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老人的報道 救助性報道需要有新方向
發(fā)布時間:2020-02-21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救助性報道是經(jīng)常涉及的。救助性報道讓不少深陷絕望的人重獲新生,讓不少人感動于我們的社會并非無情無義。在這樣的報道中,記者總是跟隨著事件收獲欣喜、感動和滿足。
可是目前的救助性報道,身為記者,我們卻感到了一絲彷徨和不知所措。越來越多或真或假的“落難者”將媒體當成了一種工具,改變自己命運的工具,而社會大眾開始膩煩這些如出一轍的報道,一些善良人士開始為自己所捐的善款而擔憂:這些錢是否真的幫到了需要幫助的人。而作為媒體卻開始為是否做這樣的報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隨著種種疑問的產(chǎn)生,救助性報道勢必需要一種全新的方式和角度。
救助性報道讓生命峰回路轉
媒體的力量是偉大的,任何一件事情經(jīng)過媒體的報道,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總能引起很多人的關注,持續(xù)的關注。
《包頭晚報》曾經(jīng)報道過一個小姑娘,從出生開始就身患近10種疾病,而且都是重癥,父母為了給她治病,賣房子賣地,可是還不夠她一項手術的費用。于是父母只能繼續(xù)打工攢錢,而孩子卻只能用最基本的藥物進行維持。孩子的父親是在朋友的提醒下求助媒體的,當這篇求助報道見諸報端后,盡管很多人開始對這種報道麻木,可是在短短的幾天內,社會各界的好心人就捐贈了近10萬元,孩子的父親特別感動,也特別感謝,說是自己再湊點錢孩子的心臟手術就可以做了,而心臟手術是所有手術中必須先做的。
將來的路怎么走誰都無法預見,可是相信這樣的經(jīng)歷,這樣的愛心不但讓這個家庭渡過了短暫的困難,更為重要的是,給了他們一家人更多的信心和希望,讓他們更勇敢地走向將來的路。
媒體不是救助站
因為太多成功的案例,讓很多的人覺得媒體是萬能的,任何困難和問題只要找到媒體那就是找到了救星。作為新聞工作者,對社會大眾的這種信任和依賴我們感到無比光榮,可是畢竟媒體的主要工作不是救助,很多事情媒體也無能為力。
每一次的救助性報道,所有的捐款都是善心人士自愿捐贈的,作為媒體我們并沒有任何的資金作救助之用,而且社會大眾能捐出多少也都不是能預計的。所以,筆者認為救助性報道在某種程度上帶給別人很多的誤解,是需要認真反思的。
其實,目前我國的慈善機構、救助機構都在努力地對社會上所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他們更專業(yè),也更有實力,作為媒體我們有義務對一些急需幫助的人通過報道來“救急”,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應該是一座橋梁,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得到他們該有的幫助,因為專門的慈善機構和組織會對他們要救助的人進行情況了解,來決定先幫誰后幫誰,幫誰多幫誰少,這樣就能讓善款更有效率地發(fā)揮它的作用。
此外,我們在報道事件的同時,應該更多地、有針對性的報道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讓我們的監(jiān)督成為相關部門完善制度的推動力,因為只有一個完善合理的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讓一群人得到幫助,那才應該是我們的目的。
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們做救助性報道是職責也是道義,是我們的良知。作為社會的一份子,為這些生活困難的人捐出一份愛心,也是本能所致。正因為如此,救助性報道永遠不會有停下的一天,但是我們一定要有更遠大的目標,在工作中不停地修正方式方法,讓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和光明。
。ㄗ髡邌挝唬喊^日報社)
相關熱詞搜索:救助 方向 報道 救助性報道需要有新方向 介入性報道初探 公益成新方向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