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曉角題采石蛾眉亭 [韓元吉《霜天曉角·題采石蛾眉亭》原詞、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發(fā)布時間:2018-12-28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韓元吉《霜天曉角?題采石蛾眉亭》原詞、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原文】:
霜天曉角題采石蛾眉亭
【宋】韓元吉
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
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
【注釋】:
《宋史孝宗本紀》載,隆興二年十月,金人分道渡淮,十一月一入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動,醞釀向金求和。這就是作此詞的政治背景。
①韓元吉:南宋詞人,宋室南渡后,寓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②青山:在當涂縣東南,謫仙李白死于當涂,初葬于采石磯,后改葬于青山。
②倚天:一作“倚空”。
③兩蛾凝黛:把長江兩岸東西對峙的梁山比作美人的黛眉。
④愁與恨:古代文人往往把美人的蛾眉描繪成為含愁凝恨的樣子。
⑤極:窮盡,消失。
⑥塞笛:邊笛,邊防軍隊里吹奏的笛聲。當時采石磯就是邊防的軍事重鎮(zhèn)(1161年虞允文曾大敗金兵于此)。聞塞笛,暗示了作者的感觸。
采石:即“采石磯”,在安徽當涂縣西北。南宋時宋金交界的軍事重地。1161年,金兵南侵,宋軍曾在此地大敗金兵,可是后來依然以簽訂屈辱和約而暫得停戰(zhàn)。
【翻譯】:
登上蛾眉亭憑欄望遠,只見牛渚山峭壁如削、倚天而立,上有飛瀑千尺懸空奔流,瀉入滔滔長江。那眉梢眉尖凝聚不解的愁與恨,到什么時候才能消散?
波濤洶涌的江水正卷起連天怒潮,浪高風急;酒意初退,耳畔便仿佛響起如怨如訴、不絕如縷的塞外悲笛。試問到哪里去才能追尋到謫仙人李白的蹤跡?那萬重青山外,千里煙波的盡頭、郁郁蔥蔥的地方。
【賞析】:
由南宋韓元吉所寫的一首詞,此詞含意深長。它以景語發(fā)端,又以景語結(jié)尾;中間頻用情語作穿插。但無論是景語或情語,都饒有興致。并且此詞雖名為題詠山水之作,但寓有作者對時局的感慨,流露出他對祖國河山和歷史的無限熱愛。向來被認作是詠采石磯的名篇。
蛾眉亭,在當涂縣(今安徽境),傍牛渚山而立,因前有東梁山,西梁山夾江對峙和蛾眉而得名。牛渚山,又名牛渚圻,面臨長江,山勢險要,其北部突入江中名采石磯,為古時大江南北重要津渡、軍家必爭之地。蛾眉亭便建在采石磯上。
上闋以寫景為主,情因景生。“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起句突兀,險景天成:登上蛾眉亭憑欄望遠,只見牛渚山峭壁如削、倚天而立,上有飛瀑千尺懸空奔流,瀉入滔滔長江。詞人見奇景而頓生豪情,“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前句是說:那江天之外兩座夾江而立的遠山,宛如美人剛剛用黛石涂過的兩抹彎彎的蛾眉。“凝”,謂凝止、聚積;在這里則指蛾眉凝愁;這便引出下面的句子“愁與恨,幾時極”來,“極”謂極盡、完了:那眉梢眉尖凝聚不解的愁與恨,到什么時候才能消散?這里運用了擬人化與比喻相結(jié)合的手法,,說的是蛾眉含愁帶恨,其實發(fā)泄的卻是詞人內(nèi)心的憂國憂民的愁苦。詞人生于宋、金交兵、戰(zhàn)火遍地的動亂年代,身為南宋官員,面對半壁大好河山已陷金人之手、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的情景,他所愁所恨的應(yīng)是對恢復(fù)版圖、統(tǒng)一舊時河山的希冀一次次的破滅與繼續(xù)企求。
下闋以抒情為主,情與景融!芭憋L正急,酒醒聞塞笛”是寫:波濤洶涌的江水正卷起連天怒潮,浪高風急;酒意初退,耳畔便仿佛響起如怨如訴、不絕如縷的塞外悲笛!叭选保匀皇沁吶嗉础叭狻钡牡岩;古人以長城為塞,“塞外”則指今長城以外亦即我北部邊疆地區(qū),它常與“江南”相對仗使用。身在南國的詞人所聽到的“塞笛”,只能是因為日夜將收復(fù)失地縈繞心頭而形成的一種幻覺,在寫作技巧上則是使用了跨越空間、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大膽聯(lián)想,這使豪氣之中多少帶進了一絲蒼涼。當然,“塞笛”也可指實邊防軍隊里吹奏的笛聲,因為那時的采石磯就是南宋與金國交界的軍事重鎮(zhèn),史載:紹興三十一年(1161),宋將虞允文曾大敗金兵于此地。但詩詞貴虛不貴實,若作前者理解,更增加些促人深思的、奇異的色彩。接下來詞人又迅速將馳騁的想象拉回到眼前,這里正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晚年顛沛、依傍從叔當涂縣令李陽冰生活的地方,采石磯一帶正是詩人醉后入水、欲捕明月而葬身的地方。“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中,前句是說:試問到哪里去才能追尋到謫仙人李白的蹤跡?作者對著茫茫江水,呼喚尋找著前朝那位狂放不羈、才華橫溢的偉大詩人。此時此地,此景此情,這尋找、這呼喚,既是對所傾心仰慕的詩人的憑吊(據(jù)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公墓志》記載,李白墓在當涂東南之青山北麓),卻也可理解為詞人在積極地為苦悶心情尋找寄托,希望自身也具有曠達、豪邁如李白般的性格。結(jié)句“青山外,遠煙碧”意境開闊,它不僅對前面之問句作了答復(fù),而且是詞人對愁與恨交錯纏繞所作的奮力擺脫:那萬重青山外,千里煙波的盡頭、郁郁蔥蔥的地方,當更有令人神馳的景物。
【閱讀訓練】:
一、
(1)詞的開頭、結(jié)尾都描寫了景物,開頭的景物的特點是 ,而結(jié)尾景物的特點是 。
(2)上闋的結(jié)尾書寫了作者自己“愁與恨,幾時極”的感情,這種“愁與恨”,具體是指的是什么內(nèi)容? &n
bsp;
(3) 下闋開頭的“酒闌聞塞笛”是實寫還是虛寫?作者為什么會“聞塞笛”?
