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去是留”說留學|留學中介機構排名2016
發(fā)布時間:2020-03-26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11月15日,美國國際教育研究院發(fā)布了名為“開啟大門”的年度報告,其中指出,在2009至2010學年,美國大學里中國留學生(不包括臺灣地區(qū))的數(shù)量從98235人增至127628人,猛增了30%,中國已超越印度首次成為美國大學中外國留學生的最大來源國。
與此同時,“海外鍍層金、回國拿高薪”的情勢不復存在:“海歸”的年薪行情由過去的幾十萬跌至幾萬。純粹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留學的投資回報率在逐漸變低。
一邊是看低的行情,一邊是不降反升的留學熱情,融入全球化跨國流動的大背景下,留學現(xiàn)象變得更為復雜,更為內涵豐富。
留學,早已不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愛國取舍,不是拋棄祖國投奔“資本主義”懷抱的“叛國逃亡”,也不是成為社會精英的必選之路。更多的,它似乎只關乎個人選擇。只是“選擇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一條“路”,成了現(xiàn)象,成了話題。
本文是圍繞這個話題的自由談,所邀請的采訪嘉賓,不是研究留學問題的專業(yè)人員,但都曾或多或少地,與“留學”這個話題有過碰撞或“交集”。我們期望,這樣的聲音更鮮活、更生動。
韓大志
留學不是目的
我覺得留學更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總覺得城里的風景不錯,想進來。其實城里的人,是甘苦自知。
首先,留學是個苦差事。前期的準備是一項浩大工程,真正出去后,還會有更多不適:語言、文化、經濟問題,還有遠離家鄉(xiāng)的孤獨感。我去德國前,我的指導老師曾經提醒我:很多中國學生來了以后,每天的生活圈子并未打開,仍然更多地跟中國人待在一起,所以留學兩、三年之后,語言能力不會有提高,其它方面的進步也不大。
另外,就是中國學生的一種失望情緒。她說,歐洲的大學很注重傳統(tǒng),校舍翻新建設程序復雜,不像中國的大學校舍,很多都是新建的。一些中國留學生來了以后,會失望:學校怎么這么舊、這么破?
其它方面的落差也有很多。當時我的老師提醒我:韓,你要清楚來這里的主要目的。我很感謝她的提醒,她讓我知道了,留學不是目的。如果認為只要在國外混一兩年就能讓“身價”提升,那未免太天真了。
我還想講一個故事。我在德國碰到一個師姐。她在國內讀完大學,去德國深造。很用功、很拼命,畢業(yè)后工作順利,還嫁給了一個優(yōu)秀的中國小伙。現(xiàn)在兩人在德國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小鎮(zhèn)有一座很溫馨的大房子。她很熱情地邀請我們幾個中國留學生去她家,我們見識了她令人羨慕的精致生活。當時她老公來中國談項目,沒有在家,她說她的新房子很久沒有人進來過了,從她對我們的熱情中,我感到她很孤獨。
這也是我選擇回國的原因,我忍受不了孤獨。德國很安靜,但我會懷念中國的活力。這種對中國的堅定,是我留學的一個偶然收獲。
所以,最好還是把留學當作一個過程吧。珍惜這個過程,享受過程中的種種收獲,不要對它寄予太多期望,更不要用之后的結果來衡量它值不值。
。n大志:曾留學德國,去過美國、法國、埃及等多個國家)
Mark•H•Levine
留學未必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如果有人問我,如何看待去美國留學,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反問他,你為什么想去?
