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柱:《獅子王》與世界新秩序
發(fā)布時間:2020-06-08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哈佛大學(xué)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的最后部分警告他的西方同胞們說:
西方能不能生存下去取決于兩點:首先,美國人要再次肯定他們的西方身份認同;
其次,西方人要將他們的文明視為獨特的而不是普世性的,團結(jié)起來復(fù)興和保護它,以對抗來自非西方社會的挑戰(zhàn)。[1]
如果去問歐美的戲劇家是否同意亨廷頓這個觀點,十有八九會肯定地說不同意,另外十分之一則可能不回答,或者顧左右而言他。西方文化人絕對是左派居多,而戲劇家中更是左派占絕大多數(shù)。他們近20多年來一直在使勁地宣傳多元文化主義,也就是歡迎非西方文化,亨廷頓的這個觀點在他們看來是極其保守甚至反動的西方至上論,和多元文化主義完全背道而馳。所以他們是絕不會加入到亨廷頓呼吁集合的隊列中去的,盡管他們也是西方人?墒,這些左派藝術(shù)家真的都和亨廷頓那么不同嗎?都說要搞多元文化,他們是真的想和非西方文化平等地親密接觸嗎?眼下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世界戲劇之都的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頭都排名第一的《獅子王》,一個被很多媒體譽為多元文化典范的音樂劇。
《獅子王》是上世紀90年代的一個奇跡。在百老匯戲劇制作的成本越來越高,一出戲常常要拉上十幾個制作人來分擔(dān)投資風(fēng)險的時候,從來沒有搞過戲的迪斯尼毅然下海百老匯。不愧是駕馭商業(yè)藝術(shù)的高手,這個電影界的賺錢機器頓時讓世人對戲劇市場也刮目相看。他們不但財大氣粗,而且有無盡的內(nèi)容資源,迪斯尼1994年第一次進軍百老匯,推出的就是根據(jù)他們自己的電影《美女與野獸》改編的音樂劇,一炮而紅,到現(xiàn)在仍然每周八場在百老匯演出,同時還有九個劇組在世界各地上流。這還不算,更加成功的例子是1997年7月在明尼阿卜勒斯試驗性首演的《獅子王》,該劇不久后移師紐約一個兩千座的新劇場,立刻成為百老匯三十多個戲中最難買到票的一個。2003年10月我去紐約看戲,《獅子王》仍然是最熱門的——那時它已經(jīng)在同一個劇場演了2500場了。
我沒在紐約看《獅子王》。那以前我曾經(jīng)兩次在洛杉磯教課,組織學(xué)生去看《獅子王》的巡迴演出版,我自己也沒看。我早看過,還是看的明尼阿卜勒斯的1997年首演版,看一遍就夠了。不光是為了省錢,再看心里一定不舒服。
1997年那次去看之前我也沒有太高的期望,記得再早幾年電影剛出來時陪著兒子去看,差點打了瞌睡。我對孩子的戲沒有太大的興趣,再說這個劇組中也沒有什么大明星,卻不料一到劇場就看出有點不同的氣氛。這里不僅有帶孩子來的父母,更有不少結(jié)伴或單獨而來的成年人。幕布剛剛從鏡框舞臺上升起,還沒有聽到一句臺詞,坐滿了一千五百人的劇場就開始激動起來——須知美國人看戲通常都是很安靜的。其實臺上并沒有什么高科技的花招。不要說不能跟迪斯尼擅長的銀幕特技相比,就是比起《歌劇幽靈》等音樂劇來也樸素得太多。這里讓人耳目一新的是亞洲和非洲的極土的民俗表演手法。
