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個人信息
發(fā)布時間:2020-10-25 來源: 對照材料 點擊:
教學設計個人信息
設計者 姓名 單位 聯(lián)系方式 是否國家課程 李蕊 軍莊中心小學 13241690662 是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小水輪 學科 科學 學段 中 年級 三年級 相關 領域 地球與宇宙——地球的物質——水 教材 北京版《科學》第一冊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科學課標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注重教學中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新課程提倡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過程中,通過不斷觀察、感受、實踐,對認知、情感、行為和認識的內省體察和感悟。這節(jié)課在教學中注重教學中的體驗過程,學生三次“玩”小水輪,能在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滿足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
根據(jù)維果茨基的社會建構理論:在成人適當?shù)膸椭,兒童常?梢酝瓿伤氉詿o法完成的任務。所以教師要經(jīng)常根據(jù)兒童的水平,提供靈活的“腳手架”來幫助兒童。腳手架并不僅僅是為了產(chǎn)生直接效果,而是為了慢慢培養(yǎng)兒童未來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要給學生直接的指示,要用問題引導他們參與到調查研究中去。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的“腳手架”體現(xiàn)在:材料的準備、問題的創(chuàng)設、板書和課件的設計等方面。
教學背景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課是北京版科學第一冊,第四課《地球上的水》中的內容。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水的存在,水的性狀和水的三態(tài)變化,對于水有了一定的認識。本課也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水的奇妙和作用,知道水流有力量。而具體的關于能量的科學表達和認識在六年級的科學課上還會有進一步的學習。三年級的教材,是學生初次學習科學課,對于科學素養(yǎng)和技能的培養(yǎng)是初級階段,重點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通過一些簡單的實驗,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本課是關于水教學的主體內容,屬于搜集資料部分。主要內容是學生通過玩小水輪的親歷活動,了解到水流具有力量能夠推動小水輪轉動。進一步通過探究活動認識到影響小水輪轉動快慢的因素有多種,水位高,流量大,水流的力量就大,小水輪的轉動速度就快。
二、學生情況:
1.認知層面:
三年級的學生處于認知發(fā)展的具體運算階段,還依賴于具體的事物和現(xiàn)象,連貫一致的推理對他們來說很困難,他們很難想象出看不到的物體,分析能力不強。但是該年級段的學生積極性容易調動,持久性比低年級學生要強。這些特點都有利于我們進行教學。
2.知識、技能與科學態(tài)度:
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到科學課,對課程有足夠的好奇心,學生自身的一些科學技
能還處在能力較低的階段,對于觀察、表達等能力都需要進行規(guī)范的培養(yǎng),學生對于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往往都是片面的沒有系統(tǒng)的,有的是從書本或者他人那里獲得的結果。本課的知識內容學生能夠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親歷探究過程說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對于探究實驗學生還沒有接觸過,對于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還需要教師的指導,必要時需要教師的正確講解。本節(jié)課就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設計。
三、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
本課運用的主要教學方式是在教師指導下的探究實驗,三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到實驗,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1.用談話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運用探究實驗法,以探究實驗為主線,讓學生在玩中學,通過分析交流,形成對問題的認識。
四、 技術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材料:小水輪組裝用材料,取水用的塑料容器,底部帶孔的塑料帽,水槽兩個,直尺,實驗記錄單和課后評價單各一份。
教師準備:演示小水輪,幻燈片課件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玩小水輪的親歷活動,了解到水流具有力量能夠推動小水輪轉動。進一步通過探究活動認識到影響小水輪轉動快慢的因素有多種,水位高,水流量大,水沖擊葉片邊緣等小水輪的轉動速度就快。
2.過程與方法:學生學習對比探究實驗的方法,能夠簡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進行實驗設計,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到合作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不斷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活動認識到水流有力量,影響小水輪轉動快慢的因素有多種,例如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水沖擊葉片的位置等。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實驗。
教學流程示意( ( 可選項) )
集中話題 流動的水有什么作用? 探究活動 猜 想 與假 設第一次玩小水輪:讓小水輪轉動起來。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提出問題 實驗探究 設計實驗 第二次玩小水輪:用什么方法讓它轉動的快;顒雍髤R報 第三次玩小水輪:探究轉動快慢的因素。
形成認識 匯報交流 流動的水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擴展應用 課下延伸 繼續(xù)探究
4. 教學過程
一、集中話題 1.談話:我們知道了水能夠流動,那么流動的水有什么作用呢?
