,流弊極大,可以弄到學術(shù)研究根本難得進行。”[5]所以他原則上贊許大學的講座制度,認為要保障教授的獨立性,教學的自由,如果大學教授與中學教員一樣,大學便不成其為大學。五四時代,他在北大度過了人生中重要的六年,趕上了蔡元培主政的時光,風云際會,組織新潮社、創(chuàng)辦《新潮》雜志,發(fā)表了大量鼓動新文化、新思潮的文章,終于和師長陳獨秀、胡適他們一同造成時勢,開創(chuàng)了新時代,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觀念,以及“教授治校,學生自治”這一套制度已經(jīng)植根于他的生命深處。在他短暫的55年人生中,從進入北大讀書開始,幾乎就一直沒有離開過大學。他曾先后出任中山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lián)大教授。在受命擔任臺灣大學校長之前,他做過西南聯(lián)大校務委員、北京大學代理校長,對辦大學并不是個生手。他有著讓胡適佩服得不得了的行政能力,同為“五四”時期北大學生領(lǐng)袖的羅家倫和他開玩笑說,蔡元培、胡適是北大的功臣,而他們是功狗。如今走進臺大校園,還能找到被稱為傅園的傅斯年墓。有學者說:

  “臺大校史上。孟真(傅斯年)先生雖非創(chuàng)校校長,但在常規(guī)及制度之設立上,恐無人能出其右! [6]

  他是“五四”之子,三十年來他的作為表明他是當年五四理想最好的捍衛(wèi)者,三十年后,當他在亂哄哄的孤島上受命主持小小的臺灣大學時,他心中的模本就是三十年前的北大,教授享有學術(shù)自由、教學自由,這是不言而喻的,作為校長,他就是要保障教授的這些自由。所以他才會驕傲地對人說:“總之,臺大仍是民主國家之自由傳統(tǒng),與大陸情形不同,既未統(tǒng)制思想,亦無親美宣傳(對大陸之親蘇不同),亦無‘大課’(大課是毛澤東主義)”。[7]

  他認為“大學的任務,本來是三項:一是教育的,二是學術(shù)研究的,三是事業(yè)建設的,三者有不可分性!盵8]有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大學是學術(shù)機關(guān),它的教育的作用,是從學術(shù)的立點出發(fā),不是掉轉(zhuǎn)過來;
它的學術(shù)的作用是從教育的立點出發(fā)。換句話說,大學是以學術(shù)為中心,而用這中心發(fā)揮教育的力量,不是以教育為中心,而從這中心發(fā)揮學術(shù)的力量!盵9]“我不是把教育看作第二義,教育當然是人生第一義,但是大學的教育,是從學術(shù)的立點出發(fā)的,所以大學的教育,與中學的教育不同,并與職業(yè)教育不同,而且與?茖W校的教育不同,而且應該與號稱大學或獨立學院的教育而以職業(yè)為目的者不同!盵10]

  他強烈反對把大學當作培養(yǎng)工具的搖籃,堅決擯棄大學的工具主義。抬頭看看今天籠罩在工具主義之下的大學,想想傅斯年當年身體力行的理想,不禁讓人黯然神傷。

  同時,他倡導簡樸的學風。9月28日是他到臺大的第二個學期,發(fā)布了這樣一個布告:

  “本校學風,素稱儉樸,然亦偶有有錢人之子弟,習為奢侈者。茲在學年開學之始,特行告知諸生,如有嬌養(yǎng)成性,習尚浮華者,務請不入本校之門;
既入本校之門,即須改行自新,須知國家辦此大學,費錢甚多,經(jīng)費皆民脂民膏,豈容此輩濫竽其內(nèi),浪費本校教育之努力!以后如見有習尚浮華,衣食奢侈者,必予以糾正,或開除學籍!盵11]

  對有錢人子弟,以臺大為跳板,一有機會就要出洋,他也深有警惕,認為這是浪費教育資源,退學固然不能禁止,但在發(fā)給證件上學校可以有自己的規(guī)矩。10月12日發(fā)布的布告就是專門防止有錢人子弟“任意來去”的。[12]

