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評價方式的轉變策略
發(fā)布時間:2018-06-21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 要:教學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它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作出判斷的過程,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隨著多元化世界的形成,教學內容和課程類型日新月異,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因此,教師應該綜合各種評價方式,對學生作出有效的評價,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信心,促進身心的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式;轉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172-01
一、關注質性的教學評價
目前我國小學教學仍主要采用考試的方法來評價學生。過度強調量化評價忽視了學習的過程性,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傳統(tǒng)的“工具理性”己經不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人們逐漸意識到“實踐理性”和“解放理性”的重要性,開始在教學中采用質性評價。量化評價把復雜的課程簡單化,企圖以數據來說明教學中的一切問題。而質性評價則是從學習主體的學習過程出發(fā),通過訪談與觀察等方法,分析評價對象的各種特質。質性評價的目的是檢驗學生通過課程學到了哪些東西,而不是取得了多少分數。評價者把評價過程視為發(fā)現課程潛在價值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絕對嚴格的程序,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它注重主體的參與性與過程性,認為隱性知識的掌握是主體學習的一個重要價值。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制能力較差。因此,教師可以運用質性評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保持評價標準的開放性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評價,總是采用標準化的試題與答案,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標準的統(tǒng)一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同樣的考題對于不同的學生本來就是不一樣的。一個統(tǒng)一的問題對于基礎扎實的學生來說可能很簡單,但是對于家畜較薄弱的學生來說則很難,整齊劃一的評價標準并不能正確反映學生的學效果,極有可能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學評價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調整評價指標,彈性地對學生作出評價。例如,當教師檢驗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時,不能以全部學生都掌握了這一知識為標準。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雖然只掌握了一點甚至沒有掌握,但是他們與以前比較是有進步的。教師也應該給予他們積極的評價,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三、多元主體參與教學評價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了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各種教育工作者。許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往往只由自己對學生作出評價,把教學當成自己的“獨角戲”。教師作為唯一主體的評價方式是不全面的,課堂只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內容。在課堂之外,教師并不能掌握學生的所有情況,他們單單根據自己頭腦中的己有印象和所看來評價學生。這樣的評價對學生來說是片面的,不公平的,它會讓學生產生反感的情緒。所以,在教學中,要采取多元主體參與的評價方式。學生參與評價過程,體會到作為學習主體的能動性。他們能夠進行自我總結與反思,并且提出自己的改善意見,提高學習的效果。與此同時,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也很重要。例如:教學6,7的認識時,學生用7根小棒擺出許多有創(chuàng)意的圖形?傊,教學評價的主體應該是全方位的,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促使評價的引導、激勵和反饋功能更好地發(fā)揮。
四、拓寬教學評價領域
新課程標準確定了三維的教學目標,對學生的評價則應該以這三維目標的達成情況作為基準。我國課堂教學評價中缺少對現實性的關注和考量,重視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學生是獨立的人,是發(fā)展中的人,因此教學評價還應關注過程的體驗、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學生在學校里不僅能學習書本知識,還能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教學評價若只關注某一方面,則會對學生心理產生不良影響。所以,教師除了要評價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評價他們對課外知識的學習;除了要評價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還要看到學生其它種能力的發(fā)展。例如,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可能不好,但是動手操作能力強,當學生在課外的某一領域取得成就時,教師就應給予鼓勵,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
五、注重教學過程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指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新課程改革雖然己經進行了十多年,但是我國絕大部分學習依然過度強調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教學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缺少交流和反饋,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較少,忽視了形成性評價?偨Y性的評價方式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能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檢測,影響教學效果。除此之外,部分教師過度重視預設教學目標評價。他們把課堂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當成課堂教學的評判標準,但是課堂教學時復雜多變的,教師在教學中可能會生成新的教學目標。如果忽視對生成性的教學標的評價,教學過程則會缺乏生機與活力。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教學過程評價的多樣性,將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采用提問、口試、小測試等方式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進行考核。教師還可以開展”教評學“活動,根據學生的作業(yè)、提問等情況對學生作出總體和個體的評價,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建立課程教學反饋機制。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導向、鑒別、選擇和反饋的功能,在課堂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教學評價應當遵循客觀性、整體性、指導性和科學性的原則來確立。教師在重視量化評價的同時適時采用質性評價;重視過程評價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學習過程的評價;保持評價標準的開放性,讓更多的主體參與到評價中來。
參考文獻:
[1] 熊 覓.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27-28.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