2.學生自由發(fā)言 3.講述:你能用水讓我們制作的小水輪轉動起來嗎?今天我們就來通過這個小水輪來研究流動的水。(教師出示小水輪)
【設計意圖】提示舊知,引入新知,為學生梳理學習內容。同時出示學習用具明確學習任務,引發(fā)學生對新課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一)學生玩小水輪,用水讓小水輪轉動起來 1.談話:下面我們就試試用水讓它轉起來。(提要求)
2.學生分組進行活動,教師巡視。
3.提問: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學生自由回答,師生交流。
5.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簡要小結。
【設計意圖】在學生看完教師出示的小水輪后,早已經(jīng)躍躍欲試了,這個時候讓學生自己玩小水輪,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能夠很好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對活動的關注度也很高,這樣就為后面的探究活動打下了基礎,同時在活動后適時的提問,讓學生體驗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
。ǘ┨骄啃∷嗈D動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1.提出問題 (1)談話:剛才我看到每個小組的小水輪都能轉動起來。下面我們再一次來玩這個小水輪,試試用什么方法可以讓你的小水輪轉的快?(提要求)
(2)學生活動:“玩”小水輪。(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
。3)談話:你們組是怎么做的,誰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一下。
。4)講述:剛才我們用的方法不同,就會有很多因素影響小水輪轉動的快慢。
【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在一般情況下很難直接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形成問題的情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玩”,就是給學一個探究情景,同時讓學生帶著問題“玩”,明確目的,使得課堂可以收放自如。
2.猜想與假設 (1)談話:我們已經(jīng)知道用很多方法能讓小水輪轉的快。那么,你覺得小水輪轉動快慢和什么因素有關?(黑板上貼問題)
(2)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簡要板書并進行簡要分析。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是上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承接,層層深入問題,把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問題上升為科學研究的內容,更具有科學性,體現(xiàn)層層深入。
3.在教師指導下設計實驗 教師指導性講解,講述對比實驗強調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的確定。并出示實驗記錄單,講解如何記錄。
。1)談話:對比實驗是需要做兩個實驗,兩個實驗中只有一個實驗條件不同,其它的實驗條件都相同。我們以研究水流量大小(根據(jù)上課的具體情況進行舉例)這個因素為例,說一說實驗的相同條件是什么,不同條件是什么? (2)學生如果知道就讓他們充分的表達自己的看法。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補充講解。
。4)提問:以研究水流量大小這個因素為例,我們知道了實驗的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那么怎樣做這個實驗呢? (5)學生回答 (6)談話:我們做實驗還要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結論,所以我們要填寫實驗記錄單,這是其中一個實驗記錄單,你覺得應該怎樣填寫呢?(實物投影出示記錄單空白單)
。7)談話:要研究的內容很多,我們每個小組選擇一個研究的內容。下面小組討論一下你們選擇什么內容。
。8)師生互動:每個小組選擇自己的研究內容,教師根據(jù)每個組的選擇發(fā)給學生實驗記錄單。
(9)談話:為了方便學生實驗,老師準備了一些實驗材料。(教師出示準備好的材料并簡單講解)
【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夠獨立的進行實驗設計,針對這一問題教師要進行有效的指導,這種指導是在學生認知基礎上的,讓學生把零散的語言描述,變成科學的實驗方法。包括實驗記錄單的設計(見附二),實驗重點的講解等,為學生更好的親歷探究活動提供腳手架,體現(xiàn)教師由扶到放的過程。
4.學生實驗,形成認識
(1)教師明確實驗要求。(幻燈出示)
(2)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本組實驗結果,全班討論交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
(4)教師小結:水位高,流量大,水的力量就大,小水輪就轉動的快。今天我們用的是對比實驗的研究方法,在日常生活很多地方我們都可以用這種方法研究問題。
(根據(jù)實際研究情況進行板書和總結。)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實驗探究環(huán)節(jié),結合三年級學生初次進行獨立實驗探究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驗要求更細化一些,增加幻燈提示,讓學生更明確探究實驗操作。匯報交流時不光是總結實驗研究的結論,更是滲透科學的實驗方法。
三、擴展應用 1.談話: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流動的水可以使小水輪轉起來。流動的水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呢?你有什么想法? 2.出示圖片:流動的水在生活中的應用。師生交流
3.出示圖片:三峽大壩,簡單講解水力發(fā)電 4.出示靈溪水輪車圖片。提問:怎樣能讓水輪車轉動起來? 5.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小結。
【設計意圖】把所學的知識運用的實際生活中去,使學生體會到知識的遷移,科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可以利用科學知識更好的改造我們的生活。三峽水力發(fā)電中對于水輪機的原理不做介紹,讓學生充分體會流動的水有力量就可以了。
四、總結本課學習內容,布置課下任務 1.教師總結本課學習內容,點評學習情況。
2.學生自我評價:填寫評價單。(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也可安排課下進行。)
3.布置課下任務:
