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重走暴力路線?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回頭路難走,街頭暴力難再現(xiàn);不管采取什么政策、手段,只有統(tǒng)一才是終極目的。 一夜之間回到14年前? 11月5日,狂熱的民進黨支持者,在臺北街頭演繹了十多年來最血腥、最暴力、最丑陋的一幕。在一些極端分子的鼓動下,示威者將大陸海協(xié)會會長陳云林宴請臺灣名流的晶華酒店圍得水泄不通。當晚,受邀赴宴的臺灣名流已到的無法離開,未到的進不了飯店,結果一頓晚宴拖了6個小時,直到凌晨2點才散去。6日,更多的示威群眾把陳云林下塌的圓山飯店團團圍住,投擲水瓶、石塊、自制汽油燃燒彈和人體排泄物,并與前來維持秩序的警察沖突,造成149名警察受傷。聯(lián)系此前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在臺南孔廟被襲事件,有輿論認為,民進黨又回到14年前,重拾“暴力路線”。藍營干脆把民進黨稱作“暴力黨部”,稱黨主席蔡英文為“暴力小英”。
眾所周知,1994年以前的民進黨,其中堅力量是一群擅長街頭運動的草莽。他們就像四處流浪的臺灣土狗一樣兇狠好斗,攻擊力、爆發(fā)力極強,又有超人的耐受能力、服從意識和團體精神,愿意用鮮血甚至生命換取黨的生存。民進黨從這些草莽人物不計個人得失的暴力抗爭中汲取能量,逐步發(fā)展壯大起來。因此有媒體和評論家認為,民進黨具有嚴重的“暴力崇拜癥”,總念念不忘要用拳頭解決問題。當前民進黨在“立法院”僅27席,進不足以主導政策,發(fā)揚理念,退不足以保護分肥,延續(xù)黨祚,因此重回街頭運動,用暴力抗爭沖破執(zhí)政黨的強大牢籠,將是該黨的必然選擇。但筆者認為,僅根據近來幾次暴力事件,就認為民進黨將重回暴力路線,恐怕還有點早。
時換世移暴力難行通
如今臺灣的政治環(huán)境已有巨大變化,街頭暴力不再是好的選擇。民進黨創(chuàng)黨前后,臺灣處于戒嚴時期,國民黨一黨獨裁,黨外勢力體制內參政之路被封殺。那時民進黨街頭流血抗爭,是反對國民黨的威權體制,容易得到臺灣基層民眾道義上的支持與同情。比如1979的“美麗島事件”和1988年的“5.20事件”發(fā)生后,執(zhí)政黨承受著來自島內外的巨大壓力。但自2000年政黨輪替民進黨上臺開始,臺灣正式步入民主時代。之后2008年國民黨翻身上臺,與當年陳水扁上臺一樣,憑借的都是一張張選票和選票背后的民意,而不是暴力、拳頭。民主時代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執(zhí)政合法性和一切政治權力的源泉是數人頭,而不是砍人頭或比拳頭。如果說威權時代流血抗爭是一種光榮,那么民主時代比拳頭、搞流血就是一種恥辱。反威權有理,反民主則理虧。如果民進黨此時還想通過暴力抗爭,重新在臺灣政壇崛起,無異于緣木求魚,成為現(xiàn)代版的刻舟求劍笑柄。“11.5”晶華酒店圍堵事件和“11.6”流血事件后,島內大多數民眾不認同民進黨的表現(xiàn),蔡英文形象遭到重創(chuàng),已經為民進黨敲響了警鐘。
民進黨脫胎換骨再搞暴力不易
現(xiàn)在的民進黨也不再是初創(chuàng)時期的民進黨。初創(chuàng)時期的民進黨草根性十足,帶有典型的“兩低一高”特征(社會和經濟地位低、學歷低、年齡高),頗有一點“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架式,因此敢沖敢殺,不計后果。當時的社會氛圍也認可這種打殺文化,如果哪個民進黨黨員因為反政府而被捕入獄,那就多了一份政治資歷,不但日后參政有了本錢,而且可以惠及妻兒。如陳水扁被捕入獄后,其妻吳淑珍代夫出征參選“立委”,一炮走紅;鄭南榕自焚后,其妻在黨內地位無與比擬。自1990年“野百合學運”后,大批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如羅文嘉、馬永成、林德訓等投入民進黨。這些新鮮血液改造了民進黨的體質和思維方式。比如,1994年陳水扁競選臺北市長時的文宣操作和競選主軸就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此前民進黨選舉造勢場合均以悲情、控訴和抗爭為主調,氣氛壓抑、肅殺,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兮一去不復還”的悲壯。這次陳水扁及其競選團隊轉而以“愛與希望”為主調,把臺北市長選舉辦成一個時代嘉年華式的狂歡,令人耳目一新。2000年,陳水扁及其團隊又以“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為競選口號,徹底摒棄傳統(tǒng)民進黨的暴力、流血文化,首次取得中央執(zhí)政權。事實已經證明,這種政治斗爭方式更容易達成目標。加上民進黨執(zhí)政八年,黨工的整體教育經歷和社會地位大為提高,領導、幕僚和黨工已脫下草鞋斗笠,換上西裝革履,已習慣于把黨務當作一份按時上下班拿工資的職業(yè),而不是一種可為之生、為之死的事業(yè)。如果現(xiàn)在誰再提出用街頭暴力方式攫取權力,肯定會被罵腦子進水。
