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本的教養(yǎng)開始吧|教養(yǎng)從尊重別人開始
發(fā)布時間:2020-03-12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當社會新聞夾雜著娛樂快感在各位圍觀者的腦體中激蕩時,我們會想,表面的不公或者深層的荒誕這些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是生活在這個時代自身太難以控制,卷入洪流永遠都是題中之義,還是某些東西的缺失導致我們一次次只能被道德、利益、禮儀、傳統(tǒng)、教養(yǎng)所出賣?人性的卑微和宏大的歷史鴻溝,我們難道真的一個都解決不了嗎?
有時候我們往往將個人準則、行為操守以及解決之道的東西想得過于宏大和艱難,但其實,正如“若生活都像廣告般美好我就知足了”(廣告畫面中的刷刷牙啊、涂涂臉啊、舞動的秀發(fā)啊、過年看望老人啊、家庭溫馨浪漫二人世界啊之類的)一樣,所謂的準則和操守都是極其平庸的東西,甚至隨處可見,比如街頭的標語、校園的校訓、公司的文化墻口號,它們就存在于那里,不動聲色,只是我們常常視而不見,或者視而不信。這些常常被我們慣性忽視的東西,往往就是最簡單的原理,掌握它對于多數(shù)人來說并非艱難。
如果有人問,到底怎樣的生活才算美好?其實用剛剛說的來解釋的話,答案早就在那些簡單的、隨處可見的日常生活之中了。比如常常在耳邊縈繞的歌聲―真理不至于,但都是常識。
某歌星在經(jīng)典紅歌《草原之夜》中唱道:“想給遠方的姑娘寫封信/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來春風/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姑娘就會來伴我的琴聲……”期盼、憧憬,等待美好降臨的過程其實也是美好的,如果說每個男人都有一個“遠方的姑娘”在等著他,那么他在等待的瞬間或千年都有幸?裳浴
眼下的時代發(fā)生太多虎頭蛇尾的怪事了,從歷史真相的意義上來講,這些見與不見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我們對之審視的時間越長、用力越大,它沉寂之時就越發(fā)蹊蹺,這蹊蹺大多也都終將被蒙上沉默的灰塵。尷尬與無奈交織出的不是憤怒,只能換個角度反思,因為憤怒是暫時的,憤怒不可能過多停留,歷史的真相和時代的推進從來不是靠憤怒的人來完成。
李天一未成年無照駕車時打人,這件事放在社會新聞里不算大事,但正因它有著名人身后不可言說的背景和曲折的后事處理,才激起了網(wǎng)民的一度關注,諸多方面值得我們在這一事件之后作出反思,但在真相和細節(jié)沒有披露之前,此事會難倒知識界和文化界,一時人們找不到可以梳理的渠道,只能寄希望于勇敢的媒體界(新聞界一次又一次地承受著真相之重)。
比如事件是否會公平處理,是否可以繞過人情和權力在法律的唯一標準下進行評判,是否會通過當事人及其家長的過失行為得出正面的教育意義?這些問題是否會有答案,我們當然可以寄希望去嘗試著等等看。只不過別忘了,破冰的總是奇跡,平息或者就此相忘于江湖才是常態(tài)。
李氏父子風頭一度超過去年的李剛父子,當然其生猛程度還遠不及郭美美母女和盧俊卿父女,這四對父母與子女的社會情感大戲牽動了無數(shù)人的心。所謂牽動,當然不僅僅是對八卦好奇的心,更有公民意識的覺醒以及對公平社會環(huán)境的向往。至于那些伴隨此事衍生出的關于李夫婦的陳年八卦則屬于課外輔導,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輿論風向。有些人見到后污染了自己的心情那也只能自認倒霉了。
所謂的教育意義是通過反諷來實現(xiàn)的。那么父母與子女的社會情感大戲的積極意義就是它會提醒很多家庭,教育不應該是對成績的追逐和對天賦的渲染,而是最基本的關于教養(yǎng)的熏陶。從基本的教養(yǎng)開始做起吧。
作者系媒體人、評論員
相關熱詞搜索:教養(yǎng) 從基本的教養(yǎng)開始吧 好的教養(yǎng) 從細節(jié)開始 教養(yǎng) 從尊重別人開始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