故事的開頭和電影一樣,觀眾看到的是一個生生不息的動物王國,但那畫面就大不一樣了。一個演員頭上戴著頂極長的“高帽子”,腳上踩著高蹺,手上也撐著高蹺,輕輕巧巧地就把非洲草原最有特色的長頸鹿演得活靈活現(xiàn),引來觀眾的熱烈掌聲。主角辛巴和他的父親、叔叔這三頭獅子的角色都和演員若即若離,那些能讓觀眾看清演員表情的風(fēng)格化面具,就像是中國的儺戲中套在額頭上面的面具。豪豬則是一個演員身上套著個碩大無比的木偶,貓鼬梯蒙的身材要比演員小得多,干脆讓演員站在本偶背后操縱,像日本文樂一樣人偶共舞。還有一個演員穿著鹿裝飛奔而來,手里拿著許多細棍子,上面頂著十幾個木偶鹿,好像一頭大鹿帶著一群小鹿奔騰跳躍,又使我想起了中國的采茶撲蝶舞。這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生命輪迴”的背景音樂中徐徐展開,正是東方太陽升起的時候?赡翘柧故呛喓唵螁蔚財R在地上的一塊日本式圓形紙簾,上面用一根繩子拉著,在金黃色的燈光下從地上慢慢地升起來。場內(nèi)的情緒達到了第一次高潮。對于看慣了以假亂真的高科技“虛擬現(xiàn)實”的觀眾來說,這些毫不掩飾的原始舞臺手法造成了最激動人心的魔術(shù)般的“幻覺”。就在這一剎那間我明白了,為什么那么多電影觀眾在已經(jīng)把創(chuàng)紀錄的錢丟進了迪斯尼票房以后,還要再到劇場里來,再看一遍這個熟得都能背出來的故事。
《獅子王》的新鮮感幾乎完全是從它古樸的非西方表現(xiàn)手法里來的。迪斯尼搞這個戲的時候決心嘗試一條和《美女與野獸》不同的路!睹琅c野獸》的改編是由專搞主題公園的設(shè)計師主持的,表面上很“現(xiàn)實主義”,就是老老實實把平面的銀幕動畫形象翻譯成人在舞臺上表演的三維立體,此外并沒有多少創(chuàng)造。這么做雖然也賺了不少錢,但他們還不滿足。為了進一步在舞臺上發(fā)揮銀幕所不具備的潛力,這次他們冒險請來了一位從來沒有做過百老匯的戲,反而對非西方非主流藝術(shù)特別感興趣的先鋒派戲劇專家朱麗·泰摩(Julie Taymor)。泰摩曾經(jīng)在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上住過幾年,專門學(xué)習(xí)他們的木偶和面具。這次她不但當導(dǎo)演,還擔(dān)任了服裝、面具和木偶的主要設(shè)計,并寫了一部分歌詞;
她又請來一個非洲作曲家勒伯·M,在音樂上加強了正宗的非洲色彩。這一切使得這出戲看起來十分符合多元文化主義,近十幾年來炒得很熱鬧的一個政治標簽,可它能賺錢嗎?
迪斯尼的老板們雖然請了泰摩來,一開始心里并不是那么踏實。他們不時要跑來明尼阿卜勒斯看看她的排練,正式公演之前還搞了一個多星期的賣票試演,得到了觀眾肯定,這才算放下心來。但這時候還有一些評論家持保留態(tài)度,他們一方面贊揚明尼阿卜勒斯的首演,一方面又擔(dān)心它能否得到百老匯觀眾的首肯。例如,《時代周刊》的劇評家理查·佐戈林寫道:“問題是百老匯的觀眾是不是會輕易接受泰摩的觀念。他們現(xiàn)在要看的是豪華而又逼真的特技,諸如(《歌劇院的幽靈》中)屋頂上掉下來的大吊燈,(《西貢小姐》中)飛翔的直升機以及《泰坦尼克號》中沉入大海的遠洋郵輪。”幾個月以后!丢{子王》在百老匯也受到了熱烈歡迎,證明這位評論家當時的擔(dān)心是多余的。后來他又在同一本刊物里宣告,《獅子王》很可能跟《貓》一樣要在百老匯“永遠演下去”。
“永遠”大概永遠是一個夸張的字眼,但佐戈林給《獅子王》算的這個命大致上不錯。《獅子王》確實和《貓》并駕齊驅(qū)了好幾年,成了百老匯歷史上最長壽的兩種動物;
現(xiàn)在貓倒是走了,就留下獅子在那兒稱霸。這不僅僅是因為舞臺劇《獅子王》有著色彩斑斕的多元文化形式,使相對開明的觀眾表現(xiàn)出那種罕見的熱情,同時還因為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極為陳舊,與保守的美國社會中一種日益增長的集體無意識十分合拍。整個戲?qū)嵲谔显S多美國人骨子里“西學(xué)為體,它學(xué)為用”的需要。它的“體”是什么呢?
