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報道標題新寫芻議] 會議報道標題
發(fā)布時間:2020-02-15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要 會議報道的新寫改變了舊寫的窠臼,重視“實感”、“形式”、“細節(jié)”,具有真情美、動態(tài)美、細節(jié)美、角度美,同時介紹新寫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 會議報道標題新寫
中圖分類號 G206 文獻標識碼 A
On the New Writing of the Conference Reporting
Cao Yanning
(Suzhou Art and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Suzhou 215104)
AbstractThe new writing of the conference reporting changes the mode of the old writing, emphasizes the feeling, form and details, besides the ways of the new writing are recommended.
Key words the conference reportingtitlethe new writing
一、舊寫和新寫之別
1.舊寫重導向,新寫談實感
[舊寫]《書寫又好又快發(fā)展的大文章》
舊寫的標題多以“總結成就、展望未來”為主要內容,以“頌揚、號召、引導”為主要形式,突出會議的作用和成績。
[新寫]“趕考”2007(南方周末.2007年3月15日)
新寫的標題充滿真實的感受,通過“趕考”二字,使讀者聯(lián)想起特定的歷史典故,獲得歷史的觸感,感受“兩會”的歷史深度。
2.舊寫展內容,新寫重形式
舊寫的標題大多以濃縮新聞內容為主,直接展現(xiàn)新聞中最為重要的部分,讓讀者知曉會議的內容和主題。
[舊寫]會議分組討論(引)
大力發(fā)展社區(qū)醫(yī)療服務(主)
單純地注重內容,往往流于枯燥。標題新寫更要求注重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由于內容多半在副題中展現(xiàn),所以主題更加注重形式:
[新寫] 溫總理開場白情動全場。(大公報.2007年3月17日)
此題雖未談及溫總理的說話內容,但足以吸引讀者。
3.舊寫括全局,新寫蘊細節(jié)
[舊寫]駐川全國政協(xié)委員積極建言 30件集體提案暢議國計民生
舊寫的標題具有宏觀性和全局性,視野廣、有高度,講究高屋建瓴的語態(tài),以表現(xiàn)群體為主,寫作上多用“大”、“全”、“放”的筆法。
[新寫]總理請柬 巴掌大小(金羊網(wǎng).2007年3月16日)
新寫的標題從微觀入手,重視細節(jié),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寫作上好用“收”、“斂”、“凝”的筆法。
總體來說,“新寫”比“舊寫”更加具有親和力與美的表現(xiàn)力,易為讀者認同。下面我們來看新寫之特點。
二、新寫之四美
1.真情美
[例1] “把兩會紀念封帶給我的孩子”(中國婦女報.2007年3月16日)
去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法官尚秀云購買兩會紀念封和紀念郵票給“她親自判的少年犯”,這則標題正是緊扣這個“情感亮點”,以一句“我的孩子”,把法官媽媽和少年犯之間的深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皟蓵欧狻背蔀榍楦械那擅钶d體,點明主題,動人心弦,這就是情感元素的作用。
2.動態(tài)美
把會議看成“動”的,還是“靜”的,直接關乎標題制作的效果。如把會議看成“靜”的,標題往往是這樣:
[例2](副)某某會議作出決議
(主)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
這樣寫不是不好,但要看報紙的性質。比如黨報,當然要莊重、一絲不茍、扎扎實實。但這樣的標題有缺點:動感不強。在報道會議時,要敢在“動”字上做文章。
[例3]記者招待會上細述和諧世界 縱論國際熱點
這則標題并未簡單寫道:某某“發(fā)言”、某某“演說”,而是用了“縱論”一詞,“動”的境界就全出來了。會議報道標題的寫作,更要發(fā)揚推敲精神,在動詞使用上下功夫,都可以增添標題的藝術神韻。
3.細節(jié)美
打個比方,找細節(jié),等于把眼睛變成考古用的探鏟,細細敲、挖、探、摳。會議是座富礦,只有從細節(jié)入筆,才能掘到豐厚的寶藏。
[例4]政府工作報告改了33處(新華社2007年3月12日)
