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建:歷史的清算與和解——聶紺弩的對和錯
發(fā)布時間:2020-06-16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南方周末》刊登了章詒和的一篇文章《誰把聶紺弩送進了監(jiān)獄》,隨著章詒和的筆端,我們游走了那段幾乎被塵封的歷史真相。
被周恩來稱為“大自由主義者”、曾任香港《文匯報》總主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副總編輯的聶紺弩,雜文、詩詞堪稱一絕,被稱“魯迅之后雜文第一人”以及“我國千年傳統(tǒng)詩歌里的天外彗星”。他率性正直、文風(fēng)犀利,作為知交,作家馮雪峰對聶的評價可謂恰如其分:“他有著兒童似的天真,也兒童似的狡猾。”
章詒和在文中提到,1957年下半年整風(fēng)反右中聶被定為右派,原因是他為周穎修改了一份有關(guān)整風(fēng)的報告,修改和增添了幾句話,夫人被劃為老右,他也沾光了。好友舒蕪由于與胡風(fēng)的矛盾,最后不聽聶紺弩的勸告出賣了胡風(fēng)的信件,導(dǎo)致了胡風(fēng)被打成右派,受盡磨難。1982年,舒蕪60歲時,聶紺弩寫詩相贈:媚骨生成豈我儕,與時無忤有何哉?錯從耶弟方猶大,何不討廷咒惡來。他認為,人們把舒蕪比作胡風(fēng)的門徒是不對的。認為人們恨猶大而不恨送人上十字架的總督,是一大怪事。他說:猶大的故事是編造的,這樣使人轉(zhuǎn)移目標。正如他系獄十年,源于某人告密,而他出獄后從不去追查告密者一樣。然而,如果聶紺弩知道出賣他的正是他的知交好友黃苗子,他會作何感想。
看完通篇,興許很多人會對文友開始警覺起來,自古文人大部分多仁卻少義,往往經(jīng)不住打擊,犧牲別人以成全自己,比比皆是。但,筆者認為聶紺弩不去計較,很大程度是他不愿意去自尋煩惱,不愿意去捅破這層薄薄的友誼糊紙。正由于聶紺弩選擇沉默,黃苗子等人至死都毫無歉意,因為沒人去追查,事情便會不了了之。因此,聶紺弩的做法既對又錯。
聶紺弩做對了什么?
聶紺弩選擇不追查出賣自己的人,理由是他認為不完全是出賣他的人的錯,那些人也是被迫的。像猶大出賣耶穌一樣,也是猶太教長老司祭們所指使的,況且后來猶大也在出賣耶穌基督的次日即逾越節(jié),自縊于耶路撒冷城郊。
縱觀中國厚厚的史書,像這樣選擇以替死鬼來頂替背后勢力的罪行頗多。在宋朝就有很典型的一幕,1139年(紹興九年)夏,宋高宗趙構(gòu)連下十二道金牌(紅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飛“措置班師”,而在前線,岳飛北伐中原,已經(jīng)陸續(xù)收復(fù)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zhèn)、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在朝廷接連命令下,岳飛不得不班師回到臨安,并在1141年(紹興十一年)遭誣告“謀反”,關(guān)進了臨安大理寺,被趙構(gòu)“特賜死”,殺害于臨安大理寺內(nèi)。明明是趙構(gòu)下令殺害岳飛,為何后人總是把殺害岳飛的罪行算到秦檜的頭上呢?這是一種另類的圖騰。
所以,聶紺弩不去追究真相,不去找出真正出賣自己的人,心地是好的,想法也是比較豁達的,由于他知道事件的背后,于是放棄了真相的追尋。但是,卻造成了自己無法明辨出誰好誰壞,也不能知照后人,帶著這個謎去世,想來聶紺弩也應(yīng)心有不甘吧。
聶紺弩做錯了什么?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許多前輩都這樣遵遵告誡后輩,乃至于追尋歷史真相成為多此一舉。但,不知道真相又如何去界定一段歷史的得失呢?又如何去開創(chuàng)真知呢?塵封歷史的揭幕,不是需要去漫無目的、氣急敗壞地清算,但是不清算歷史,曾經(jīng)犯下的錯誤就不會重見天日,更不會讓世人知悉并總結(jié),從這個角度講,聶紺弩選擇沉默其實也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如果聶紺弩那時查出誰出賣了自己,后人就不會到多少年后的今天才得知這個差點被埋沒的真相,也就不會在那么長時間里,還一直尊敬那些道德缺失的人。
歷史要和解,但道德卻必須清算。過去的歷史,抱著寬容的角度去對待,是后來者的智慧。然而,對不正道德的掩蓋,則是愚昧。歷史的車輪是不斷在寬容和鞭撻中前行的,只有尋求和解與清算的對立,才能正確地鑒別歷史、走向未來。
古人云: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猶大雖然不至于受盡千秋罵名,但是他仍然是因為道德問題出賣了靈魂,這些是需要清算的。反之,猶大承認了錯誤,并且以死謝罪,那就應(yīng)該獲得寬容與和解。反觀許多曾經(jīng)犯下多少道德敗壞罪行的人,至今仍然被當成神明般敬仰和膜拜,在風(fēng)光的背后隱藏多少黑暗,后人都不得而知。前人忍氣吞聲,后人盲目而從,造就了今天數(shù)之不盡的歷史悲哀。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