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chǎn)業(yè),全力沖刺當有可為_全力沖刺12月圖片
發(fā)布時間:2020-03-22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1957年,當何景賢博士在臺灣創(chuàng)辦中華語文研習所時,為數(shù)不多的學生全是西方傳教士。半個世紀過去了,呈現(xiàn)出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何景賢博士的教室里擠滿了熱情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下一個國際性語言――漢語。在積極向世界推廣中文的同時,何景賢博士還窮十多年之精力,推動完成了第一部反映兩岸現(xiàn)代漢語面貌的詞典――《兩岸現(xiàn)代漢語常用詞典》。何景賢博士在將中華文化的絢麗多姿向全世界展示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文化軟實力是近年來國際上經(jīng)常提到的。毫無疑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語言在文化軟實力中占有很特殊的地位。中國的經(jīng)濟實力近年高速增長,而文化軟實力也在增長,但是遠遠比不上經(jīng)濟增長,請問原因是什么?
中華文化幾千年的強大凝聚力,連“文革”這樣的重大歷史變故都無法撼動其根本,足見中國人在文化傳統(tǒng)上的實力之強、扎根之深。而改革開放在一夜之間松綁,讓少數(shù)人先富起來的大政方針快速打開了市場經(jīng)濟的門窗,努力追求生活上的富裕導致“一切向錢看”,現(xiàn)實就是企圖心旺盛的民間加上媒體共同運作,而產(chǎn)生了經(jīng)濟掛帥的社會風氣。指標性地大步向“錢”邁進,著力甚深,少有余暇余力兼顧填充在文化內涵上的與時俱進,無論在國民道德上還是藝術修為上,都迫切需要重整和教化。文化軟實力亟待政府領軍去提供規(guī)范、導引,才能去蕪存菁、汰舊換新,才有機會追趕上經(jīng)濟增長的步子。
構建中華主流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是中國社會長治久安的需要。中國的封建社會歷時兩千多年,是全世界壽命最長的封建社會。壽命長的根本原因是中華主流文化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在中國封建時期,朝代可以更迭,統(tǒng)治者可以變化,但是,中華主流文化卻始終一以貫之。文化規(guī)范公眾的行為,保持了社會的穩(wěn)定。
過去幾個世紀,西方文明、歐洲文明對人類的貢獻為世界所熟知。但是,從人類文明的進程來看,東方文明、中華文明的貢獻也是巨大的,沒有這些貢獻,今天的世界文明不會是這個樣子。然而,世界對這一點知之甚少,這是不公正的。在新的世紀里,隨著中國的發(fā)展,中華文明一定會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有人說,中國沒有價值觀輸出,您怎么看?我們現(xiàn)在講的“和諧社會”算不算價值觀?或者還只是一種行政方略?中國傳統(tǒng)的價值觀,比如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等,可以作為價值觀輸出嗎?
中國一直就是個講究“仁、義、禮、智、信”的民族,這也是從五千年的文化底蘊里結晶出來的精髓和智慧,是一種相當含蓄、圓融、周嚴而有愛心的價值觀。站立在儒家的傳統(tǒng)基礎之上,中國人講究自我修為,并非殖民式的輸出或侵略,所以在中國市場突然成為世界大熱門市場之前,大量輸出不成主流?涩F(xiàn)在國際情勢不一樣了,中國近三十年的高速發(fā)展,讓中國式的價值觀廣為國際人士領略、適應,給予他們中國人的思維是必要的,這也是積極幫助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的捷徑。和諧社會正是一種屬于中國人的原則模式,也是值得提倡的行政方略,中國人追尋了一輩子的“和”與“仁”的價值和夢想,也該開放釋出讓全球與聞品味。
有很多人在探討這個問題:中國沒有宗教信仰。我們談的“信”是交往上的“信”,與西方所說的信仰的“信”不一樣。曾經(jīng)有很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說。“如果我被西方人問到你信什么,我會很尷尬。作為一個無神論者,如果我回答我什么都不信。在西方的思維系統(tǒng)中,如果一個人什么都不信,那么這個人太可怕了”。另一方面,誠信是個理念性的東西,市場經(jīng)濟需要道德基礎,但是,我們現(xiàn)在卻很缺少。您如何看待這件事情?
在動蕩不安的中國歷史中,太多“運動”消磨掉了人與人之間最原始的互信與誠信基礎,而在追逐繁榮的過程中,“人無信不立”的立足點也被犧牲放棄了。門戶大開后的中國市場固然廣受世界歡迎,但相對的,中國的誠信理念缺口也讓外來人失去安全感和感到恐懼!岸Y失求諸野”,看看模仿學習中國一切好東西因而國富民強的日本,提醒我們,必須盡速抓回老祖宗的遺產(chǎn),從國民教育由根做起,把誠信成為信仰,讓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結合。
漢語產(chǎn)業(yè)不論在臺灣還是在大陸,都在迅速發(fā)展。這兩個地方的漢語產(chǎn)業(yè)有什么不同?現(xiàn)在的漢語教學,您認為主要的問題在哪里?漢語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在哪里?
