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輕輕地來|輕輕的我走了爆笑改編
發(fā)布時間:2020-03-20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在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的二十多年中,殘疾人作家從精神文化的層面上更深刻地折射著社會大文明下人的嬗變。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文字里,有著時代最珍貴的手記。
史鐵生,著名作家,中國殘疾人作家聯(lián)誼會會長。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雙腿癱瘓 ,1979年開始發(fā)表小說,1983年加入中國作協(xié)。其作品多次獲獎。《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作品在社會上引起了經(jīng)久不衰的反響。
大多數(shù)殘疾人作家曾經(jīng)是健全人。忽然有一天,世界對他們變得不方便起來,世間壞的東西被放大,好的東西變遙遠。暴躁,絕望,孤獨,痛苦一齊像山一樣壓過來。精神的力量讓他們在與苦難的較量中完成著生命的升華。他們身上更多體現(xiàn)了自我追尋的價值。
兩根塑膠管連接史鐵生的手臂和透析機,體內(nèi)滲毒的血液從隆起的動脈出來,經(jīng)過透析器過濾掉毒素,再由隆起的靜脈回到體內(nèi)。一個星期3次,每次4個半小時。三天透析,三天寫作,平常人的七天于他只有四天上午是可以工作的,或者讀書,或者寫作。
有人問他到什么時候不用做透析時,他說,到死的時候,卻呵呵笑了起來。曾經(jīng)有評論家說“史鐵生是最愛笑的作家”。
他幾乎不參加活動,不接受訪問,愛人最理解他:“他很忙,要做的事情很多,只能選最值得做的去做。”
不知死,安知生
史鐵生是雙腿癱瘓之后開始寫作的!拔幕蟾锩背跗谒憫栒儆杀本└瓣兾鲃辙r(nóng),積勞導致下肢癱瘓。
若不是突如其來的厄運,他在“最為狂妄的年齡”一定不需要苦苦尋找活著的理由。為自己找,然后為別人找。沒有人能告訴他關于命運的事。他漫長的思考“死”的問題。關于精神與肉體,信仰與價值……
“我其實未必合適當作家,只不過命運把我弄到這一條(近似的)路上來了。左右蒼茫時,總也得有條路走,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筆去找。而這樣的找,后來發(fā)現(xiàn)利于此一鐵生,利于世間一顆最為躁動的心走向?qū)庫o!
1987年,香港有《英雄本色》《倩女幽魂》,大陸有《紅高梁》《孩子王》,史鐵生有《死神與少女》:一位身患絕癥的老人和一位想要自殺的截肢少女在這部新穎的“詩電影”里探討死亡,并最終同時打敗了心理上的死神。
故事是史鐵生自身心理歷程的投射!拔业拿酝究赡軓奈易陷喴尉烷_始了”。
21歲雙腿癱瘓的時候,史鐵生可是沒發(fā)現(xiàn)什么生命的誘惑。那時候,他整天用目光在病房的天花板上寫兩個字,一個是腫瘤的“瘤”(因為大夫說,要是腫瘤就比較好辦,否則就得準備以輪椅代步了),另一個字是“死”。 “我祈禱把這兩個字寫到千遍萬遍或許就能成真,不管是腫瘤還是死,都好!钡胶髞,現(xiàn)實是越來越不像腫瘤了,那時他就只寫一個字了: “死”。每天夜里醒來,都想,就這么死了多好!每天早晨醒來,都很沮喪,心說我怎么又活過來了? “我所以沒有去死,是死期的緩期執(zhí)行,是什么使我要緩期執(zhí)行呢?是親情和友情,是愛。”
兩條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史鐵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近年又患上了尿毒癥,有記者曾問他對他的病是什么態(tài)度?他想了半天最后說:是敬重。把它看作是一個強大的對手,是命運對你的錘煉。命運從來如此,有些事讓我們猝不及防,有些事我們甚至一時拿它沒辦法,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待它的態(tài)度,那就是鎮(zhèn)靜,聽從指揮!睂Ь诚纫獙λf“是”,接納它,然后試試跟它周旋,輸了也是贏。困境不可能沒有,艱難不可能徹底消滅,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宣泄與傾聽,卻可能使人獲得一種新的生活態(tài)度,或說達到一種新境界。