暴力只是民進黨少數人的思路
大家長蔡英文不贊成走暴力路線。新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家境優(yōu)渥,臺灣大學畢業(yè)后,又掙得美國康乃爾大學法學碩士、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法學博士。畢業(yè)回臺后就手執(zhí)教鞭,成為大學教授。無論從身家背景還是學養(yǎng)經歷,她都屬于令人稱羨的上流階級,行事理性,冷靜自信,因此島內媒體分析,比起民進黨那些野性十足的“臺灣土狗”,蔡英文就像高貴的“貴賓狗”,不太可能走暴力路線。黨內其他各派系目前爭權奪利,內斗大于外爭,很難形成統(tǒng)一意見,暴力路線論注定只能成為黨內少數人的思路。
事實上,如果仔細分析,這次圓山暴力事件更像是一次擦槍走火,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失控后的脫序演出:事前,蔡英文投書媒體,稱“我們要用和平、理性、堅定、非暴力的方法捍衛(wèi)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民進黨員不管任何時候、狀況,一概不準用暴力”,“民主是民進黨惟一的武器,和平是民進黨惟一的方法,這是我惟一的懇求,也是我惟一的命令”,試圖為抗爭設限、定調。但她畢竟是只“貴賓狗”,缺乏組織大型活動的經驗,對黨內民眾心中的郁積和不滿認識不夠,對支持者因失去執(zhí)政權、經濟不景氣、黨內偶像身陷囹圄、大陸強勢統(tǒng)戰(zhàn)等造成的心理失衡和造反沖動估計不足,在設立糾察、維持秩序、主導節(jié)奏方面準備不充分,最終導致抗議活動升級為暴力流血事件。因此在事后,她不得不主動探望受傷者,開中常會,向支持者道歉,強調要回議會路線,希望把民進黨拉回正常軌道上。
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民進黨不會走上暴力抗爭路線的觀點,并不能推導出兩岸執(zhí)政黨可以大干快上、推動統(tǒng)一的結論。事實上,兩岸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首先,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如果雙方都認定要“擱置爭議、建立互信”,那恰恰證明了當前爭議是無解的,雙方是缺乏互信的。隨著兩岸關系朝縱深發(fā)展,勢必要碰到若干政治敏感話題。僅僅因為稱謂的問題,就差點讓陳云林和馬英九幾乎“相見不如不見”,最后以短短7分鐘的象征性儀式草草結束。以后遇到諸如國旗、國歌、國號,或者要求對等、尊嚴、主權獨立和活路外交時,雙方談還是不談?如何談?
其次,民進黨不走暴力路線,并不表示不走“和平非暴力”的街頭抗爭路線。血可以不流,人可以不打,但靜坐在那里,或者如嘉年華盛會般的狂歡,仍然能給執(zhí)政者帶來壓力。特別是那些主張街頭抗爭的路線背后,仍有近三成甚至超過三成的民意支持時,不管誰在制定兩岸政策之前,恐怕都要先掂量掂量。
第三,兩會臺北會談的成果,即所謂的“四項協(xié)議”,其實都是對臺灣有利的經濟協(xié)議。當一方處處聽命美國、照搬照套美國對臺政策的“不統(tǒng)不獨不武”、繼續(xù)購買進攻性武器,并時時想從大陸獲取經濟利益,卻又處處與大陸保持似近卻遠的距離甚至漸行漸遠時,這種“交易”恐怕很難長期持續(xù)下去。
第四,大陸代表團提著重禮上門,受到冷臉推打,還賠著笑臉,態(tài)度可謂誠懇之極。大陸保持克制、忍辱含詬以換取和平的決心足以取信于臺灣民眾,但在只講和平、不講戰(zhàn)爭威脅的情況下,“臺獨”的發(fā)展恐將更肆無忌憚。如果按照臺方提議撤除對臺導彈,這將完全消解“臺獨”的外在威懾?赡苋藗冏畈辉缚吹絽s又順理成章的結果是,你越退,他越進,你越給,他要價越高,總有一天,“臺獨”已尾大不掉;诹蠑硰膶挕⒂袀錈o患的原則,也許兩岸制定政策者都應該充分考慮這種可能性。
相關熱詞搜索:民進黨 暴力 路線 民進黨重走暴力路線? 民進黨重走暴力路線 民進黨為何重返暴力路線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