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院墻根街下的科舉夢_千年科舉夢
發(fā)布時間:2020-03-11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一年一度的大學新生剛剛?cè)藢W,十年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在步出戒備森嚴的考場后,就開始了人生命運的重大轉(zhuǎn)折。有的人會金榜題名,天下誰人不識君:有的人則名藩孫山,寂然向隅無人問。
高考作為一種選拔優(yōu)秀人才的機制,一條仕進之路,無疑像古代的科舉一樣受到了極大的關注。考場內(nèi),是學子們爭分奪秒地奮筆疾書,考場外,是家長們憂心焦灼地翹首以盼;一道高聳的院墻把考生和社會阻隔,這道高墻在明清科舉時代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貢院墻。貢院墻內(nèi)的貢院,是明清時代學子們參加鄉(xiāng)試會試時的考場,它是全省最高級別的考試場所,通過它就是舉人,便可以進京參加殿試考取進士入朝為官了。
現(xiàn)在的省府大院就是當年的貢院,里面雖沒有了鄉(xiāng)試時的功能,但所幸的是,貢院墻的稱呼卻保留了下來。就在大院的東墻外,有一條并不起眼的小街,它既不寬闊,最寬處僅僅8米:也不綿長,全長只有420米。但其所處的獨特位置又讓它赫赫有名。它就在貢院東墻根下,故名貢院墻根街。明洪武年間初建貢院時,這里曾叫“貢院巷”,民國時始改稱“貢院墻根街”。它北起大明湖路,與大明湖隔路相望,南至省府東街,往西一拐就是省府大門,東邊緊挨著芙蓉街,府學文廟。單就這貢院墻根街本身,也是一處繁華之所,因靠著貢院,讀書人大都在此集聚,考試經(jīng)濟便應運而生,各種培訓機構(gòu)林立,書院,私塾,義學和學堂這些文教場所遍布其周圍,于是這里漸漸地就形成了一條著名的文化街。
我也有幸,曾走進高考考場,親歷并見證了一次聲勢浩大的高考。雖也是鄉(xiāng)試,但貢院卻是始終無緣得見。古代的高考又是怎樣的情景呢?那就到古時的考場貢院外的墻根下感悟一下吧!
順著大明湖路,很容易就能找到省府,在它高高的東院墻下便是貢院墻根街。
貢院墻根街,其實就是當年貢院外墻根的一條小街。它南起省府東街,北至今大明湖路。街的西側(cè)是原貢院(今省政府大院)3人多高的圍墻。貢院是明清兩朝科舉時省級考試(亦稱鄉(xiāng)試)的考場。貢院歷來是士子們趨之若騖的地方,貢院墻根街自然也就小有名氣了。
走在這條街上,想象著當年,院墻的那一側(cè),滿院子都是來參加鄉(xiāng)試的秀才們,有的伏案疾書,有的蹙眉凝思,監(jiān)考的大人,則板著面孔,一臉嚴肅地在考場內(nèi)來回巡視。
如今,這樣的場面已經(jīng)沒有了,有的只是安詳幽靜,青瓦白墻,青得清澈,白得干凈。
貢院的確壁壘森嚴,院墻建得很高,足有四米高,這是為了防止考生與考場外的人聯(lián)合作弊,也為了防止考生受到考場外的干擾。人在墻根下走,有一種肅穆的感覺,讓人對高墻內(nèi)平生出一種敬畏和神秘。墻內(nèi)的白楊高大參天,枝繁葉茂,滿院春光關不住,它們像是要掙脫科考的牢籠似的,越過高高的圍墻伸出墻外,呼吸起外面自由的空氣,也給路上的行人帶來一些陰涼,卻更顯出了這條小街的幽深和靜謐。
清朝大文學家蒲松齡就在這所高墻之內(nèi)參加過多次考試,可以想見到他就在這高墻之內(nèi),躊躇滿志地寫著八股文章。然而他從青春少年考到須發(fā)盡白,卻終不能圓夢金榜,以致失意落魄一生。想必他曾無數(shù)次地徘徊在這座高墻之下,思考著自己未來的命運何去何從?也許像現(xiàn)在的落榜生一樣想過放棄,但在一考定終身、以科考成敗論英雄的科舉時代,要想入仕為官出人頭地,繼續(xù)考下去是他無奈而唯一的選擇。最后他在這座高墻下終于徹悟,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如人,是這種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出現(xiàn)了問題,于是孤憤的他寫出了“高人一等,入木三分”的刺世疾邪杰作《聊齋志異》。
既然科舉制度已有了弊病,離它壽終正寢的日子也就不遠了。而作為主宰著科考生命運的貢院也就日漸凋敝,貢院墻根街就更有些落寞,難尋其昔日的韻味了。
現(xiàn)在,為保護濟南的老街老巷,貢院墻根街剛剛經(jīng)過整修,路面鋪設得平直規(guī)整,墻體也粉刷得潔白干凈,放眼望去,一塵不染。而為了恢復這里的文化韻味,有關部門在貢院墻上特意繪制了“泉城古韻”長廊,介紹了圍繞在其周圍的文化遺存,名泉老巷,讓貢院墻之名有了依附。
走到貢院墻根街的南頭往西一拐就是省府大院的大門,順著正對著大門的省府前街南行,跨過泉城路,就到了榜棚街。在貢院考完試之后,就可以到榜棚街查看自己是否金榜題名了。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貢院和棚榜街已漸漸退出城市的舞臺,但作為已存在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貢院墻根街和棚榜街真實地見證了那段重要的歷史,我們有必要保護好這些承載著厚重歷史和文化的老街巷,讓后人更好地了解那段歷史。
相關熱詞搜索:貢院 墻根 科舉 貢院墻根街下的科舉夢 貢院墻根街二手房 濟南貢院墻根街圖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