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巨變與俄羅斯激進主義思潮】激進思潮
發(fā)布時間:2020-03-13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當今俄羅斯社會多數意見認為,8.19事變之后激進主義占據上風,自此俄羅斯走上了長達十年的激進變革之路。 ?俄羅斯政治學家阿?基瓦寫道:"僅憑建設資本主義的口號,是不能建設好俄羅斯的。這只會在無意中建立起一座新的‘古拉格群島‘。"
?普京總統(tǒng)在接受采訪時說:"歷次革命,即便是沒有流血,最終也要摧毀舊制度。但是總有一天革命要結束,讓位于建設事業(yè)。俄羅斯今天就是處于這個階段。"
我們坐在這里談論這么一個話題非常有意義,原因之一,這兩年隨著俄羅斯政局動蕩、經濟波動的狀況有所緩和,挖掘上述變化的深層原因變得更加有意義;其二,俄羅斯社會和學界對其自身發(fā)展道路的爭論越來越多,普京總統(tǒng)前不久召集研究俄羅斯古代史的學者,探討"俄羅斯思想"的淵源。
我對俄羅斯的社會思潮做了一些梳理,以傳統(tǒng)的文明觀來分類,有斯拉夫派和西方派;以對待社會和歷史的態(tài)度來分類,有傳統(tǒng)的、改革的;以階級和意識形態(tài)的方法來分類,有左翼、右翼、自由主義思潮、社會主義思潮之分;以權力地位劃分,有平民的、民間的,官方的,地域的,等等。
2001年是蘇聯(lián)解體十周年。在8?19事變這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俄羅斯各派政黨和社會各界紛紛發(fā)表評論,對當年的政變和近十年俄羅斯所走過的道路進行反思。當今俄羅斯社會多數意見認為,8?19事變之后激進主義占據上風,自此俄羅斯走上了長達十年的激進變革之路。俄羅斯激進主義思潮的種種言論及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主義決定論。以一種抽象的"主義"代替另一種主義,用簡單化的口號代替復雜問題的解決。1991年葉利欽在紐約大學的演說中曾說:"俄羅斯已經做出了自己最終的選擇。俄羅斯不會走社會主義道路,不會走共產主義道路,它將走美利堅合眾國及其他西方文明國家走過的那條文明之路!
用宏大的綱領或思想代替改革中復雜而具體的問題,以一種神話代替另一種神話。激進主義思想在行動時,不是采取步步為營、突破一點、逐步深入的漸進方式,而是習慣于提出龐大的綱領或計劃,企圖利用他們設想的模式和定律"一攬子"改造社會。從戈爾巴喬夫前期的種種改革綱領,到后來的"500天計劃",以及蓋達爾的"休克療法"都是這種激進思潮的具體表現。
強調"脫胎換骨"、徹底打碎、號召與過去"決裂"。90年代初,激進派高喊"打倒一切、重新再來",甚至不惜拋棄蘇聯(lián)及其代表--聯(lián)邦中央。葉利欽后來在自傳中幾次表露,既然蘇聯(lián)70年的社會主義制度在與西方國家的比賽中敗北,既然戈爾巴喬夫改革、完善這種制度的努力也未奏效,那么只有完全拋棄此制度,全面采取和推行西方社會的政策。
以"快變"求"大變"、"全變"。俄羅斯激進派認為,改革是關系到你死我活的問題,必須加速,搶時間、爭速度。激進主義過于情緒化的表現使得俄羅斯改革派善于摧毀,但缺拙于建設。另一方面,改革變成革命性的亢奮,忽視了制度營建和法制建設。
思維方式的"兩極性",行動上拒絕中間或妥協(xié)。俄羅斯激進主義表現出十分鮮明的兩極性: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正即邪、非社即資、非新即舊。他們往往認為明天定會好于今天,代替"惡"的一定是"善"。
對未來的樂觀估計和對虛妄理想的過度追求。俄羅斯激進主義認為,歷史總是直線向前發(fā)展,過去永遠不如現在,而現在不如未來。一旦俄羅斯踏上自由市場的軌道,便會躋身于發(fā)達國家之列。葉利欽在1992年改革開始時宣布,用半年的時間,也就是到秋天,俄羅斯經濟便會實現穩(wěn)定,然后步入增長。
忽視社會實際,只破不立,以摧毀代替改革。俄羅斯激進主義認為,原蘇聯(lián)一些加盟共和國是必須扔掉的"包袱",只有這樣新俄羅斯才能輕裝前進,進而順利地融入西方世界。對于俄羅斯遺留下的大量軍工企業(yè),俄羅斯激進改革派提出,與其對其改造,不如任其崩潰。
否定一切、拒絕傳統(tǒng)。俄羅斯不僅承載著幾百年傳統(tǒng)的俄羅斯文化,而且也承襲了70年蘇聯(lián)制度和文化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涉及幾代人。90年代中期,俄羅斯政治學家阿?基瓦在總結激進改革的經驗教訓時寫道:"忽視人民的思想情緒,那它注定要失敗的。民主派正是因為忽視了人民最為珍視的那些價值觀,所以只能落得失敗的下場。僅憑建設資本主義的口號(這一點已經很難引起俄羅斯人的美好聯(lián)想了)是不能建設好俄羅斯的。這只會在無意中建立起一座新的‘古拉格群島‘。"
心理上強烈的西方情結、行動上的西化色彩。在俄羅斯,激進主義變革總是與西化思潮密切相連。與西歐相比,歷史上俄羅斯總是落后于西方的發(fā)展,因此俄羅斯社會總是以一種追趕的形式與歐洲較量。每當俄羅斯社會陷入困境時,缺乏耐心的激進主義便會提出要走出俄羅斯的死胡同,轉到西方文明的道路上來。布熱津斯基1991年在一篇題為《俄羅斯的機會》的文章中揭示道:"大多數俄羅斯人都渴望著‘正;,他們把正;韧谡魏徒洕系奈骰......俄羅斯人習慣于或者陷入高度的傲慢,或者陷入極端的自卑,目前正患了自我揭露的瘟疫。"
90年代初期,俄羅斯激進主義贏得了政權的勝利,但在以后十年的制度建設方面卻少有建樹。世紀之交,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羅斯》一文中指出:"絕大多數人反對激進主義和極端主義",希望維持來之不易的穩(wěn)定和妥協(xié)。普京在2000年10月接受法國《費加羅報》記者采訪時說:"1985年戈爾巴喬夫開始推行改革,到90年代已經演變成一場真正的革命。歷次革命,即便是沒有流血,最終也要摧毀舊制度。但是總有一天革命要結束,讓位于建設事業(yè)。俄羅斯今天就是處于這個階段。"▲
閱讀參考
彌賽亞主義即救世主義,它相信俄羅斯在世界上有一個神授的、贖救的使命,給受苦的、分裂的人類帶來帶來和諧的"新世界"。因為只有俄羅斯精神被賦予了普遍性,只有俄羅斯能體現"普遍的人類性",因而它擁有"普遍的責任"和強大的力量來解決西歐文明的危機,它被賦予了理解和統(tǒng)一各種不同的民族性和消除它們的所有矛盾的使命。俄羅斯的彌賽亞主義在16世紀的"莫斯科是第三羅馬"的信條中得到了最突出的體現,在19世紀和20世紀的一些有斯拉夫主義傾向的思想家和一些宗教哲學家那里得到了集中的探討。馬寅卯
相關熱詞搜索:激進主義 俄羅斯 巨變 十年巨變與俄羅斯激進主義思潮 激進主義教育思潮 俄羅斯社會與激進主義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