  什么是大學精神?這是他耿耿于心,始終不曾忘懷的!按髮W也必須有大學的樣子,包括精神與形式”,[13]“發(fā)揮大學精神”、“促進學術(shù)空氣”是他辦臺灣大學期間首先考慮的。他一直想寫一本闡述大學精神、他對大學見解的專書,因為事務繁忙,終究沒有寫成。但在各種零散的演講、文章、書信、布告等文字中,我們可以大致上看出他的基本觀點。

  1949年11月,在臺大第四次校慶時,他發(fā)表演講說不許把大學作為任何學術(shù)以外的目的的工具,“如果問辦大學是為什么?我要說:辦大學為的是學術(shù),為的是青年,為的是中國和世界的文化,這中間不包括工具主義,所以大學才有它的自尊性。這中間是專求真理,不包括利用大學作為人擠人的工具!盵14]“臺灣省既然回到祖國的懷抱,則臺灣大學應該以尋求真理為目的,以人類尊嚴為人格,以擴充知識、利用天然、增厚民生為工作的目標!盵15]

  在最根本的意義上說,大學精神就是傅斯年說的“專求真理”(或“尋求真理”)這四個字,這是第一位的,其余的都是次要的。這和竺可楨當年為浙江大學確立的“求是”校訓,和哈佛大學的校訓也都是相一致的。本著這一理想,傅斯年呼吁學生第一是要立信,在品行上自我修煉,一個社會品行好的人多,社會就會健全,反之就很危險!斑@一個時代,真是邪說橫流的時代,各種宣傳每每以騙人為目的,在宣傳者不過是想用宣傳達到他的目的,但是若果一個人養(yǎng)成說瞎話的習慣,可就不得了。人與人之間,因為說瞎話不能放心,團體與團體之間 ,因為說瞎話不能番木瓜心,社會上這個風氣厲害了,社會就不上軌道。”在大學里這一觀念尤其重要,他倡導“知識的誠實”,如果沒有這樣的精神,學問不能進步,發(fā)明更談不上!八粤⑿攀亲鋈恕⒆鰧W問一切的根本,也是組織社會、組織國家一切的根本。”[16]

  第二是力學,“在這個苦難的時候能有這樣一個環(huán)境,已經(jīng)算很有福氣了!這個遭遇,這個環(huán)境,是萬萬不可辜負的!@些年來,大學里最壞的風氣,是把拿到大學畢業(yè)證書當作第一件重要的上上,其實在大學里得到學問乃是最重要的事,得到證書乃是很次要的事!敝匾堑氖恰坝蓪W術(shù)的培養(yǎng)達到人格的培養(yǎng)”,“須知人格不是一個空的名詞,乃是一個積累的東西。積累人格,需要學問和思想的成分很多!盵17]

  第三是愛國,他認為這是一種本能,是對民族文化、歷史的一種認同感。

  第四是愛人,“愛國有時不夠,還須愛人。愛國有時失于空洞,雖然并不一定如此。至于愛人,卻是步步著實,天天可行的!朔运叫,克服自己的利害心,便可走上愛人的大路。只要立志走上這個人道的大陸,無論一個人的資質(zhì)怎么樣,每人都有作到釋迦牟尼或耶蘇基督或林肯或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機會,至少分到他們的精神!盵18]

  “這樣才可以使我們的大學成為宇宙間的一個有意義的分子”。[19]

  

  二

  

  為維護大學精神,傅斯年是一往無前,毫不退縮地站在前面,當時的臺灣風雨飄搖,一

  切都沒有上軌道,社會情緒激越,學生左傾嚴重,校園里扭秧歌、撒傳單時有發(fā)生,一方面他篳路藍縷,致力于營造大學的學術(shù)氛圍。

  另一方面還要抵擋來自政治的風浪,以及社會上的各種攻擊,他恪守的一條底線就是

  大學的獨立與尊嚴。

  據(jù)陳雪屏回憶當時他的健康情形已很是令人擔憂,“但他一方面心憂大局,同時銳志要把臺大建設成一個夠世界水準的學府,殫精竭慮,竟無一刻的輕松!盵20]勞累過度成為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4月6日,傅斯年接到國民黨警備司令部的公文,指控14名學生“張貼標語、散發(fā)傳