通常他們的回答比較一致,認為留學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盡管這種觀念很普遍,盡管美國政府近期一再用“優(yōu)質教育”吸引國際學生,但我并不贊同這個觀點。我接受過美國各個階段的教育,從小學到博士,也在美國的高校做過一段教職,現(xiàn)在又在中國的大學任教,可以說,對中美兩國的教育情況,尤其是美國的情況很了解。通過這些經歷,我認為,去美國未必就能獲得更好的教育。
有人說,中國的大學注重獲取知識而不鼓勵獨立思考?墒,如果你對美國的教育體系有所研究,你會發(fā)現(xiàn),美國學生的知識層次很低,而且近年來一直呈下降趨勢。盡管“獨立思考”是好的,但我們意識到美國的教育也培養(yǎng)了大批各自為戰(zhàn)、消極、冷漠、自私的人,還有一批標榜自己與眾不同、卻說一套做一套的人。
也有些人指出,美國有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中國沒有。對此,我的看法是,“那又怎么樣呢?”為什么這一定是重要的?少數(shù)人的個人成就并非衡量一個社會成功與否的可靠標準。木桶理論、短板效應同樣適用于衡量一個社會。
不久前,我的一個學生來找我。他學經濟學,想去美國留學深造。我照例問他,“為什么要去?”他回答,因為美國是經濟發(fā)達國家,想學習美國經驗。我花了很長時間試圖弄清楚他的邏輯,并告訴他,美國還是經濟危機的中心,并且從越南戰(zhàn)爭開始就已經日漸衰落;盡管政府聲稱金融危機在消退,但是很多美國人或許會告訴你,情況從沒這么糟糕過。
所以,我問我的學生,“為什么你要去一個這樣的地方學習經濟,而忽視中國自身取得的成就?”跟他談話結束后的兩周,我遇到了兩個美籍經濟學教授。私下聊天時,我把這個學生的想法告訴了他們。他們聽后,非常驚訝,并讓我馬上告訴學生那里正在發(fā)生的一切和這個想法的不明智之處。
總之,我不鼓勵中國學生一定去美國學習。美國大學現(xiàn)在非常希望接收外國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可以當他們的“搖錢樹”,來彌補美國本土學生減少帶來的教育經費問題。我想提醒中國學生,渴望良好教育,并不一定要去國外,國外的教育未必是優(yōu)質教育,也未必是適應中國現(xiàn)階段發(fā)展需要的教育。
。∕ark:美國人,社會學博士,大學特聘英語教師)
張志
留學是為了適應未來
>>>為什么留學熱情依然不減?
我兒子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申請去美國讀書,F(xiàn)在,他即將大學畢業(yè),正在申請繼續(xù)攻讀碩士。我和愛人都在大學任教,很了解國內高等教育的現(xiàn)狀,我們能看到進步之處,也深知它存在的問題。
對于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很大一部分家長存有不信任和不滿,對子女在未來就業(yè)競爭、職場競爭中所面臨的風險有所擔憂。我想,家長都會希望子女能夠提高自身競爭能力,畢業(yè)后有一個理想的工作,這也關系到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是否幸福。而國外教育的先進之處,和國內對國外教育的普遍認可,使得很多家長認為留學是一條不錯的路。
送孩子留學,不是對國外教育的一味追捧,而是希望讓他有一個更廣闊的視野、更多元的受教育機會。我們?yōu)楹⒆釉诿绹畲笕、大四,已經支付?0多萬元人民幣,目前他的GRE成績很不錯,可以申請頂尖的幾所大學,相信他取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后,會有穩(wěn)定的工作和很高的收入,同時這些年在美國的獨立生活也可以鍛煉他的語言能力、進取精神和交往能力,成為今后人生的一筆財富。
>>>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
國內的人才觀已經不適應今后日益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長期以來,我們過于注重對知識的灌輸,而欠缺了其它能力的培養(yǎng)。比知識更重要的,是生存的本領,開放的心態(tài),跨文化交往溝通的能力和科學探索的精神,這些都是未來社會最需要的品質。但在國內的學校里很難學到。
送孩子去美國讀書還有一層考慮:培養(yǎng)他科學民主的觀念,接受西方政治文化中先進的精神熏陶,培養(yǎng)公民意識和公民素質,這也是適應中國未來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所必需的公民素質。
。◤堉荆褐醒朊褡宕髮W教授)
劉笑盈
可促進全球文化交流
>>>留學是一種什么選擇?
