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消費的中國財稅政策_中國古代財稅政策
發(fā)布時間:2020-03-16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投資率與消費率背道而馳 在世界各主要經濟大國之中,中國近20多年的發(fā)展有兩個現象比較特殊。一個是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1978年外貿依存度只有8.9%,到2004年竟然超過70%。而即使資源匱乏,一向以貿易立國、大進大出為特點的日本,貿易依存度還不到20%,美國更低,基本維持在15%~18%左右,同為發(fā)展中大國的印度、巴西大體穩(wěn)定在20%左右的水平。但同時,凈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并不高,最高的1998年凈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也僅為3.9%。
第二個比較特殊的現象,就是投資率不斷升高,消費率不斷降低的問題。1980年我國消費率和投資率分別為65.4和34.9,1995年為57.5和40.8,2003年為55.4和42.4,2004年為53和44.2。
而根據全世界140個國家和地區(qū)統(tǒng)計,2003年投資率全球平均為20,低收入國家為22,下中等收入國家為27,上中等收入國家為18,高收入國家為19。我國投資率比全球平均高20多個百分點,消費率也相應低這么多,經濟增長呈明顯的投資拉動型特征。
把這兩個現象結合起來可以說明什么?這種現象應該怎樣解釋?
可以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速度驚人。當一個能提供數億優(yōu)質廉價守紀律的勞動力、13億人口的大市場,且政治社會環(huán)境穩(wěn)定、準入條件優(yōu)惠的國家主動敞開大門――開始擁抱市場經濟的時候,這確實是全球資本幾百年來夢寐以求的一場盛宴。所以在以勞動密集為特征的加工制造業(yè)方面,只要中國一出場,天生就具有無與倫比的比較優(yōu)勢。
結果是全世界許多地方的工廠停了,國際資本蜂擁而至,國內資本一哄而起,把中國變成了一個處處冒煙的大工地。中國開始為全世界搞加工制造,進而又開始從全世界進原料、進設備。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外貿依存度越來越高,投資率越來越高。
不過,我們在制造業(yè)上的比較優(yōu)勢雖然大,但仍然只是全世界的“打工仔”。一是外資開廠子,我們只掙微薄工資,國內生產總值算我們的,但國民收入有不小部分作為利潤被別人賺走了。反映在國際收支上,就是投資收益一項我們總是很大的負數,2004年,這一項的負債是226.8億美元,收支差額是-41.5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沒有匯走而是直接又在國內擴大投資的部分。
二是低端制造業(yè)這條道兒雖然被我們占住了,外面能競爭過我們的對手不多,但由于我們國內要吃、也不得不吃這碗飯的企業(yè)太多,只能自己擠自己,所以盡管我們的產品質量越來越過硬,但價錢越壓越低,我們起早貪黑為全世界打工,全球消費者得了實惠,國內資本的利潤率卻很低。
三是我們這個全世界的“打工仔”還只能是廉價的“打工仔”。由于要就業(yè)的人太多,后面還有農村剩余勞動力這支龐大的后備軍隨時待命上崗,搶飯碗兒的壓力巨大,結果就是工人工資長時期難有和經濟增長水平相適應的增長,產業(yè)工人不得不忍受數十年如一日的低工資、低福利、高風險。
有學者調查,最近12年來珠三角民工月工資僅增長了68元,考慮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工資是下降的。這也是前述在低端制造業(yè)我們具有強大比較優(yōu)勢,各路資本趨之若鶩的重要源泉。這種資本強、勞動弱的勢力對比,反映在國民收入分配上就是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有基尼系數為證,據有關研究,目前我國的基尼系數已達0.45以上,超過國際公認0.4的警戒線。
以上這三點導致了這樣一種層層倒逼的機制:外資全面擴張導致國民收入一部分外溢;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國內企業(yè)價格戰(zhàn),從大量出口獲得的可分配收入有限;就業(yè)競爭激烈導致國民收入分配中工資部分比重偏低;低工資又壓制著眾多農村剩余勞動力從收入更加微薄的農業(yè)中有效轉移。有了這樣一種機制,消費率不斷降低的問題在總體上也就不難理解了。這些年來,消費增長趕不上投資,消費率不斷下降,從根本上說在于收入問題,更確切地說,制約收入向消費轉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現階段經濟發(fā)展模式和內在機制所形成的群體之間收入差距不斷加大的分配格局。