(4)詞寫到結(jié)尾“試問謫仙何處?青山外,遠煙碧”,作者問而不答,卻以寫景作結(jié),試分析這個景物描寫包含了什么意義?
二、
(1)上闋寫景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指出其中兩種并結(jié)合詩句簡要賞析。(4分)
(2)“試問謫仙何處?”這一句蘊含了詞人豐富復(fù)雜的情感,請結(jié)合全詞分析。(4分)
(3)結(jié)合全詞,分析詞中“愁與恨”的內(nèi)容。
(4)這首詞作以景語發(fā)端,又以景語結(jié)尾。試結(jié)合全詞簡析寫景的作用。
三、
1.(2分)請在下面的橫線上補上恰當?shù)膬?nèi)容。
1. 韓元吉的詞風與辛棄疾很接近:雄渾、豪放。我們在高中階段曾學過辛棄疾的《 》;韓元吉詞“試問謫仙何處”中的“謫仙”是指唐代詩人 。
2. 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將夾江對峙的二梁山比為“兩蛾”。請根據(jù)上下文簡析“天際兩蛾凝黛”中“凝”字運用的妙處。(4分)
3.虛實結(jié)合是這首詞的特色,請就這一特點賞析“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4分)
【參考答案】
一、
(1)雄奇?zhèn)?清麗幽遠
(2)指金人南侵帶來的國仇家恨。
(3)虛寫 表達自己殺敵報國的意愿。
(4)李白所處的盛世無處可尋,表達對國家傾頹局面無法挽回的深沉感慨。
二、
(1)①夸張,“倚天絕壁,直下江千尺”句運用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了峭壁如削、倚天而立、直插江中的雄奇壯美之景;②擬人,“天際兩蛾凝黛,愁與恨,幾時極”句運用擬人,寫青山似女子蛾眉不展,凝愁帶恨,寄寓了詞人內(nèi)心的愁苦;③比喻,“天際兩蛾凝黛”句將江天之外兩座夾江而立的遠山比作女子的蛾眉,突出了遠山的秀美。(修辭結(jié)論1分,分析1分,答對兩處即可評4分)
(2)“謫仙”李白一生心懷“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負,卻壯志未酬。詞人借用典故和設(shè)問,抒發(fā)了自己雖心系邊關(guān),渴望收復(fù)失地,卻在當時投降派掌權(quán)得勢的情況下無法施展才能實現(xiàn)抱負的愁恨苦悶以及想要擺脫愁恨苦悶而又不得的無可奈何。(答出其中任意一點并有分析2分,答對兩點即可評4分)
(3)國土淪陷的愁苦情(或:憂國憂民的愁苦);統(tǒng)一河山希望的破滅的憤恨。
(4)上闋開篇運用夸張手法,描寫采石磯的雄奇;接著運用比喻,將夾江對峙的山峰比作“兩蛾”,移情于物,借山之態(tài)表達了詞人胸中的愁與恨。下闋“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一實一虛,渲染出蒼涼悲壯氣氛;結(jié)尾“青山外,遠煙碧”,借景抒情,既表達出對愛國詩人李白的懷念之情,又流露出詞人對祖國河山的無限熱愛。
三、
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李白
2、“凝”字是“蹙”的意思,緊鎖雙眉,它形象生動地寫出山也像人一樣,因中原淪陷,而滿腔悲憤愁苦,從而非常精妙傳神地表達了詩人自己胸中的無限憂慮。(意思相同即可)
3、“暮潮風正急,酒闌聞塞笛”一句既寫了天近傍晚、江潮洶涌、狂風勁吹的景象,又寫了在朦朧之際,仿佛聽到了邊防軍蒼涼悲壯的笛聲。這樣由實到虛、半實半虛、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巧妙地將眼前之景和詩人心中對中原故土的思念之情有機地糅合在一起,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fù)失地的思想感情。(意思相同即可)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韓元吉《霜天曉角·題采石蛾眉亭》原詞、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賣炭翁注釋翻譯賞析 題蘇公林亭翻譯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