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信息技術興趣
發(fā)布時間:2020-10-12 來源: 對照材料 點擊:
教師應該怎樣才能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呢?一、 注重導入的藝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開始已經成功了一半,每節(jié)課的開始,教師的導入藝術是非常重要,所以教師應該要十分重視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懸念式導入法:在上課前,充分備好課,根據教學內容來設置懸念,正如小說寫到精彩處突然停止,“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讓聽眾十分想知道下文。如,在教學用 LOGO 動畫——畫風車一課時,教師現成把風車轉動起來,就學生回想起自己喜歡玩的風車,然后問,我們能不能用風車的運動做成動畫呢?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課堂一下活躍起來了,未開始講授新課內容就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還有“范例式導入法”, “比較式導入法”,“復習式導入法”,“猜謎語式導入法”,“歌謠式導入法”等導入方式,總來說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設計出能夠引發(fā)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導入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二、 深入鉆研教材,使教學內容能夠趣味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材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如果教材的風格、內容不能適合學生的口味,學生連課本都不愿多看,也就談不上對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了。所以教師應該結合課本創(chuàng)設趣味化教學。如,語言的趣味化:小學生的年級大概都在 10 歲左右,其實教材本身很多內容都已經考慮到這點,在教材的語氣中已經帶有一些趣味性及通俗易懂的話語,會讓孩子愛讀書。如很多具有趣味性課題,“網上鄰居”、 “金山畫王”等等,在教材中已含大量的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只要教師在語言生動點,學生就會被吸引。再如內容趣味化:小學生都在 10 歲左右,喜歡畫畫是孩子的天性,教材中安排了在電腦上畫畫,利用電腦的先進性,能快速地畫出色彩紛呈的圖畫來,更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用電腦聽音樂,放電影,感悟電腦的神奇。這些內容在信息技術中,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材本身無論語言還是內容都具有符合孩子學生的趣味性,教師應該要好好利用它,使學生喜歡本門課程。三、 教學方法要體現趣味性小學信息技術本身就是一門趣味性很強的學科。它是根據小學生的特點而編寫的。小學生實行主動學習的主要動機來源于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所學的內容是否感興趣。如果他們的興趣越高,那么學習的動力就會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而且,能否能培養(yǎng)起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對他們的一生對于學生信息技術的態(tài)度都有著重要影響。所以,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要突出本身的趣味性,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都應該重視挖掘和體現信息技術課程的趣味性,重視激發(fā)、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讓“趣味”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