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地攤經濟調研報告
發(fā)布時間:2020-07-15 來源: 調查報告 點擊:
多方合力共建地攤經濟方能行穩(wěn)致遠 ——XX 地攤經濟調研
“地攤經濟”是城市的“活化分子”,激發(fā)內生動力,釋放無限價值。2020年將合理設定流動攤販經營場所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為“地攤經濟點贊”,在山東煙臺考察期間,李克強總理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yè)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XX地處黔北門戶,是貴州省深度貧困縣之一,在脫貧攻堅決勝關鍵時期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下,為了解XX城區(qū)“地攤經濟”發(fā)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及時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撐和參考。XX調查隊開展“地攤經濟”快速調查,通過向流動商販、社區(qū)居民發(fā)放調查問卷并進行實地走訪調研,共發(fā)放問卷60份,走訪居民、流動攤販、臨街商戶80余家,現將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一、XX 地攤經濟現狀 ( ( 一) ) 地攤經營主以低收入、就業(yè)難群體為主。
一是進城務工農民。隨著市民化進程,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農村轉移勞動力集聚城市,地攤無需較大投入,經營成本十分低廉,從而吸引農民工流動擺攤設點。
二是城鎮(zhèn)人口中的無固定職業(yè)人群和下崗工人。城鎮(zhèn)人口中學歷低、無技能而限制就業(yè)的人群,因資金短缺、時間限制需要靈活就業(yè)的人群,地攤無疑是不錯的選擇。
三是大學生和有創(chuàng)業(yè)打算的新型攤販。為了積累創(chuàng)業(yè)第一桶金,增加市場實踐,累計創(chuàng)業(yè)經驗,降低創(chuàng)業(yè)風險,部分大學生和創(chuàng)業(yè)初始者選擇“練攤”。
( ( 二) ) 地攤商品品種豐富,利潤區(qū)間大,獲小利易,獲大利難。地攤經營種類主要有早晚餐、服裝配飾、果蔬售賣、手機貼膜、燒烤小吃和兒童玩具、小商品等,其中燒烤小吃、果蔬售賣和服裝配飾分布最廣,數量最多。據調查數據顯示,地攤日營業(yè)額在80—500元,利潤在20%-40%。XX一般普工工資80—120元/天,技術工工資250元/天,流動攤販日均收入120左右,屬于中等水平,流動攤位收入基本能維持一家人在XX生活。
圖1:流動攤主日營業(yè)額 ( ( 三) ) 地攤經濟就業(yè)門檻低,逐步發(fā)揮做大就業(yè)“蓄水池”作用。地攤就業(yè)無年齡、學歷、時間限制,就業(yè)門檻低、成本低、形式靈活,有“小快靈”等特點,成為了靈活就業(yè)的首選,有效增加了就業(yè)崗位,擴大了就業(yè)范圍。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簡單的小攤位解決1人就業(yè)占56.67%;解決2人就業(yè)占40%;解決3人就業(yè)占3.33%。
圖2:流動小攤解決就業(yè)情況 ( ( 四) ) 居民有地攤消費情懷,對地攤經濟包容度提升。
一是居民中大部分有地攤消費經歷。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受訪調查居民中60%表示有過地攤消費經歷,對地攤消費有特殊情懷,能夠接納地攤經濟。近期30%的居民經常在地攤消費;30%的居民偶爾會在地攤上消費;有40%的居民表示沒有在地攤上消費過。
圖3:居民參與地攤消費情況
二是絕大部分居民認可地攤經濟,對地攤經濟支持度大。雖然地攤經濟看似不起眼,與工業(yè)經濟相比,難以起到明顯的經濟拉動作用,但居民對地攤經濟持高度認可態(tài)度。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對于發(fā)展地攤經濟,46.67%的居民表示非常支持;36.67%的居民表示比較支持;13.33%的居民表示一般支持;僅3.33%的居民表示不支持。
圖4:居民支持地攤經濟情況
二、地攤經濟的意義和存在問題 ( ( 一) ) 地攤經濟增加就業(yè)、活躍市 場,是不可或缺的經濟形式。
