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稼祥:揚州有個“中南海”
發(fā)布時間:2020-06-07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人人都知道揚州有個“瘦西湖”,但幾乎沒有人知道,那其實不是什么“瘦西湖”,而是北京皇家園林北海和中南海的袖珍版,在一定程度上還抽取了景山和釣魚臺的組景要素,因此應該稱作“小中南海”。
“瘦西湖”的名字來自乾隆年間兩個秀才寫的詩,一個是汪沆,寫了首題為《紅橋秋禊詞》: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
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另一個秀才詹肇堂的詩寫得晚一點,附和汪沆,故題為《擬虹橋修禊詞》:
“晴方淡沱雨模糊,白塔紅亭展畫圖。
看到淡妝濃抹處,故應喚作瘦西湖。”
這兩個糊涂蛋詩寫得不怎么樣,見識更差,終身不第是自然的。在他們自己生活的年代,居然想不到,把揚州這處湖景與西湖聯(lián)系起來,是八竿子也打不著邊的。在 乾隆六下江南,六次駐蹕揚州之前,被叫做“保障河”或“保障湖”的所謂“瘦西湖”,基本一片荒蕪,而且河道淤塞,無人問津,只是在乾隆第三次到揚州游大虹 園時,指著一處景色對侍從說:“這里很像京里的‘瓊島春陰’(即北海),可惜就少一座白塔!”這才掀起了把保障河多快好費地建設為江南小中南海的高潮。這 個高潮維持了8年,從乾隆22年至30年(公元1757——1765年)。
擔當建設主力軍的,是揚州大鹽商。當時的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聽到乾隆帝的嘆息后,花了1萬兩銀子買動皇帝侍從,得到了白塔圖紙,立即“鳩工庀材,一夜而成”。一夜可能夸張了點,就是7夜,工程質(zhì)量也可想而知,其實就是一個道具而已,不是豆腐渣工程,也是個鹽粒工程。可能事后改建了,不然就撐不到今天。
絕不是巧合的是,故宮西邊的北京皇家園林有北海、中海和南海,揚州的皇家離宮園林也有前湖、中湖和后湖。包括景山在的北京皇家園林有白塔,揚州也有白塔;
北京有景山,揚州有“小金山”,解說員以為是對鎮(zhèn)江金山的模仿,其實,就是“小景山”,只是不敢叫得太白,諧了一個音罷了;
北京有瀛臺,揚州有水上蓮花 橋;
北京有釣魚臺,揚州也有釣魚臺;
更有趣的是,揚州的文峰塔,也能讓聯(lián)想起景山公園小山頂上的塔。
鹽商這樣巴結(jié)乾隆,當然是希望皇帝到揚州有回另一個家的感覺,多來揚州幾次,到揚州多呆些天,皇帝一樂不思蜀,就可能在鹽務方面給他們更優(yōu)惠的政策。遺憾的是,短短8年搶建出如此大規(guī)模園林,不可能是千秋功業(yè),不少建筑是用所謂“檔子法”建起來的“裝點園林”,像舞臺上的道具:圍墻用竹樹藩籬及蒲包臨時堆砌。不知道那時候是否還發(fā)明了今天某些地方官發(fā)明的“一夜回春法”:用綠漆噴在荒山上,冒充植被。
揚州皇家園林“小中南海”雖然沒有經(jīng)得住歷史的風雨,許多建筑很快成了殘垣斷壁、破磚碎瓦,但她在揚州人的心里,堪比伊甸園,不僅給這地方的人民帶來了美景和夢想,也帶來了對遙遠京城的向往,從“小中南海”走向大中南海,可能也不僅僅是個旅游計劃,也是政治抱負。
2008年4月1日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