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師:有用者,必須自救】星云法師
發(fā)布時間:2020-03-25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天災(zāi)人禍,現(xiàn)代人要如何面對死亡,面對誘惑,面對貧富不均……星云大師解答心靈自救之路。 4月12日下午,香港九龍灣佛光道場,八十四歲的星云法師端坐于我們面前,笑容藹然,氣象莊嚴(yán)。此前,他剛剛參加完廈門大學(xué)90周年校慶并作了名為《空有之關(guān)系》的演講,而在我們采訪的次日,又將趕赴廣州開講《佛教智慧的真意》。當(dāng)?shù)弥覀兦髥柕闹黝}是關(guān)于現(xiàn)代人的心靈自救,星云法師說:“這個話題,我想談已經(jīng)很久了!
南都周刊:人心萬象。在這樣的當(dāng)下,您怎么看待心靈自救的必要性?
星云法師:面對外在的災(zāi)難,我們首先要問:心靈是否出現(xiàn)毛病了?身體生病,心靈也會生病。貪欲、?恨、無明、嫉妒、疑惑等,佛教稱之為根本的毛病。人生負(fù)擔(dān)著這許多根本毛病,心理不健康,再加上后天學(xué)習(xí)的欺騙、不誠實、說謊、自私、蒙蔽等,成為現(xiàn)在污染社會的毛病。
既然問題的根源在于心靈的毛病,那么探討“心靈自救”則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在自救以前,很重要的一點是“自覺”,即自我覺省。不自覺、不承認(rèn)錯誤,就談不上自救。如何自覺?比方說,自覺慈悲心不夠、慚愧心不夠、勤勞的力量不夠、對人的真誠不夠、忍耐力不夠,當(dāng)一個人自覺自己不夠、不足,就會想到改進、自救。
南都周刊:人生有許多根本a煩惱,但今人的心理問題越發(fā)嚴(yán)重。
星云法師:無明是我們?nèi)松母緹⿶。簡單來說,不明理就是無明,然而說自己很明理、強詞奪理者,也是無明。凡是說這個不對、那個不好的人,基本上自己本身就有毛病。你為什么不往好處想,都要看人家的錯誤?所以不要說理,要往好處想、自我認(rèn)錯,才容易讓人接受。
現(xiàn)在很多人批評陳光標(biāo)先生高調(diào)行善,但問題是批評的人本身有行善嗎?沒有行善的人有什么資格批評他?所以,不尊重好人好事、自己不知慚愧,再多的理由都無法令人服氣,這也是無明。
南都周刊:道理簡單,但很多人會覺得做不到。
星云法師:不難,這在于一個心念的轉(zhuǎn)變,念頭一轉(zhuǎn),一切就會不一樣。因此,要懂得“轉(zhuǎn)”,轉(zhuǎn)迷為悟、轉(zhuǎn)邪為正、轉(zhuǎn)苦為樂、轉(zhuǎn)惡為善。即使覺得困難也要做,如現(xiàn)代年輕人常說“我沒有辦法”,你沒有辦法,誰有辦法?有用者,必須自救,不能自救,就沒有用。
面對災(zāi)難,人類一邊說要自救,卻一邊為所欲為,如果你認(rèn)為“我傷害別人不要緊,人家不要傷害我就好”,這個想法太自私。我們要積極地在根本上作身心的保健,營養(yǎng)均衡、保持衛(wèi)生,身體才會健康;修正觀念、不斷凈化,心靈才會健康。心如工廠,如果都生產(chǎn)質(zhì)量不好的東西,就沒有價值,甚至傷害別人,如過去的毒奶粉、有毒食品,因此,把心里自私的毒素去除,才能自救。
南都周刊:天災(zāi)人禍,我們的教育卻很少教我們?nèi)绾蚊鎸λ劳觥?
星云法師:死亡是很自然的,不是死亡的那一刻才叫死亡,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要死亡。死與生是在一起的,因此不必忌諱。不少人恐懼死亡,是因為怕死后什么都沒有了,不過宗教告訴我們“輪回”的觀念,死了以后會再來的。要懂得佛法,“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一切都脫離不了因果關(guān)系,佛教對中國社會最大的貢獻,就是“因果論”,無論什么東西都有因果法則,因果可以規(guī)范我們。
另外,“世間無!笔钦胬,如大樓會倒塌、家具會損壞、衣服會破損,但無常并不消極,反而更積極,只要我的信心不壞、信心不倒,可以再建好的大樓、再造好的家具、再做好的衣服。總之,有信心,就有辦法。
南都周刊:佛教認(rèn)為貪欲是煩惱的根源,然而現(xiàn)在的人面臨的誘惑非常多。
星云法師:欲望有兩種,一種是“善法欲”,善的欲望很好,比方我要讀書,我要做好人,我要好的職業(yè),這些都是好的欲望。另一種是“染污欲”,就是不好的、骯臟的欲望。例如,吃飯偏要過分要求珍饈美味;住房子要求享受,造成浪費;踐踏別人、成就自己,不知貢獻、只想需索,這些欲望都不好。
對治欲望,我們要學(xué)習(xí)“給”,給人是富有,接受是貧窮。你說沒有錢,能給人什么?可以給人一句好話,給人一個笑容,給人一點因緣。另外,如不受金錢買動,非禮勿取;不相信不實的言語;不貪取不當(dāng)?shù)拿唬徊涣魬俨划?dāng)?shù)膼矍。不受金錢誘惑,不受愛情誘惑,不受名位誘惑,不畏威權(quán)勢力,都是自救的方式!拔褰洹笔欠痖T的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吸毒,戒律是自我管理的規(guī)則,也是非常具體的解決之道。
參禪就有定力,沒有力量,則易受誘惑;持戒才能自由,不守法就是違法,因此要以戒律管理自己,以戒律讓自己自由。
南都周刊:貧富不均,怨聲載道。您對財富的看法是?
