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因何棄盟?_中石油
發(fā)布時間:2020-03-16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3月7日晚19時許,當中石油北京四元橋加油站的工作人員悄然更換油價牌時,他們或許不會想到,這甚至會在全國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其實,被更換的90號、93號及97號油價牌,每升不過分別降低了5分錢、1毛錢和2毛錢而已,如此優(yōu)惠也不過一個月的期限。但對普通車主而言,這遠比一輛汽車降價1萬元還要有震撼力。
隨后,中石油股份公司相關人士解釋說,這不過是北京銷售分公司的“春季酬賓活動”,而且是在國家價格方案內的正常經營活動,況且,各地分公司在國家規(guī)定的方案內有一定的定價自主權。
盡管這種說法在邏輯上毫無問題,但恐怕沒有多少人會相信事情真的會像他解釋的那樣“輕描淡寫”,原因很簡單,單個石油巨頭對成品油的降價行為近年來十分罕見。實際上,成品油市場在2000年就已形成了價格雙軌制的定價機制,即在有關部門規(guī)定的中準價基礎上,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都有權上下浮動5%(2001年調整為8%)。但在以往,兩大巨頭差不多都會在我國成品油價定價單位――國家發(fā)改委的統一部署下進行價格調整,并由此形成了事實上的“價格同盟”。即便是在屢屢高漲的成品油價格調整的呼聲中,這種價格同盟仍至少保持了5年,而且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集體漲價。
現在,中石油用一枚5分錢的硬幣將價格同盟打破了,而且將不斷上揚的價格曲線壓低了頭。2007年3月7日之后,降價風潮迅速蔓延,廣東、上海、天津、廣西等地的中石油分公司,紛紛采取了或明或暗的降價舉措。
競爭使然?
對于中石油的異常行為,人們很快通過競爭的角度找到了原因。根據中石油總公司的規(guī)劃,煉油銷售業(yè)務將是2007年重點打造的業(yè)務之一,并計劃在銷售業(yè)務方面投入75億元,重點抓好中心城市、城市新區(qū)、高速公路加油站的開發(fā),全年計劃新增零售能力280萬噸。盡管在1997年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家之初,即形成了中石化偏重下游(煉油)、中石油偏重上游(石油開采)的局面,但是9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兩個巨頭早已突破了業(yè)務的分割和地域的限制(以長城為界劃分地盤),進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態(tài)勢。以加油站為例,在中石化的傳統地盤北京(擁有500余家加油站),3年前,中石油還僅有10多家加油站,現在已經發(fā)展到200多家;放眼全國,中石油的加油站也發(fā)展到1.8萬家,已直逼中石化的3萬家加油站。北京成品油流通行業(yè)協會秘書長王順增甚至透露,3年間,中石油的加油站翻了近20倍。
根據兩個巨頭的2006年中期報告,中石油的半年原油加工量是5300多萬噸,中石化為7100多萬噸;可以看出,二者差距已經不大。
但是,中石化的天然優(yōu)勢在于,由于較早就專注于下游產業(yè),所以其加油站具備了布局早、布點好的優(yōu)勢,這就不難理解,在最好的地段,人們會發(fā)現更多中石化的加油站。此外,車主們也早已習慣了使用中石化的油品,忠誠度自然不低。由此,漸漸滲透至下游的中石油若想與中石化分一杯羹,不拿出點實際的姿態(tài),是根本不可能的。
此次,盡管中石油只出讓了區(qū)區(qū)5分錢的小利,但其效果卻幾乎國人盡知。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在中石油咄咄逼人的態(tài)勢下,另一利益相關體中石化的表現,則顯得“曖昧”許多。
中石化煉油事業(yè)部人士表示,盡管旗下極個別社會加盟加油站在北京雖然也作出了幅度極小、類似于中石油的降價舉措,但中石化總部并未考慮跟風降價。而針對中石化北京翠微西里附近的加油站推出的從3月10日至4月10日對所有型號的成品油每升降價0.08元舉措,中石化北京公司新聞發(fā)言人予以否認。他特別指出,翠微西里的加油站并非中石化自營加油站。同時,這名發(fā)言人還表示,“可以明確地說,我們無意于打‘價格戰(zhàn)’,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經營品牌品質上,追求質優(yōu)量足和優(yōu)質服務。”
不過,其他地方的分公司未必會這樣想。3月15日凌晨,中石化河南分公司所屬加油站就推出了汽油每升降0.2元、柴油每升降0.1元的一天優(yōu)惠舉措。
外資壓境
當然,除了跟中石化搶占地盤,中石油降價或許也有“一石二鳥”的意圖。
今年1月13日、2月10日,中化道達爾燃油有限公司在京的幾處加油站,兩次推出對幾種汽油每升“限時降價0.5元”的舉措,盡管促銷為期僅有12小時,卻吸引了上千輛汽車排隊。因此,中石油相關人士在分析北京分公司的降價舉措時指稱的“更可能是受到了中化道達爾的沖擊”,也就不無道理了。
