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作舊招數(shù)多】 回顧戴先生古玉舊藏
發(fā)布時間:2020-03-02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幾年前,我接到一個派出所的電話,說是抓了個“文物販子”,請我過去看看那些寶貝都是什么年代的、值多少錢。我進了派出所,一眼就看見墻角處蹲著一個灰頭土臉的小“油桿子”(舊時古玩行對年輕小伙計的戲稱),那身打扮比要飯的強不了太多,要不是充滿了驚恐的倆大眼珠子滴溜亂轉(zhuǎn),都難看出來是個活物。在“油桿子”的腳下,擺著一大堆的贓物,全是“古代玉器”。我尋思著:這堆玩意兒可都是實芯兒的,沒個百十斤可下不來。難為這主兒他是怎么從河北一路背過來的?真有把子力氣,要是當個舉重運動員,估計都能得著名次。
我把“油桿子”這個假文物販子從派出所里撈了出來,順道拐進了一家飯館,就想打聽打聽這么多的“古玉”都是哪兒來的。一打聽才發(fā)現(xiàn),這“油桿子”是個內(nèi)行,他講述的玉器作舊手法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油桿子”從口袋里掏出來半盒劣質(zhì)香煙,遞給我一支自己點燃一支,足足地嘬了幾口,然后挺正兒八經(jīng)地說:’“哎呀大哥,說實話我不是這方面的專業(yè)。您可能不太知道,這行當雖然是‘一條龍’的生產(chǎn)線,但是各有各的分工。有選料、開料的,有專管雕工的,有專管‘作舊’的,還有跑貨和做交易的。所以在這個行當里有一種說法,叫做會刨(開料)的不如會找(選料)的,會找的不如會瞧(鑒別)的,會瞧的不如會雕(雕刻)的,會雕的不如會裱(做舊)的,會裱的不如會跑(賣貨)的,干起來那可是一套一套。所以說,這‘作舊’是所有環(huán)節(jié)中特別重要的,往往不告訴別人。我呢?只是個‘會刨’的呀(其實他應(yīng)該屬于是‘會跑’的,在這兒他是‘謙虛’了),不人流!但是我大概知道些玉器造假的程序和方法,大哥,咱們今天說到哪里就算哪里好嗎?”
騙人的“作沁”法
通常玉器的造假分三類:一是材料假,根本就不是玉的材料。二是雕工造假,這里又分“老玉新工…新玉新工”和“假玉新工”。第三就是顏色作假了,這當然就是目前最常見和最“實用”的,因為所謂“一白遮百丑”哇,美人兒都是如此,何況“美玉”呢?當然,這個“白”不僅僅光指“玉石”的白顏色,需要什么年代的,咱就能往上邊招呼什么色兒。所以玉器造假的,往往是造“三代古玉”的假居多,因為此類玩意兒的真品幾乎都是出土的,傳世品極少見,所以只要能證明是出土的就好蒙人唄。
常見的玉器“作舊”也叫“人工染色法”,約摸有十多種招數(shù)。大抵都是圍著玉器被埋人地下生成的被地下水、土、銹等給腐蝕出來的“沁”上邊轉(zhuǎn)悠。其實說起真正的“沁”來,那是玉器的一種瑕疵,一種缺陷,就跟挺漂亮的大姑娘那白凈的臉蛋兒上長了幾顆麻子或者起了各種顏色的斑塊兒一樣。這本該是被妝飾或者掩蓋的,玉,講究的就是個白璧無瑕么。然而這個“沁”的確又是玉石作品在大自然中經(jīng)過滄海桑田的物理變化的表現(xiàn),更是今天的好古玉者鑒別玉器新舊、真?zhèn)蔚淖钪匾囊罁?jù)之一。因此說來,今天的人們懂不懂玉料先另論,可對“沁”這個字兒卻“了如指掌”了,于是“沁”這種原本玉器身上的瑕疵,在今天就被有意無意地發(fā)揮到了極致。
我們那里現(xiàn)在做的“血沁”是用豬血拌上黃土放在一口大缸里,然后把玉器埋進去,時間一長它不光有“血沁”,還有“黃土銹”呢。哎――還有比這更“綠色”的染沁方法,古時候有一種草叫“虹光草”,專門生長在茫茫戈壁灘上,這種草的汁液鮮紅如血,用它來沁染玉石是最好的,可惜只是口耳相傳,誰也沒見過這“虹光草”是什么樣兒,在哪兒能采到。于是就有了其他的植物替代,比如用血竭草、紫草、透骨草等煮,也能煮出“血沁”的效果。據(jù)說還有用杏干兒、烏梅干兒或山里紅干兒煮水染色的,您說滑稽不?沒試驗過,不知道效果如何。其實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用不同的、帶著點酸性的染料煮泡,然后用川蠟或巴西蠟“上光”,嘿!真能唬人呢!
