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如何在新聞編輯過程中體現人文關懷:體現人文關懷的事例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要】人文關懷就是關注人的生存與發(fā)展。作為一名新聞媒體編輯人員,要義不容辭地憑借自己的能力,在社會成員中宣揚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宣揚人文關懷;用健康積極的新聞作品感染讀者。編輯要在新聞選擇上多關注“弱勢群體”,在新聞編輯中要尊重當事人,在版面設置上凸顯人文關懷。
【關鍵詞】新聞編輯 人文關懷
在中國久遠的文化歷史中從來都不缺乏人文主義關懷的色彩。孔子提出“仁愛”的思想,強調對人的尊重、理解、關心和愛護,重視人的作用,發(fā)揮人的自由創(chuàng)造精神和人的主體性,充滿了對生命存在價值和社會全體的關愛,孟子進一步提出“仁者愛人”,這些都是中國古代人文關懷的體現,F今,人們對人文關懷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人文關懷”是指社會價值取向傾向于對人的個性的關懷,注重強調維護人性尊嚴,提倡寬容,反對暴力,主張自由平等和自我價值體現的一種哲學思潮與世界觀。人文關懷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懷、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類的解放與自由的追求。
一個健康發(fā)展的社會應該是物質和文化雙重發(fā)展進步的。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正處于轉型階段,難免會出現種種社會問題。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一心追求GDP的增長而忽視提高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忽視對環(huán)境的保護;一些商人唯利是圖而無視消費者的身心健康,毒大米、毒奶粉、地溝油事件層出不窮……以上的種種現象和問題都反映了我國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社會成員人文關懷的普遍缺失。作為一名新聞媒體編輯人員要義不容辭地憑借自己的能力,在社會成員中宣揚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宣揚人文關懷;用健康積極的新聞作品在潛移默化中感染讀者。下面筆者就報紙編輯工作的內容,簡單地談一下如何在新聞編輯過程中貫穿人文關懷的理念。
一、要在新聞選擇上多關注“弱勢群體”
毋庸諱言,當今社會還存在許多不公平的現象,“弱勢群體”在我國人口中占有相當的比例,他們在市場競爭中明顯處于弱勢地位,他們掌握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或其它社會資源都非常少。隨著我國經濟、文化與世界的不斷接軌,經濟實力的不斷壯大,收入分配問題和貧富分化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新聞編輯在選擇稿件時要給予這些“弱勢群體”更多的關注。如今很多報紙媒體,不論是黨報黨刊還是都市晚報類新聞媒體都把關注“弱勢群體”的新聞當做重頭戲來處理。關于“弱勢群體”的生活疾苦、就業(yè)討薪、依法維權等問題的報道,國內近年來有過不少典型新聞案例。例如,2010年6月河南民工“開胸驗肺”的新聞。河南新密農民工張海超在企業(yè)打工3年后患上“塵肺”,但企業(yè)卻拒絕為其提供治療,在向上級主管部門多次投訴后,他取得了做正式鑒定的機會,但鄭州職防所為其做出了“肺結核”的診斷。不得已,張海超選擇開胸驗肺。事件一經曝光,全國眾多媒體紛紛給予關注。一時間,“開胸驗肺”成了國內新聞媒體上的熱門詞匯。最終在當地媒體的協助和全國媒體的關注下,農民工張海超的病情得到確定,依法獲得相應的賠償,而相關企業(yè)和單位的責任人也受到了應有的處罰。
作為一個有責任的媒體,要心系廣大人民群眾所關心、關注的問題,更有責任幫助“弱勢群體”,引導整個社會對這個群體的關注,這也是一個有責任的媒體具有“人文關懷”精神的體現。媒體絕不能因為新聞報道可能會觸及某些團體的利益而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視而不見。溫家寶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過這樣一句話:公平正義有時比太陽還光輝。對弱勢群體的關懷也是媒體人文關懷精神的彰顯。
二、在新聞編輯中要尊重當事人
尊重當事人,是一名新聞編輯人員在編輯過程當中必須要注意的。這里所說的當事人包括新聞報道所涉及的當事人,以及并未出現在新聞報道中的周邊人員。對于這些人,在新聞編輯過程中要予以尊重和保護,這也是新聞媒體人文關懷的一種體現。
在編輯新聞報道時,出于對新聞當事人的保護,有時要將當事人的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單位予以模糊處理,尤其是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聞報道,更要采用以上方式處理。即便對于犯罪新聞報道中涉及到的犯罪嫌疑人的報道,一個合格的新聞編輯人員也應該站在公正的立場,予以報道。在這類新聞報道中,作為編輯人員不應該帶有任何感情色彩,即便是犯罪分子也應該給予必要的尊重。這既是對當事人的尊重也是對其家人的尊重和關懷。然而,帶有人格蔑視和損貶的詞語卻在很多犯罪新聞報道里頻頻出現,例如稱呼犯罪分子“人渣”、“衣冠禽獸”等。這是新聞編輯人員需要注意的,犯人所犯的罪行自然有法律來制裁,但犯罪嫌疑人也有其人格尊嚴,新聞媒體應該予以尊重。
除上述的注意事項之外,在新聞報道中編輯人員還常常會遇到一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語,但是在新聞報道中卻要盡量避免的禁用詞語。新聞出版中的禁用詞有很多是涉及社會生活的常用語,比如對身體有殘疾的人不使用“殘廢人”、“瞎子”、“聾子”、“呆子”、“傻子”、“弱智”等帶有蔑視傾向稱呼的詞語,而應該使用聾人、盲人、智力障礙者等詞語,以免引起不良的閱讀觀感。
三、在版面設置上凸顯人文關懷
讀者的閱讀一般是有選擇的,版面上新聞的設置會影響到讀者對報紙的閱讀。所以說,編輯的工作就不能簡單理解為設計版面,還有引導讀者去閱讀。國內學者認為,“版面語言是版面編輯發(fā)言的主要手段之一”。報紙編輯能夠通過線條、標題、稿件篇幅和位置等版面語言體現報社和編輯的情感、立場和主張。
所以,作為一名新聞編輯要將反映社會主流的價值觀、飽含人文關懷的新聞報道放在突出的位置予以報道,而對于那些惡性的負面新聞,不要大肆渲染,以免給讀者留下不良的觀感。假如,一個讀者從媒體上接收到的都是大量惡性負面的新聞,長期下來不僅會影響到媒體在讀者心中的印象,也會影響到讀者對他所生活的社會的評價。
一個人對社會的觀感來自于他(她)所接收到的外界信息,而新聞媒體就是社會成員接收外界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一張飽含人情味充滿人文關懷的報紙能夠給它的讀者以健康積極的社會觀感。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編輯,應當學會如何在保障讀者的新聞需求的同時,將人文關懷的理念融入新聞稿件中。■
。ㄗ髡邌挝唬撼萑請笊纾
實習編輯:何健
責編:周蕾
相關熱詞搜索:過程中 關懷 人文 淺論如何在新聞編輯過程中體現人文關懷 中央新聞聯播 2018年新聞熱點事件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