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煩惱
發(fā)布時間:2018-06-24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張強(化名)今年16歲,在某市重點中學讀高一,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人緣也不錯,還是班里的英語課代表,可是最近,每到周日晚上張強就心神不寧、焦慮不安、失眠到天亮,周一早上的情況就更加嚴重,有時還會出現腹瀉癥狀,家長非常著急。
張強是家中的老二,上面有一個25歲的哥哥,剛在國外參加工作。父親是某大學教授,工作非常認真,在學術上很有成就;母親做的是財務工作,時間比較寬松,照顧張強比較多,父母感情很好,家里很和諧,張強的學習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是父母的驕傲,父親對張強的描述是:張強很要強、很認真、很自覺,但自從上學期末,就以各種理由逃避去學校,拒絕交作業(yè),而且開始出現失眠焦慮的癥狀,且多集中在周日和周一,家長與老師溝通過,與張強也談過,但都沒有效果。
在與張強的交流中,發(fā)現張強確實是一個很努力的學生,給自己報了好幾個課外班,周末時間幾乎排得滿滿的。但為什么會出現厭學情緒呢?原因是每天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補課,導致作業(yè)做到晚上12點也不一定能夠寫完,自己很恐懼,不知道同學和老師怎么看自己。張強說:“反正怎么做都做不完,索性我就不做了”
面對如此高壓的學習生活,像張強這樣的孩子是非常多的,為什么張強選擇了不去上學作為解決問題的辦法呢,原因是這樣的:
張強的問題是一種學習壓力問題,張強作為壓力的承受者,這種壓力已經超出了他能夠自己解決的能力范圍。張強作為一個非常要強的孩子,首先,不交作業(yè)是自己道德不允許、不能接受的,同時,努力做也做不完的作業(yè)這也是現實,他自己也很清楚,這兩者之間的沖突非常明顯;其次,做不完作業(yè)的原因是自己報了太多的課外班,張強很清楚老師不會接受這樣的理由,自己的愿望與老師的期待間存在明顯的沖突,雖然最終目標相同,但每周末作業(yè)、課外班、各科老師周一的期待之間的沖突日益增加,偶爾一次,可以找理由說是自己的原因,但長期發(fā)展下來,張強自己也不能接受,也不知該如何處理,此時,身體與心理的配合,就出現了腹瀉來表達交流不安,進而合情合理地因病不去學校。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或者壓力,需要一步一步邁過去,學習是其中的一個,孩子在受到挫折時一般會表現以下四種行為:一是報復,這種行為在家中很常見,父母罵了孩子,孩子無法紓解心中的煩悶,就會實施毀掉媽媽養(yǎng)的花或者故意弄壞東西等小破壞行為;二是對抗,你讓我做作業(yè),我偏不做,或者你叫我,我裝做沒聽見;三是退行,也就是變成更小孩子的行為感受模式,需要保護重新成長;四是自暴自棄,我就這樣了,隨便你怎么看我。張強在周末作業(yè)這件事上表現有退行現象,出現怕黑,焦慮等。這些行為和感受在不同的孩子中表現不同,會與家庭、社會等有一定關系。
在孩子的成長中隨處都是壓力,從姍姍學步、牙牙學語,到使用筷子、獨立穿衣,等等。上學之后,父母的期待已經變得越來越高,要求在與同學、與其他家長等比較中表現優(yōu)異,不能接受平庸或平凡,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是優(yōu)秀基因,這就苦了孩子,當孩子看到成績不好時父母失望的眼神,自覺的孩子會表現出強烈的自責感和不安感,會努力再努力,直至優(yōu)秀到與父母期待相符,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這些,一直期待孩子能夠更加優(yōu)秀,這樣孩子就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癥狀和表現,也就是再怎么努力都不能全部優(yōu)秀的心理對抗。
其實,像張強這樣的孩子,家長應減少施給孩子的壓力,不要時時刻刻以自己的成功經歷去催促他,而是應該相信孩子,給孩子支持,讓他感受到父母永遠在支持自己,他才會有勇氣走遠。
(作者系北京市西城區(qū)平安醫(yī)院)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