記者細致到什么程度?把改動處的數(shù)字都“發(fā)掘”出來了。32處改動,實際上不是小事,因為它反映了政府對關乎民生大計的工作報告的重視程度。
所以,會議報道標題要出彩,第一,往細里“挖”。記者在會議所見所聞,小到一盆花,一張紙,都可以“海納百川”。第二,找“有意味”的細節(jié)。與會議有關的細節(jié)很多,但只有其中的一些細節(jié),真正體現(xiàn)了會議的主題,切合了時代的風貌。我們要找的,正是這種有“大意味”、大境界的細節(jié)。
4.角度美
[例5] “請溫爺爺放心,我更有信心和別人比明天”
――北京農(nóng)民工子弟眼中的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網(wǎng)2007年3月6日)
這則標題是從孩子嘴里說出來的,十分生動,而且語句也精煉,寥寥一句,把握住了新聞的主旨。從一個孩子的視角出發(fā),寫孩子眼中的政府工作報告,表達農(nóng)民工子弟對溫總理關愛的感動,讓人讀來倍感新穎。
會議報道標題寫作的角度,如入小角度切入得當,更能貼近讀者的內心。
三、新寫之五法
1.巧用副詞
副詞一般是修飾動詞性詞語或形容詞性詞語,多表示動作行為、性質狀態(tài)的時間、程度、范圍、肯定否定或情態(tài)、證據(jù)。它能使得字句在精簡的空間里更加散發(fā)出光彩。
[例6]外長動情說夢想[北京青年報.2007年3月7日]
“說夢想”只是一個陳述式的動詞詞組,前面加上“動情”二字,構成副詞修飾,一下使得“外長”這個嚴肅、莊重的冷色調的詞染上了情感的色彩,拉近了與讀者的心理距離。
2.善用賓語
[例7] 提問中國[北京青年報.2007年3月5日攝影報道]
“提問”二字落地有聲,“中國”作為“提問”這個動詞的所指對象,不是特指,而是泛指,具有恢宏的氣勢,彰顯力度之美,承托起“提問”的高度,從側面勾勒出兩會作為全國性會議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國計民生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
賓語的出色在于“錯位”,本來一般不出現(xiàn)在動詞謂語后的,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故能扣人心弦,奪人耳目。
3.活用方言
[例8]四川一定會一年比一年“巴適”
“巴適”是一句地道的成都話(重慶也有這樣的說法),這個詞在四川話里的意思有安逸,舒服,很好,讓人很滿意等。由于《華西都市報》面向的就是四川讀者,運用鄉(xiāng)音來做標題,十分自然親切,增強了可讀性。象這樣把方言引入標題的做法,在地方報紙報道全國性會議時較為常用。
4.引用詩歌
詩歌的好處自不贅言,它莊重、文雅的藝術形式,比較符合會議的特質,同時又比一般公文式的會議標題隨和、親切,所以特別受到一些大報的青睞。
隨意舉幾則:
和氣聚民意 春雨潤民生 (光明日報.2007年3月4日)
韶華滿眼新 大地已回春 (人民日報.2007年3月4日)
生生不息 國脈傳承 (光明日報.2007年3月3日)
這些標題都傳神而生動地反映出“兩會”對中國的影響,而且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悠遠內涵,讀來瑯瑯上口、意氣風發(fā),符合大報的氣質與讀者的口味。
所以,運用詩歌,對于象《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這樣的大報紙來說,既突出了導向性和莊重性,又增強了文化內涵和形式美感,可謂一舉兩得。當然,對于地方報紙(尤其是受眾范圍不廣的小報)來說,盲目使用詩歌,也可能會給人“為賦新詞強說愁”之感,須慎用也。
5.調用“全感”
“全感”這個詞來自于一種學習方式,曰“全感學習法”,此處取其“調動各種感官”之意。傳統(tǒng)的會議報道標題,多注重從人的視覺出發(fā),強調所觀所看之景象,忽視了其他感官在標題制作中的運用!叭袠祟}”則注重對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覺的綜合運用和表達。
如:
“我摸到總理兩個指頭! (金羊網(wǎng). 2007年3月17日)
這則標題撇開了“視覺”的單一感覺,突出了“觸覺”,一個“摸”字,仿佛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觸到總理的溫暖。
看來,會議報道標題做得好,就要求記者全身心去感受會場每一個細節(jié):不僅要睜大眼睛,更要支起耳朵、攤開手心、飽含感情地投入到會議現(xiàn)場中。唯其如此,方能制作出立體的、可以觸摸到的標題,讓讀者感受到浮凸的美感、真實的溫度、鮮活的氣息。
相關熱詞搜索:芻議 會議 報道 會議報道標題新寫芻議 會議報道怎么寫 會議新聞報道怎么寫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