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的幽默小說
發(fā)布時間:2017-01-14 來源: 幽默笑話 點擊:
馬克吐溫的幽默小說篇一:馬克·吐溫的幽默與諷刺
摘要: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杰出的小說家。他站在民主主義的立場上,用幽默、諷刺和詼諧滑稽的筆觸,生動地描繪了19世紀末美國五光十色的社會圖景與風土人情。后期作品對美國社會的虛偽,種族歧視與對外侵略擴張,給予了辛辣的諷刺和揭露。其作品大量運用幽默諷刺的手法,幽默和諷刺是馬克·吐溫作品顯著的標簽。 關鍵字:幽默 諷刺
引言
幽默了一輩子的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臨死也不改本色,向床邊一群與他告別的人說了一句:“再見,我們很快還會相逢呀!本团c世長辭了。此舉讓他的親朋好友目瞪口呆,哭笑不得。因為,“再見”雖然無法逃過,但誰也不想和他很快“相逢”。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一生幽默的小說家,他用純粹的美國口語進行寫作,開創(chuàng)了一代文風。其作品中無處不在的幽默諷刺更是讓人記憶
馬克·吐溫的創(chuàng)作被分為三個階段從這三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出他幽默諷刺風格的轉變
一 各時期創(chuàng)作
《競選州長》是馬克·吐溫早期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作品中,馬克·吐溫裝作天真無知的主人公,用天真無知的眼光看待在競選州長這一系列鬧劇中發(fā)生的一切,達到最終的喜劇效果。
“你忠實的朋友,過去是正派人,現(xiàn)在卻成了臭名遠揚的偽證犯IP、蒙大
1這那盜竊犯MT、盜尸犯BS、酒鬼DT、行賄犯FC和詐騙犯LE的馬克·吐溫!薄
是小說最后作者發(fā)出的感嘆。諷刺了“民主政治”不過是資產(chǎn)階級政客爭權奪利、殘酷傾軋的遮羞布。小說也諷刺了資本主義“言論自由”的虛偽。資產(chǎn)階級的所謂“言論自由”實質就是用謊言來誣蔑、攻擊、陷害對方,來蒙蔽欺騙人民群眾。 “最后,黨派斗爭的積怨對我的無恥迫害達到了自然而然的高潮:有人教唆9個剛剛在學走路的包括各種不同膚色、穿著各種各樣的破爛衣服的
2小孩,沖到一次民眾大會的講臺上來,緊緊抱住我的雙腿,叫我做爸爸!”○這是小說中經(jīng)典的橋段,讓人記憶猶新。九個不同膚色的小孩對同一個人叫爸爸,明顯是不符合邏輯顯得荒誕。讓人不禁一笑,是馬克·吐溫幽默手法的很好表現(xiàn)。
1《百萬英鎊》 馬克·吐溫作品選 馬克·吐溫著 耕野 譯 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8年5月第1版○
[M]第27頁
2《百萬英鎊》 馬克·吐溫作品選 馬克·吐溫著 耕野 譯 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8年5月第1版○
[M]第27頁
從馬克·吐溫早期的作品能看出,不單是一個幽默作家,而且是一位目光銳利、關心社會問題的批評家。在幽默中諷刺社會的各種丑陋的東西,在進行諷刺中也不缺乏幽默詼諧的語言。“反映在他的幽默特色上,便是輕淡的嘲諷,在極度
1在他的作品中對于諷刺的對象還存夸張、詼諧的形象中伴奏著樂觀的基調(diào)!薄
有一些樂觀在其中。
《敗壞了赫德萊煲的人》是馬克·吐溫中期的創(chuàng)作中最著名的小說之一。馬克·吐溫營造了一個作為中世紀美德象征的“赫德萊煲”,這里的居民一向以自己的誠實和正直而自傲,是誰“剝?nèi)チ怂鞘来淖詈笠粔K遮羞布?”是什么東西使那十九戶“首要公民”一個個像面對肥肉的狗一樣兩眼直勾、垂涎三尺,向肉的主人百般獻媚。是一袋號稱“記重一百六十磅零四盎司的金元!”在《敗壞了赫德萊煲的人》的結尾,說,經(jīng)州議會通過,在他們過去的格言中刪去了一個字,把“請勿讓我們受誘惑”改為“請讓我們受誘惑”。辛辣的諷刺,作品人物矛盾的心理,表現(xiàn)出道德的虛假。作者剝光了人們虛偽的自尊,暴露出丑陋的本來面目。
“與法國、英國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相比,“金圓帝國”里的作家們似乎沒有那么深沉的悲哀,因為那里的人們沒有背負過十字架。沒有中世紀的文化傳統(tǒng),也就沒有對于夕陽的留戀與感傷!蓖怀霰憩F(xiàn)出馬克·吐溫尖銳的諷刺和無情的揭露。這個時期的作品沒有早期作品輕松的幽默轉變?yōu)樾晾钡闹S刺,作者嚴肅的面容躍然紙上,原來輕松幽默的笑容慢慢淡去。
在馬克·吐溫的晚期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游記、雜文和政論,它們像匕首一樣刺向帝國主義的殖民政策。從資產(chǎn)階級人道主義出發(fā),強烈譴責帝國主義的殖民政策,積極支持廣大殖民地人民的反帝反殖斗爭,成為當時一位杰出的反帝反殖的戰(zhàn)士。
2他從資產(chǎn)階級民主理想出“寫作親切自然,但有時虛構、不實的成份!薄
發(fā),揭下美國資本主義社會民主自由的假面具,暴露出它的拜金主義、種族壓迫和侵略擴張的真實面目。然而在喜笑怒罵的背后,隱藏著作者的絕望情緒,使作品蒙上一層悲觀失望的色彩。這種悲觀主義的情緒到馬克·吐溫的晚年非常嚴重。
