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日本精品,久久中文视频,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香蕉视频免费网站,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91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丝袜长腿,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傣醫(yī)治療腸道傳染病常用藥材的性狀鑒別

發(fā)布時間:2019-08-27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關(guān)鍵詞:常用傣藥;性狀鑒別;腸道傳染病
  中圖分類號:R285.5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09)06-0026-02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云南省的西南地區(qū),大部分居住在地處熱帶、亞熱帶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該地區(qū)具有氣溫高,雨量足,濕度大等特殊的氣候特點。傣族傳統(tǒng)醫(yī)學(xué)認為:人體生病是由于內(nèi)在的“四塔”功能失調(diào),加之感受外在的各種原因使得“四塔”功能失調(diào)而發(fā)病。疾病發(fā)生與氣候異常有關(guān)系,傣醫(yī)把一年特殊的氣候分為三個季節(jié),稱為“臘魯檔三”,即臘魯腦(冷季),為公歷的11~2月;臘魯黃(熱季),為公歷的3~6月;臘魯芬(雨季),為公歷的7~10月。在冷、熱季節(jié)的交季時期、雨季時期,腸道傳染病如腸炎、腹瀉、痢疾等病的發(fā)病率較高。為了預(yù)防這類疾病的發(fā)生,傣族民間常用具有清熱消炎、收斂止?jié)、止血的植物藥進行治療,F(xiàn)介紹幾種傣醫(yī)治療腸道傳染病常用傣藥的性狀鑒別。
  
  1 三丫苦
  
  傣語稱“楠晚”,來源于蕓香科植物三丫苦[Evodia llepta(Spreng)Merr,]。功用消食化積,收斂止瀉,治療急慢性腹瀉、腹痛,不思飲食,消化不良。以莖枝及根入藥。莖枝呈圓柱形,直徑0.5cm~1.5cm,表面灰棕色或灰綠色,有細縱皺紋;嫩枝呈方柱形,表面灰綠色或綠褐色。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三出復(fù)葉對生,葉柄長4cm~6.5cm,小葉片呈矩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而成一短柄,全緣或不規(guī)則淺波狀,有腺點,葉兩面光滑無毛。氣微,味苦。
  
  2 番石榴
  
  傣語稱“麻貴香拉”,來源于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功用收斂止瀉,用于急慢性腸炎、痢疾。以葉、樹皮和果實入藥,果實呈球形、梨狀卵圓形,頂端有宿存的花萼及殘存花柱,成熟后變?yōu)榈S色或淺紅色,表面稍粗糙堅硬,果肉堅硬,淺棕色,5室,有多數(shù)種子密集鑲嵌于內(nèi);種子灰褐色,大如綠豆,呈不規(guī)則扁圓形或三角形。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開后葉片呈矩圓形、圓形、卵圓形、倒卵形,少數(shù)呈披針形,長5cm~13cm,寬3cm~6cm。先端圓或短尖,少數(shù)長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微反曲。上表面灰綠色至淡棕黃色,光滑或殘留白色短柔毛(幼葉密被短柔毛),不滿黑褐色細小腺點;下表面暗綠色至綠褐色,密被白色短柔毛。羽狀葉脈12對~17對,于近邊緣處相連,葉脈于上表面微凹人,于上表面隆起。葉柄長2cm~7mm。體輕,革質(zhì)或厚革質(zhì),質(zhì)脆易碎。嫩莖扁四棱形,密被白色短柔毛。氣清香,味微酸面澀。
  
  3 大葉千斤拔
  
  傣語稱“嘎三比龍”,來源于豆科植物大葉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Wall,)Merr,]。功用消食化積,收斂止瀉,治療急慢性腹瀉、腹痛,不思飲食,消化不良。以根入藥。根較粗壯,多有分枝,根頭部常呈結(jié)節(jié)狀膨大,殘留的莖基較粗。表面深紅棕色,有稍突起的橫長皮孔及細皺紋。質(zhì)堅韌,不易折斷。橫切面皮部棕紅色,木部寬廣,淡黃白色或淡紅色,有細微的放射狀紋理。氣香,味微甘、澀。
  
  4 鱧腸
  
  傣語稱“皇舊”,來源于菊科植物鱧腸[Eclipta prostrate(L)L]。功用澀腸止瀉,解痙止痛。以全草入藥。全草被白色茸毛。莖圓柱形,有縱棱,長可達50cm,直徑0.2cm~0.5cm。表面墨綠色或綠褐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中央有白色的髓。葉對生,近無柄,葉片卷曲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開后呈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墨綠色,全緣或具細小鋸齒狀,葉兩面均被白色短毛。頭狀花序,直徑0.4cm~1cm,花梗及苞片上均被毛。瘦果橢圓形而扁,棕色。氣微,味微咸。
  