在明尼阿卜勒斯的劇場里看了三分之一以后,我起先的興奮就不知不覺地消失了,反倒生出一種莫名的煩躁。稍有文學(xué)常識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獅子王》的基本情節(jié)是從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里套過來的:弟弟殺兄篡王位,兒子為父報冤仇!豆防滋亍肥俏鞣綒v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劇,但它講的是國內(nèi)政治。哈姆雷特的臺詞“丹麥是個監(jiān)獄”最好地概括了全劇的主旨。劇中也提到了外族外國,但并沒有起太大的作用。僭主克勞迭斯之所以能夠陰謀一時得逞,靠的是宮廷手腕;
他也把哈姆雷特送去外國,想借英國國王之手來殺掉他,但莎士比亞井沒有把英國國王刻畫成壞蛋,克勞迭斯也沒有引狼入室,賣國求助,再說他借刀殺人的企圖還沒有成功。全劇中是有個外國人,波蘭王子福丁布拉斯在全劇的最后踏進丹麥宮廷的血泊中來收拾殘局。但他也不是壞人,許多導(dǎo)演和評論家還把他看成是代表了悲劇結(jié)局以后的希望。
可是《獅子王》就不一樣,它的情節(jié)對《哈姆雷特》最大的改變就是加進了一個外族——丑陋卑劣的鬣狗,讓它們成了僭主斯尬的主要依靠力量。老獅子王的王國本來是國泰民安、歌舞升平,國界之內(nèi)根本沒有鬣狗的立足之地。同樣是為了殺掉老國王,斯尬不是像克勞迭斯那樣直接下毒,而是和外面的鬣狗串通起來,煽動成千上萬的野牛來把他踩死。篡位以后,斯尬就讓鬣狗們大批地闖進獅子王國,橫沖直撞,橫行霸道,弄得民不聊生。辛巴要收回他父親的王國,就必須把外來的鬣狗和“獅奸”斯尬一起掃除干凈。
《獅子王》的作者們是故意編出一個童話故事來影射種族或國家之間的沖突嗎?誰都知道,童話中的動物都是人的化身,朱麗·泰摩還生怕觀眾忘了這點,特意在專為說明書而做的采訪中點明:“雖然他們看上去像是動物,他們也是看得見輪廓的、很有味道的人!盵2] 這樣看來她設(shè)計的動物面具是故意不遮住演員的臉部,就為了讓觀眾更加清楚地意識到,這個戲就是在講人的故事。那么這個人的故事是不是關(guān)于種族或國家之間的沖突呢?不管創(chuàng)作者是不是意識到這一點,這個也許是無意中編出來的嶄新的童話故事恰巧因應(yīng)了1990年冷戰(zhàn)結(jié)束以后彌漫于美國的一種社會的集體無意識:萬千物種欲爭榮,唯我獅子能稱雄。
20世紀最著名的文學(xué)和神話研究者諾斯羅普·弗萊依(Northrop Fry)認為,神話和童話的母題結(jié)構(gòu)往往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深層心理。當代美國和產(chǎn)生了古典神話的古代社會不同,美國的社會要復(fù)雜得多,也矛盾得多。迪斯尼更早推出的《美女與野獸》就和《獅子王》很不一樣,其主要觀眾對象是孩子,孩子們在這個戲里學(xué)到的道理是,看人不要只看外表的不同,就是外形丑陋貌似野獸的造物也可能比白白凈凈的美男子有著更美麗的內(nèi)心,更應(yīng)該得到美女的歡心。所以,我們平時看到的膚色的差別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美國中小學(xué)的老師們往往就用這樣的童話來幫助孩子們接受多元文比的觀念。
無獨有偶,中國也有一個相似的神話,翻譯成迪斯尼式的英文,可以叫“俊男與野物”,中文就叫《白蛇傳》。在中國大概很難想象這個人蛇戀愛的故事會和美國的多元文化有什么瓜葛。也在1997年,一個亞裔劇團在明尼阿卜勒斯把這個古老的東方傳說搬上了舞臺,很受歡迎,不少學(xué)校的多元文化活動組織者紛紛邀請劇團去校園里為學(xué)生演出。我剛聽說的時候.還以為他們只是獵奇罷了,后來發(fā)現(xiàn)他們非常認真,再一問,原來許多美國人竟看出這個戲也跟《美女與野獸》一樣,是個主張種族之間應(yīng)該相互寬容相互接受的寓言。驚訝之余,我這個來自中國的戲劇家只好自認慚愧,不如那些老美眼界開闊。在多元文化炒得沸沸揚揚的那些年里,很多種動物甚至包括豬(電影《豬寶寶》)都被用來宣揚種族平等、人際和諧,實在是浪漫得有點過分。
麻煩的是,連篇累牘的多元文化宣傳漸漸引起了不少美國白人內(nèi)心的反感,90年代國會開始收緊移民政策,反對多元文化的論調(diào)越來越多地見諸報端,2001年9/11事件以后就更不用說了。早在1997年初,塞繆爾·亨廷頓就出版了他的《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毫不掩飾地號召美國和歐洲的白人基督徒聯(lián)合起來,取消多元文化政策,特別要在這個“西它對立”(the West vs. The Rest)的世界上警惕穆斯林和中國文化圈的挑戰(zhàn)行動。與這樣一種對多元文化的逆反心理相呼應(yīng),人們看到了《獅子王》這個關(guān)于清除異族、奪回霸權(quán)的童話。《獅子王》告訴人們的是什么呢?很簡單,作為獨一無二的世界之王,為了重建世界新秩序,必須擦亮眼睛,趕走任何可能侵犯自己主權(quán)地位的異族敵人,以及像叔叔斯尬那樣“里通外族”的內(nèi)奸。聽起來簡直像是中國文革中的階級斗爭故事,可是,《獅子王》里的沖突不就是這么簡單?