1《外國文學史》(上冊)鄭克魯 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2版[M]第378頁○2《外○
國文學史》(上冊)鄭克魯 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第2版[M]第381頁
二 變化 “《卡拉維拉斯縣有名的跳蛙》就是根據(jù)一個流行很久的傳說改寫的。這個
1“1872年出版《艱苦歲故事生動地表現(xiàn)了當時美國西部所特有的幽默風格!薄
月》一書,反映了他在西部新開發(fā)地區(qū)的生活經(jīng)歷,其中記載了一些奇聞軼事,
2這和馬克·吐溫的成長環(huán)境有關,他特別是富有美國西部特色的幽默故事。”○
先后當過印刷所的學徒、排字工人、內(nèi)華達銀礦工人、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和報社的新聞記者。他來自中下層社會,體驗過各種各樣的生活,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人物,對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民間傳說也非常熟悉,這是他創(chuàng)作的生活基礎。從這里出發(fā)馬克·吐溫經(jīng)歷從輕快調(diào)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fā)展階段。
馬克·吐溫一生經(jīng)歷了美國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到壟斷發(fā)展的過程, 隨著美國社會矛盾的日益激化,他對資本主義的認識也逐漸加深。這些認識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他在一生的創(chuàng)作中,對美國社會生活中的拜金主義, 種族歧視、虛偽的民主和自由、偽善的道德與宗教及殖民罪惡、腐敗的世風和無限的貪欲等,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揭露,給我(來自:www.newchangjing.com 蒲公 英文 摘:馬克吐溫的幽默小說)們提供了一部認識資本主義美國的形象教材。 馬克·吐溫從幽默到諷刺再到悲觀的厭世情節(jié),正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程,在時代和地區(qū)的作用下產(chǎn)生了他的幽默與諷刺。
美國國內(nèi)貧富尖銳對立,兩極分化嚴重。一方面是托拉斯的金融集團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中小資產(chǎn)階級和無產(chǎn)階級的貧困化。馬克·吐溫親身感受到了這一轉變,對美國“繁榮民主”的希望逐漸變?yōu)槭。正是馬克·吐溫對資本主義本質的認識深入使其幽默諷刺風格發(fā)生了轉變。早期作品中那種幽默詼諧的樂觀氣氛蕩然無存,深惡痛絕的悲憤情緒閃動在字里行間,這顯而易見的變化也印證了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
1《《外國文學史》匡興 陳惇 陶德臻 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86年9月 第1版[M]第524○
頁○2《世界文學.com》孫鵬 編 安徽文藝出版社 2009年10月 第1版[M]第390頁
“正像魯迅所說,他由一個“講笑話的好手”變成一個“很深的厭世思想的
1從懷抱美好愿望到一切的破滅,是一個殘酷的過程。而資本主義懷抱者了!薄
的內(nèi)在屬性決定這是一個沒有徹底麻木的大家所必然要經(jīng)歷的過程。作者看清資本主義黑暗腐朽的本質,不論怎樣美化終究都是一種剝削制度。
馬克·吐溫幽默諷刺的變化是一個對資本主義抱有樂觀的作家到一個徹底反對資本主義的一個形態(tài)帝國主義的戰(zhàn)士的過程。在其生命的最后章節(jié)里悲觀的情緒彌漫其中,是對人類整體的絕望和無奈,但是他沒有見到人類一種更進步社會形態(tài)的誕生。俄國的十月革命把社會主義推向世界歷史的進程中。
1《《外國文學簡編》朱維之 趙澧 主編 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0年6月 第1版[M]第468頁 ○
馬克吐溫的幽默小說篇二:馬克·吐溫小說中美國式幽默語言
馬克·吐溫小說中的美國式幽默語言探析
摘要 馬克·吐溫的作品中充滿了美國式的幽默以及對現(xiàn)實的諷刺。他以犀利的語言和與眾不同的獨特視角揭露當時腐朽的社會,抨擊偽善的道德和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在馬克·吐溫的作品中,他通過幽默諷刺的筆調(diào)構建了一個變型扭曲的世界。本文主要分析了馬克·吐溫作品中的美國式幽默語言的特點,即他擅長通過夸張和對比等寫作手法表現(xiàn)自己的幽默,在讓人發(fā)笑的同時,引導人們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以及人生的一些問題進行思考。
關鍵詞:語言 幽默 夸張 對比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一 引言