身為中國人,經(jīng)歷了艱苦的20世紀,在邁進21世紀的今天,我們終于看到了曙光,亮麗的明天即將出現(xiàn)。21世紀,已被世人公認為是太平洋世紀。在整個太平洋領域中,中國市場更是世人爭相開發(fā)的礦場。過去十年來,海峽兩岸突然增加了百萬個來自世界五大洲、各種膚色的年輕學子,負笈千里來學中文。目前,全世界有三千多萬學生在世界各個角落研習中文。他們以兩三年的時間埋首苦讀中文,勤練漢字,結果其中文能力,也只夠勉強使用。他們如此發(fā)奮地研究中文,就是為了準備要開發(fā)中國市場,迎接挑戰(zhàn)。
中國國務院于18年前就成立了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并自2006年起世界各地創(chuàng)辦孔子學院達200多個,努力輸出中國文化及語言教師。我期待漢語教師都能多讀歷史,精研文化,了解我們的母語,在漢教課程、教材編輯及語言教學法上努力下工夫。而漢語在21世紀逐漸趕上英語,成為新而強勢的國際語言,是指日可期的。
要加強對外漢教的發(fā)展與建設,是讓所有的外來學習者感受到“我學了中文會有更好的機會”。一位在我們學校學習中文的美聯(lián)社記者學生寫過以下的報道:“中國的崛起就如同上一個世紀美國的崛起一樣,它成為吸引全世界人依附的一塊大磁鐵。該注意的是,往中國移入的外國人士是無煙囪工廠。中國的經(jīng)濟規(guī)模是從全然沒有快速成長到龐然大物。過去人們蜂擁往美國去,因為美國事物影響全世界,如今是中國事物產(chǎn)生這樣的影響!薄敖ㄗh那些前往中國的人,要有接納新事物的胸懷,要有承受風險的意識,甚至能欣賞一些看似荒謬的作為。培養(yǎng)出這種本事的關鍵工具,必須要有扎實的語言基礎!彼倪@篇訪問稿,經(jīng)過國際上200多家媒體轉載,引起很大的反響。所以要使?jié)h語能夠成為一門主流的、強勢的語言,還需要外籍人士心有所感,親自現(xiàn)身說法、多做見證,才更真實有力道。
您如何看整個的華語文化市場?有人說,這個市場是個很不成熟的市場,或者說,還沒有形成一個全球的華語市場,而只是一些個華語文化地區(qū),是這樣的嗎?
全球華語市場的成形和成熟要倚賴中國的國際化程度和速度,以及華語文的強勢推廣與輸出。也就是說,當華語成為世界性通用語言的一天,就是中國真正執(zhí)國際牛耳的一天。事實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在中國,中國人的龐大影響力可謂無可匹敵,媒體和文宣上的著力足以把中國人獨門的文學藝術等文化寶藏和經(jīng)典鋪天蓋地覆蓋到全球。翻譯與傳播的管道正是現(xiàn)代人的利器。凝聚文化人的智慧,全力沖刺當有可為。
您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工作已有五十多年的時間,中華語文研習所現(xiàn)今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與您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梢哉f,您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貢獻頗豐。您對此有何感觸?
語言的發(fā)展,在每個時代中記載了多樣的前進軌跡;而奮斗精神不變其本色。在變遷中發(fā)揮其潛力,從容忍禮讓中維持其存在,這便是語言文化發(fā)展的本能。中國語文的可探性,在于它溶合了數(shù)千年的文化結晶,更歷練了民族的興衰、地域遷徙等歲月的磨難。
我在工作中經(jīng)常接觸來自全世界不同領域的外籍人士,領悟出“教華語”這門行業(yè)是以宣揚中華語言文字精髓,推廣國際文化交流為基礎,終極目的是傳播中華文化,使華語成為國際上的強勢語言。這份重大的使命感吸引了我,更激勵著我。其間雖曾遭遇種種困難險阻,信心從無動搖。對于我們的學生,不僅要求他們能正確而迅速地學會中華語文,更引導他們對中華固有文化有所認識。
面對21世紀的挑戰(zhàn),只有加速提升對外漢語教育品質,讓漢語始終主導生根于這個急驟變遷的世界各角落,而非僅僅局限于東亞這塊“黃帝子孫”的土地上而“孤芳自賞”。我們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不僅要傳承過去,更要創(chuàng)造未來,并要以更宏觀積極的態(tài)度,為促進華語成為世界的強勢語言而繼續(xù)努力。
我個人畢生最大心愿是:以教授中文為方法,宏揚文化為目的,求中華香火之薪傳,達世界大同之理想,而我最大的企盼,是五十年來對華語教學專注誠意的付出,在遼闊的學海里,留下歷史的腳印。
相關熱詞搜索:可為 沖刺 文化產(chǎn)業(yè) 文化產(chǎn)業(yè),全力沖刺當有可為 當信安喜文化產(chǎn)業(yè)集團 當信安喜騙局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