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攻心”60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發(fā)布時間:2020-03-05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2008年11月3日至7日,陳云林率領的海協(xié)會協(xié)商代表團訪問臺灣,與;鶗懊鎸γ妗鄙陶労{兩岸交流交往大計,并簽署了有關空運、海運、郵政與食品安全衛(wèi)生等四項協(xié)議。這是1949年后大陸授權團體最高負責人第一次訪問臺灣,也是大陸第一次派出龐大協(xié)商代表團踏上寶島。
陳云林的一小步,兩岸關系的一大步。
可此時此刻,人們不會忘記,60年來,在最柔軟的人心深處,臺灣海峽兩岸卻一直在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國民黨敗退臺灣以來,海峽兩岸的宣傳戰(zhàn)就再也沒有停過。在近60年的時間里,喇叭、廣播高聲喊話,“糖衣炮彈”空飄海漂,還有那躲在被窩里偷偷聽鄧麗君的歌……
今天,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已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仡檭砂60年的“攻心”戰(zhàn),我們感慨萬千。
“臺灣之音”是國民黨的“心戰(zhàn)”利器
“中共空軍官兵弟兄們,你們好,我是播音員×××……”
一個聲音,來自臺灣的聲音,正以無線電波的形式向大陸發(fā)射。
這是自20世紀中葉開始的兩岸對峙時期,“反攻大陸”不能的蔣介石轉而借助廣播向大陸發(fā)動宣傳戰(zhàn)。擔當此任務的臺灣“中央廣播電臺”(以下簡稱“央廣”)專門成立了大陸廣播部,播音員們向“中共空軍官兵弟兄”等大陸軍民廣播的內容,不外乎攻擊共產黨、美化國民黨。
時至今日,“央廣”仍在向大陸發(fā)射無線電波。不過,隨著兩岸關系的回暖,其廣播內容早已擺脫冷戰(zhàn)模式。1998年,成立70周年的“央廣”改制為獨立的財團法人,隨后呼號也改為“臺灣之音”。
“臺灣之音”的出生地不在臺灣,而在南京。
1928年8月1日,全稱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廣播無線電臺”的“央廣”,在南京國民政府的中央大禮堂揭幕。蔣介石發(fā)表致辭說:“為我們宣傳總理的三民主義,使之發(fā)揚光大!
當時,這家隸屬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廣播電臺,就設在中央黨部后院。它采用呼號XKM,每天下午、晚間各播音一次,共3小時,內容有演講和新聞,所有新聞稿均由中央通訊社提供。
電臺成立不久,日本開始大舉侵略中國,“央廣”隨即成為國民黨重要的抗日輿論武器。其播音內容增加了最新戰(zhàn)況報告,并吁請全中國同胞踴躍向前線捐獻物資。1932年擴建完成后,“央廣”播音功率達75千瓦,成為東亞地區(qū)最大的廣播電臺,電波有效播送范圍覆蓋了日本、東南亞等地。
南京淪陷后,“央廣”在重慶等地建臺,多次躲過轟炸,成為“永不消逝的電波”。日本人對此十分不解,在報紙上寫道:“我皇軍飛機大炸重慶,那里的青蛙全部炸死無聲,為什么中央電臺還是叫個不停?”“央廣”也因此被稱作“炸不死的重慶之蛙”、“重慶怪放送”。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蔣介石通過“央廣”發(fā)表《抗戰(zhàn)勝利告全國軍民及世界人士書》,昭告全國及全世界。
四年后,國民黨敗退臺灣,“心戰(zhàn)”攻勢很快開始:打宣傳彈、放氣球發(fā)傳單、大喇叭喊話,無所不用其極。在這些“武器”中,覆蓋面最廣的,還是“央廣”的廣播。
精心策設計的“心戰(zhàn)”節(jié)目
曾經(jīng)在“央廣”擔任播音員和編審員的朱筱萍還記得,他們對“心戰(zhàn)”時期的廣播節(jié)目有過精心的設計。當時有一檔很受歡迎的節(jié)目叫做“三家村夜話”,其宣傳口號是“你想知道中共的內幕信息嗎?請聽三家村夜話。”
朱筱萍回憶說,這檔節(jié)目基本是以戲劇的形式進行,其中有三個角色人物。比如,他們在一期節(jié)目中談論教師的薪水問題,抱怨自己老領不到薪水,或者被打欠條。這時另一個“比較聰明、見多識廣”的人就會發(fā)話,說如果怎樣怎樣就會比較好,就會解決這個問題!氨砻嫔虾孟窀谡勑,但是其實你要把你的心戰(zhàn)目的包在里面!