馬克·吐溫既是一位文學家,同時又是一位社會批判家。作為一名幽默文學大師,馬克·吐溫通過他美國人的思維、幽默諷刺的文筆記錄了當時美國社會發(fā)生的可笑又可泣的事件,并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刻畫了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對人們各方面的影響,讓眾多讀者忍俊不禁。然而,正如馬克·吐溫所說的,“幽默的潛意識不是喜而是悲”。他的作品在通過幽默為讀者提供笑料的同時,也對當時的許多社會現(xiàn)象加以嘲諷,引導人們?nèi)ニ伎忌鐣约叭松囊恍┗闹嚨默F(xiàn)象。
二 幽默語言的特點
幽默最早來源于古希臘的一種可以控制人的情緒與健康的藥物,人們也因此想到了幽默對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幽默可以調(diào)節(jié)
馬克吐溫的幽默小說篇三:馬克·吐溫的幽默諷刺藝術特點
摘 要
馬克·吐溫是美國著名的幽默諷刺作家,他的小說作品既充滿幽默詼諧的情趣,又有著嚴肅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從而將幽默與諷刺熔煉為一爐,形成了獨特的幽默諷刺風格。鑒于馬克·吐溫的重要影響,研究其幽默諷刺藝術的資料甚多,但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個缺陷,那就是沒有給予馬克·吐溫的幽默藝術和諷刺藝術同樣的、足夠的重視,而是往往將兩者分裂開來,忽視了幽默與諷刺在他作品中的緊密關聯(lián)。本文在借鑒既往研究資料的基礎上,給予馬克·吐溫的幽默藝術和諷刺藝術平等的地位,并將兩者有機整合于同一個話語系統(tǒng)中,這種嘗試對于今后有關馬克·吐溫的創(chuàng)作藝術研究尤其是幽默諷刺藝術的研究未必不是一個很好的借鑒。文章通過分析和評述馬克·吐溫的諸多作品,探究他的幽默諷刺藝術的共通特點——漫畫式的夸張和荒誕、凸顯矛盾和差異的對比手法以及口語化和善用反語的語言風格,并通過這些特點具體闡述馬克·吐溫幽默藝術與諷刺藝術的高度凝練和有機統(tǒng)一。在這樣的藝術風格和追求中,我們看到,馬克·吐溫實現(xiàn)了自己“要做生活的導師”這一創(chuàng)作理想,同時他的幽默諷刺藝術對美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幽默諷刺 荒誕 夸張 對比 口語化
ABSTRACT
Mark Twain is a famous American writer of humor and irony, and his novels filled with both humor and taste, and has a serious and profound ideological content, which will humor and satire as a smelting furnace, forming a unique style of humor and irony. Given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of the art of research information on their humor and irony are many, but are more or less there is a flaw, it is not given Mark Twain's humor and satire art. Similarly, adequate attention but often the two split off, ignoring the humor and satire in his works in the closely related. In this paper, drawing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data, inventive, giving Mark Twain's humor, satirical art and equality, an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both systems in the same discourse,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mentary Mark Twain lot works delve into the art of his humor and irony common characteristics - comic exaggeration and absurdity, highlighting the contradictions and differences in contrast techniques as well as the use of the language spoken and ironic style. Through research, we see that in such a pursuit of art, Mark Twain implements its own "do life mentor" ideal.