  5 馬齒莧
  
  傣語稱“帕撥涼”,來源于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Portulacaoleracea L.)。功用除風(fēng)止痛,止痢,治療腹痛下痢。以全草人藥。全草皺縮卷曲,常纏繞成團。莖細長圓柱形,直徑0.1cm~0.2cm。表面黃褐色,有明顯縱溝。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中央黃白色。葉對生或互生,易破碎,暗綠色或深綠色,完整者展開后呈倒卵形,線段鈍平或微缺,全緣;ㄐ,3朵~5朵生于枝端,花瓣5,黃色。蒴果圓錐形,內(nèi)含多數(shù)細小種子。氣微,味微酸。
  
  6 馬鞭草
  
  傣語稱“芽夯燕”,來源于馬鞭草科植物馬鞭草(Verbenaofficinalis L)。功用清火解毒,通氣血,利三焦,消水腫,治療胃脘脹痛、腹痛、下痢赤白。以全草入藥。根莖圓柱形,長1cm~2cm,表面土黃色,周圍著生多數(shù)根及須根。莖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縱溝,直徑0.2cm~0.4cm,灰綠色或黃綠色,粗糙,具稀疏的。質(zhì)硬,易折斷,斷面邊緣纖維狀,中央有白色的髓或已成空洞。葉對生,質(zhì)脆,多皺縮破碎,灰綠色或綠褐色,具毛;完整葉片3深裂,邊緣有鋸齒。頂生穗狀花序,細長,有小花多數(shù),排列緊密。氣微,味微苦。
  
  7 珍珠草
  
  傣語稱“芽害巴”,來源于大戟科植物葉下珠(Phyllanthusurinaria L.)。功用清火解毒,利尿通淋,涼血止血,收斂止瀉,主治腹痛腹瀉,下痢紅白。以全草入藥。主根不發(fā)達,著生多數(shù)須根,淺灰棕色。根莖圓柱形,淺棕色,斷面有髓。莖粗約0.2cm~0.3cm,有縱棱,表面灰棕色、灰褐色或棕紅色;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中空。分枝有縱皺及不甚明顯的膜翅狀脊線。葉片薄而小,灰綠色,皺縮,易脫落;毿。瓷谌~背下,多已干縮。氣微香,味微苦。
  
  8 大葉茶
  
  傣語稱“臘龍”,是傣族民間常用草藥,來源于山茶科植物普洱茶[Camellia sinensls(L)O.Kuntze.var.assamica(Mast.)Kitamura]。以葉入藥。葉片卷曲皺縮,展平后呈橢圓形、卵圓形或矩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齒狀,表面灰綠色或墨綠色,背面被灰白色短柔毛;老葉長可達15cm,寬可達5cm,革質(zhì)。氣清香,味微苦澀。
  
  9 兒茶
  
  傣語稱“鍋西瀉”,來源于豆科植物兒茶[Acacia catechu(L.f.)Willcl.]枝干煎制的濃縮膏狀體。清火解毒、止瀉、止血,主治“攏蒙沙嘿”(腹痛、下痢紅白、日久不愈)。兒茶膏為方塊狀或不規(guī)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黑色或棕黑色,平滑而稍有光澤。有時可見裂紋。質(zhì)硬易碎,斷面不整齊,具光澤,有細孔。無臭,味澀、苦,略微甜。
  
  10 雞矢藤
  
  傣語稱“嘿多嗎”,來源于茜草科植物雞矢藤[Paederiascandens(Lour.)Merr.]。功用清火解毒,補土健脾,消食。以藤莖入藥。莖呈扁圓柱形。老莖灰棕色,直徑0.3cm~1.2cm)栓皮易脫落,有縱皺紋,易折斷,斷面平坦,灰黃色。嫩莖黑褐色,被柔毛,直徑0.1cm~0.3cm,質(zhì)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灰白色或淺綠色。葉對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寬卵形或披針形,長5cm~12cm,寬3cm~6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圓形或淺心形,全緣,上表面灰綠色,下表面灰褐色,有棕褐色毛茸,主脈明顯。氣特異,味甘、澀。
  
  參考文獻:
  
  [1]林艷芳,依專,趙應(yīng)紅,中國傣醫(yī)藥彩色圖譜[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6。
  [2]謝志民,王敏春,高安成,等,廣西習(xí)用中藥材番石榴葉的生藥鑒定[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2000,47(6):363。
  [3]康廷國,中藥鑒定學(xué)[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471。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性狀 腸道 醫(yī)治 傳染病 鑒別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newchangj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