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在東亞合作背后:東亞合作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剛剛過去的東盟峰會和東亞峰會顯示出兩大動向:一是東亞聯(lián)合自強對世界格局變化的牽引力增大,二是本屆東亞峰會顯現出了更加明顯的“論壇”性質。
因臺風等因素而被推遲的第12屆東盟峰會和第二屆東亞峰會,已在菲律賓中部海濱城市宿務落幕一個多月。東盟10國,以及中日韓和印澳新的政府首腦云集于此,共同商議東亞合作中的諸多大事,引起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一個多月來,對于這屆系列會議的議論仍未平息。大體說來,本屆會議成果斐然,但問題也不少,預示著東亞合作今后在進一步加速和深化的同時,各大國的戰(zhàn)略角逐也將更加激烈。
年屆不惑,突然參加百米短跑
在本屆東盟峰會上,東盟10國的領導人,圍繞東盟共同體、深化地區(qū)合作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一口氣簽署了包括制定東盟憲章、保護海外勞工權益、提前實現東盟自貿區(qū)等六項聯(lián)合宣言和一項反恐公約。給人的感覺是已年屆不惑、且一貫穩(wěn)重謹慎的東盟,突然宣布要參加百米短跑,令人驚詫不已。
尤其是東盟領導人決定制定東盟憲章,可以說是東盟歷史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它意味著東盟將從松散化向規(guī)章制度化進行重要的過渡,未來東盟有可能成為擁有法令規(guī)章和約束力的政治實體。這也顯示出東盟在經歷了多年的徘徊蹣跚之后,終于重新整編,下決心駛上“快車道”,以應對本地區(qū)乃至全球的政治與經濟新格局,并保住東盟在東亞合作中的“主駕駛”地位。
第二項顯著成果是中國與東盟簽署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服務貿易協(xié)定》。這是中國在自由貿易框架下與其他國家簽署的第一個服務貿易協(xié)定,中國在東亞合作中的地位進一步增強。根據協(xié)定,中國將在建筑、環(huán)保、運輸、體育和商務等服務領域的26個部門作出新的市場開放承諾,東盟國家則分別在金融、電信、教育、旅游、建筑、醫(yī)療等行業(yè)向中國作出新的開放承諾。這使東盟與中國的自由貿易談判已先后完成了貨品貿易、服務貿易兩份協(xié)議的簽訂工作,只差投資協(xié)議有待完成。就目前進程看,雙方要在2010年建立起人口超過16億的世界最大自貿區(qū),完全能按期實現。
第三項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中日韓峰會在中斷了一次之后得以重開。中國總理溫家寶、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韓國總統(tǒng)盧武鉉借峰會之機舉行了三國兩年來首次高峰會晤,并著重討論了朝核問題。會后發(fā)表的一份“聯(lián)合聲明”試圖展示因日本前首相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引起的中日、韓日冰凍期已經過去,中日關系、韓日關系已得到相當的修復。“聯(lián)合聲明”重申加強三方合作的重要性,決定建立三方高級外交官磋商機制,就三國間的重大政治、外交課題以及重大的國際和地區(qū)間問題進行溝通和協(xié)調。為大力推動三方合作,決定增設財經、科技、物流、衛(wèi)生、旅游、青少年交流等六個重點合作領域。三國領導人同意于2007年盡快啟動三方投資協(xié)議談判。
第四是出席會議的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就推動自由貿易、保證該地區(qū)能源供應達成共識,簽署并發(fā)表了《東亞能源安全宿務宣言》,提出了東亞地區(qū)能源合作的具體目標和措施。這也被認為是第二屆東亞峰會的具體成果。