美國權(quán)威報刊的劇評家們都沒有把《獅子王》的這個明顯的主題點穿,他們恐怕是不愿意,要是點穿了怎么辦呢?批評的話很煞風(fēng)景,不批評的話又有悖他們?nèi)宋闹髁x知識分子的身份!都~約時報》本·布蘭特利的評論用了很大的篇幅來分析該劇多姿多彩的形式,對于情節(jié)和人物卻只一筆帶過,說什么“泰摩女士的長處從來不是在吸引人的故事和豐滿的人物形象上”。他輕描淡寫地把《獅子王》稱作是“一頭小獅子長大成人的故事”。仿佛故意忽略了該劇的主要沖突。《時代》周刊的佐戈林只提到一句,“故事中斯尬的邪惡過于夸張了”。但他沒有特別指出斯尬邪惡在哪里。斯尬比《哈姆雷特》中的克勞迭斯里更邪惡嗎?他還沒有霸占老王的妻子呢,但是他里通外族,這才是最可惡的。
這些看不到種族文化問題的“色盲”劇評家很可能會認為我這樣的文化解讀過于主觀,是把我自己的意思強加到《獅子王》頭上,或者說是過分地“讀”出了劇中本來沒有的意思。劇中到底有沒有這個意思呢?編導(dǎo)朱麗·泰摩自己的話最清楚了。她認為她這個戲絕對是有關(guān)種族的,(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看到那么多劇評家全都沒有看出戲里的種族因素,還很不滿意。她十分自豪地告訴采訪她的學(xué)者理查·謝克納:
你想一想美國的種族問題吧,這個演出是非常有趣的。白人(她自己就是白人——引者注)認為《獅子王》與種族無關(guān),認為它在種族之上,超越了種族;
但對黑人來說,恰恰相反,這出戲完全是講種族的!
歌隊都不是白人——有些看上去像白人,但事實上是混血的。舞臺上大多數(shù)演員都是有色人種。對黑人孩子來說——他們?yōu)榇硕鴮懥俗魑摹谌擞^眾的反應(yīng)讓我非常滿足和感動,因為在美國的主流劇院里是不可能看到黑人演國王的!盵3]
黑人孩子的激動使得泰摩也很激動,她覺得讓黑人演了個獅子國王是給了黑人演員很大的恩惠和榮耀,還批評電影《獅子王》只讓黑人給老獅子王配音,而把辛巴的配音任務(wù)給了一個知名的白人演員。她說:“(電影里)我們就有了一個黑人父親和白人兒子。他們?yōu)槭裁床蛔屢粋黑人來配辛巴的音呢?”這很清楚地說明她是把劇中的動物都當作人來看的,動物的種類對應(yīng)著人的種族,她并不是一個“色盲”的導(dǎo)演。那么,難道她真的相信讓黑人演了獅子王就會讓觀眾覺得這個戲是在表現(xiàn)黑人稱霸了世界嗎?任何看懂了這個故事的人都不可能那么幼稚。她知道這么說就太簡單化了。而且她自己也面對著謝克納問她的為什么找兩個膚色很淺的演員來演獅子的問題。她的回答竟然是:“我不是故意去找兩個淺膚色的演員來演那些角色的,對這兩個角色來說那兩個是最好的演員!彼坪跬耍郧暗摹吧ぁ睂(dǎo)演在把有色角色交給白人演的時候也總是說,他們是最好的演員,根本就不考慮膚色、種族和文化的問題。采訪中她知道這句話說走了嘴,又慌忙補充說:“我的第二個辛巴(演員)就非常黑。黑人觀眾在臺上會看到種族的。我知道我的作品還不是非洲的,可是作曲家勒伯的音樂是非洲的!
