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非草書》淺談趙一的書法觀
發(fā)布時間:2018-06-22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 要:東漢趙壹所做《非草書》,對時下流行的草書進行了猛烈的抨擊。認為草書“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觀點雖略有偏激,但也不失其價值。本文欲從《非草書》一篇,淺談其當代價值。
關鍵詞:趙壹;非草書;當代價值
一、趙一所處的時代背景
趙壹(本名懿,因后漢書作于晉朝,避司馬懿名諱,故作"壹"),嬴姓,趙氏。字元叔,漢陽郡西縣(今天水市西南)人。他生活的大致年代,是漢靈帝在位之時,即公元168至189年前后!逗鬂h書·文苑列傳》記載了他的事跡。東漢辭賦家。體貌魁偉,美須眉,恃才傲物;浮㈧`之世,屢屢得罪,幾致于死。友人救之,遂作《窮鳥賦》答謝友人相助。并作《刺世疾邪賦》抒發(fā)憤懣之氣。一生著賦、頌、箴、誄、書、論及雜文等16篇,今存5篇。
《非草書》一篇,專抨擊草書。其時草書漸行,趙壹仍返于倉頡、史籀,此事世所不許。故其文雖傳,其說終不能行!斗〞洝贰ⅰ稌份既A》等俱載此文。
東漢,中國社會掀起了一股草書熱潮,以至于梁孔達、姜孟穎等當代賢哲,都對張芝草書的仰慕甚至已超過對孔子和顏淵的仰慕。趙壹擔心長此以往,將有悖于正統(tǒng)而趨于流俗,且并不能弘揚大道、益于世風。
《非草書》云:“專用為務,鉆堅仰高,忘其疲勞,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筆,月數(shù)丸墨。領袖如皂,唇齒常黑。雖處眾座,不遑談戲,展指畫地,以草劌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見鰓出血,猶不休輟!币源藖砜,趙壹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
二、《非草書》的主要內(nèi)容和作者觀點
《歷代書法論文選》將全文分為三大段。
“余郡士有梁孔達、姜孟穎者,……,息梁、姜焉”。此段為引言。作者在此段陳述了具體的人、事、物,進而表明自己對此的擔憂!皯制浔辰(jīng)而趨俗”,而擔憂所由的內(nèi)心之旨為“弘道興世”。最后陳述其下文之所以要“說草書本末”的用意在于“慰羅、趙,息梁、姜”。
第二段是本論!案`覽張有道所與朱使君書,……,乃不暇焉”。這部分仍從陳述具體的人事物開始,并給出評語。然后對“人”與“草書”進行了詳致論述。“但貴刪難省煩,損復為單,務取易為易知,非常儀也。故其贊曰:‘臨事從宜!壁w壹認為,草書只是戰(zhàn)亂中為了簡便快速,而創(chuàng)造的書體,并不能代替日常的規(guī)范書寫。幼童學書仍當以倉頡、史籀之法為主!胺踩烁魇鈿庋,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丑,可為強哉?”趙壹認為書法的好壞如同人的相貌,與生俱來,不可強求!班l(xiāng)邑不以此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講試,四科不以此求備,征聘不問此意,考績不課此字。善既不達于政,而拙無損于治,……”。在作者看來,草書實乃“技藝之細耳”。與國家、與“大道”無關。
第三大段作結語。針對前文論說做出收場,給出論觀并加以引申,最后以寄寓宏遠的“以茲命世,永鑒后生,不以淵乎?”為結束。
綜上所述,在趙壹看來,首先,天下賢哲沉迷草書,將有悖于“弘道興世”目標。其次,草書是講求天賦的,每個人的性格、氣質(zhì)都不盡相同,不可強求;且草書只是很微末的技藝,也不必強求。最后,作者又提出了倡導和諧的德行,順應天道的遠大目標。
三、《非草書》的當代價值
基于以上分析,對《非草書》的內(nèi)容以及作者的觀點,我們已經(jīng)有了較清晰的認識。在筆者看來,《非草書》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對草書進行抨擊,也不無道理。對當今的社會也有一定的價值。正如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所言:“蓋德成而上,謂仁義禮智;藝成而下,謂御射書數(shù)”。對于國家而言,德與仁才是治國的關鍵!洞髮W》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只是“修身”的一部分,是君子自我完善的過程。并不能將放在與國家、政治同等的高度?鬃右苍f:“志于道,據(jù)于德,游于藝”。
談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明代項穆的《書法雅言》。項穆站在“冀衛(wèi)教經(jīng)”的立場,將書法的教化作用推至登峰造極的地步,認為“書法可以正人心也,正人心所以閑圣道也”。把書法提高到可以“閑圣道”的地位,與儒家“成于樂”的觀點無二。項穆的“閑圣道”與趙壹、孔子的“游于藝”之說似乎對立,但其實是儒家思想在兩個極端上的延伸——書法要么可以衛(wèi)道,與六籍同功:要么無關宏旨,淪為末藝。但其結果卻是殊途同歸,或直接表現(xiàn)出反書法傾向,或在深層隱含著反書法因素——當書法起不到“冀衛(wèi)教經(jīng)”的作用時,就必然會被視為“末藝”。其共同點在于都拋棄了書法“美”的標準,持功利主義觀點,以“善”和“用”的標準去衡量書法藝術的得失。
從當今社會來看,國家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終究要靠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教育的進步,并不能單靠書法或者任何一門藝術。據(jù)此而言,《非草書》對書法的抨擊也并非全無道理,也值得我們?nèi)ド钊氲乃伎肌?br> 總之,我們對《非草書》要持科學的態(tài)度,在看到他反書法一面的同時,也要看到其中流露出的潛在價值和它在中國書法理論發(fā)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參考文獻
[1]《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2]《<法書要錄>對<歷代名畫記的影響>》,韋賓,2008
作者簡介
吳帆,女,25歲,山西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書法)。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