以殘疾的人來強調(diào)人的殘疾
“殘疾人是個體的問題,而殘疾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有的評論家把史鐵生的寫作分成幾個段,1985年之前很多寫的是殘疾人,之后更多是寫人的殘疾,人的缺陷。
史鐵生是第一個超越傷殘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而上升到人的普遍性生存,特別是精神“傷殘”現(xiàn)象的關切,并在全社會造成極大影響的人。
“殘疾即殘缺、限制、阻障。殘疾,并不僅僅限于肢體或器官,更由于心靈的壓迫和損傷,譬如歧視。歧視也并不限于對殘疾人,歧視到處都有!笔疯F生一直相信,文學的根本,是為了拓展人的精神,是要為靈魂尋找一個美好的方向! 殘疾人奧運會在呼喚什么?馬丁?路得?金的夢想在呼喚什么?都是要為殘疾的肉身續(xù)上一個健全的心途,為隔離的靈魂開放一條愛的通路。
他說:“殘疾與寫作是天生有緣的。因為,正是生活或生命的困境,使寫作行為誕生。寫作,說到底,是對生命意義的詢問,對生命困境的思索,也是人們在困境中自勵,并相互攜手的一種最有效的方式。人人都不是完美的,而殘疾,正是對人的殘缺的夸張與強調(diào)。因而殘疾人的渴望寫作,是容易理解的,是應該得到支持的! 當我們看到人類整體面對著共同的困境,我們就有了人類意識,就以人道主義、自由平等博愛為崇高的理想了,厭棄了人際的爭斗、強權(quán)與種種人為的束縛。
鐵肩擔道義
據(jù)統(tǒng)計,目前已加入全國市級以上作家協(xié)會的殘疾人共有319人。除少數(shù)專業(yè)作家外,他們生活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他們不是荷馬、塞萬提斯、奧斯特洛夫斯基……,但誰說他們不是有著同樣的命運和追求呢?
2004年12月2日,第13個國際殘疾人日前夕,北京國誼賓館,來自全國的70多名胸前戴花的殘疾人作家代表在百感交集地等待中國殘疾人作家聯(lián)誼會的正式成立。
醞釀了十幾年的想法終于得以實現(xiàn),作為成立聯(lián)誼會的最早倡議者之一的鄧樸方,發(fā)言時十分動情:“看見大家我都覺得很親熱,有時候竟說不出話來……我知道大家都很拼,都拼得很厲害,但身體還得保重,我們要多活兩年。咱們雖然殘疾了,但身體狀況稍微好的情況下,多活兩年,多看看這個世界,多看看國家的發(fā)展,多看看人的生命,多看看我們自己的人生,我想也許我們能夠多寫點好的作品……”
對于生命與寫作的矛盾,史鐵生有著逆向的消解:“我只知道,假如沒有死的催促和提示,我們準會疲疲塌塌地活得沒了興致沒了胃口,生活會像七個永遠唱下去的樣板戲那樣讓人失卻了新奇感! “作為殘疾人,應該想到即便健全人也各有各的苦惱,我們也不見得比他們困難!
作為被聯(lián)誼會推選出來的首屆會長,史鐵生的作品感動、啟示過無數(shù)的人,有著榜樣一樣的感召力,他說:“任何一位作家都是從現(xiàn)實生活中獲取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激情的。在一切公認的真實之外仍有著無限的未知和可能,而那最是文學要去探問和有所作為的地方。這樣的地方,我不敢說對科學都意味著什么,對于文學,我想就在被有意和無意所遮蔽的人的內(nèi)心。表現(xiàn)和探討人的一切處境,一切情感和情緒,是文學的正當作為!
“人的根本標志是精神,極好的人道主義是這樣的:不僅關懷人的肉體,更尊重和倡導人的精神自由實現(xiàn)。你不可能滿足于像孩子那樣只盼結(jié)局,你要看過程,從復雜的過程看生命艱巨的處境,以享隆重與壯美!
相關熱詞搜索:輕輕地 史鐵生 史鐵生:輕輕地來 輕輕地來 我輕輕地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