作為世界第四大石油和天然氣集團的法國道達爾,其業(yè)務遍及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在2004年與中石化組建合資公司之后,這家外資巨頭雄心勃勃地計劃7年內在中國環(huán)渤海地區(qū)的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四省市開發(fā)約200座加油站的零售網絡。
在2006年12月11日我國宣布對外開放國內原油、成品油批發(fā)經營權之后,外資巨頭更是“如魚得水”。同時,商務部還公布了《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和《原油市場管理辦法》,兩個《辦法》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果不其然,今年伊始,外資企業(yè)就涌入國門。2月底,?松梨诰团c中石化簽下了35億美元的煉油大單,兩者還將與沙特阿美組建合資零售企業(yè),管理并經營福建省內的750余個加油站。
除了中化道達爾,荷蘭殼牌集團等具有外資背景的加油站,如今也已經開始出手。這些外資巨頭推出的“積分換禮”、“限時降價”等舉措,顯然會讓兩大巨頭如坐針氈。而此次中石油的降價,就與中化道達爾這樣的合資公司的“攪局”不無關系。
但這僅僅是個開始,有分析認為,對外資的進一步開放,極有可能意味著國內成品油價格的堅冰進一步融化。同一地區(qū)、不同油價的日子已不再遙不可及,消費者將能獲得更多的加油渠道,而價格靈活、服務更好、品牌更響的外資,顯然會成為普通百姓的首選。
如果再不改頭換面,屆時,國內兩大巨頭面臨的考驗可想而知。
壟斷破冰?
對于普通人而言,在得到實惠的同時,更多的人樂意期望這是打破壟斷的開始,如是,人們有理由期待著在今后得到更為公道而合理的價格。
這樣的期待,顯然有著充足的理由。
中石油副總裁胡文瑞事后表示,中石油3月8日開始的降價促銷行為是經過發(fā)改委同意的。此前,在執(zhí)行2001年出臺的有關政策時,盡管其中明確規(guī)定零售商可在國家公布的油品中準價基礎上上下浮動8%,但這么多年來,兩大巨頭卻幾乎總是步調一致地“默契”執(zhí)行上浮規(guī)定,而“忽略”了下浮規(guī)定。即使在國際原油價格下跌時,巨頭們也總是說,自己承擔了多少虧損的成本。
值得深思的是,盡管虧損以及能源緊張是我們聽到最多的解釋,但這不必然是壟斷者的口實。我們可以用多種形式彌補虧損以及對能源進行保護,而不必然是僅僅維持高價這一種方式。
即使油價制定者,也一直在默許這種狀況。一個較為典型的例證是,2006年8月以后,國際油價連續(xù)下跌,紐約原油期貨甚至從最高位的78.40美元/桶降至65美元,但國家發(fā)改委并沒有發(fā)文要求油價下調;同年5月24日,在國際油價走高時,國家發(fā)改委迅速上調了成品油價格。
如今,情況悄然轉變,盡管是一小步的試探,但誰知道它會不會醞釀著更大的變革可能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多家媒體報道,盡管國家發(fā)改委秘而不宣,但業(yè)界心知肚明的是,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方案早已形成,該方案甚至已于今年1月底開始運行,而不公開表示的原因就在于方案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進行完善。這一方案的變化在于,未來我國將采用“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即以布倫特、迪拜、米納斯三地原油價格為基準,加上煉油企業(yè)一定的利潤產生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
實際上,多年來國內油價市場改革的種種措施,幾乎都在圍繞著價格(比如油價與國際接軌)做文章?梢灶A期的是,消費者獲得了更多的銷售渠道,至少加油站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局面。這對以往一直習慣于攝取壟斷利潤的巨頭們而言,無疑會形成很大沖擊。
此次發(fā)改委同意中石油的單獨降價行為,也意味著我們的油價制定者開始允許企業(yè)從市場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了,這顯得理性而務實。在入世之前,政府以及學界多有呼吁,認為在對抗外資巨頭的“家門口的戰(zhàn)爭”中,我們有必要形成一些實力雄厚的民族企業(yè);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依靠國家政策傾斜、扶持甚至財政補貼所打造出來的巨頭,盡管實力雄厚,但未必最有競爭力。如是,在與外資短兵相接時,依然難占優(yōu)勢。
由此判斷,壟斷的破除,或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在這一過程中,中石油第一個站出來,確如專家所言――“值得稱贊”。
相關熱詞搜索:中石油 因何 中石油因何棄盟? 我為何棄用中石油加油卡 棄購中石油18eb轉債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