  單,煽惑人心,擾亂秩序,妨害治安“等,要將他們拘捕,并進校抓人。據(jù)包天笑日記,這一天臺北宣布戒嚴,“有幾處熱鬧區(qū)域,均斷絕交通”,一時風聲鶴唳,人心惶惶。第二天,警備司令部的名單上又擴大到23人之多,對此,身為大學校長的傅斯年無可奈何,為了保護學生,他當時的態(tài)度很明確。4月7日,臺大行政會議上作出由校長本人向國民黨當局接洽的決定(當時省主席為陳誠),提出四點要求:

  一、凡載在名單內(nèi)之被捕學生,迅即移送法院審訊;
二、凡不在名單內(nèi)而被捕之學生,即予釋放;
三、以后如不發(fā)生新事件,絕不再行拘捕學生;
四、準許學校派人探視被捕學生。[21]

  傅斯年不斷地要求當局“依法處理”,也就是從法律途徑上努力,他內(nèi)心的痛苦旁人是無法體會的。當時國民黨殘余政權(quán)尚未遷臺,對學生的思想鉗制并沒有像后來那樣嚴密,白色恐怖還沒有正式揭開帷幕,島上反內(nèi)戰(zhàn)、反饑餓、反迫害的學生運動也和大陸一樣此起彼伏,校園里跳起了秧歌舞,有學生還專門寫下《為什么扭秧歌》的文章,一派天真爛漫。傅斯年卻深知其中的險惡,他也曾協(xié)助國民黨當局將一千多名左傾學生遣返大陸,功過是非,后人自可評說。有人說他的“可愛之處”是,他與國民黨保持著良好的關(guān)系,經(jīng)常向蔣介石要經(jīng)費,上一次草山(后改名陽明山)必滿載而歸。所以他曾開玩笑說:“胡適比我偉大,但我比胡適能干!钡⒉桓鴩顸h當局鉗制學生的思想,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他始終都堅持校園內(nèi)必須有自由的學風!爱敃r有位學生受累坐牢,即賴傅斯年營救得以伸冤。中研院史語所還保留了這位學生感謝傅斯年救命之恩的一封信。其他被捕學生有的說:‘當時傅斯年自北大帶來的自由學風,就算有特務進了校園,也起不了作用!盵22]

  自由學風,無論到時候都會令人向往。當年的臺大學子都相信那是他們的校長從老北大帶來的,有兩個例子可以證明這種學風的可貴。一是傅斯年做校長那一年入學的臺大學生可以不讀三民主義,也不要升旗,在此之前和傅斯年謝世、錢思亮繼任后,這都是不可想象的,算得上是空前絕后。二是臺大政治系教授薩孟武一直放言無忌,批評國民黨的法統(tǒng),播灑民主法治的種子,很多外系的學生都去他的課堂旁聽,影響越出了校園外,連他的口頭禪“因此他之故”也名聞遐邇,成了大家的口頭禪,對一代青年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薩孟武的言論自然讓國民黨當局頭疼不已,因為有傅斯年在,他就可以在臺大繼續(xù)教下去,不用改變什么,一旦傅斯年不在了,國民黨的黨團勢力滲入臺大,也就一切都變了。

  傅斯年挺身保護學生的故事,在臺大更是一直傳為美談。難怪在他身后很多年,有人這樣說,讀書人應該有一種骨氣,“這種骨氣,已不能在傅斯年以后的歷任臺大校長身上找到了!盵23]

  傅斯年和亦師亦友的胡適一貫主張表達意見要署真名實姓,表示負責任,因為我們要爭取的不是匿名的自由,1949年5月初,在臺大校園里出現(xiàn)了匿名的油印傳單,以極丑的詞句攻擊訓導主任,他發(fā)出布告,“須知匿名之事,即不負責任之表示;
而丑言攻擊,實非大學教育所能容。(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總之匿名傳單,惡詞攻擊之風氣,與良好之學校風習決不相容”。[24]

