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學語文課堂彰顯生命的張力:生命的張力
發(fā)布時間:2020-02-14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要】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師生的教學觀和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自主、合作、探究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和多媒體技術已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有了鮮活的生機,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針對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理想課堂的問題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理想課堂;再實踐;再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0)10―0038―1.5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師生的教學觀和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自主、合作、探究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和多媒體技術已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有了鮮活的生機?墒,受多方面原因的影響,熱鬧的課堂背后依然折射出放任與浮躁。于是,在當前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其結果嚴重影響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因此,扭轉(zhuǎn)這種教學低效的現(xiàn)狀已成為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著力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讀”占鰲頭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原則。要實現(xiàn)使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就要在多讀上下些工夫。
現(xiàn)在許多教師確實抓住了“讀” 這條主線,但是,讀前沒有啟發(fā),讀中沒有思考,讀后沒有評價。學生在教師的安排下機械地讀書,學生讀得是“唉聲嘆氣”、“呆若木雞”,課堂效率可想而知了。
在第八屆“現(xiàn)代與經(jīng)典”全國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會上,我終于領略了一代小語大師于永正老師的“以讀為本”的教學風采,在《給予樹》的教學中,是他的一次次出神入化的巧妙的“讀”,把學生不知不覺地領進了語文的學習天地,潤物無聲!記得于老師是這樣檢查學生朗讀重點段第四節(jié)的:
師:最難讀的是第四節(jié)金吉婭的話。好好練練,待會跟老師比賽。(學生投入地練習)
師:同學們讀得非常投入,誰站起來朗讀給我們聽聽。
。ǖ谝粋學生讀得不是太流利,于老師都及時地給予了糾正。)
師:你發(fā)現(xiàn)她的優(yōu)點了嗎?(對于這突如其來的問話學生沒有作出及時的回應。)
師:你們注意沒有,她的聲音很低,于老師聽著感覺她就是金吉婭。不足的是還要讀出金吉婭的難過。
(請一生再讀)
師:這位同學讀得就有一點意思了!拔业腻X就”后面什么號?
生:省略號。
師:省略號該讀出什么樣的語氣呢?
生:斷斷續(xù)續(xù)、難過……
師:認真聽于老師來讀,眼睛看書,耳朵傾聽。(于老師逼真地再現(xiàn)了女孩說話時的情景)
師:你聽出了什么呢?
生:我聽出了于老師非常難過。
生:我感覺小女孩就在我面前,她的聲音讓我感覺她很難過。
師:金吉婭是個怎樣的小女孩?(心腸好、善良、樂于助人等)
師:書上怎么說的?
生:善良、仁愛、體貼、富有同情心。
師:誰能讀出小女孩的善良、仁愛、體貼,誰就能挑戰(zhàn)成功!先練練。(一女生讀得聲情并茂,贏得了在場師生的掌聲。)
由此可見,讀,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閱讀教學要處理好“朗讀”與“思考”的關系。浮在文本表面的朗讀,沒有深層次地挖掘,那是閱讀教學的缺失。
二、“言”之有理
在我縣推進“全優(yōu)課堂”模式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在教學中表現(xiàn)出少講或不講,讓學生踴躍發(fā)言,追求課堂表面上的活躍生動。因此,語文教學缺少了應該有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內(nèi)涵。
葉圣陶先生曾說“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是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他主張“精要地講”。
如何合理地把握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講”與“不講”,這是我們教師應該認真思考和科學對待的教學問題!爸v”要講在學生疑惑處,講在提示課文的主旨上。對于沒有思維價值的問題不提;學生已經(jīng)知道的或通過讀書能理解的不講。
三、尋根“問”底
“學貴在疑”,學習的初始由疑開始,由疑導思,以疑促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對學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如果課堂上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而學生只作為一個“聽眾”,在下面被動地聽講,就會造成學生的思維總是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思維走;教師把自己的思維強加給學生,使學生失去思考問題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將變得狹隘,不利于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币虼诵抡n程將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作為改善學生學習方式的一個基本切入點。