星云法師:如何善用財富?以凈財、善財為原則,以利益大眾為原則。財富不是個人的,而是大眾的,要用在該用的地方。財富就像拳頭,打人一拳,這個拳頭就是惡的;好心幫人?背,這個拳頭就是善的,因此,善用財富,能造福社會,使用不當(dāng),則后果堪虞。
普遍社會都存在著貧富不均的問題,因此我提倡要拉平貧富距離,這時候除了自救,也需要他救,比方政府提供就業(yè)機會,讓人人有職業(yè)、人人有土地、人人有生財之道。世間無常,沒有人是定型的,貧窮的不會永久貧窮,富貴的也不會永久富貴,只要發(fā)心、勤勞、勇敢、不斷學(xué)習(xí),總有無限的可能。
南都周刊:您曾提出“不變隨緣”的觀念,但當(dāng)下時代瞬息萬變,如何保持不變?
星云法師:“不變”,是對自己心里的道德、善念要有不變的原則,例如我盡力、我堅持、我守法、我守道、我要做好人,不因為外在的條件而改變自己的原則!半S緣”,是隨順當(dāng)前的環(huán)境,無傷于道德理念,例如和別人吃一頓飯,或別人來我家里拜訪,都不要緊的。
“不變隨緣”,是一句鼓勵的話。對自己的理念、好的理念要有不變的原則,但對于不好的東西,還是要變。這個時代,外在環(huán)境變化劇烈,不過,自己要懂得分辨,如果他變好,我也要跟著變好;他變不好,則堅持“他變,我不變”的原則。變與不變,自己調(diào)整。
釋迦牟尼佛成道時即說:“大地眾生,皆有佛性!奔偃缒憧险J(rèn)“我是佛”,就不會做壞事,就會自我要求,這就是自救。自救需要力量,力量來自信仰和信念,精進不懈,保持正念善念、禪定和智慧,佛教稱之為“五根五力”,即信、精進、念、定、慧,F(xiàn)在要自救、自覺,先摒棄“我就是不行”的想法,同時提起“他行,我也行”的信念,這一念很重要。
南都周刊:這些年您也一直來往于海峽兩岸之間,說說您對大陸近年的印象?最近,很多網(wǎng)民為藥家鑫案義憤填膺。有學(xué)者認(rèn)為這反映了大陸民間有一些暴戾的情緒,您怎么看?
星云法師:學(xué)者說得太輕而易舉,試想一個已經(jīng)受傷的婦人,還被殺五六刀,這是什么樣的心腸?難道沒有因果嗎?我也贊成判處死刑,這是因果,不能違背因果。人有好生之德,但必須符合人性,法律也是有人格的,如果你不像人,就必須受法律的制裁、受因果的報應(yīng)。
因此,網(wǎng)民的反應(yīng)及輿論是很正常的,這不是暴力,大家知道對于殘暴的作為,應(yīng)該要有這種對等的制裁,是很公平、很正義的,不能說風(fēng)涼話:“不要嘛,放他一馬吧”、“上天有好生之德啊”,如果死者是他的女兒、妻子,他會輕易說出“放他一馬”嗎?要推己及人,要有“人我一如”的觀念。
現(xiàn)在這個社會需要“公平正義”,失去公平的社會很可怕。面對社會種種問題,人人有責(zé),我雖然是出家人,但心中有人、有眾生、有社會、有國家、有大眾的需要,佛教有助于社會道德的提升、心靈的凈化、風(fēng)氣的改善及秩序的建立,我認(rèn)為中國需要佛教。
現(xiàn)今大陸的教育在發(fā)展、風(fēng)氣在改善、社會在開放,世界文化會互相影響,我有信心大陸會越來越好。除了提倡復(fù)興中華文化,更希望提倡復(fù)興正當(dāng)?shù)淖诮、正?dāng)?shù)姆鸾,即所謂“人間佛教”。
南都周刊:對人生困境的求索,往往總要指向宗教。對于信教,您有什么建議?
星云法師:過去有人說,人類是神明創(chuàng)造的,依我對宗教幾十年的了解,倒不一定是神明創(chuàng)造人,而是人創(chuàng)造神明。以中國民間的信仰來說,假如找不到公安幫忙,他會找土地公,因為他心中有土地公;打官司老是輸給別人,縣太爺不幫忙,他會拜城隍爺,因為他心中有城隍爺;讀書人會找文昌帝君,想結(jié)婚的人找月下老人,希望生小孩的人會找注生娘娘,可見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神明。
世間有很多道理,在“有”和“無”之間,必須給予一個寬容的地帶,不必要一定說有,或一定說沒有,信則有,不信則無。
宗教信仰必定對人有正面的利益,可是信仰宗教必須慎重選擇,信仰最怕“邪信”,因為一旦信錯了邪教外道,就如一個人錯喝了毒藥,等到藥效發(fā)作,則生命危矣,故“邪信”不如“不信”!安恍拧眲t不如“迷信”。信仰最終是以“正信”最好,能夠信仰于史有據(jù)、道德高尚、戒行清凈、正法圓滿、智慧超然的正信宗教,才能幫助我們升華人格,解脫煩惱。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星云 自救 法師 星云法師:有用者 必須自救 星云法師有用者必須自救 星云法師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