有時候,蔣介石也會通過“央廣”發(fā)表所謂“告全國軍民同胞書”。不過他濃重的寧波口音很難聽懂,所以通常不會播出原聲,而是由播音員以普通話全文播出。
為了達到宣傳效果,國民黨啟用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向大陸發(fā)射“心戰(zhàn)”節(jié)目信號的機器,最初安裝在美國軍艦上。20世紀60年代美國轉贈給臺灣后,被安置于臺灣中部的嘉義民雄,這里地表潮濕,地勢平坦,是進行無線電波傳輸?shù)慕^好位置。
為了擴大“央廣”在大陸的收聽范圍,臺灣當局想了很多方法。他們在當年臺灣投向大陸的傳單上,印上“央廣”的收聽頻段、書信聯(lián)絡方法以及暗號,還在空飄、海漂到大陸的物品里,塞進短波收音機。
軍人,更是“心戰(zhàn)”廣播的重點對象。在雙方強大的宣傳攻勢下,飛行員駕機投奔對方的事件時有發(fā)生。曾在“央廣”從事“心戰(zhàn)”廣播的王自玉回憶說,對于軍人,他們“講得比較柔性,不是那么剛硬……放一些音樂給他們聽”。廣播中還會強調:如果駕機、駕艦,或者攜帶什么文件投誠,就有多少多少獎勵。規(guī)定甚至細致到駕駛米格什么機型,就會相應獲得多少黃金。
在兩岸利用廣播大打“心戰(zhàn)”的年代,臺灣當局也不忘監(jiān)聽大陸廣播,為此還在“央廣”特別成立了偵聽組。偵聽人員共二十余人,分成四班,從早上5點至次日凌晨1點輪班偵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大陸各省臺、海峽之聲臺的對臺廣播。每天完成偵聽任務后,他們還要將偵聽到的內容抄錄、裝訂成印有“極機密”字樣的所謂《共匪廣播實錄》,提供給“總統(tǒng)府”、“情報局”等單位。
據(jù)當時的“央廣”偵聽人員回憶說,他們最怕聽到“聲音夸張尖銳的樣板戲”,“很令人受不了”。此外,“十一”國慶節(jié)和全國人大會議召開的日子也令他們犯怵,因為一到這時,上頭就要求他們熬通宵,一字無誤地聽出上百人的姓名和職務。
軟性宣導的“靡靡之音”
進入70年代,“央廣”的播音也逐漸“軟化”,并推出新式“武器”――鄧麗君。
在后來的電影《甜蜜蜜》中,鄧麗君的歌聲成為連接黎小軍和李翹十年相遇、相愛、分開又重逢的線索。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現(xiàn)實中,鄧麗君的歌聲則在冰冷的對峙中連接海峽兩岸。很多人從收音機里的“敵臺”廣播中聽到她的歌聲,盡管這個柔美動聽的聲音在當時被斥為“流毒”、“靡靡之音”,但這并不妨礙大陸民眾對鄧麗君的喜愛。當時甚至出現(xiàn)一句口頭禪:“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老鄧”指的是鄧小平,而“小鄧”則是鄧麗君。
鑒于這種軟性宣導的良好效果,臺灣“國防部”委托“央廣”特別制作了“鄧麗君時間”欄目,從周一到周六,每晚8點整播出25分鐘,內容是鄧麗君的相關新聞及她演唱的歌曲。這檔節(jié)目通過“央廣”的短波頻率面向大陸播放,直至1995年鄧麗君去世后才停播。
在那一段時間,鄧麗君幾乎成為“央廣”的代名詞。很多人躲在棉被里收聽被稱為“敵臺”的“央廣”,為的就是“鄧麗君時間”。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央廣”的這檔音樂節(jié)目帶有政治意味――它受臺“國防部”的委托制作,并一直受其掌控。鄧麗君的歌聲也確實為宣傳戰(zhàn)起到了不少作用。屢屢“立功”的鄧麗君,甚至被臺灣軍方視為“臺灣之寶”。
大陸“前線”用喇叭向對岸喊話
在臺灣對大陸開展“心戰(zhàn)”的同時,大陸也在對臺灣展開“心戰(zhàn)”。
“蔣軍官兵弟兄們……”1953年3月5日,大陸在福建廈門的角嶼島設立了“對金門廣播組”,作為第一個對金門廣播點,天天對金門的國民黨守軍喊話。最初使用的擴音器有9只250瓦的喇叭,功率相當于90只普通喇叭一起工作,被戲稱為“九頭鳥”。
本在軍中當文化教員的吳世澤,是調到這里的第一批播音員,“我第一篇稿子播的是‘六條保證’,號召他們起義,投誠到大陸來。第一條就是保證不打不罵,第二條就是保證生命安全,第三個就是假如愿意回家的,我們發(fā)路費。有立功的,我們還給授獎!