  5月20日,他發(fā)布布告,臺灣已宣布戒嚴,即進入戰(zhàn)時狀態(tài),要學生注意:所有壁報必須由登記團體蓋章才可張貼,其中文字如發(fā)生事故,由登記人負責。不得舉行非學術(shù)性、游藝性、交際性的集會,即使是這類集會事先也要經(jīng)訓導處許可。但當國民黨當局變本加厲地踐踏大學獨立、學術(shù)自由的制度,肆意逮捕師生時,他終于忍無可忍,挺身而出,不準軍警隨意入校捕人。國民黨政府下令實行聯(lián)保制度,一人因政治思想“不純正”被判罪,其他人都要連坐。面對這樣極端反動摧殘思想和學術(shù)自由的制度,傅斯年憤慨地對國民黨當局聲明,臺大師生由他一人擔保,發(fā)生問題,他負全部責任;
從而迫使這個反動制度在臺大無法推行。

  他在國民黨統(tǒng)治下致力于維護大學獨立的原則,可以說已經(jīng)竭盡所能。早在1932年,面對國民黨在大學推行黨化教育或所謂三民主義教育,他就尖銳地指出:“教育如無相當?shù)莫毩,是辦不好的。官治化最重之國家,當無過于普魯士……當年以德皇威廉第二之專橫,免一個大學校長的職,竟是大難……其用人行政,一秉法規(guī),行政官是不能率然變更的。”[25]

  7月11日,葉青在《民族報》發(fā)表公開信,攻擊傅斯年主持下的臺大“優(yōu)待共產(chǎn)黨”,一是臺大教授李霽野突然離開,未經(jīng)系主任、院長同意,只是留信一封,說是請假,傳聞先到香港,后到大陸。另一副教授張則是辦好了請假手續(xù),送家眷去廣州,校方仍發(fā)薪水。二是法學院院長薩孟武“參共親共”、“臺灣大學中有些院長和系主任還是共黨分子或親共分子,他們把持院系,排拒異己,正是把他們底院系變成共產(chǎn)黨細菌的溫床”。

  面對這些不顧事實、羅織的大帽子。7月14日,傅斯年挺身而出在同一報紙發(fā)表《傅斯年校長的聲明》,一一予以駁斥,并斷然表示“學校不兼警察任務”、“但是我不兼辦警察,更不兼辦特工”,這一聲明義正詞嚴,55年后依然有著金石般的回響,這是他對大學精神的捍衛(wèi)。他與葉青的沖突主要就是因為如此,葉青信中一句話露出了馬腳,“對于從共區(qū)逃出來的學者專家,應該盡量羅致”。傅斯年讀出了其弦外之音,但他說:“我請教員,當然要依據(jù)標準,依據(jù)專業(yè)之精神,尤其是因臺灣大學各院系之需要而定,我若把臺灣大學作為‘招賢納士’之處,那真對不起國家了。招賢納士與辦學不能合為一事,國家要如此,可以另設機關(guān),學校若如此,必糟無疑! [26]

  在7月20日發(fā)表的《兩件有關(guān)臺灣大學的事》中,他繼續(xù)說:“我不能一面辦大學,一面‘招賢納士’!匈t納士’在國家有其必要,若是一個人去辦,徒是培植自己的勢力耳。這是我所絕對不取的。一個大學,兼辦‘招賢納士’,必致弄得不成樣子,所以這半年以來,我對于請教授,大有來者拒之,不來者寤寐求之之勢,這是我為忠于職守應盡的責任,凡資格相合,而為臺大目前所需要者,則教育部長之介紹信與自我之介紹信同等效力;
如其不然,同等無效。”[27]