與此同時,本屆東盟系列峰會和東亞峰會也顯示出兩大動向:一是東亞聯(lián)合自強對世界格局變化的牽引力增大。在東亞峰會上,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三個區(qū)域外國家獲得參會資格,預示著傳統(tǒng)意義上的東亞合作的范圍已經大為擴展。受此影響,俄羅斯、蒙古、巴基斯坦也正在申請入會,一些歐洲國家也希望以觀察員身份加入。這些都顯示出區(qū)域外國家紛紛看好東亞發(fā)展前景,將東亞視為未來世界政治經濟的一大重心。
二是本屆東亞峰會顯現出了更加明顯的“論壇”性質。本屆東亞峰會將討論重點放在了能源、朝核問題等地區(qū)的具體課題上,“首腦對話場所”的色彩進一步增強,從而與由“10+3”構成的“東亞共同體”構想保持了距離。本屆“10+3”會議中,討論了在13國框架內實現人才交流和經濟合作的制度化;而在16國的東亞峰會中,則就地區(qū)政治和經濟課題交換了意見,東亞峰會明顯成為一個由16國首腦參與的“論壇”。
缺少“領頭羊”和“舵手”
目前,東亞合作仍面臨很多問題:
制定東盟憲章的前景并不令人十分看好。
東盟已設定和正在致力于實現的關于建立經濟、政治與安全、社會與文化共同體的發(fā)展目標,明顯帶有歐盟的痕跡。而盡管目前東盟的合作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從總體上來講,其內部還是缺乏像歐盟中的法國和德國那樣的“領頭羊”和有遠見卓識、能夠規(guī)劃東盟聯(lián)合進程每一個步驟的政治家,如像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和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那樣有力的“舵手”。向來被譽為東南亞民主化優(yōu)等生的泰國,去年發(fā)生了軍事政變,東盟自身的“引擎”也出了問題。
當前,一步步加重自身分量的是越南。由于它把市場經濟體制引入社會主義體制中,來自發(fā)達國家的投資急速增長,這使越南想與泰國抗衡的愿望有希望成為現實。越南總理阮晉勇說:“越南此前與泰國有10年的差距,現在爭取用七年的時間拉平。”越南近期積極開展與日本、中國的合作,并不忘拉近與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區(qū)內大國的友好關系,其真實意圖是施展巧妙的全方位外交。
此外,東盟在政治方面的合作也遠不如歐洲。如各國的外交安全戰(zhàn)略方向并不完全相同,各國的政治、經濟情況也有差異,根據《經濟學家》雜志舉行的評比,菲律賓和印尼的民主化程度在全球排名第60多位,而緬甸則排名在第163位。總而言之,還看不到東盟“以東亞共同體”為核心達成牢固團結的跡象。而中日兩國無論是在東亞共同體的構成上,還是在理念上都無法取得一致。此外,美國到底能否容忍與自己形成對抗的東亞地區(qū)聯(lián)合體產生,這個疑慮也始終縈繞著缺乏主體性的東盟。在內外憂患的夾擊下,東盟將迎來“困惑的一年”。
中日韓三國的諸多分歧點仍未徹底消除。
安倍去年9月出任日本首相后,緊急修復與中韓的關系,在就職不到兩周就突訪北京、首爾,由此可見安倍政權急于走出與中韓關系僵局的緊迫感。但從另一角度看,安倍首相至今尚未訪問日本最重要的盟友美國,也說明美日關系最穩(wěn)固、相互之間最放心。此外,中日、日韓之間存在的島嶼、領海、資源等糾紛及歷史問題等也困擾著各國,三方能找到的“共同點”其實并不多。安倍內閣近來的所作所為令中韓不安和憂慮。1月9日,日本防衛(wèi)廳升格為防衛(wèi)省(國防部),并得寸進尺將“自衛(wèi)隊”改為“自衛(wèi)軍”。安倍政府信心百倍地稱要在任內完成對“和平憲法”的修訂。此外,在中韓最為敏感、最反感的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安倍首相也從未保證過“不參拜”,只是含混其辭,模糊帶過。而在出任首相之前,他曾多次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在設立自貿區(qū)等問題上各有設想,難以真正統(tǒng)一。
日本想在亞洲“當頭”的冷戰(zhàn)思維是對東亞合作的一大干擾。目前,日本正在全力以赴實施“東亞經濟合作協(xié)定”構想,并大力推動東亞峰會升級為“10+6”機制,其中含有在東亞合作中牽制中國的意圖。
