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fēng):慈禧太后與憲政
發(fā)布時間:2020-06-11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在中國憲政歷史上,慈禧太后是個關(guān)鍵人物。
慈禧太后絕不是守舊分子。費行簡在其《慈禧傳信錄》中記述說,太后曾對光緒皇帝說,變法圖強,乃其素志,只是不同意“師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以得罪祖宗而已。
因此,她在看了馮桂芬所寫提倡變法的《校邠廬抗議》之后也承認,作者說得十分中肯,只是告誡說“毋操之過蹙而已”。光緒皇帝在戊戌維新之前“泣告西后,不欲為亡國之主”,太后也說,“茍可致富強,兒自為之,吾不內(nèi)制也。”當時一位作者也說,“戊戌之變,外人或誤會為慈禧反對變法,其實慈禧但知權(quán)力,絕無政見”,她之鎮(zhèn)壓變法,“純?yōu)榧覄?wù)之爭”,僅僅害怕兒子搶去自己的權(quán)力。
鎮(zhèn)壓了維新之后,慈禧召見李鴻章,明言有人彈劾他是維新黨人,李鴻章回答說:“廢立之事臣不與聞;
六部誠可廢。若舊法能富強,中國之強久矣,何待今日?主張變法者即指為康黨,臣無可逃,實是康黨!崩畹囊馑际钦f,他并沒有參與廢黜太后的事情,但確實支持變法。聽了這番辯白,“太后默然”,無言以對。為什么?或許就是因為,在太后看來,變法并不算錯。
很快,變法就變革了政治正確。庚子之亂,洋人入侵,兩宮狼狽西逃。這一番經(jīng)歷,恐怕讓已屆暮年的慈禧太后深受刺激。她清楚地意識到,舊制度已無法有效運轉(zhuǎn)。因而,1901年1月28日,兩宮在西安發(fā)布《變法上諭》,把當年維新派所提出的變法綱領(lǐng)原封不動地拿出來,并變成現(xiàn)實。
最初的變法仍然更多地涉及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包括廢除科舉制。而1905年的日俄戰(zhàn)爭強烈地沖擊了朝野。國人普遍認為,日本戰(zhàn)爭俄國,乃是憲政戰(zhàn)勝專制,只有立憲能救中國。這種輿論也傳達到內(nèi)廷。光緒三十年(1904年),立憲運動的領(lǐng)袖人物張謇刻印日本憲法,拿出十二冊寄到京城,托人送入內(nèi)廷。慈禧太后仔細閱讀了,后來召見大臣議事的時候評論說:“日本有憲法,與國家甚好!狈吹故谴蟪紓兠婷嫦嘤U,不敢回答,因為他們不明白太后這個評論的真實意圖是什么,惟恐自己說錯了話。
隨后,大臣不斷上奏,請求立憲。尤其是親貴載澤、載振,因為是自家人,能跟太后說上體己話,發(fā)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出身漢軍旗的端方也是立憲的重要推手。端方曾經(jīng)積極參與戊戌維新,這一點太后也知道,所以召見端方時問:“新政皆已舉行,當無復(fù)有未辦者”。端方大膽地說:“尚未立憲”。太后也知道立憲必然要實行民主,因而臉色大變:“立憲如何?”端方對曰:“立憲則皇上可以世襲罔替!逼鋵嵾@一點,慈禧是知道的,因為像英國、日本,以及當時大多數(shù)立憲國家都實行君主制。
于是,有了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國憲政之舉。待考察大臣回國后,太后與光緒皇帝個別召見載澤兩次、端方三次、其他兩位各一次,“垂問周詳”。這幾位大臣都“痛陳中國不立憲之害,及立憲后之利。兩宮動容,諭以只要辦妥,深宮初無成見”。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廣泛的立憲爭論。最終的結(jié)果是立憲派勝出,光緒三十四年八月初一日,即公元1908年8月27日,朝廷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和《議院法選舉法要領(lǐng)及逐年籌備事宜折》,確定九年立憲規(guī)劃。
只是幾個月后,太后駕崩,立憲的失敗也就命中注定了。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