  葉青又在《民族報》上發(fā)表了一個聲明。傅斯年被迫于20日再次發(fā)表聲明反駁:“大體上我并不反對列寧之目的而反對其方法,因為他的目的還有不少人道主義,而其方法則是馬嘉維利主義。至于斯太林,則目的全是帝國主義,而其方法則是越變越利害的馬嘉維利主義。自由主義的方法,絕不能毫無憑據(jù),指人為共產(chǎn)黨亦絕不能不重視在法律內(nèi)的學術(shù)自由。”[28] 如他后來給遠在法國的李書華信中所說:“弟到此辦此一大學,真正上當,大概說來:(1)辦一新大學容易,改革一個舊大學難。(2)弟在北大任內(nèi),多是老朋友,吵架固多,辦事也有甚愉快處,此地是‘接受別人雜牌隊伍’。(3)基于政治情形,此地請人大不易也。簡直請誰誰不來!北热缢報每蓸E、陳寅恪等都沒有成功。[29]這封信寫于1950年10月18日,其中一段被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傅斯年全集》刪節(jié)了,他重申“總之,臺大仍是民主國家之自由傳統(tǒng),與大陸情形不同,既未統(tǒng)制思想,亦無親美宣傳(對大陸之親蘇不同),亦無‘大課’(大課是毛澤東主義)”[30]

  當然,小到新生入學、蓋學生宿舍、學校醫(yī)院、接濟大陸來臺學生的“救濟金”、解決困難學生“申請工讀”等問題,作為校長,傅斯年也無時不牽掛在心。在他手里,臺灣大學成為第一流的大學,不是偶然的。在他逝世前不久,他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談到臺灣大學時寫道:“這一年半大學有驚人的進步……學校在一切環(huán)境下。尚能維持其應有之liberal tradition of universities(大學的自由傳統(tǒng))。雖然不是沒有麻煩。”[31]在孤島當時的朝不保夕的大環(huán)境下,這已經(jīng)是了不起的成就。難怪有人這樣評價:“傅斯年先生長臺大兩年的最大的成就,在保持了學術(shù)獨立和尊嚴,擴大了研究空氣……許多不學無術(shù)的黨棍子,想混進臺大,許多翻云覆雨的官僚政客想染指……兩年來明槍暗箭,栽贓誣陷,就地打滾,集無恥之大成的各種手段,都對傅先生施用過,而傅先生英勇堅定,絕不為所動,貫徹自己的主張,且與這些丑惡勢力對壘作戰(zhàn)! [32]與那些巴結(jié)專制統(tǒng)治者唯恐不及的學術(shù)官僚相比,真有云泥之別。

  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在島上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他的一生終究只是一個讀書人,他身上有著濃厚的“中國念書人的習氣”,他的見解哪怕不對,在他也是出于至誠,完全是內(nèi)心真實想法的流露,絲毫也不作偽,因此才充滿了一種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浩然之氣。他之炮轟孔、宋如此,他受命于危難之際辦臺灣大學也是如此,用他喜歡的斯賓諾莎的話說就是“我們貢獻這個大學于宇宙的精神”。來到孤島,他已抱定“歸骨于田橫之島”的決心,所以才會心無旁婺地辦臺灣大學,將他最后的生命都投入進去。臺灣大學在他手里迅速崛起,不是偶然的。

  

  注解:

  [20] [21] [22] 《傳記文學》第二十八卷第一期,16、37、37—38頁。

  [1] [2] [3][4] [5] [8][9][10][11] [12][13][14][15][16][17][18][19][24][25][27]《傅斯年全集》第五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68—69、70、79—80、126、95、81、84、85、301、304、89、123、124、124—125、125、126、127、249—250、13、80頁。

  [6]《傅斯年全集》第一卷序言,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年版,67頁。

  [7] [26] [28] [30]《傅斯年選集》第十冊,文星書店1967年版,1664、1495—1498、1499—1500、1664頁。

  [23]《傳記文學》第四十八卷第二期,70頁。

  [29] [31]《傅斯年全集》第七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77—378、378頁。

  [32]李泉《傅斯年學術(shù)思想評傳》,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0年版,239頁。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宇宙 貢獻 精神 大學 傅國涌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