謝克納又故意問她:“故事是非洲的故事嗎?”
泰摩只好承認不是:“這是個西方的故事。《獅子王》里很非洲的部分是勒伯的音樂,還有視覺形象,那些布料,還有嘎斯·法根的舞蹈。我找嘎斯來就是想要跨文化的動作,既是歐洲的又是非洲的,或者既是歐美的又是非洲的!
這里她還忘了她從亞洲和很多其它地方學(xué)來的面具和木偶,她都記不清那么多非西方文化藝術(shù)成分的具體來源了。這本來就無所謂,因為她要的就是我前面說的“西學(xué)為體,它學(xué)為用”,用多元文化的斑斕色彩來妝飾骨子里極其西方至上的故事。讓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種滿足于看到他們的同胞在臺上表演,卻忘了表演的是要他們永遠歸順霸主的故事;
讓白人一邊欣賞浪漫的異國情調(diào),一邊放心地知道這些為他們服務(wù)的非西方文化成分絕不可能影響他們獨自制定的世界新秩序。
為了了解美國人對這個問題究竟是怎么看的,1992年暑期我在洛杉磯教課時特地讓學(xué)生去看了《獅子王》,然后在考卷里出了這樣一道論述題:請談?wù)劇丢{子王》與多元文化的關(guān)系。學(xué)生答卷時都談到了該劇表面上的多種非西方藝術(shù)的風(fēng)格,也都談到了《生命輪迴》那一段的主題:世界上所有的物種都重要,都有各自的位置。這個班里沒有黑人,但是有墨西哥裔的學(xué)生,他們就比白人學(xué)生看出了更多的東西。兩個墨西哥裔的學(xué)生不約而同都寫道:這個戲里的世界秩序就像美國社會一樣,獅子膚色最淺,是統(tǒng)治世界的,那些膚色深些的動物如猴子和豬就是給人做事的,就像洛杉磯地區(qū)很多打最苦的零工的墨西哥人一樣。有什么辦法?世界就是這樣的。
朱麗·泰摩真應(yīng)該聽聽這些觀眾的感想,而不僅僅是陶醉于黑孩子幼稚的激動和感謝之中。《獅子王》對于身處世界霸主地位的白人基督徒觀眾當然是振奮人心的,可對于看清了它的真實主旨的有色人種來說,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當然,絕大多數(shù)的百老匯觀眾只是來花錢買娛樂的,他們不愿意去想那么多,他們喜歡的主要是《獅子王》中“會刺激人們內(nèi)心那種原始童真的讓人耳目一新的劇場的魔力”。還有它表面上的多元文化色彩;
即便有人看出了它骨子里西方至上的政治隱喻,也可能會故意閉上眼睛。對大部分美國人來說,藝術(shù)和娛樂的主題本來是不必點穿的。只有在碰到直接有關(guān)政治的事件時才需要公開表態(tài)。如果說《獅子王》這個百老匯的童話劇還太“兒戲”,不足以清楚地表明某些美國人對“非我族類”的態(tài)度,那就再來看看《獅子王》創(chuàng)作期間1996年美國政壇上的一個荒誕劇吧。
這個鬧劇被媒體稱為是“亞裔獻金”或者說“中國獻金”案,它是怎么開始的呢?在那次選舉中大選獲勝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發(fā)現(xiàn)了一些外國人的捐款,有不少錢是一個生于臺灣的黃姓官員募來的,他也把不少可能捐款者請進白宮與克林頓總統(tǒng)見過面,照過相,其中還有幾個中國大陸來的企業(yè)家。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得到消息,馬上吵吵嚷嚷大叫“狼來了”,在國會成立專案組,由曾是好萊塢明星的參議員湯普森主持,要調(diào)查中國政府如何用捐款來影響美國政局,一下子中國成了陰謀顛覆美國的大敵。就好像原本是講宮廷內(nèi)亂的《哈姆雷特》變成了大戰(zhàn)異族的《獅子王》,本來純粹是美國國內(nèi)的兩黨之爭現(xiàn)在扯進了外來勢力,堂堂美國總統(tǒng)麾下的民主黨居然成了為幾萬幾十萬美金而受制于中國政府的賣國小偷。如此荒唐的神話卻在專業(yè)化程度極高的美國政界和新聞界熱炒了一兩年,所有為競選捐過款而又有個亞洲名字的人都要交代清楚錢的來歷。連歷來以清白著稱的副總統(tǒng)艾爾·戈爾也為此而飽受質(zhì)詢和奚落,只因為他曾經(jīng)到臺灣華人建造的洛杉磯西來寺參加過一次尼姑的募捐會。但是,直到最后那個雄心勃勃的專案組也沒有查出一點中國政府插手的證據(jù)來。