日本經產省的人士就明確表示:“我們對中國想奪取東亞主導權的強烈意識及中國行動之迅速有一種危機感。”為了與中國對抗,日本提出了由16國締結一個比自由貿易協(xié)定更具有廣泛意義的“東亞經濟合作協(xié)定”構想。日本還在此次峰會上利用其先進技術與雄厚的資金,宣布在未來三年內向東亞提供20億美元的政府開發(fā)援助,未來五年中在節(jié)能、生物能源等領域為亞洲分別培養(yǎng)1000名和500名專家,并幫助亞洲國家建立石油戰(zhàn)略儲備。日本希望借此提高自己在東亞合作中的地位,進而為其恢復大國地位打下基礎。
澳大利亞在第二屆東亞峰會上也就交通、能源、海關和出入境檢疫等與東盟達成合作共識,并與日本、印度協(xié)調立場,尋求更廣泛的合作可能。它提出的建造區(qū)域金融合作架構的概念,獲得不少國家的支持。
印度在此次會議期間表現得最為活躍,與東盟首腦就7月爭取締結自由貿易協(xié)定達成一致意見。在東南亞,印度已經與新加坡和泰國簽訂了自貿協(xié)定。在此次東盟峰會上,印度還與泰國、越南等湄公河流域五國就加強合作、促進交流等問題達成一致。媒體認為,印度其意在于通過積極參與東亞國家在能源、安全、海運方面的合作,盡快打通從緬甸到越南的“河西走廊”,為建設連接印度和越南的大動脈打開大門,并在一個“開放式”的“新東亞”區(qū)域內,充分顯示其大國地位。
作為東亞峰會觀察員的俄羅斯也在積極加強與東盟國家的合作。俄羅斯是上屆東亞峰會的觀察員,曾積極爭取成為第二屆東亞峰會正式成員,但未能如愿。東盟以雙方缺乏實質性關系為借口,拒絕了俄羅斯的加入。但隨著經濟狀況的不斷改善,俄羅斯已越來越開始對東南亞地區(qū)感興趣。去年初,俄羅斯總理訪問了越南,去年11月參加完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后,普京總統(tǒng)也對越南進行了正式訪問。兩國決定在能源、軍火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俄羅斯已決定向越南出售軍火。另外,去年12月印尼總統(tǒng)蘇西洛訪俄時,俄羅斯與印尼也簽署了包括軍備、能源和貿易等在內的多項雙邊協(xié)議。俄羅斯決定為印尼提供10億美元的巨額貸款,資助印尼購買俄羅斯的武器。俄羅斯未來還將幫助印尼修建核電站。兩國還商議聯(lián)合發(fā)展印尼的比亞克島,將其建成商業(yè)火箭的發(fā)射基地。印尼還將允許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參加印尼加里曼丹省的油氣項目。分析人士認為,當這些軍備、能源和商業(yè)協(xié)議實施后,新興的印尼―俄羅斯關系必然對東南亞地區(qū)的戰(zhàn)略和經濟平衡造成巨大的沖擊。
歐盟在與東盟展開自由貿易協(xié)定談判的基礎上,正積極拓展與東盟的關系。它還在積極籌備將在年內召開的“紀念歐盟―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峰會”。作為歐盟的核心國家,法國將在此峰會期間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成為歐洲第一個加入該條約的國家。
美國的東亞戰(zhàn)略決定它不會支持任何不包括它的亞洲或東亞合作實體,它既不會支持東盟或中國,也不會真正支持日本主導東亞區(qū)域合作。目前美國仍拒絕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因此被排除在東亞峰會之外。去年美國曾向菲律賓尋求幫助,希望成為第二屆東亞峰會的觀察員,但未能如愿。
而隨著中國經濟和外交影響力的提高,東盟也需要美國在一些領域的活動,以避免對中國過于依賴。因此2005年11月達成的“增進美國―東盟的伙伴關系的協(xié)議”,超出了反恐和防擴散的范圍,成為美國和東盟關系進展的一個標志。這些協(xié)議強調增加貿易和投資,密切在打擊非法毒品走私及海上和邊境安全事務方面的合作。目前,美國與東盟已達成協(xié)議,將于今年底舉辦首屆“美國―東盟峰會”,落實2005年底美提出的“10年內與東盟構筑包括經濟、社會、安全的一攬子伙伴關系構想”。這標志著美國在參與東亞合作問題上從長達數年的觀望階段走上了務實的道路。
相關熱詞搜索:東亞 角逐 合作 角逐,在東亞合作背后 東亞合作論壇 東亞合作系列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