1. 增加就業(yè)崗位。無論是“六穩(wěn)”,還是“六保”,就業(yè)都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解決就業(yè)問題,需要政府主動發(fā)力,更需要社會發(fā)力、市場發(fā)力。地攤經濟由于具有“小快靈”等特點,成為了靈活就業(yè)的首選。特別是處于脫貧攻堅決勝期和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特殊情況下,積壓的就業(yè)彈性需要得到釋放,發(fā)展
“地攤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就業(yè)渠道、滿足了就業(yè)的需求、緩解了就業(yè)壓力、解決了部分人口生計問題。
2. 方便市民購物。地攤因其受空間影響小,不僅成為了大商場、大超市、大賣場的有益補充。流動的地攤也方便了居民的日常購物,在逛街或者下班的時候就可以購買各種日常生活的瓜果蔬菜或者小商品,方便快捷。同時,由于地攤經營成本低,大部分商品價格要低于商鋪或超市,既節(jié)省了部分開支,又滿足了居民低消費需求。
3. 拉動經濟發(fā)展。地攤是最活躍的交易方式之一,快速流通的商品一方面增加了個體經營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條件;另一方面延長了生產企業(yè)銷售鏈,加快了企業(yè)資金回收,激活了市場需求。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
4. 增添人文氣息。城市化發(fā)展不能一味追求光鮮亮麗、整齊劃一,要充分考慮社會各階層結構的客觀存在,地攤的發(fā)展讓一座城市有了活的靈魂,無論是路邊小攤的“酒拳”、公園里眾人對破解殘棋人的“指點”、還是廣場邊上吉他“神曲”,都是本真的生活方式,是現實的需要,也是現代城市文明發(fā)展的人文情懷。
( ( 二) ) 地攤經濟發(fā)展迅速,面臨五大問題不容小覷 1. 污染環(huán)境衛(wèi)生。流動地攤經常出現攤位零亂,噪音較大,油煙飛揚、污水處理不及時、果皮和垃圾亂扔等影響環(huán)境衛(wèi)生情況,加上攤主和消費者都容易有各種不符合城市文明的舉止,影響城市市容秩序。
2. 影響交通秩序。流動攤販多在熱鬧路段、學校門口、小區(qū)門口、景點門口等人群多的地方占道經營,且多為車流、人流高峰期,嚴重影響道路交通秩序。
3. 增加管理成本。流動商販大都是小本經營,無固定場所,無固定時間,管理部門很難掌控,在實際管理中無法實現集中統(tǒng)一有效的管理;加之其流動性強,很多影響市容環(huán)境秩序、交通秩序等行為不能及時進行有效的處理,成了群眾投訴的熱點、社會反映的焦點和城市管理工作的難點。
4. 權益保障困難。“地攤經濟”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產品,琳瑯滿目,應接不暇,相對于正規(guī)店鋪,有著價格低廉的優(yōu)勢,吸引不少顧客。但流動攤販不少存在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等不誠信行為,加上不繳稅款,自由定價,侵害了消費者以及合法經營單位的利益,擾亂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5. 國家稅源流失。從國家總體層面來講,“乘車繳費,經營納稅。”是每一位公民應盡的義務。國家經濟的發(fā)展需要稅收收入的保障,對“地攤經濟”的松綁,確實對民生經濟的扶持,但長此以往,越來越多的店鋪無利可圖,趨利而行,關門擺攤,那么會流失國家稅源,損害國家利益。
三、解決地攤問題的建議 ( ( 一) ) 建規(guī)立制,注重規(guī)劃。“地攤經濟”是最大的民生,關系到眾多底層人民的實際問題,如何抓住“地攤經濟”的“牛鼻子”,既保障民生經濟問題,又保障城市發(fā)展秩序,制度和規(guī)劃是重要的兩個抓手。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政府有關部門出臺相關制度,規(guī)定地攤經營的市場準入條件、攤主信息登記制度、誠信經營考核管理制度等,“放”“管”結合,有序經營; 二是規(guī)劃區(qū)域經營。
在城區(qū)重點規(guī)劃部分區(qū)域設立流動攤位販賣點,規(guī)定經營地點和時間,不影響市民正常生活,不擾亂交通秩序。
( ( 二) ) 加強宣傳,積極引導。
一是積極引導特殊困難群體、精準扶貧戶、有創(chuàng)業(yè)意向的群體加入; 二是做好政策支持,人社局、綜合執(zhí)法局、銀行等有關部門出臺可行政策,刺激行業(yè)發(fā)展; ; 三是根據地方特色文化和特色產業(yè),引導開展地方特色產品的銷售; ; 四是積極引導城市居民,解放 思想,以包容、開放、接納的態(tài)度看待“地攤經濟”及經營群體,消除誤會。