在踐行“全優(yōu)課堂”以來,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我的學生在不斷地成長。《望月》一文的一個教學細節(jié)給我很大的啟發(fā):同學們正在饒有興致地分角色朗讀《望月》一文中舅甥二人背誦的有關月亮的詩句,突然班上一個在課堂上從不愛發(fā)言的學生冒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詩句后面的省略號是十二個圓點,而文中其他的省略號是六個點呢?”哦!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還真沒在意!多么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呀!同學們很快被這個問題吸引了。有的說這樣更能說明他倆背的詩句多,有的說這說明寫月亮的詩句多如繁星,有的直接大膽地說是印刷錯誤……一石激起千層浪。更為可貴的是,班上的另一個同學為了證明不是印刷錯誤,第二天竟捧來了《爭論的故事》這篇課文,原因是其中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標點符號,她的觀點是不會這么巧都印錯了吧!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時,一個同學捧著《現(xiàn)代漢語小詞典》歡呼道:“找到了!找到了!”原來詞典的“附錄”部分明確標注了省略號的特殊用法,即“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詩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個小圓點表示”。 就這樣,孩子在大膽的質(zhì)疑、解疑的過程中,在思維的碰撞中,享受著學習給他們帶來的樂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nèi)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yǎng)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xiàn)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蔽覀冇胸熑、有義務滿足孩子的這一“需求”。
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在我的鼓勵與激發(fā)下,孩子們的質(zhì)疑能力提高了,所提的問題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有深度了,有價值了。如對《月光啟蒙》這一課的質(zhì)疑,除了能結合課后問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外(為什么用“月光啟蒙”為題?),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如“為什么‘童年的夏夜永遠是最美妙的’?”“母親不識字,為什么卻是我的啟蒙老師呢?”“課文是寫母親,為什么作者花那么多的筆墨寫童歌童謠呢?”……圍繞孩子們自己提的問題再進行教學,孩子們學得興趣盎然。
四、同“組”共濟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錯以為只要小組學生坐在一起,就是合作學習。實際上,這種形式化的活動很難激發(fā)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探究促使學生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避免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我認為,有效的合作學習首先要使學生有充分的準備過程。再次是規(guī)范操作,要有明確的任務。最后要組織好全班的交流。
五、“褒獎”有術
隨著課改的深入,課堂上對學生的語言評價發(fā)生了許多變化,煥發(fā)出人文氣息。但是,隨之也出現(xiàn)了這樣一些情況:(1)評價的語言、動作機械單調(diào):“真不錯!”之類的評價泛濫于課堂,學生弄不明白到底好在哪兒。(2)輕率下結論。(3)激勵手段單一、過頻過濫。這些現(xiàn)象都使評價失去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其負面作用當然不言而喻。
蘇霍姆林斯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藝術!痹鯓硬拍芴岣哒Z言評價的藝術呢?首先,評價語言要發(fā)自內(nèi)心。其次,評價語言要充滿激勵性。再次,評價語言還可幽默風趣機智。最后,調(diào)動體態(tài)語言參與評價。恰當靈活地運用課堂評價,相信課堂一定能充滿生機。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生命與靈魂的一面鏡子,也是教師和學生的一段生命歷程。同時,每一堂課都是師生人生中美好的記憶,都是不可重復的生命體驗。理想課堂就是磁力、張力、活力的和諧,它能用知識激活知識,用生命激揚生命,用心靈激動心靈,用人格激勵人格;理想課堂能透過活潑的氛圍、活躍的思維和活生生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無處不見鮮活的生命在律動,無時不見活靈的智慧在流動。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把學生當成學習的真正主人,使學生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能充溢生命的張力,師生都能棲息在理想課堂的百花園里。
【收稿日期】2010年8月28日
【作者簡介】湯海英:連云港市灌南縣孟興莊小學。
相關熱詞搜索:彰顯 語文課堂 生命 讓小學語文課堂彰顯生命的張力 在合作中彰顯生命的張力 淺談語文課堂的簡約和張力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