大陸這邊的親情勸導,效果顯著。當年國民黨撤退時,從廈門沿海帶走了許多船夫。一名叫張阿簽的婦女,丈夫被國民黨帶走后,她就經(jīng)常上廣播哭訴,“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你讓我怎么活?”結果幾年后的農歷臘月,張阿簽的丈夫竟冒著生命危險,抱著一口倒扣的大鍋游了過來。
這邊的喇叭響了不到半年,國民黨金門守軍也成立了馬山廣播站,進行“反攻心戰(zhàn)”。馬山是金門島與大陸最接近的地方,距離廈門的角嶼島不過2100米,退潮后更只有約1800米。馬山觀測站是窺探大陸軍事布防的最前線,播音站更是長期對大陸開展“心戰(zhàn)”廣播。招收的播報員均為由大陸赴臺的專業(yè)播音員,發(fā)音字正腔圓,乍聽之下幾乎分不出是臺灣電臺或是大陸電臺。
但與廈門這邊播音員一干就十幾年不同,金門島上的播音員大多是短期輪調。如今家住臺北三民路的陳信妹,18歲那年在女青年工作大隊服役時,就曾在金門做過四個月的播音。至今她還記得,“大陸那邊因為都是沿海,他們有漁民,也有軍官,我們就說很多的漁民都紛紛地逃到香港去了,表示他們生活很不好!
馬山播音站成立后,國民黨軍方又在大金門的古寧頭、小金門的湖井頭,以及大擔島上建起了播音站。同一時期,大陸也相應地在廈門的香山、石胃頭以及白石炮臺跨海喊話。
入夜時分,是跨海喊話的最佳時間。只要沒有炮火,每到這時,兩岸的大喇叭就會拉開陣勢先后響起!耙股钊遂o,海上沒有浪,那個效果非常好,我們一看到這樣的環(huán)境,就有那種感覺,‘趕快廣播,趕快廣播!标惙品普f。陳菲菲從1955年調到廈門香山廣播站,一直到1985年退休才結束這一工作。
在那個年代,透過廣播的“爭吵”,幾乎是兩岸唯一的“對話”形式。盡管廣播內容針鋒相對,但有時也有柔性的一面。有時天氣不好,廈門這邊還曾對金門官兵喊:“要下雨啦,大家快收被子吧!
大陸當年的“心戰(zhàn)”回擊,也不限于“前線”。1954年8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廣播開播。最初,對臺的節(jié)目做得比較硬,多為政治報告和口號。這個問題后來被周恩來總理意識到,他在1972年8月提出兩項改進措施:第一,增加天氣預報節(jié)目;第二,節(jié)目結束時要說“臺灣同胞,祝您晚安”。
“糖衣炮彈”到處飄
天上真的可以掉下餡餅來,那是在四五十年前的廈門和金門,不過卻是“糖衣炮彈”。當年,僅幾公里寬的金廈海域兩邊,不時會有糖果、煙酒從空中落下來,或隨海水沖上岸。與神秘禮物一起降臨的,是一摞摞的政治傳單。
兩岸對峙時期,蔣介石為了執(zhí)行“反攻大陸”的政策,對大陸的“心戰(zhàn)”攻勢成了日常工作,主要手段包括廣播、空飄與海漂。
光華園,臺方金門、馬祖一帶曾經(jīng)的“心戰(zhàn)”總指揮部所在地。這座如今閑置已久的庭院,當年是全金門最熱鬧的地方。很多到訪臺灣的外國政要,來金門都要到這里放一放氣球。
韓鼎洛曾在金門防衛(wèi)部政治作戰(zhàn)室擔任第二組的組長,人稱金門“心戰(zhàn)頭子”。他介紹說,放氣球,就是“空飄”傳單,“把傳單卷起來放到氣球里邊,灌了氫氣以后,在風向對的時候飄出去。我們的傳單完全是柔性的,不罵人,絕不攻擊敵人,它跟第一線喊話不一樣!