一個似乎有悖于這一解釋的現象是中國的儲蓄率畸高――目前已達50%左右,這個數字在世界主要經濟體居首位。好像是中國人的儲蓄偏好妨礙了消費,但其實這一現象并不難解釋,因為早就有相關研究表明,在中國居民的儲蓄存款中,85%的存款是由15%的人所擁有,這不過是資本和勞動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而已。銀行儲蓄越來越多,有一少部分中產階級為教育、養(yǎng)老、醫(yī)療等被迫儲蓄的因素,但主要恐怕是高收入群體實力越來越強的緣故。
因此,制約消費的主要因素,恐怕不是中國人不愛消費的問題,而是高收入者需求有限而低收入者能力不足的問題。
經驗和數據均表明,中國百姓的消費傾向并不低。特別是對在消費文化浸淫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國民來說,其消費觀念更是超前,社會上所謂的“月光族”(每個月的薪水全部花光)、“負翁”越來越多就是明證。而“打工仔”用兩三個月工資買一部并非必需的手機,農民為娶一房媳婦進門而負債數年的現象也十分普遍。統(tǒng)計數據也可以對我們的經驗提供支持,以2002年為例,根據居民支出和收入測算的結果,城市居民消費傾向為78.3%,農村居民為74.1%。
財稅政策宜出四招
鑒于國內消費不彰的情況,剛剛公布的“十一五”規(guī)劃建議把擴大消費、實現消費投資“雙輪驅動”作為未來5年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重要方針,這確實抓住了當前中國發(fā)展問題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對一個大國來說,國內消費應在促進經濟發(fā)展中居主導因素,如美國消費率達78%,日本達85%。中國要實現以內需為主拉動經濟增長的目標,也必須擴張國內消費。而根據我們以上的分析,擴大國內消費的關鍵就必須在兩個方面著力,一是大力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解決富者無心而窮者無力消費的問題;二是實施有針對性的鼓勵消費的財稅政策,加速國民收入流動的問題。為此,且不論加快城市化、消除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等雖解決根本問題但短期內難有明顯成效的措施,僅從國家短期內即可實施并收效的政策層面考慮,可以考慮實行以下財稅政策。
首先,盡快統(tǒng)一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在更加自信、更加公平的基礎上發(fā)展對外經濟交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做大國內生產總值的同時也獲得更大份額的國民收入。
其次,轉換財政支出政策著力點。大量削減對生產性、經營性、競爭性項目的投資,將更多的財政支出直接轉化為消費。當然不是要亂花錢,增加一般性支出,而是增加如保障和資助低收入群體生活、義務教育、就業(yè)培訓、合作醫(yī)療等方面支出。這比直接增加投資更有效率,因為增加消費不僅可帶動投資,還能增加就業(yè),促進良性循環(huán)。
第三,截有余而補不足。加強對高收入群體的納稅監(jiān)管,我國現有分配機制本來就有利于資本等非勞動收入,再讓高收入群體輕易逃稅就更不合理,因此,應嚴格按稅法征收所得稅,發(fā)揮財政政策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縮小貧富差距。同時要嚴格執(zhí)行《勞動法》等法規(guī),嚴厲打擊和懲罰拖欠工人工資等現象,增強低收入者的消費能力。
第四,實施有利于刺激消費的稅收政策。由于低收入者往往是負儲蓄,所以重要的著力點是促進高收入者多消費,特別是通過增加服務性高消費以增加就業(yè)。2000多年前管子早已深刻指出了這種消費政策的重要性,“雕卵而后瀹之,雕棟而后爨之!币馑际前央u蛋先涂繪成彩蛋然后煮,把木頭先雕刻裝飾了再去燒。
讓富人在這種不增加社會成本的方面奢侈一點,窮人就有工作做了。雖然例子有點夸張,但在不能采取“均貧富”的“吃大戶”政策歷史條件下,鼓勵富人增加消費增加就業(yè),總比其轉移資產到國外,或者把錢存在銀行、地窖對社會的貢獻要更大些,或者說壞處更小些。當前制定政策,可考慮在個人所得稅改革中,設計以國內消費發(fā)票為依據,根據家庭年度消費總額按比例返還個人所得稅的機制,這既可促進消費,又可解決目前個人所得稅未反映個人負擔的問題,還大大增加個人消費索要發(fā)票的比例,避免商家逃稅,收一舉三得之效。
。ㄗ髡吖┞氂趪野l(fā)改委政策研究室)
相關熱詞搜索:財稅 中國 瞄準 瞄準消費的中國財稅政策 中國財稅政策如何瞄準消費 第一時間傳遞財稅政策法規(guī)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