( ( 三) ) 創(chuàng)新方法,加強監(jiān)管。地攤經濟考驗社會治理能力,“放”不等于放任,“管”不等于“一刀切”,既要發(fā)揮政府的有形之手,又要發(fā)揮市場的無形之手,以求釋放每一個經濟細胞的活力。
一是轉變管理方式,要徹底地從“粗暴式”管理轉變成“服務式”管理,傾聽群眾述求,精準施策; 二是在地攤經營區(qū)域設置治安管理亭,加大巡邏力度,保障經營秩序。
三是定期開展座談會,傾聽攤主及城市居民的意見,及時解決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主題事 教育黨課紅色故事75 例
1.周恩來總理幾套服裝一穿就是幾十年,縫了又縫、補了又補,有時還穿著織補過的衣服接見外賓。身邊工作人員提醒他禮服早該換了,他笑著說:“穿補丁衣服照樣可以接見外賓,織補的那塊有點痕跡不要緊,別人看著也沒關系,丟掉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才難看呢。”如今,物質生活條件大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縫縫補補了,但勤儉樸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不能丟。
2.1961 年隆冬時節(jié),63 歲的彭德懷回到湖南老家開展農村調查,歷時 50多天,先后接觸了2000多名群眾和干部,調查了7個公社和10多個大隊的情況。5份調研報告形成后,彭德懷的侄兒勸他不要向上級反映。“我吃了人民的飯,就要為人民做事,替人民說話。”面對侄兒的再三勸阻,他毅然決然,“有話我還要說!”
3.陳云同志曾說:“領導機關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時間做調查研究工作,最后討論做決定用不到 10%的時間就夠了。”1961 年,陳云在上海青浦縣小蒸人民公社蹲點 15 天,寫了 3 個調查報告,得出了母豬也應該下放給農民私養(yǎng)、種雙季稻不如種單季稻、種小麥不如種蠶豆的結論。這樣細致深入的調查,沒有“一竿子插到底”“出水才見兩腿泥”的精神是做不到的。
4.1927年1月,毛澤東回到了家鄉(xiāng),身著藍布長衫,腳穿草鞋,手拿雨傘,考察了湘潭、湘鄉(xiāng)等 5 個縣,歷時 32 天,行程 700 公里,撰寫了兩萬多字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報告一發(fā)表,便引起了轟動。瞿秋白欽佩地稱贊:“毛澤東是農民運動的王!”。
5.1942 年初,359 旅旅長王震率部開進南泥灣,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一手拿槍、一手拿鎬,積極開展邊區(qū)大生產運動;臒o人煙的南泥灣,一下子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為抗日根據地樹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典范。
6.羅榮桓元帥多次被毛主席譽為“老實人”。寧都會議后,毛主席“靠邊站”了。羅榮桓因多次支持毛主席的主張,也被撤了職。但他始終堅持共產主義信念,仍舊老老實實地為黨工作。
7.任弼時堪稱“人民的駱駝”。1947 年 1 月,他知道劉胡蘭慷慨就義的事跡后,深受感動,認為劉胡蘭是個好典型,當即表態(tài)“我要向毛主席報告,要大力宣傳”。第二天,他就趕往王家坪向毛主席匯報。任弼時就是這樣,說到做到,一心撲在工作上,根本不考慮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
8.黃克誠是一座“忠誠的豐碑”。1959 年廬山會議上,身為總參謀長的黃克誠明知彭德懷受到批判,仍然指出“大躍進”的錯誤,后來被打成“彭德懷反黨集團”成員。毛主席去世后,當有人貶損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時,又是黃克誠,不計前嫌,挺身而出,捍衛(wèi)毛主席的形象和毛澤東思想這面旗幟。
9.董必武與何連芝1937年在延安結婚,育有三名子女:董良羽、董良翚、董良翮。三個名字之所以都帶“羽”字,是因為董必武深感舊中國的“落后就要挨打”,希望中國自己制造的飛機早日飛上藍天,期待他們兄妹志存高遠,為國家建設作貢獻。也正因為有這樣的愿望,他對孩子們的要求很嚴格,1963年1月28 日還專門寫了首《字三子》詩:“蓄勢如鷹隼,奮飛健翼張”“武能御外侮,斯文亦在茲”“如鵬飛有意,標指向天津”。
