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跳樓”成為“成名”的“絕招”】倒車入庫30cm看點絕招
發(fā)布時間:2020-03-03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這句話顯然被許多中國人牢牢記住了。時至今日,傳播發(fā)達,甚至有人相信,只要自己出了名便意味著人生的成功。至少成功了一半。 記得上世紀80年代,大地解凍復蘇,社會之花開始生長,那時候人們也是渴望成功、追求“我的未來不是夢”的,只是那時的渴望是在心靈上腳踏實地的,就像張雨生所唱的那樣:“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流著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
而現在的成功,仿佛是在“成功學”演講團的口水里泡大的。當珍貴而平常的生活被成功成名的欲望放逐,“成功學”講師們四處販賣與傳播的更像是“精神上的艾滋痛”。
“成名要有絕招,跳樓你會嗎?”電影《天臺》為觀眾講述的便是這樣一個“一跳成名”繼而感染社會的故事:一個漂亮女孩爬到一棟高樓上準備跳下,被發(fā)現后,警察前來勸阻,但女孩一句話也不說,任何條件與慰藉都不接受。直到消防隊和救護車接到指揮中心的電話后迅速到達現場,記者也飛奔而來,四周圍得水泄不通時,警察經過調查才漸漸知道,這不過是一家公司刻意包裝的“絕望”,一場針對全社會的“苦肉計”。其目的就是為了制造噱頭,吸引新聞媒體前來報道,因為女孩即將參加一場選秀,需要借助媒體和這家公司PK掉對手晉級。而該公司也要借助跳樓女來提高知名度。影片結尾,當另一個女孩突然出現在天臺時,不難發(fā)現,疫情正在蔓延。
表面上看《天臺》是部驚險喜劇,實際上是反諷“成功學”的電影。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它很快被人當作“成功學”案例用到了生活里,變成了誰都可以抄襲并付諸實踐的“成名作”――2007年11月11日上午,四川內江一位男子“張貼海報攜帶擴音器跳樓”。40分鐘后,該男子被聞訊趕采的消防和公安干警成功救下。然而,施救者與圍觀者事后才知道,此次跳樓是一次商業(yè)策劃:跳樓者不僅在跳樓之前通知了記者,而且隨身攜帶了擴音器,并在跳樓處掛上了一家商業(yè)網站的宣傳海報。
過去,看到有人輕生準備跳樓時,圍觀者中不乏有人會將此視為一場悲情演出,不僅備上了干糧和馬扎欣賞劇情,甚至還會按“快進鍵”催人“跳樓”或者喝倒彩。透過上面這起被惡意包裝的“跳樓”,這種畸形似乎被“跳樓者”反過來了,剩下的只是被挑逗的悲情,被踐踏的公意。
無疑,商業(yè)與謀略都會改變社會。然而,這種毫無底線、不擇手段的策劃與包裝,只會將社會帶向更加糟糕的境地。為已然破碎不堪的底線倫理雪上加霜。當謾局者虛假的絕望與悲情被公之于眾,當善良的圍觀者與救助者意識到自己再一次被欺騙,前者的所作所為實際上也是在間接地掐滅那些走到了城市懸崖邊上的人們的最后一絲生命的氣息,或者說是在搶奪真正的尋死者嘴里最后的一點口糧。
對那些被生活或情感逼上了絕路的_人而言,樓頂或許是他們與世界對話的最后平臺,然而這些惡作劇的出現,卻無一例外地瓦解社會、離間人心。最糟糕的結果可能是,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在從樓頂跌落之前,甚至連一個“憐憫的降落傘”都不會收到,因為人們那點可憐而脆弱的悲情本來就經不起跳樓者的戲謔與嘲弄,而偽冒跳樓者的存在也使救助者為自己的冷漠找到最現實的理由。
詩人北島說,“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不過,墮落也有先行者,卑鄙也不會讓卑鄙者永遠暢通無阻。所以說,“出名要趁早”,為出名跳樓更要趁早。等這個社會真的被這日常的瞞與騙徹底淘空了同情心,葬送了信任,恐怕到時候怎么跳也都遲了。
相關熱詞搜索:能讓 跳樓 絕招 不能讓“跳樓”成為“成名”的“絕招” 非常女明星的十大走紅絕招 不能讓極端成為 撒手锏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