Keywords: Humor and ironyabsurd exaggeration contrast colloquial
論馬克·吐溫的幽默諷刺藝術
緒 論
19世紀60年代是美國幽默文學的興盛和繁榮時期。這個時期的幽默文學作品都具有令人喜聞樂見的幽默形式,受到讀者的歡迎和追捧。但是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這些作品中思想內(nèi)涵往往缺乏深刻性,大多只是一味的取笑和逗樂,有時不免有嘩眾取寵之嫌,這就使得幽默文學作品出現(xiàn)了一種思想性和藝術性相背離、幽默性與諷刺性相脫節(jié)的尷尬局面。
作為一個卓越的幽默諷刺藝術家,馬克·吐溫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植根于19世紀的美國鄉(xiāng)土文學、口頭文學和幽默文學的沃土之中,并承擔起幽默文學與嚴肅文學的雙重重擔。他憑借著自己睿智和銳利的眼光,匠心獨運,用藝術的手法將幽默和諷刺高度結合在一起:一方面,他采用幽默、滑稽這種百姓新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另一方面,他又賦予作品深刻而豐富的社會內(nèi)涵。通過這種方式,馬克·吐溫實現(xiàn)了作品的幽默和諷刺的有機結合、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有機統(tǒng)一,從而解除了幽默文學的尷尬局面,并形成了自己小說作品中特色鮮明的幽默諷刺風格。
魯迅在評價馬克·吐溫時說,“成為一個幽默家,是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著哀怨,含著諷刺,則是不甘于這樣的緣故了。[1]”馬克·吐溫自己也曾表示:“不能一味逗樂,要有更高的理想。[2]”在自傳中總結自己的幽默小說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時,他說:“為幽默而幽默是不可能長久的,幽默只是一股香味和花絮,我老是訓誡人家,這就是為什么我能夠堅持三十年。[3]” 馬克·吐溫在這里所說的“訓誡人家”就是指批判和諷刺這一嚴肅的創(chuàng)作目標。他不要做“讀者眼前的小丑”,而是要成為“生活的導師”。盡管馬克·吐溫自己深深的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只要“老老實實”地做一個明哲保身的“幽默家”,那就既能博得讀者們的喜歡,又能獲得資產(chǎn)階級文藝批評家的贊賞,但他寧愿堅持一個對社會弊病和丑陋現(xiàn)象進行揭露和批評的“諷刺家”的立場。
本文在學術界既有研究資料的基礎上,結合馬克·吐溫創(chuàng)作的個人際遇和時代背景,對其作品中的幽默諷刺藝術進行細致、深入的開掘,通過分析和評述其諸多作品,探尋出馬克·吐溫幽默諷刺藝術的共通特點,并從這些特點中具體闡述其幽默藝術與諷刺藝術的高度凝練和有機統(tǒng)一。
1幽默與諷刺涵義溯源
幽默和諷刺,都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藝術手法,兩者含義不同但又緊密相關。在介紹馬克·吐溫的幽默諷刺藝術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幽默”和“諷刺”的含義,尤其是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1.1幽默的涵義
從詞源上看,“幽默”這個詞語源自于古希臘的Humoral Medicine(體液藥),這種藥對人的健康和情緒有很強的控制作用,正如幽默也能影響人的健康和情緒一樣,因此humor逐漸演化成具有現(xiàn)在意義的“幽默”一詞。在漢語詞典中,“幽默”被解釋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長[1]”。幽默作為一種藝術表現(xiàn)的手段,引人發(fā)笑是它的主要外在特征——不論是令人捧