(1)繼續(xù)做小水輪的研究實驗。
(2)搜集生活中還有哪些利用流動的水的地方。
【設計意圖】探究活動的延伸,讓學生認識到探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在生活中可以繼續(xù)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附一:板書設計:(根據(jù)課堂學生自己研究的情況板書會有所變化)
附二:學生記錄單:(根據(jù)學生研究的情況進行選擇使用)
小水輪
水位高
水流量大
小水輪轉動的快
沖擊葉片邊緣位置 實驗記錄單一
第(
)小組 1.猜想:我認為:小水輪轉動快慢與(
)有關? 2.實驗數(shù)據(jù):
水量情況 水量多 水量少 小水輪轉動情況 (選填快或慢)
3.實驗結論:通過實驗研究,我發(fā)現(xiàn)小水輪轉動快慢與(
)有關。
實驗記錄單二
第(
)小組 1.猜想:我認為:小水輪轉動快慢與(
)有關? 2.實驗數(shù)據(jù):
水流速度情況 水流速度快 水流速度慢 小水輪轉動情況 (選填快或慢)
3.實驗結論:通過實驗研究,我發(fā)現(xiàn)小水輪轉動快慢與(
)有關。
實驗記錄單三
第(
)小組 1.猜想:我認為:小水輪轉動快慢與(
)有關? 2.實驗數(shù)據(jù):
水位情況 水位(
。├迕 水位(
。├迕 小水輪轉動情況 (選填快或慢)
3.實驗結論:通過實驗研究,我發(fā)現(xiàn)小水輪轉動快慢與(
)有關。
實驗記錄單四
第(
)小組 1.猜想:我認為:小水輪轉動快慢與(
)有關? 2.實驗數(shù)據(jù):
水沖位置不同 水沖葉片的位置:靠近軸。
水沖葉片的位置:遠離軸,在葉片邊緣。
小水輪轉動情況
(選填快或慢)
3.實驗結論:通過實驗研究,我發(fā)現(xiàn)小水輪轉動快慢與(
)有關。
實驗記錄單五
第(
)小組 1.猜想:我認為:小水輪轉動快慢與(
)有關? 2.實驗數(shù)據(jù):
水流量情況 水流量大(大口)
水流量小(小口)
小水輪轉動情況 (選填快或慢)
3.實驗結論:通過實驗研究,我發(fā)現(xiàn)小水輪轉動快慢與(
)有關。
5.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法:
一、過程性評價 1.教師觀察:通過觀察可以進行過程性評價,例如:發(fā)現(xiàn)學生表現(xiàn)好的地方和進步的地方進行表揚,錯誤的做法及時糾正。
2.與學生談話:教師在課堂上以談話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交流,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知和思維發(fā)展情況。在課堂巡視時也可以關注個別的學生情況,進行評價。
3.活動產(chǎn)品分析:學生的記錄單。
二、終結性評價 1.科學知識方面: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
小組課后評價表(按符合的情況涂)
項
目 參與討論 認真觀察 真實記錄 積極發(fā)言 積極思考 本組情況
6.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300- -0 500 字數(shù)) )
1.通過有梯次的教學步驟,讓學生初次體會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在本課中學生通過探究“小水輪轉動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三次“玩”小水輪,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任務。第一次讓小水輪轉動,體會水流有力量,在玩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為后面的“玩”打下基礎。第二次讓學生帶著問題“玩”,在玩中尋找解決的方法,學生自然的進入到研究的狀態(tài)。第三次學生明確探究任務,體驗探究過程,形成認識。這樣的設計層層深入,結構清晰,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2.從學生已有水平出發(fā),為學生搭建“腳手架”。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概念和能力水平(初次接觸對比實驗)。在本課的設計中教師利用講解,談話,表格出示,演示圖出示等方法幫助學生,為學生搭建“腳手架”。
3.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觀察、描述、比較等思維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玩”小水輪,觀察現(xiàn)象,描述怎樣讓小水輪轉動的快。利用選擇(正確的劃√)
1.流動的水有力量。(
)
2.小水輪轉動快慢和水流量有關系。(
。
3.對比實驗就是實驗中一個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
。
對比實驗研究小水輪轉動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
4.實驗用具的使用也是本課的設計亮點,通過增加了尺子和貼紙,以及倒水小桶的改進,使實驗更易操作,更具有科學性,讓學生體會到科學實驗的科學和嚴謹。
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符合科學課的教學理念,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圍繞一個探究中心問題組織教學 本課教學結構清晰,層層深入,問題明確,始終圍繞著小水輪轉動的問題進行組織教學。
二、學生親歷了探究的全過程 學生三次“玩”小水輪,每位都親身經(jīng)歷了探究的過程,體驗從動手到動腦,從動腦到動手,交流匯報,總結擴展的過程。
三、體現(xiàn)教師搭建“腳手架” 教師搭建的“腳手架”體現(xiàn)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四、體現(xiàn)了課堂的開放性和靈活性 本課充分體現(xiàn)了科學課課堂的開放性,學生不是按照教師的“指揮”去實驗,而是根據(jù)操作自己提出問題,然后自主選擇實驗要研究的內容,并進行研究。同時這也為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挑戰(zhàn),我把學生可能想到的研究內容都設計了實驗表格,在課堂上根據(jù)學生的情況發(fā)實驗記錄單,增減板書的內容。在本課中這一方面我進行了靈活處理。
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不足的地方,對比實驗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初次接觸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指導性作用得到了體現(xiàn)。如果可以在實驗單的設計上,增加每個因素實驗研究的相同條件和不同條件的勾選。這樣可能更加易于學生理解。
教學是在不斷研究中進步的,我會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