看待留學問題,我們不能就留學談留學。
首先,一個大背景是全球化。全球化時代的人口流動,規(guī)模和速度都在大大增強。據(jù)初步估計,現(xiàn)在全球有10%的人在跨國流動。留學本身就是一種跨國流動,在全球化時代,國門打開,國家間的交流界限不再那么涇渭分明,從這個角度看,留學人數(shù)的增加是正,F(xiàn)象。
第二,要從國家經濟的發(fā)展來看。以前留學費用壓根承擔不起,但現(xiàn)在,很多人有這個經濟實力。
第三,與中國人的文化心理有關。中國人素來對教育非常重視。往往家長愿意為孩子在教育上投入,認為這是一種“投資”,但又不會在教育上過分盤算投資回報,他們關心更多的,只是投入了沒有,投了多少。
具體到比較瑣碎的原因,比如不參加國內高考的學生,有些是能考上不想考,認為國外教育水平高;還有一些,是在國內可能壓根考不上,他們認為留學會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這樣的理由很個性化,留學只是他們選擇的一種方式。
其實,中國的教育,基礎打得非常好;國外教育講究獨立、自由、創(chuàng)新,但學生基礎卻不如我們扎實,我覺得不必過于強調二者的比較,非要分出孰優(yōu)孰劣。不少在國外、還有臺灣的朋友,現(xiàn)在都想把孩子送回國讀書呢。
留學最大的意義,宏觀講,就是促進全球文化交流,對全球文化的互融互通有很大幫助;微觀講,則是擴大視野、開闊眼界,培養(yǎng)國際化視角和眼光。
>>>回來還是不回來?
現(xiàn)在留學歸國的問題,已經不像過去一樣有統(tǒng)一的“答案”。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很多留學生不愿意回來,90年代開始愿意回來。我弟弟在國外待了18年,現(xiàn)在愿意回來,他認為回來對他的發(fā)展更好。
如今,回不回來的選擇,隨機性很大,跟每個人的發(fā)展可能性、家庭家鄉(xiāng)觀念、朋友關系、專業(yè)前景等都有很大關系,是一種個性化的選擇。我女兒去美國讀研究生,畢業(yè)后在國外一家全球500強的公司工作,但她不喜歡國外的環(huán)境,認為吃不好、朋友少,融入不了當?shù)氐奈幕,而且在一個小城鎮(zhèn),沒有多少中國人,覺得很孤獨,就一直想回來。
現(xiàn)在中國經濟發(fā)展了,機會很多,對留學生的吸引力明顯增強了。
>>>留學潮與移民潮有無聯(lián)系?
近期精英移民潮的問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我認為移民潮與留學潮問題,主要是自由度和選擇性增多了,出去變得很容易,或者因為各種個性原因,就有了這樣的選擇。其實不只出去的人多了,回來的人也多了,還有一個類似的“回國潮”。所以,在擔憂人才流失和精英流失的同時,還要看到這種流動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而且雙向流動的頻率比以前大大增加。
其實全球都是這樣一種趨勢,60億人里,有2億人是移民。生活水平提高,選擇的機會增加了,人們開始愿意出去看看,選擇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不像以前一樣,一定要跟愛不愛國,還有價值觀之類的聯(lián)系起來。留學引起的人才流失和精英流失現(xiàn)象,其實是減弱的。
(劉笑盈: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Joan Fu
“富二代”不想去留學
最近,耳聞目睹了一些“富二代”的事情,忽然發(fā)現(xiàn),生于1990年左右20歲上下的這代人真的很不一樣,他們生于好時代,他們的言行給了我一些驚奇。
比如,去意大利時,親友團中一個朋友的兒子正在念高中,已經游歷過很多國家,說什么都不去國外留學,成天看CCTV《百家講壇》,帶著厚厚的眼鏡研究國學。比如,前幾天被父母送到北京來讀舞臺美術的T,聽他父親說,去年給他聯(lián)系了耶魯大學,他卻說什么都不去,就想到北京來上學。還有,我鄰居的孩子被送到加拿大北美排名第一的一所高中,成為學校該年級唯一的中國學生,他卻哭著喊著要回北京原來的高中;還有,在成都的一位朋友的女兒,16歲,已經游歷40多個國家,也不去國外生活……
近期,這樣的事情耳聞不少,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普遍現(xiàn)象。但是,體現(xiàn)了一些共同特點,這些小孩子愛國,愛中國文化、視野很開闊,這些都得益于改革開放30年,中國富強了,對國外也不再盲從了。
他們的起點以及所處的國內國際環(huán)境,都與我們20歲的時候很不一樣,他們代表了20年之后的未來。
(Joan Fu:中央電視臺研究員)
一邊是看低的行情,一邊是不降反升的留學熱情,融入全球化跨國流動的大背景下,留學現(xiàn)象變得更為復雜,更為內涵豐富。
送孩子留學,不是對國外教育的一味追捧,而是希望讓他有一個更廣闊的視野、更多元的受教育機會。
相關熱詞搜索:留學 是去是留 “是去是留”說留學 出國留學英語怎么說 出國留學英文怎么說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