難道那些議員和記者真有那么蠢,認為幾個亞洲商人為了向人炫耀跟總統(tǒng)照的相所用的一點交際費值得這么大驚小怪,還把中國政府牽進去?問題其實不是無知而是偏見。我在給明尼蘇達州首府《圣保羅先鋒報》寫的專欄中有一篇專門講了這個問題,我提醒那些反華的老美們不要忘了,他們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慷慨的政治捐款人,動不動斥資千百億,派兵多少萬到世界各地去,不光是要影響別國政府,有時候干脆就是在自己身上摳下一小塊,再克隆出一個政府來,他們何曾覺得有什么不妥?為什么看到歷來不問政治的亞裔人士剛剛參加了一點活動就大叫有鬼?我諷刺說,我看中國政府就是有意也拿不出那么多錢來影響美國的選舉,說不定就是想要美國人也嘗嘗被別人“干涉內(nèi)政”的味道呢。文章見報以后,有讀者來信來電支持我,但也有人給我寄來了仇恨信件,里面的宣傳品牛頭不對馬嘴地宣揚白人至上,鼓吹白人必須保持人種的純粹。顯然是我的觀點和專欄照片上的中國面孔引起了他們的反感。這樣的人當然是不會喜歡講種族融合的《美女與野獸》和《白蛇傳》的,但他們一定會為《獅子王》而大聲叫好,鏟除異族,永掌霸權(quán)!
那么,要把《獅子王》定性為白人至上主義的戲嗎?看過電影的中國人大多并沒有這樣的印象,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許許多多觀眾喜歡這個童話。不管在銀幕上還是在舞臺上,《獅子王》肯定還會長久地演下去。藝術(shù)的接受絕對是因地因人而異的,大家盡可以把它拿來為我所用。但是,在美國這樣一個多種族混居而且老是關(guān)心別國事務(wù)的國家里,一個鼓吹等級制度和絕對王權(quán)的作品受到這么大的歡迎,實在不是吉樣的兆頭。時至今日,情況已經(jīng)十分清楚了,9/11事件一發(fā)生,布什身后的美國極右集團立刻露出了真相。其實9/11幫了他們一個大忙,現(xiàn)在這些想要永遠稱霸的獅子王們終于可以撕下多元文化的面具了,為了他們的世界新秩序,只要誰看不順眼,就可以任意“先發(fā)制人”,炸得他趴下再說。9/11也使得我對《獅子王》的這個“另類”解讀更容易被人接受。記得2002年初我去英國巡迴講學(xué),在兩個大學(xué)講到這個題目。因為到處都看到“倫敦的頭號演出《獅子王》”的海報和傳單,起先還有點擔(dān)心西方人不一定喜歡聽我對他們的主流文化作這么激烈的批評,但我還是照樣說了,沒想到聽我講座的那些教授和博士生們并沒覺得太吃驚,原來他們也一直對美國的全球擴張和文化擴張心存不滿,布什政府在9/11以后的一系列舉措更加深了他們對美國這個獅子王的反感。西方并不是鐵板一塊。
現(xiàn)在,第一場先發(fā)制人的伊拉克戰(zhàn)爭已經(jīng)很快地結(jié)束了,但《獅子王》還在百老匯和世界各地演著,而且還會“永遠”地演下去。演著好,它可以變成一帖清醒劑,提醒天真的人們千萬不要被那色彩斑斕的多元文化的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了,其實那些色彩下面一直在跳動著一顆世界霸主的野心。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實在離我們還很遠,我們必須正視各種文化之間的差別,這就是《獅子王》可以給我們的教訓(xùn)。
--------------------------------------------------------------------------------
[1]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7, pp. 20-21.
[2] Program of The Lion King: World Premiere Broadway Musical, Aug. 3, 1997, p. 10.
[3] Richard Schechner: “Interview with Julie Taymor,” The Drama Review (New York) T163 (fall 1999), p. 54.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