腹大笑還是會心一笑,這正是幽默的趣味性所在。然而幽默并不單單只是能引人發(fā)笑,從內(nèi)在品質角度來講,它具有意味深長的哲理內(nèi)涵,同時也蘊含了鮮明的美丑是非觀念。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我國著名學者陳孝英先生給出了對該詞的定義,他認為“幽默”的本質是美的,為了達到幽默的效果,作家將美與丑、善與惡進行鮮明對照,并以較為含蓄的手法營造出一種具有特殊的喜劇效果的情境——在這個過程中,作家的態(tài)度始終是溫和的,他們的終極目的是為了營造一種耐人尋味的意境——這種意境具有很強的趣味性而且往往包含著復雜的情感,從而使審美主體在笑中感悟其深刻雋永的哲理內(nèi)涵和“美對丑的優(yōu)勢[2]”。
1.2諷刺的涵義
與“幽默”密切相關的便是“諷刺”(sarcasm)。在希臘文中,sarcasm一詞原意為“撕肉”,其刻薄殘酷由此可見一斑。只是隨著詞意的不斷演化和轉化,才逐漸成為我們現(xiàn)在通常意義上所指的“諷刺”,但是其揭露和批評的內(nèi)涵正如原意“撕肉”那樣,將對象身上錯誤和缺點的遮羞布一點點地撕扯掉,暴露出其真實的面貌。然而它的內(nèi)在品質不僅僅只是批評和揭露,它的目的還在于教誨和喚醒人的內(nèi)心,期待對象改正其錯誤和缺點。在漢語詞典中,“諷刺”的釋義是“用比喻、夸張等手法對人或事進行揭露、批評或嘲笑[3]”。魯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且介亭雜文二集·什么是“諷刺”》中曾談到“諷刺”,他認為,“一個作者,用了精煉的,或者簡直有些夸張的筆墨——但自然也必須是藝術的地——寫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實來,這被寫的一群人,就稱這作品為‘諷刺’。[4]”在這里,魯迅指出了真實性和客觀性是諷刺的基本原則,精煉和夸張是諷刺的重要表現(xiàn)方法。作為一種文學手段,“諷刺”是指用藝術的手法(如比喻、夸張等),對所諷刺對象的錯誤、缺點進行揭露、批評甚至攻擊,以使這些錯誤、缺點能夠更鮮明和深刻地被人們所認識。需要指出的是,“諷刺”與“冷嘲”不同:“諷刺”是一種“熱諷”,意在期待對象改進,并給人以希望;“冷嘲”是嘲笑和奚落人,目的只是單單要將對象罵倒而非期望其改正。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幽默和諷刺兩者之間的區(qū)別是顯而易見的:“幽默”是一種無奈或者同情的苦笑,它的客體是人們生活中的不和諧或不完整的狀態(tài)(在某些時候,這種苦笑也可能變?yōu)橐环N譏笑);“諷刺”則是一種方式比較尖銳、感情色彩比較強烈的批評,它的客體是所諷刺對象的缺點或錯誤。盡管區(qū)別顯著,但卓越的幽默諷刺藝術家馬克·吐溫并沒有將“幽默”和“諷刺”孤立開來,而是用藝術的手法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將藝術性和思想性融匯于一爐,形成了自己獨特而鮮明的幽默諷刺特色。
2 漫畫式的夸張和荒誕
英國著名的諧謔畫家馬克斯?比爾博姆認為,把人物的特征從頭到腳全部用夸張的手法來表現(xiàn)是成為一幅完美的詼諧畫的必須手段。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將其顯著的特點進行放大而將其次要的部分適當?shù)丶右詻_淡。“因為諧謔畫是一種俏皮的藝術,精雕細琢,觀眾是笑不起來的。[4]”事實上,諧謔畫的夸張手法和文學作品的夸張手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兩者都是表現(xiàn)幽默的一種技巧。相比之下,荒誕通常以一種非理性和異化的形式來表現(xiàn)人的異化和局限性,同時也表現(xiàn)結果與動機的分裂、本質與現(xiàn)象的背離?鋸埡突恼Q之所以能夠和幽默諷刺相關聯(lián),是因為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這兩種藝術手法同樣能表達某種諷刺意義,抑或能帶給人們詼諧的幽默感。