大陸這邊也有“空飄”。曾是“八二三炮戰(zhàn)”民兵英雄的洪秀樅說,當年國家比較窮,沒有錢買氣球,就用豬小肚、風箏來代替。
除了空飄,還有海漂。在金門島的最東端,有個近似V型的港灣,臺方稱為“復國墩”,此處就是面向大陸的海漂要點。從“復國墩”放出去的海漂品,會隨著洋流漂過狗嶼灣,在福建泉州的圍頭被沖上岸。
空飄、海漂政治傳單雖然熱鬧,但雙方很快就意識到,單純投放傳單的效果非常有限。于是就有了“糖衣炮彈”的空飄和海漂。
臺灣來的“糖衣炮彈”,主要是日用品,如毛巾、肥皂、背心、尼龍絲襪甚至收音機。大陸“三年困難時期”,臺灣的“糖衣炮彈”尤以食物為多,連糯米飯都有!熬褪钦f我這邊老百姓的生活,已經(jīng)達到這樣的水平。”韓鼎洛說。
大陸的“糖衣炮彈”,往往是土特產品,如貴州茅臺、山西老陳醋、金華火腿、西湖龍井茶等等!八麄兤^來,我們也要漂過去啊!痹趶B門市委機關工作的龔潔回憶說,在兩岸“心戰(zhàn)”最熱鬧的60年代,全國各地送往廈門的物資,都由他安排分發(fā),再被漂送去金門。有時,那些自己享用不了的中華煙、茅臺酒,因為風浪整個掉到海里,“我們覺得很心疼。但是想到是政治的宣傳品,就不在乎了。”
歷史塵埃揮手從茲去
喇叭、廣播高聲喊話,“糖衣炮彈”空飄海漂,一轉眼,就過了20多年。
1979年新年,金門軍民發(fā)現(xiàn),從廈門過來的廣播,沒有了以往的高聲指責。取而代之的,是對親情、對骨肉同胞的聲聲呼喚!芭_灣同胞、國民黨軍官弟兄們”稱呼前面,還特意加上了一聲“親愛的”。
是年年初,大陸宣布“停止炮擊金門”。而新發(fā)表的“告臺灣同胞書”,提出“要考慮現(xiàn)實情況,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曾在廣播中用重金誘惑對方飛行員“投誠”之舉,也于1980年代末停止。1992年11月,金門解除“戰(zhàn)地政務”,回歸地方自治,同時開放旅游觀光。
2004年年底,福建居民赴金門旅游正式啟動,洪秀樅、吳世澤、陳菲菲,這幾個隔岸喊話幾十年的老人,也相繼踏上對岸的土地。
如今的金廈海域,游船往來其間。偶爾喊出一句口號,也只為了博游客一笑。當年空飄、海漂的茅臺酒、收音機,也已堂而皇之地擺上了商店的柜臺。盡管“心戰(zhàn)”仍在持續(xù),但當年的做法已成為歷史的塵埃。
2005年4月,時任國民黨主席的連戰(zhàn)跨越海峽,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握手會見,兩岸從此走向和平發(fā)展新路。2008年5月,馬英九取代陳水扁成為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兩岸關系發(fā)展重新回到“九二共識”的正確軌道。2008年6月,;鶗麻L江丙坤率團抵訪大陸,兩岸“兩會”在北京重啟會談,并就兩岸周末危機、大陸游客赴臺旅游達成協(xié)議。僅僅過了5個月,2008年11月,海協(xié)會會長陳云林就率團訪問臺灣,進行二次“陳江會”,并簽署四項協(xié)議,盡顯為兩岸謀福祉的同胞情誼。
一灣淺淺的海峽,隔不斷骨肉親情。盡管60年兩岸“心戰(zhàn)”的硝煙還未散盡,但和平的陽光已經(jīng)照臨。我們?yōu)閮砂蛾P系和平發(fā)展的前景祈福!
相關熱詞搜索:攻心 硝煙 兩岸 兩岸“攻心”60年: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兩岸60年攻心戰(zhàn) 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