10.有一次,周總理到上海出差,聽說有一些領導同志帶著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費用都向地方開支后,他非常生氣;氐奖本┖,他在全國第三次接待會議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無論哪個領導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開支,地方一概不要負擔,都要給客人開具賬單,由本人自付。這要形成一種制度。”
11.劉伯承元帥不抽煙、不喝酒、不喜娛樂,“一生只研究打仗這一件事”,“自打從軍時起,就做好了準備。路死路埋,溝死溝埋,狗吃了得個肉棺材”,在戰(zhàn)斗和工作間隙,翻譯大量的蘇聯(lián)軍事教材下發(fā)指導部隊作戰(zhàn),被譽為“論兵新孫吳,守土古范韓”。
12.毛澤東同志 1938 年 4 月 9 日出席抗大第四期開學典禮時對學員說,你們若想在抗大站住,首先要下定三個犧牲的決心,“第一個決心是要犧牲升官,第二個決心是要犧牲發(fā)財,第三更要下一個犧牲自己生命的最后的決心”“沒有最后的決心是不夠的,更要有為四萬萬五千萬同胞犧牲自己貢獻生命的決心”。犧牲升官、犧牲發(fā)財、犧牲生命,是毛澤東同志給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標定的精神高地。這“三個犧牲”,非但沒有嚇跑抗大學員,反而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進步青年,形成“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還有顆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去抗大”“抗大抗大越抗越大”的滾滾洪流。
13.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迫于國際輿論壓力和國內民眾希望和平的意愿,蔣介石不得不作出姿態(tài),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舉行會談。蔣介石開始不把共產黨和毛澤東放在眼里,但一經與毛澤東見面,就改變了看法。蔣介石對其秘書陳布雷說:“毛澤東嗜煙如命,但他知道我不吸煙后,在同我談話期間,竟能做到數小時不抽一支煙。他所表現出的決心和精神,說明此人絕對不可輕視!”歷史已經證明,蔣介石在這一點上是看得很準的。
14.毛澤東同志當年曾引用一首詠泥神的詩來給官僚主義者畫像:一聲不響,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官不正,六親無靠,七竅不通,八面威風,久坐不動,十分無用。他尖銳地把官僚主義稱作“反人民的作風”,大聲疾呼“要把官僚主義這個極壞的家伙拋到糞缸里去,因為沒有一個同志喜歡它”。
15.紅軍長征中,吳起鎮(zhèn)一仗,我軍大獲全勝,毛澤東十分高興,賦詩贊揚彭德懷:“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看后深感不安,將詩中的“唯我彭大將軍”改為“唯我英勇紅軍”。朝鮮戰(zhàn)場上,巴金寫下了《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一文,彭德懷看后,提出修改意見:“巴金同志,„像長者對子弟講話?一句改為„像和睦家庭中親人談話似的?。我很希望這樣改一下,不知允許否?其實,我是一個很渺小的人,把我寫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
16.陳云曾講,工作作出成績時,頭一個是人民的力量,第二個是黨的領導,第三才輪到個人。他強調,這樣的次序是不能顛倒的。只有這樣認識問題,才能深諳“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真諦,真正在感情上思想上和工作上信賴、依靠黨和人民,始終做到“俯首甘為孺子牛”。
17.1927年夏秋,正是大革命失敗后的血雨腥風之際,年屆五十的徐特立面對大批共產黨人被殺害的白色恐怖,在最危險的時候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7 年 1 月 30 日,徐特立六十大壽時,毛澤東寫信祝賀徐老生日提到此事時說:“當革命失敗的時候,許多共產黨員離開了共產黨,有些甚至跑到敵人那邊去了,你卻在1927 年秋天加入共產黨。”徐特立的入黨,給今天的我們以深刻啟示,這就是:矢志不渝堅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對黨絕對忠誠,矢志不渝為民工作。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