在創(chuàng)作實踐當中,馬克·吐溫使用最多的藝術手法就是漫畫式的夸張和荒誕筆法,這兩
種手法在他的小說中隨處可見:有的是局部或者某一片斷的夸張和荒誕,有的則是通篇性或者結構性的夸張和荒誕。漫畫式的夸張和荒誕手法的運用,一方面能夠將作品的主題濃縮其中,有力增強作品的幽默和諷刺效果,于幽默的情趣當中展現(xiàn)作品深刻而嚴肅的內(nèi)涵;另一方面可以使作者從高調(diào)的表態(tài)和評論中隱退開來,在無需作者親自站出來駁斥和評判的情況下,通過將描寫對象的荒誕之處極度夸大,就可以實現(xiàn)歸謬的目的。
2.1 漫畫式的夸張和荒誕是濃縮作品主題的手段
作為一名卓越的幽默諷刺作家,馬克·吐溫所慣常使用的漫畫式的夸張和荒誕手法在營造出一種幽默詼諧、具有特殊喜劇效果的情境的同時,也將一種包含復雜感情、耐人尋味的意境濃縮其中——這也正是馬克·吐溫作品中嚴肅而深刻的主題所在。
將夸張和荒誕手法演繹到極致的,首推《火車上的吃人事件》這部作品。整部小說都是一個從困在雪堆里的火車上逃過一死但卻從此精神錯亂的瘋子對“我”的一番胡言亂語,講述的是一列行駛于荒野中的列車遇到突如其來的暴雪而被困其中,由于食物貧乏導致乘客為了活命而相互吃人的故事。說到吃人,我們想到的往往是變態(tài)小說、恐怖電影,隨之而來的則是驚悚、惡心、不寒而栗。但事實上,馬克·吐溫的這篇小說并沒有給讀者這種異樣的感覺。在小說中,為了彰顯“民主性”,乘客通過選舉成立了吃人委員會,并分別選出了主席、秘書、膳食主管和協(xié)助委員,由委員會以內(nèi)部會議的方式討論決定誰被吃——美其名曰“候選人”。這種近似動物、毫無人性的吃人行為,本身是多么的可怕、荒唐!然而卻被冠上“民主”和“選舉”的美名,通過這種“文明”、“民主”的形式來決定誰被吃,于一本正經(jīng)、文明禮貌的模樣中做的卻是這樣一種荒誕不羈、殘忍可怕的吃人舉動,又是多么荒誕、可笑!
然而,作者這樣的描寫并不是為了制造驚悚的氣氛以刺激讀者的感官和神經(jīng),而是有著深刻的用意。南北戰(zhàn)爭后的美國資本主義如火如荼地發(fā)展,而由此暴露出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尖銳。政治上一片黑暗和腐敗,當權者和財團之間相互勾結,致使民眾的權利不斷被侵蝕,既得不到民主的庇護,也得不到法律的保障。這種“假民主”就像吃人的惡魔一樣,不斷蠶食民眾的利益。正如魯迅在《狂人日記》中所批判的吃人的封建制度那樣,馬克·吐溫在這里借瘋人之口,用極為夸張荒誕的手法,諷刺和批判了美國吃人的“假民主”制度。這種“假民主”雖然也披著民主的外衣,但它的本質卻是少數(shù)人的專權,是以犧牲民眾的利益為基礎的。
《百萬英鎊》中的主人公亨利·亞當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得到了伯爵贈送的一張百萬英鎊的大鈔,從此之后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拾。雖然經(jīng)常穿得一副窮酸像,但人們卻認為他是因為生性詼諧才故意在穿著上給大家開玩笑;去任何一家商店買東西只要一亮大鈔大家就畢恭畢敬的給他賒賬;到處受人追捧,以至于后來他經(jīng)常光顧的一家快要倒閉的小餐館起死回生、賓客滿門。亨利從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外地小伙和一個人人不屑一顧的流浪漢逐漸變成了一言一行都備受公眾矚目甚至尊崇的社會名流。人們還將他的名字和事跡登上了報紙:一開始亨利的名字只是被人放在報紙上墊底的一欄,后來地位不斷攀升,逐漸超過爵士、公爵、男爵,最后成為地位僅次于王室和宗教領袖的顯貴人物。
這一切的變化全部歸功于那張百萬英鎊的大鈔,顯然是作者夸大了這張大鈔的作用,尤其是當亨利的地位攀升到僅次于王室和宗教領袖而領先于其他一切大人物之上時,更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正是這種不可思議,作者成功營造了一種戲劇性的荒誕氣氛——人們對金錢膜拜到如此程度的確是一件荒唐可笑而又可悲的事情。如果有錢人僅僅通過財富符號就可以
相關熱詞搜索:
熱點文章閱讀