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考核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08-06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 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各高校有效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徑,是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品質為課程目標的一門課程。如本課程采取同其他課程一樣的常規(guī)考核方法,不能真實、可靠地反映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是通過不斷激發(fā)人自身的積極因素,幫助學生利用這些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積極力量,養(yǎng)成積極的心理品質。因此,本課程應以積極心理學為核心理念,在實際教學中,針對常規(guī)課程考核方法存在的諸多不足,探究一套切實可行的課程考核方法,真正實現(xiàn)《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科學性與發(fā)展性的課程目標。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課程考核方法;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000-0129/K(2016)01-0077-05
  為有效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普及和傳授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我校于2008年9月把《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2學時,0學分)列入一年級的培養(yǎng)計劃;2011年9月把《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作為通識課(32學時,2學分)列入一年級的培養(yǎng)計劃。根據(jù)幾年的授課實踐,我!洞髮W生心理健康》課程在講課實踐時,以積極心理學為課程理念,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和自我體驗等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吸收與傳遞正能量,使學生從中學會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情緒。同時,課程考核方式也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如采用制作手工創(chuàng)意作品、拍攝心理微電影、心理劇表演、小組匯報、手抄報、自我成長歷程分析等多種形式并用,以培養(yǎng)學生幸福感為中心,從而實現(xiàn)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科學性。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理論體系與科學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門把傳授知識、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融為一體的通識課,是一門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生活需要為出發(f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遇到問題的能力的課程。[1]目前我國各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課時安排、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及課程實施等方面比較混亂,教材版本較多,質量參差不齊,沒有根據(jù)這門課程的特點及學生實際的發(fā)展需要有針對性地科學開展,尚未形成課程本身的理論體系。因此,筆者以為《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應該建構積極的課程體系,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引導學生學會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主動地適應不斷變化的外界環(huán)境,從主觀上獲得幸福感。
  1.《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體系的理論深度
  樊富眠、李卓寶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指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需求出發(f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各個方面進行積極的教育和引導,促進學生有效地適應學校和社會生活的課程。[2]盧愛新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面向全體大學生,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為目的,以心理知識傳授、心理品質培養(yǎng)為內容的專門課程。[3]多數(shù)高校在該課程的師資方面較匱乏;普遍是大班(80人以上)教學;講課方法和課程考核缺乏標新立異。經(jīng)了解,大多數(shù)師生普遍認為大班教學起不到應有的作用,這直接弱化了本課程的教學效果。而本課程采取如同其他課程一樣的測驗方式,不僅無益于保護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會變相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進而影響其心理健康。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理論深度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與完善。
  2.《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體系的科學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注重以學生為本位、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切入點、以學生的心理行為體驗為主,是一門實踐性和操作性比較強的課程。彭曉玲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是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高校教學計劃是保證其科學性、有效性的最好辦法。[4]王春娜、金鵬提出課程體系應遵循科學性原則。[5]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具有真正專業(yè)化水準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需求度非常高,而真正能勝任此課程的教師數(shù)量卻很有限。大多數(shù)學校是按照3000-5000:1配備專職心理咨詢老師,有些學校是由專職的心理咨詢老師來擔任這門課的講授,而有的學校因缺乏相關專業(yè)的任課老師,由不具備心理學專業(yè)背景,只是考取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的輔導員或兼職老師擔任。這些教師不僅沒有相關心理咨詢經(jīng)驗,也沒有經(jīng)過心理學專業(yè)系統(tǒng)學習,不能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課堂講授缺乏新穎性和必要的生活案例,無法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的成就感顯然也就比較低,這也使得課程的效果不顯著、課程目標難以實現(xiàn)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要遵循該課程的科學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理念
  《大學生心理健康》采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有利于對學生人格品德的積極塑造和心理情緒的有效管理,從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發(fā)展和積極心理品質的養(yǎng)成。[6]積極心理學特別強調從事心理健康的工作者要多用積極向上的、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個學生身上的動機、能力和潛能。[7]孟萬金教授深信向善是人的本質,他主張對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運用積極的觀點和方式來培養(yǎng),預防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心理問題,從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所以,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引領下,該課程應以有效增進學生順利適應和主動發(fā)展為課程目標,在課堂上不斷強化學生獲取的積極情緒體驗,使學生真正能做到:利用積極的思維方式和心態(tài)來思考解決在困境中遇到的問題,逐漸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格品質。譬如,學生的課堂討論與互動就是一個不斷提高學生對內心體驗的加深過程,從而增進學生積極思維模式的構成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提高。
  二、高,F(xiàn)行《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考核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各高;酒占傲恕洞髮W生心理健康》課程。經(jīng)調查得知,大多數(shù)心理學課程的考核方式,是采用傳統(tǒng)的試卷考核模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教學效果的評價。由此可見,這樣的教學效果評估不僅與課程性質格格不入,也與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相悖。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考核方法急需革新,力求打破傳統(tǒng)的單向課程考核方法。

相關熱詞搜索:考核 大學生心理 課程 改革 創(chuàng)新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