“烹”出的銹斑“古玉”
第二種染色法,是仿出土?xí)r的“土銹”效果。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把黃土用膠水給粘在所謂的玉器上,有粘得結(jié)實的,您用手都摳不下來,F(xiàn)在地攤兒上能看見布滿斑斑“黃土沁”的“古玉器”,大多都是用這種方法炮制出來的,在這兒給您提個醒吧,省得您一看見“土沁”就暈菜!
第三種染色法叫“叩銹法”,這可是個古方兒,而且一直流傳至今且不失其“神奇”。據(jù)說呀,在清朝大概是乾隆年間,江蘇無錫一帶有一位玉器造假高手,人們只知道他叫“阿叩”。這位“叩兒爺”發(fā)明了一種偽裝古玉的方法,嘿―那叫一個絕!據(jù)說今天的故宮里還留著他老人家的作品呢。他把那些“毛坯玉”,也就是玉器的半成品和一些細碎的鐵屑攪拌在一起,放在大水缸里,然后將煮開了鍋的老醋猛然澆灌下去,這也叫“淬醋”。封好了以后埋在潮濕的地方,用十來天的工夫取出來,再于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埋在人來人往的大街的土路下面,讓千人踩萬人踏。為什么要這么干?誰也說不清楚,反正是有他的道理。再約莫兩三個月后“出土”,嘿?出土的“古玉器”,那上邊布滿了“橘皮紋”,紋路中滿是鐵銹斑且呈暗紅色,再用開水煮上一煮,嘿一就大工告成啦。然而要想“破”這個“局”,據(jù)說得耗費幾年的“盤工”(就是在手里撫摩),真玉的沁是“盤”不掉的,而“叩兒爺”的玩意兒慢慢就“褪色”啦?赡f,好幾年都過去了,您還上哪兒說理去?
第四種方法叫做“偽造黑斑”法,據(jù)說古玉在地底下會受某些礦物質(zhì)的影響,產(chǎn)生所謂黑斑,這也是“古玉”斷代的重要依據(jù)呀。所以,造假者是決不能忽視的!方法是把“玉石”在開水里煮熱,然后用浸濕了的破棉花把石頭包好再放在鐵算子上用火燒烤,等把棉花燒成灰燼的時候就往石頭上抹蠟,一邊翻個兒一邊抹,一定要抹得均勻才能出效果。這么跟您說吧,如果往上邊撒點兒孜然或辣椒面兒,一邊翻烤一邊喊:“哎――香噴噴,外焦里嫩啦!”就跟烤羊肉串兒一樣了。您別光聽著覺得可樂,這種帶著“黑斑”的假玉器,欺騙性特別大,地攤兒上這類寶貝兒多了,稍不留神就讓人打眼!
第五種方法是偽造“雞骨白”,在古代玉器中尤其是南方一帶出土的(比如良渚文化的玉器),可以偶爾見到一種類似“煮透了的雞骨頭”的顏色,俗稱叫“雞骨白”,學(xué)名叫做“石灰沁”。這種“沁色”的出現(xiàn),有人說是玉石在地底下受“地火”侵遂成此相,這是胡說八道。真正原因是質(zhì)地比較疏松的玉石在大自然中的鈣化過程,并不神秘。但好古之人皆曉得,凡有此“雞骨白”之特征的沁色者,必是名貴的“上古”之作品!于是求之若渴。既然有人“喜歡”,就有人琢磨不是?其實這所謂“雞骨白”再容易仿制不過了,把次等的白玉或者岫巖玉放在火里燒烤,快燒透的時候用冷水猛潑。還有更簡單的,干脆用硫酸泡,于是乎那“雞骨”之“白”就應(yīng)運而生啦。找塊破布,沒事兒的時候就擦巴擦巴――嘿!不是“紅山”就是“良渚”,至少也是“戰(zhàn)國”的!
第六種叫“褪光法”,這與前邊說的不大一樣,是專門仿制傳世作品的方法。玩兒玉的都知道,傳世玉器作品有一種獨特的溫潤、柔美的光澤,全無出土文物上的那種滄;蛘甙唏g。所以就不能來“硬”的,得用“軟”工夫。說通俗些,就是把玉器上邊的“賊光”給去掉,瓷器不是也講究這么個法則嗎?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糠麩皮摩擦,糠麩皮里邊含有油分,這樣“盤”出來的玉器會有一種看上去較為自然、柔和、滋潤的光澤。據(jù)說舊社會不少“傳世古玉”都是這么“盤”出來的。您知道要想“盤”出能唬人的效果來,得“盤”多少年嗎?這么跟您說吧,一個剛進門的學(xué)徒,后來都成掌柜的了,手里這塊玉保不齊還沒“盤”好呢。那時候的手藝人是真肯下工夫,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人用這種費力不討好的笨法子嘍。
編輯 王文娜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招數(shù) 古玉 “古玉”作舊招數(shù)多 古玉作舊招數(shù)多 高手 古玉作舊招數(shù)多 圖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